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是指供电系统持续供电的能力,是考核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
  • 基于ARMVxWorks的多现场总线网关BSP及驱动程序研究

    作为一种全数字化的现场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以其可控性强、可靠性高、开放性好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在不同种类的现场总线间进行数据通信以及用户需要对不同种类的现场总线设备进行操作和控制。同时,工业测控系统在控制层采用现场总线技术,而在管理层采用以太网构成的企业信息网

    标签: ARMVxWorks BSP 现场总线 网关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xianglee

  • 基于ARM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监控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是许多重要场所诸如电力、邮电、银行、交通、商场等需要信息广泛交流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的必备系统。传统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方式一般都需要自己建设并维护有线或无线网络,维护费用高,通信距离有限。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原有的远程监控系统已经日益不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我们需要实时性更高,通信距离更远,成本更低的通信方式,本文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的远程数据监控系统。 本文的创新点是采用了GPRS技术中的TCP传输方式来传输监控系统采集的图像数据,相比传统有线网络,在维护成本,通信距离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相比传统无线网络在实时性,传输速率,可靠性上有了明显的改善。 本论文分几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背景和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各类监控系统的比较。第二部分描述了本监控系统中远程终端硬件系统搭建工作,包括各部分器件的选取以及在S3C4480为核心的开发板上扩展出LM9617接口。第三部分描述了以uC/OS操作系统为核心的远程终端软件设计流程,包括uC/OS操作系统和FAT16文件系统的移植,LCD显示驱动, Nand-flash底层驱动的编写等工作。第四部分详细说明了本系统图像采集的具体软件实现,包括根据实际情况配置CMOS图像传感器LM9617的寄存器以及从LM9617中读取图像数据然后将数据写入Nand-flash存储器的具体过程。第五部分详细说明了本系统图像数据传输的具体软件实现,采用的是GPRS企业公网组网方式,包括远程终端程序设计和监控中心服务器搭建两部分工作。远程终端程序设计包括初始化串口通信,将Nand-flash中的图像数据读出并通过GPRS模块GM862发送到监控中心服务器上;监控中心服务器程序设计包括启动建立并启动Socket监听,以及收到连接请求后GPRS通信链路的建立。最后分别用TCP和UDP两种传输方式对监控系统进行了测试,证明了GPRS的TCP传输方式确实更适合于监控系统。

    标签: GPRS ARM 无线数据传输 监控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19

    上传用户:liuwei6419

  • 基于ARM的GPS定位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全方位的实时定位技术。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基于PC机的导航定位系统由于其价格及功耗较高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脱离PC端的嵌入式导航定位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如今以ARM处理器作为主CPU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几乎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硬件标准。一方面,它具有体积小、性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另一方面,它为高速、稳定地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提供了硬件基础。因此由基于ARM处理器的硬件平台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构成的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子、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种领域。本文就对基于ARM的GPS定位系统的开发进行了研究与实现。 本文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是对GPS技术进行了介绍,介绍了GPS技术的发展、原理、特点、系统组成和定位方式;二是搭建基于ARM的硬件平台;三是对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硬件平台设计以三星公司的ARM920T核的S3C2440A为微处理器,根据系统要求完成S3C2440A外围器件的设计,包括64M NAND Flash、64MSDRAM、SD卡以及USB和串口通信的电路设计。而GPS模块使用了GPS25LVS12通道的GPS接收机,并对GPS与ARM的通信接口和数据格式进行了描述。硬件系统设计采用了冗余设计,为以后系统的升级提供了空间。 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上,我们选择的是Windows CE操作系统。详细介绍了平台移植过程中Boot Loader开发,OAL层修改,以串口、键盘和LCD驱动为例介绍了驱动程序的开发,并详细介绍了内核的定制过程。在应用程序开发中,介绍了从PB中导出SDK的过程以及EVC应用程序的调试。

    标签: ARM GPS 定位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7-09

    上传用户:chongchong2016

  • RS-485通讯中继器的设计

    RS-485 是一种平衡传送的串行接口标准,比最早的采用非平衡方式传送的RS-232串行接口标准在电气指标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RS-485 总线通讯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广泛应

