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5460是一款电能采集芯片,本资源是该芯片的基于STM32F103的C语言驱动以及CS5460芯片相关的资料整理。
上传时间: 2022-05-19
上传用户:fliang
一、简介目前,涉及到EMI测试的相关标准,主要为:欧规(EN55022),美规(FCC)相关名词:非故意辐射(Unintentional):产品产生不想要的电磁波辐射,造成干扰;如:电脑,LCD Monitor,DVD,电视,投影机等;故意辐射(intentional):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FCC只测试EMl:RE(辐射干扰):测试频率范围30MHZ~1GHZ;CE(电源干扰):测试频率范围150KHZ~30MHZ;主要的EMI测试参考标准:欧盟:EN55022(EMI参考测试标准);EN55024(EMS参考测试标准);美国:FCC Part 15B(EMI参考测试标准);台湾:CNS13438(EMl参考测试标准)二、测试EMI 测试定义:测试待测物EUT产生的辐射干扰强度,分为RE测试和CE测试两种。1)、RE测试:量测EUT产生的辐射干扰,其测试频率范围:30MHZ~1GHZ。测试方法:参考相关测试标准EN55022或者其他测试标准;测试距离及场合:10米量测,在开放式场合;测试方式:量测EUT产生的电磁波辐射(30MHZ~1GHZ).2)、CE测试:量测EUT产生的传导辐射干扰,其测试频率范围:150K~30MHZ.测试方法:参考相关测试标准EN55022或者其他测试标准;
标签: emi测试
上传时间: 2022-07-24
上传用户:bluedrops
专辑类----PCB及CAD相关资料专辑 SMT技术资料集-2.5M.rar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yph853211
专辑类----PCB及CAD相关资料专辑 高速PCB设计技术讲座资料-91页-3.3M.rar
上传时间: 2013-05-27
上传用户:Jason1990
专辑类-PCB及CAD相关资料专辑-174册-3.19G PCB相关工艺大全-275篇-65M.zip
上传时间: 2013-06-21
上传用户:ynsnjs
专辑类-PCB及CAD相关资料专辑-174册-3.19G 高速PCB设计技术讲座资料-91页-3.3M.pdf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baobao9437
专辑类-PCB及CAD相关资料专辑-174册-3.19G SMT技术资料集-2.5M.chm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jhksyghr
专辑类-Pro-E教程及相关资料专辑-134册-38.9G ProE-相关26篇教程.zip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qq277541717
本项目完成的是基于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国家标准的发射端系统FPGA设计与实现。在本设计中,系统采用了Stratix系列的EP1S80F1020C5 FPGA为基础构建的主硬件处理平台。对于发射端系统,数据处理部分的扰码器(随机化)、前向纠错编码(FEC)、符号星座映射、符号交织、系统信息复用、频域交织、帧体数据处理(OFDM调制)、同步PN头插入、以及信号成形4倍插值滚降滤波器(SRRC)等各模块都是基于FPGA硬件设计实现的。其中关键技术:TDS-OFDM技术及其和绝对时间同步的复帧结构、信号帧的头和帧体保护技术、低密度校验纠错码(LDPC)等,体现了国标的自主创新特点,为数字电视领域首次采用。其硬件实现,亦尚未有具体产品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今国内外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国家标准的颁布背景。并对国标系统技术原理框架,发端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及FPGA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第三章重点、详细地介绍了基于FPGA实现的发射端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结构设计,论述了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FPGA设计和实现,包括设计方案、算法和结构的选取、FPGA实现、仿真分析等。第四章介绍了对整个系统的级连调试过程中,对系统结构进行的优化调整,并对级连后的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和验证。作者在项目中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并分析国标系统的技术结构和原理,分解其功能模块。 2.制定了基于国标的发端系统FPGA实现的框架及各模块的接口定义。 3.调整和改进了3780点IFFT OFDM调制模块及滚降滤波器模块的FPGA设计并验证。 4.完成了扰码器、前向纠错编码、符号星座映射、符号交织、系统信息复用、频域交织、帧体数据处理、同步PN头插入、以及信号成形4倍插值滚降滤波器等功能模块的FPGA设计和验证。 5.在系统级连调试中,利用各模块数据结构特点,优化系统模块结构。 6.完成了整个发射端系统FPGA部分的调试、分析和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zzbbqq99n
本文介绍了通讯协议转换器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前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详细叙述了所选方案的设计过程。本协议转换器的丰控制芯片采用了基于ARM7内核的32位微控制芯片LPC2212,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采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工作稳定,实时性强,移植方便。 本文的丰要内容如下:整体的设计思路,结构组成;系统硬件的设计,丰要包括网络接口电路,USB接口电路,以及串口扩展电路;TCP/IP协议,丰要包括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等;USB协议,丰要包括USB设备构架,USB数据流模型;串口数据转以太网数据和 USB 数据以及太网数据和 USB 数据转串口数据;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丰要包括信号量,消息邮箱,消息队列等;操作系统的移植,丰要包括与处理器相关的文件的改写。整个系统的硬件和底层软件部分已经完成,经串口调试软件、USB总线监测软件以及以太网数据监测软件进行实际的收发数据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在USB和以太网驱动程序的编写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USB协议,重点分析了USB协议的架构和数据流模型。对于TCP/IP协议,仔细分析了其封装和分用,分析了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的原理及程序的实现。对于操作系统的移植,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并给出了丰要的代码。
上传时间: 2013-06-10
上传用户:f136462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