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语言于1978年出了第一版,此后,计算机世界经历了一场革命,C语言也有了合理的变化。1988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就C语言的主义制订出了ANSI C标准。本书第二版就是按这个标准来描述C语言的。全书八章,分别分:1.指导性绪论;2.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3.控制流;4.函数与结构;5.指针与数组;6.结构;7.输入输出;8.UNIX系统界面。书后附录为:A.参考手册;B.标准库;C.语言
上传时间: 2014-01-10
上传用户:tuilp1a
完成在S3C2410处理器上移植μC/OS-II内核,然后实现以下多任务: a) 控制实验箱核心板上4盏LED灯轮流亮灭; b) 将LED1连接到ARM9-2410EP增强型实验箱扩展口的DA OUT端口,通过实验箱上的键盘(比如“↑”、“↓”键)控制LED1亮暗变化,同时在超级终端显示该控制值; c) 将LED2连接到扩展口的I/O输出口,通过超级终端按键控制LED2亮灭,即按一下PC的超级终端某个键(比如回车键)LED2灭,再按LED2亮,反复循环。
上传时间: 2016-09-17
上传用户:开怀常笑
《c专家编程》,学习c语言的高级技巧的书籍,c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料。
上传时间: 2013-12-18
上传用户:dapangxie
1.程序一:在显示器上显示四位十六进制数; 2.程序二:将8个键按实验室要求定义键值,按任意键在显示器上显示对应键值,要求显示能左移 3.程序三实现以下要求: a).定义键盘按键,5个为数字键,3个功能键:加号+,乘号*,等号=; b).可进行三位16进制加法运算; c).可进行两位16进制乘法运算。
上传时间: 2014-01-21
上传用户:litianchu
全面的C++语言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标签: c++ 教程
上传时间: 2015-05-18
上传用户:ljwws
C语言程序设计 基础版_12511098,本书籍针对c语言进行详细的介绍。是学习c语言的好书籍。
标签: C语言
上传时间: 2022-05-14
上传用户:canderile
现代喷气织机以其高速、高性能等优势,占据了无梭织机的大部分市场,并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织机。送经、卷取机构是织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纱张力的控制精度已成为评定织机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因此,提高和改善喷气织机的电子送经和卷取控制系统的性能非常必要,而且,开发具有高速、高精度的独立电子送经和卷取控制模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研究开发了一款独立的电子送经和卷取控制模块,通过人机界面或CAN通讯对该控制系统所需参数进行设置,使其可以根据参数设置应用于不同型号的喷气织机。通过对系统的控制分析,本课题主要从硬件电路设计、软件控制及张力控制算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喷气织机的性能要求及控制器结构与性能的综合考虑,系统采用以高速ARM7TDMI为内核的低功耗微处理器LPC2294作为系统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速度快、性能稳定,而且其丰富的外围模块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嵌入式最小系统模块、主轴编码器采集模块、张力采集模块、电机控制模块、通讯模块、人机界面模块、输入输出信号模块等。根据系统需要,对各个模块的控制器件进行选取,并设计出各个模块的接口电路。最后,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硬件电路设计中采取了隔离、去耦等硬件抗干扰措施。 在软件设计方面,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便于系统升级和维护。在系统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对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剪裁和移植,并对系统时钟节拍进行修改。结合硬件电路及系统控制要求,对系统启动代码进行修改;并根据系统对各个功能模块控制的时效性要求,对系统任务进行合理规划。为了说明系统采用该RTOS的可行性,对实时性要求最高的张力采集任务进行了实时性分析。对CAN通讯协议进行制定和编程实现,并对I2C、CAN和LCD驱动程序进行开发,另外,对每个任务的功能及控制流程和任务间及任务与中断间的信息通讯进行了说明。系统在软件方面也采用了一定的抗干扰技术,对硬件抗干扰进行补充。 最后,针对经纱张力的非线性和滞后性等复杂特性,对张力调节采用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算法,设计出张力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并在Matlab及Simulink工具下,对PID控制器下的张力算法及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器下的张力算法进行仿真研究。而且对张力模糊PID控制算法在LPC2294中的实现进行了说明。关键词:ARM; μC/OS-II;喷气织机;送经卷取;模糊PID
上传时间: 2013-06-11
上传用户:ivan-mtk
·本书从软件设计的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M处理器的基本体系结构和软件设计与优化方法。内容包括:ARM处理器基础;ARM/Thumb指令集;C语言与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与优化;基本运算、操作的优化;基于ARM的DSP;异常与中断处理;固件与嵌入式OS;cache与存储器管理;ARMv6体系结构的特点等。全书内容完整,针对各种不同的ARM内核系统结构都有详尽论述,并有大量的例子和源代码。附录给出了完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763274289
1.1MCS51实验系统安装与启动1.DVCC系列实验系统在出厂时均为51状态对DVCC—52196JH机型:SK1位1—5置ON位置,位6—10置OFF对DVCC—5286JH和DVCC—598JH机型:a.SK1位1—5置ON,位6—10置OFF;b.SK2位1—2置ON;c.SK3置ON;d.SK4置OFFe.卧式KBB置51、96位置,立式KBB1开关置51、88位置(只对DVCC—598JH/JH+);f.DL1—DL4连1、22.如果系统用于仿真外接用户系统,将40芯仿真电缆一头插入系统中J6插座,另一头插入用户系统的8051CPU位置,注意插入方向,仿真头上小红点表示第一脚,对应用户8051CPU第一脚。3.接上+5V电源,将随机配备的2芯电源线,红线接入外置电源的+5V插孔,黑线接入外置电源地插座。上电后,DVCC系列实验系统上显示“P.”闪动。如果是独立运行,按DVCC系列用户手册进入键盘管理监控,就能马上做实验。键盘管理监控操作详见第一分册第四章。如果连上位机工作,必须将随机配备的D型9芯插头一端插入DVCC系统J2插座,另一端插入上位机串行口COM1—COM2任选。然后按DVCC实验系统PCDBG键,再运行上位机上的DVCC联机软件,双方建立通信,往后详细操作见用户手册第五章。如果电源内置,只需打开~220V电源开关即可。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xc216
SPCE061A的指令周期表 SPCE061A的指令周期表[注意]:表中目标寄存器为PC时,部分指令周期会发生改变;建议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用PC作为目标寄存器。[符号约定]:表中符号代表的含义如下:R1,R2,R3,R4: 通用寄存器;BP(R5): 基址指针寄存器,也可以作为通用寄存器使用;SR: 段寄存器;SP: 堆栈指针寄存器;PC: 程序计数器;N: 负标志;Z: 零标志;S: 符号标志;C: 进位标志;IM6: 6位立即数寻址;IM16: 16位立即数寻址;[A6]: 存储器绝对寻址,用6位立即数表示地址;[A16]: 存储器绝对寻址,用16位立即数表示地址;R: 寄存器寻址;[R]: 寄存器间接寻址;[BP+IM6]: 变址寻址,地址偏移量为6位立即数;[BP+IM16]: 变址寻址,地址偏移量为16位立即数;{}: 可选项;D: 数据段基址,D:或省略都表示基址为0(在第0页);#: 算术逻辑运算符(不能为乘除);n 移位操作时的移位位数。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nan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