    标签: 485 RS 通讯 中继器

    上传时间: 2013-08-04

    上传用户:新手无忧

  • 基于ARM的μCOSⅡ移植及其CAN总线应用研究

    基于删的μC/OS-Ⅱ移植及其CAN总线应用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受到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嵌入式系统中,μC/OS-Ⅱ凭借其结构清晰、源代码开放和实时性好等优势,成了监控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热点。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与模块化硬件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可以重复利用的软硬件系统平台,不但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满足日益复杂的应用需求。 在国内监控领域中,大多采用了集散式监控系统,虽然克服了集中式监控系统的缺点,但还存在着效率较低,错误处理能力不强等缺点。而且设备的兼容性不好,系统实时性、可靠性也不高。采用CAN现场总线可很好的克服上述一些缺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CAN总线把所有挂接在总线上的智能设备联接成网络,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 基于这些考虑,本文选择了以IPC2290芯片(内部集成了CAN模块)为微控制器的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板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开发平台,把μC/OS-Ⅱ这个实时微内核操作系统嵌入到该芯片中。在深入研究CAN通信模块特点和驱动的基础上,把其驱动移植到μC/OS-Ⅱ操作系统中。并在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上通过设计—个带A/D转换的CAN智能模块来阐述智能模块软硬件设计方法,这些工作为搭建基于CAN总线的实际测控系统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使用的CAN通信方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能方便和简洁的运用到各种测控系统中。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且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最后,本文作者在CAN智能模块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CAN总线的多相流动实验台的测控系统方案。

    标签: ARM COS CAN 移植

    上传时间: 2013-07-16

    上传用户:cngeek

  • 基于ARM的便携式雷达终端设计

    雷达显示与控制终端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能够对雷达进行精确的控制,同时对从雷达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将获取的目标信息以直观、有效、准确的方式呈现给雷达控制者。本文开展基于ARM的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终端的研究与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嵌入式系统技术,设计能够完成显示与控制的智能终端,这对提高便携式战场侦察雷达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便携式雷达终端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平台的构建、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和终端应用软件的开发。硬件平台的构建是整个设计的基础,硬件平台采用基于ARM920T的多接口高性能CPU S3C2410X处理器。软件开发平台的构建基于宿主机——目标机模式。雷达显示控制终端应用软件的开发包括:根据显控终端软件功能需求,进行软件模块划分;GUI界面程序的设计;电子地图的显示处理程序设计;雷达目标信息显示程序的设计;基于Qt/Embedded的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考虑到雷达显示控制终端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用性,软件设计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利用C++语言、Qt等相关软件工具包进行软件开发。 本文研究了嵌入式Linux与嵌入式GUI技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便携式雷达终端硬件平台的构建和终端系统应用软件的编写与调试等工作,设计实现的便携式雷达终端符合现代雷达终端的各项要求。

    标签: ARM 便携式 雷达 终端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6-18

    上传用户:asasasas

  • 电子元器件选择和应用

    1. 元器件的技术条件、技术性能、质量等级等均应满足装备的要求; 2. 优先选用经实践证明质量稳定、可靠性高、有发展前途的标准元器件,不允许选用淘汰品种和禁用的元器件; 3. 应最大限度地压缩元器件品种规格和生产厂家; 4. 未经设计定型的元器件不能在可靠性要求高的军工产品中正式使用; 5. 优先选用有良好的技术服务、供货及时、价格合理的生产厂家的元器件。对关键元器件要进行用户对生产方的质量认定; 6. 在性能价格比相等时,应优先选用国产元器件。

