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一种可调的高压脉冲发生器,该发生器主要由储能电容器组、氢闸流管、电压调节器、保护电路、高压变压器等部件组成。
上传时间: 2013-12-06
上传用户:stella2015
1 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问题? 2 电源系统噪声余量分析 3 电源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4 电容退耦的两种解释 4.1 从储能的角度来说明电容退耦原理。 4.2 从阻抗的角度来理解退耦原理。 5 实际电容的特性 6 电容的安装谐振频率 7 局部去耦设计方法 8 电源系统的角度进行去耦设计 8.1 著名的Target Impedance(目标阻抗) 8.2 需要多大的电容量 8.3 相同容值电容的并联 8.4 不同容值电容的并联与反谐振(Anti-Resonance) 8.5 ESR 对反谐振(Anti-Resonance)的影响 8.6 怎样合理选择电容组合 8.7 电容的去耦半径 8.8 电容的安装方法 9 结束语
标签: 电源完整性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mahone
功能、性能、特点 采用电磁场优化分布的设计原理,使局部放电和局部过热最小。 小型化、高功能的真空灭弧室利用纵向旋转磁场灭弧原理, 有效地保证了截流值小于3A, 使开断性能极为稳定。 弹簧储能机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一件多用,使机构主件分布合理,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绝缘性能优越可靠,顺利通过了凝露试验,适合在最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运行,并具有比IEC和GB标准要求更高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接地方式可靠,确保了断路器从工作位置到试验位置接地的连续性。
上传时间: 2013-12-28
上传用户:ommshaggar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我们现在使用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VV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先把工频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源,然后再把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源以供给电动机。变频器的电路一般由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4个部分组成。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波形,中间直流环节为滤波、直流储能和缓冲无功功率。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alex wang
基于串联潴振电路结构。同定导通时间、变频控制以及零电流切换的技术 ,为激光器高压储能电容设计了20kV/50mA的恒流充电电源。对随着充电电 增高,谐振频率漂移引起的开关非零切换问题,设汁了零电流同步开天探测控制电路。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的大小}I1微处理器控制。前者正比丁充电电流脉冲的总个数,后者则正比于开关工作频率。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lizhen9880
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将工频电源变换为另一频率的电能控制装置。我们现在使用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VV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先把工频交流电源通过整流器转换成直流电源,然后再把直流电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源以供给电动机。变频器的电路一般由整流、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和控制4个部分组成。整流部分为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逆变部分为IGBT三相桥式逆变器,且输出为PWM波形,中间直流环节为滤波、直流储能和缓冲无功功率。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sevenbestfei
全国物联网嵌入式大赛比赛专用板介绍
标签: LPCXpresso_Getting_Started_Guide NXP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xg262122
基于人工电视监视的交通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实时性差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视频序列的交通参数和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将采集和预处理后的视频信号通过DSP处理,检测视频交通参数和交通事件,提取的交通参数和交通事件等分析结果通过TCP/IP网络传输协议传给视频分析识别终端,在视频分析识别终端上存储、显示交通参数与交通事件和视频信息,设置系统参数,同时可以进行查询、检索以及管理交通参数与交通事件。该系统实现了对车流量、车速、抛落物、行人和停车等交通参数与事件的实时性检测。
上传时间: 2013-11-12
上传用户:gxf2016
本设计基于MSP430F161x/261x + CC2420/2520实验板,给出了物联网感知层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传感器数据获取和低功耗无线数据通信两个方面。特别是对MSP430和CC2420/2520的配合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及例程。由华东师范大学TI MSP430联合实验室提供。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qw12
新一代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不但日趋轻巧纤薄,而且内建的数位电路也越来越多,以便可以支援复杂的运算工作。这类能快速处理大量资料的电子产品迅速普及起来,使系统设计工程师在设计上面对新挑战。为了在产品添加更多功能及确保外型更吸引,设计工程师一方面要为处理器提供足够的供电来执行各种新功能,其中包括声频/视讯录播,电玩,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传送及一般的办公室文档处理,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为应付更大的耗电量而加大电池。超小型的可携式电子产品近来很受市场欢迎,这个趋势显示电池体积会进一步缩小,令系统很易便耗尽电池的储电。这些储电量如此有限的电池还要为其他新加的元件,例如高解析度彩色显示器及摄影镜头,提供所需的供电。电池技术固然在效能上有一定的提升,但基本上仍不足以解决电源的供求失衡问题。此外,新一代的半导体技术也令这个问题雪上加霜,因为深层次微米制程技术有漏电的问题,进一步增加系统的整体功耗。电源转换技术也达到瓶颈,效能出现大幅提升的机会十分渺茫。(目前市场上各大开关稳压器的电源转换效率已高达90%以上。)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电源管理的问题,以及采用周密完善的方式来开发新系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只能暂时解决个别的电源转换效率问题,对问题的彻底解决没有帮助。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审视整个系统的供电需要,并确保系统内的不同元件能在运作上互通,才可进一步提升能源效益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zhandi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