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伪随机序列

如果一个序列,一方面它是可以预先确定的,并且是可以重复地生产和复制的;一方面它又具有某种随机序列的随机特性(即统计特性),我们便称这种序列为伪随机序列
  • 利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不大于100且各不相同的)随机整数

    利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不大于100且各不相同的)随机整数,用这些整数来生成一棵二叉树,分别对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列遍历输出树中结点元素序列。注意:先序遍历输出要求采用非递归来实现。

    标签: 100 随机 函数 整数

    上传时间: 2013-12-13

    上传用户:源弋弋

  • AR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法简称为时序分析法

    ARMA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法简称为时序分析法,是一种利用参数模型对有序随机振动响应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参数模型包括AR自回归模型、MA滑动平均模型和ARMA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这里给出了一个求出ARMA模型参数的MATLAB程序。

    标签: ARMA 分析法 模型 时间序列

    上传时间: 2013-12-25

    上传用户:问题问题

  • 包括载波跟踪和伪码相位跟踪

    包括载波跟踪和伪码相位跟踪,用Matlab实现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的跟踪程序。

    标签: 载波 伪码 相位

    上传时间: 2017-04-17

    上传用户:Miyuki

  • 二维随机过程的海面地形生成伪代码

    用二维随机过程生成海底地形的代码,但是是程序过程的表示,并不能在matlab上运行,仅供参考。

    标签: 二维 随机 过程 地形 代码

    上传时间: 2018-04-22

    上传用户:自律自觉的咸鱼

  • 数字时间序列分析

    数字时间序列分析

    标签: 数字 时间序列

    上传时间: 2013-07-18

    上传用户:eeworm

  • 数字时间序列分析-361页-4.9M.pdf

    专辑类-数字处理及显示技术专辑-106册-9138M 数字时间序列分析-361页-4.9M.pdf

    标签: 361 4.9 数字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zhangjt

  • 基于FPGAHDL的随机读写I2C串行总线接口电路设计.rar

    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s)是Philips公司开发的用于芯片之间连接的串行总线,以其严格的规范、卓越的性能、简便的操作和众多带I2C接口的外围器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受到普遍的欢迎。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灵活、速度快,在数字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Verilog/FPGA来实现一个随机读/写的I2C接口电路,实现与外围I2C接口器件E2PROM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读、写等功能,传输速率实现为100KBps。在Modelsim6.0仿真软件环境中进行仿真,在Xilinx公司的ISE9.li开发平台上进行了下载,搭建外围电路,用Agilem逻辑分析仪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测试结果。 首先,介绍了微电子设计的发展概况以及设计流程,重点介绍了HDL/FPGA的设计流程。其次,对I2C串行总线进行了介绍,重点说明了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格式并对所使用的AT24C02 E2PROM存储器的读/写时序作了介绍。第三,基于Verilog _HDL设计了随机读/写的I2C接口电路、测试模块和显示电路;接口电路由同步有限状态机(FSM)来实现;测试模块首先将数据写入到AT24C02的指定地址,接着将写入的数据读出,并将两个数据显示在外围LED数码管和发光二极管上,从而直观地比较写入和输出的数据的正确性。FPGA下载芯片为Xilinx SPARTAN Ⅲ XC3S200。第四,用Agilent逻辑分析仪进行传输数据的采集,分析数据传输的时序,从而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最后,论文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下一步的工作。

    标签: FPGAHDL I2C 随机

    上传时间: 2013-06-27

    上传用户:liuchee

  • 序列检测器

    利用数字信号状态机,借助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序列检测。能够检测输入信号中特定的序列。

    标签: 序列 检测器

    上传时间: 2013-05-15

    上传用户:wang5829

  • ISE10.1注册码/序列号/ID

    ISE10.1注册码/序列号/ID 分享给大家 我就是用的这个 哈

    标签: 10.1 ISE ID 序列号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lvzhr

  • 高吞吐量LDPC码编码构造及其FPGA实现

    低密度校验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是一种性能接近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已被广泛地采用到各种无线通信领域标准中,包括我国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欧洲第二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S2,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 2)、IEEE 802.11n、IEEE 802.16e等。它是3G乃至将来4G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当今LDPC码构造的主流方向有两个,分别是结合准循环(QC,Quasi Cyclic)移位结构的单次扩展构造和类似重复累积(RA,Repeat Accumulate)码构造。相应地,主要的LDPC码编码算法有基于生成矩阵的算法和基于迭代译码的算法。基于生成矩阵的编码算法吞吐量高,但是需要较多的寄存器和ROM资源;基于迭代译码的编码算法实现简单,但是吞吐量不高,且不容易构造高性能的好码。 本文在研究了上述几种码构造和编码算法之后,结合编译码器综合实现的复杂度考虑,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基于二次扩展(Dex,Duplex Expansion)的QC-LDPC码构造方法,以实现高吞吐量的LDPC码收发端;并且充分利用该类码校验矩阵准循环移位结构的特点,结合RU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编码器的设计方案。 基于二次扩展的QC-LDPC码构造方法,是通过对母矩阵先后进行乱序扩展(Pex,Permutation Expansion)和循环移位扩展(CSEx,Cyclic Shift Expansion)实现的。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可变码长、可变码率,一般编译码器需同时支持多个乱序扩展和循环移位扩展的扩展因子。本文所述二次扩展构造方法的特点在于,固定循环移位扩展的扩展因子大小不变,支持多个乱序扩展的扩展因子,使得译码器结构得以精简;构造得到的码字具有近似规则码的结构,便于硬件实现;(伪)随机生成的循环移位系数能够提高码字的误码性能,是对硬件实现和误码性能的一种折中。 新编码器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资源的复用,使得实现复杂度近似与码长成正比。考虑到吞吐量的要求,新编码器结构完全抛弃了RU算法中串行的前向替换(FS,Forward Substitution)模块,同时简化了流水线结构,由原先RU算法的6级降低为4级;为了缩短编码延时,设计时安排每一级流水线计算所需的时钟数大致相同。 这种码字构造和编码联合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势:相比RU算法,新方案对可变码长、可变码率的支持更灵活,吞吐量也更大;相比基于生成矩阵的编码算法,新方案节省了50%以上的寄存器和ROM资源,单位资源下的吞吐量更大;相比类似重复累积码结构的基于迭代译码的编码算法,新方案使高性能LDPC码的构造更为方便。以上结果都在Xilinx Virtex II pro 70 FPGA上得到验证。 通过在实验板上实测表明,上述基于二次扩展的QC-LDPC码构造和相应的编码方案能够实现高吞吐量LDPC码收发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目前,LDPC码正向着非规则、自适应、信源信道及调制联合编码方向发展。跨层联合编码的构造方法,及其对应的编码算法,也必将成为信道编码理论未来的研究重点。

    标签: LDPC FPGA 吞吐量 编码

    上传时间: 2013-07-26

    上传用户:qoovo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