    标签: 电子 元器件选择

    上传时间: 2013-06-28

    上传用户:czl10052678

  • FPGA图像处理板设计

    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使得FPGA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FPGA的快速发展又为实时图像处理在算法、系统结构上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全景图像处理是实时图像处理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其在视频监视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全景图像处理的发展状况,课题的主要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课题的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论文组织结构。然后在第二章中介绍了FPGA的发展,FPGA/CPLD的特点,并介绍了Cyclone Ⅱ系列FPGA的硬件结构,硬件描述语言,开发工具Quartus Ⅱ以及FPGA开发的一般原则。 文章的重点放在了电路板的设计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第三章。在介绍电路设计部分之前首先介绍一些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的一些概念、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常见问题,并对常见问题给出了一般解决方法。 在FPGA电路板设计部分中,对FPGA电路的设计过程作了详细的说明,其中着重介绍了采用了FBGA封装的EP2C35芯片的电路设计要点,多层电路板设计要点,FPGA供电管脚的处理注意事项,FPGA芯片中PLL模块的设计以及FPGA的配置方法,并给出了作者的设计思路。FPGA供电电源也是电路板设计的要点所在,文章中也着重对其进行了介绍,提及了FPGA电源设计指标要求及电压功耗估计,并根据现有的FPGA电源解决方案提出了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文章中对FPGA芯片外围器件电路包括图像采集显示芯片电路、图像存储电路、USB2.0接口电路的设计做了相应的介绍。最终目的就是为基于FPGA的全景图象处理搭建一个稳定运行的平台。 在第四章中介绍了IC总线控制器的状态机图及信号说明和相应的仿真图。 文章最后给出了FPGA硬件电路的调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目的,为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FPGA 图像 理板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15736969615

  • FPGA在飞机音频管理组件测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音频管理组件(Audio Management Unit,AMU)是先进客舱娱乐与服务系统(Advanced Cabin Entertainment Service System,ACESS)的组成部分,应用于飞机上音频资源的管理与控制。飞机运营对航空机载电子系统准确性、复杂性和安全性的高要求,使得其维修维护工作极大地依赖于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ing Equipment,ATE)。本课题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 FPGA技术具备多种优点,将其与民航测试设备结合研制一个用于检测AMU故障的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将对AMU自动完成部件维修手册(Comvonent Maintenance Manual,CMM)所规定的全部功能、性能方面的综合测试。 本文首先概述音频管理组件、自动测试系统及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并阐述了课题的背景、研究目标和相关技术要求;文章对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FPGA的结构原理、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特点以及MAXL+plusⅡ软件的设计流程进行了说明,重点阐述了基于FPGA的DDS信号发生器以及数据采集卡的设计实现、并着重阐述了ARINC429总线的传输规范,和基于FPGA的ARINC429总线接口的设计与实现。在ARINC429接口设计中采用自顶向下,多层次系统设计的方法,用VHDL语言进行描述。在发送器中利用了FPGA内部的分布式RAM创建异步FIFO,节约了FPGA的内部资源和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在接收器中采用了提高抗干扰性的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设计实现ARINC429总线数据通信的要求,使用方便,可靠性好,能够克服HS-3282芯片中的数据格式固定,使用不够灵活方便,价格昂贵的缺点。

    标签: FPGA 飞机 音频 测试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8-06

    上传用户:gzming

  • 基于ARM的导航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随着新的控制算法的应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机器人要实现高速度、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轨迹跟踪,必须依赖先进的控制策略和优良的运动控制系统。 导航是移动机器人最具挑战性的能力之一,机器人感知、定位、认知及运动控制的性能是决定导航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课题“仿生导航系统”的要求,本文选择“主控制器+运动控制器+英特网远程无线监控”结构进行导航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分析导航移动机器人体系结构,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最后详细阐述控制系统的全部开发过程,包括控制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及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并对无线通信及英特网通讯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开发了无线通讯模块软件和上位机软件。 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面,主要包括基于 LPC2138 的主控制单元、基于HCTL-1100 的运动控制单元、基于 6N137 的光电隔离单元、基于 LMD18200 的功率放大单元、传感器接口单元及上位机无线通讯单元的电路设计。软件方面,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环境下,利用其任务调度功能,合理地协调和组织了控制系统的各项硬件资源,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上位机采用的无线通讯、Internet 通讯以及可视化监控程序界面,让用户可以方便直观地远程观察和控制机器人。 该控制系统的研制为仿生传感器性能测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经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系统的各项功能及控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标签: ARM 导航 移动 机器人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Zxcvb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