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串行<b>通信协议</b>

  • PIC单片机与触摸屏串行通信的MODBUS协议实现

    PIC单片机与触摸屏串行通信的MODBUS协议实现               

    标签: pic单片机 触摸屏 串行通信 modbus协议

    上传时间: 2022-07-18

    上传用户:jason_vip1

  • 基于FPGA的SCI串行通信接口的研究与实现.rar

    国家863项目“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FC通信卡研制”的任务是研究设计符合CPCI总线标准的FC通信卡。本课题是这个项目的进一步引伸,用于设计SCI串行通信接口,以实现环上多计算机系统间的高速串行通信。 本文以此项目为背景,对基于FPGA的SCI串行通信接口进行研究与实现。论文先概述SCI协议,接着对SCI串行通信接口的两个模块:SCI节点模型模块和CPCI总线接口模块的功能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SCI节模型包含Aurora收发模块、中断进程、旁路FIFO、接受和发送存储器、地址解码、MUX。在SCI节点模型的实现上,利用FPGA内嵌的RocketIO高速串行收发器实现主机之间的高速串行通信,并利用Aurora IP核实现了Aurora链路层协议;设计一个同步FIFO实现旁路FIFO;利用FPGA上的块RAM实现发送和接收存储器;中断进程、地址解码和多路复合分别在控制逻辑中实现。 CPCI总线接口包括PCI核、PCI核的配置模块以及用户逻辑三个部分。本课题中,采用FPGA+PCI软核的方法来实现CPCI总线接口。PCI核作为PCI总线与用户逻辑之间的桥梁:PCI核的配置模块负责对PCI核进行配置,得到用户需要的PCI核;用户逻辑模块负责实现整个通信接口具体的内部逻辑功能;并引入中断机制来提高SCI通信接口与主机之间数据交换的速率。 设计选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和VHDL,在开发工具Xilinx ISE7.1中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综合、布局布线,利用Modelsim进行功能及时序仿真,使用DriverWorks为SCI串行通信接口编写WinXP下的驱动程序,用VC++6.0编写相应的测试应用程序。最后,将FPGA设计下载到FC通信卡中运行,并利用ISE内嵌的ChipScope Pro虚拟逻辑分析仪对设计进行验证,运行结果正常。 文章最后分析传输性能上的原因,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标签: FPGA SCI 串行通信接口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竺羽翎2222

  • 基于ARM的多路串行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控制系统规模的扩大和总线技术的发展,对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设备需要实现从单串口通信到多路串口通信的技术改进。同时,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这些设备的串行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而有必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以实现技术上的革新。 本文分别对串行通信和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通信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嵌入式系统一基于APM处理器的多路串行通信与以太网通信系统,来实现F8-DCS系统中多路串口数据采集和以太网之间的数据传输。主要作了如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当前串行通信的应用现状和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动态,通过比较传统的多路串口通信系统的优缺点,设计出了一种采用CPID技术和CAN总线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并结合F8-DCS系统数据量大和实时性高的特点,对串行通讯帧同步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然后,根据课题的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基于ARM7处理器的多路串口通信接口、以太网通信接口以及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的电路设计。在软件设计上,对系统的启动代码、串行通信协议、串口驱动以及多串口与网口间双向数据传输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将上述技术应用于某大型火电厂主机F8-DCS系统I/O通讯网络的测试与分析,达到了设计要求。

    标签: ARM 多路 串行 以太网

    上传时间: 2013-07-31

    上传用户:aeiouetla

  • FPGA和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实现

    杜晓斌和陈兴文-FPGA和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的实现一文提出了FPGA与单片机实现数据串行通信的解决方案。在通信过程中完全遵守RS232 协议,给出了发送模块的vhdl源代码。\r\n

    标签: FPGA 单片机串行 通信接口

    上传时间: 2013-08-15

    上传用户:cylnpy

  • 基于RS485总线的PC机与多单片机系统的串行通信

    根据所开发的电子产品故障维修实验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基于RS485总线的PC机与多单片机系统间的串行通信协议,已成功应用于故障维修实验系统中。关键词:Rs485总线;多单片机;串行通信

