摘要:在光伏发电系统优化的研究中,为了有效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建立了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光伏电池通用工程模型,光伏电池通过串并联方式组合成光伏阵列,并利用电导增量法原理通过控制Boost电路占空比实现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可仿真任意光照强度、环境温度下,不同型号光伏电池及其串并联组合成光伏阵列的1-V特性,并能较好控制并实现MPPT,模型动态性能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关键词:光伏电池;串并联组合;最大功率点跟踪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
本文首先介绍了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接着对比分析了现如今主流的接收机技术:超外差式、零中频式、低中频式及数字中频式结构,介绍了各结构的拓扑结构并对比了相互之间的优缺点,然后根据B1导航信号的特征参数要求,确定本文接收机所采用低中频结构的技术指标。结合选择的芯片参数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利用系统仿真软件ADS对接收机前端链路进行行为级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模块设计了接收机前端系统的各功能电路,主要有多级低噪声放大器、选频滤波电路、本振电路、混频器电路以及系统自动增益控制电路。针对卫星导航信号接收机前端必须具备高灵敏度、强选择性以及一定动态范围的特点,需要平衡设计低噪声放大器噪声性能与单级增益,以及折中接收机前端镜像频率抑制性能与信道的选择性。利用仿真软件辅助设计了电路原理图与印刷电路板版图,对其PCB贴片后进行测试与调试。最后将调试好的模块级联成系统,测试射频前端系统的性能并加以册NWL.Clogin.com最终实现的接收机射频前端5V电压供电,接收信号中心频率1561.098MHz,链路最大增益为122dB,系统噪声小于2dB.中频信号中心频率46.1MHz,带宽为4.3MHz,纹波在1.5dB内,带外抑制与镜像抑制都大于30dB,端口驻波比小于2.0,测试结果基本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新技术,在智能停车场上应用极为广泛。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实现一种自动的车辆辨识系统,使得车辆的停入和驶出能在一个快速的方式下处理,实现无人、安全、自动化。本文针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停车场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先就智能停车场的设计思想进行系统的阐述,然后重点讨论了智能停车场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用到的相关模块:管理员的登录和注册模块、车辆具体信息查询模块、车辆的自动管理模块和其他信息模块等等。整个论文围绕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停车场如何对车辆进行管理做了大量论述。在对上述内容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这样一个系统,使得在无人情形下可以对车辆进行动态的管理,尤其是对停车场注册的车辆的停入和驶出动作的电子不停车管理。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停车场,车辆管理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WiMAX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按照业内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5G有以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用树莓派做的家庭环境监控系统,传感器ds18b20,网页显示当前温度,并且可以跳转到动态显示当前温度的网页。python和html开发,简单易懂,这个版本代码里面用的是树莓派自带的驱动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trh505
摘要将异步电机调速的矢量控制方法与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以SVPWM信号驱动功率器件的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结构图,并用Matlab软件对该系统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具有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优越性能,同时具有减少转矩波动,降低输出电流谐波,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等优点。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矢量控制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分解定子电流,使之转化为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实现解耦控制,从而获得与直流电动机一样良好的动态调速特性,开创了交流电动机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的先河"1。随着矢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如何优化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已成为热门课题。同时,信号调制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多种调速系统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其中SVPWM技术把电动机和逆变器看为一体,通过跟踪圆形旋转磁场来控制逆变器的工作,能达到转矩脉动小、谐波成分少、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高的效果,目前已在变频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文通过软件对基于SVPWM的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本章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先介绍无线Mesh网络,提出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与应用场景,然后从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角度,引出无线Mesh网络的管理技术。接着分析无线Mesh网络系统的研究现状,从无线Mesh网络的组网技术发展到相应的管理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现阶段的发展瓶颈,引出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最后介绍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1.1研究背景1.1.1无线Mesh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7是一种新型动态自组织自配置的无线网络,它结合了无线局域网与移动自组网的特点,支持宽带和高速多媒体业务,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的特点,在提高网络覆盖率、增加网络容量、减少前期投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网络中的节点能够自动地建立无线多跳网络,被称为廉价的“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方案.在传统的无线局域网中,客户端通过AP(Access Point)接入点,利用无线链路来访问网络,这样形成的接入关系叫BSS(Basic Service Set)用户相互通信依赖于这个固定的接入点AP,这样的网络是一种单跳的网络.而在无线Mesh网络中,一个Mesh节点既可以提供AP功能,又能提供各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功能,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对等的结构,可以直接进行通信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摘要:FreeR'TOS作为一种开源的轻量级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嵌入式仪器和设备中,但该操作系统不支持软件模块的动态加载,这限制了它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本文在详细分析ELF文件符号重定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修改FreeRTOS任务的内存布局,并在其内核中添加ELF文件加载器,实现软件模块的动态加载和卸载功能。程序在STM32平台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软件模块能够在系统运行时被动态加载入内存,并成功被FreeRTOS内核调度执行。关键词:FreeRTOS;ELF文件;动态软件模块;符号重定位0引言动态软件模块是一种能够在操作系统运行时加载和卸载的程序代码或数据,对于不支持该特性的嵌人式操作系统,其任务代码必须与操作系统内核一起编译,链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镜像,并下载或烧写到目标板中运行,一旦任务代码需要修改更新,则必须重新编译所有代码。这一不支持动态软件模块的缺点限制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给应用软件的更新升级也带来了不便。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摘要】阐述了模数转换器的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测试原理和方法,并且构建了模数转换器的自动测试硬件平台和软件系统.重点讨论了利用Matlab库函数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测试的方法,使用ADC自动测试系统对高速模数转换器SCM530101进行了测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关键词】模数转换器;码密度;快速傅立叶变换过去由模拟电路实现的工作,今天越来越多地由数字电路或计算机来处理,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的通讯和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数字产品成为目前以及未来产品的主流.作为模拟与数字之间的桥梁,ADC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特别是在数字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分析、医用成像设备、高速数据采集等应用方面.ADC器件不断向高速、高精度的方向飞速发展,当高精度的ADC应用于通讯、音频或视频领域时,对ADC的性能参数的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测试方法具有适应性差、只适合分析某种特定的ADC、不能分析多种动态性能参数、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本文开发的上位机软件是在VS2010平台上基于MFC框架开发,并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设计与实现。首先对边界扫描原理进行了研究,如TAP端口、TAP控制器、指令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等。在对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后,分析了三种边界扫描测试电路扩展方式和边界扫描测试的流程。同时也对网表文件和BSDL文件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为之后对这两种文件进行读取做好准备。接着对边界扫描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上位机软件的需求进行了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能对之后的软件具体开发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后就是对上位机软件的具体设计和实现部分,本文把上位机软件主要分为4个模块:测试文件处理模块、测试矢量生成模块、USB通信模块和项目管理与界面设计模块。测试文件处理模块分为BSDL文件处理和网表文件处理,分别实现了对BSDL文件的通用性解析和对多种EDA软件导出网表文件的解析:测试矢量生成模块实现了对ID码指令、采样指令和外测试指令的测试矢量生成:USB通信模块利用Cypress(赛普拉斯)公司提供的CyAPI实现了USB通信类的编写,实现了与测试控制器的通信;项目管理与界面设计模块实现了工程文件的可移植性和友好的操作界面。最后通过对上位机软件、测试控制器和被测电路板进行联合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上位机软件能够实现预期的需求,即ID码测试、动态显示管脚状态和设置管脚状态等功能。
上传时间: 2022-06-26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