    标签: 485 RS PC机 总线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smthxt

  •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

    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 我所做的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主要在实验室完成,参考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个人完成电路的设计、焊接、检查、调试,再根据自己的硬件和通信协议用汇编语言编写发射和显示程序,然后加电调试,最终达到准确无误的发射和显示。在这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元件,合理的电路图扎实的焊接技术,基本的故障排除和纠正能力,会使用基本的仪器对硬件进行调试,会熟练的运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会用相关的软件对自己的程序进行翻译,并烧进芯片中,要与对方接收机统一通信协议,要耐心的反复检查、修改和调试,直到达到预期目的。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采用串行工作方式,发射并显示两位数字信息,既显示00-99,使数据能够在不同地方传递。硬件部分主要分两大块,由AT89C51和多个按键组成的控制模块,包括时钟电路、控制信号电路,时钟采用6MHZ晶振和30pF的电容来组成内部时钟方式,控制信号用手动开关来控制,P1口来控制,P2、P3口产生信号并通过共阳极数码管来显示,软件采用汇编语言来编写,发射程序在通信协议一致的情况下完成数据的发射,同时显示程序对发射的数据加以显示。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基本电路设计的流程,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我做得的毕业设计注重于对单片机串行发射的理论的理解,明白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以便以后单片机领域的开发和研制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理论,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本课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能在进一步层次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工作状态。理解单片机的接口技术,中断技术,存储方式,时钟方式和控制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单片机来做有效的设计。我的毕业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介绍:单片机串行通信发射机电路的设计,单片机AT89C51的功能和其在电路的作用。介绍了AT89C51的管脚结构和每个管脚的作用及各自的连接方法。AT89C51 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次可擦,数据保存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 位内部RAM,32 跟可编程I/O 线,两个16 位定时/计数器,5 个中断源,5 个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震荡和时钟电路,P0和P1 可作为串行输入口,P3口因为其管脚有特殊功能,可连接其他电路。例如P3.0RXD 作为串行输出口,其中时钟电路采用内时钟工作方式,控制信号采用手动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式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和多工工作方式;串行通信有两种形式,异步和同步通信。介绍了串行串行口控制寄存器,电源管理寄存器PCON,中断允许寄存器IE,还介绍了数码显示管的工作方式、组成,共阳极和共阴极数码显示管的电路组成,有动态和静态显示两种方式,说明了不同显示方法与单片机的连接。再后来还介绍了硬件的焊接过程,及在焊接时遇到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方面。硬件焊接好后的检查电路、不装芯片上电检查及上电装芯片检查。软件部分:在了解电路设计原理后,根据原理和目的画出电路流程图,列出数码显示的断码表,计算波特率,设置串行口,在与接受机设置相同的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编写显示和发射程序。编写完程序还要进行编译,这就必须会使用编译软件。介绍了编译软件的使用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在编译后烧入芯片使用的软件PLDA,后来的加电调试,及遇到的问题,在没问题后与接受机连接,发射数据,直到对方准确接收到。在软件调试过程中将详细介绍调试遇到的问题,例如:通信协议是否相同,数码管是否与芯片连接对应,计数器是否开始计数等。

    标签: 单片机 串行通信 发射机

    上传时间: 2013-10-19

    上传用户:uuuuuuu

  • [美]Joe Campbell 著 徐国定 廖卫东 张庆 译 吴洪来 赵军 审校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 串行通信基础 第l章 ASCII字符集 第2章 异步通信技术基础

    [美]Joe Campbell 著 徐国定 廖卫东 张庆 译 吴洪来 赵军 审校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 串行通信基础 第l章 ASCII字符集 第2章 异步通信技术基础 第3章 错误及错误检测 第4章 信息传输 第5章 调制解调器及其控制 第6章 UART:一个概念上的模型 第7章 实际的UART 第8章 baseline灵巧型调制解调器 第9章 智能调制解调器命令 第10章 协议调制解调器 第ll章 传真机 第二部分 用C语言编写异步通信程序 第12章 设计一个基本的串行I/O库 第13章 程序的可移植性 第14章 波特率和数据格式函数 第15章 RS—232输入控制 第16章 流控制和SIO管理 第17章 格式输出 第18章 格式输入 第19章 中断I/O导论 第20章 中断子处理程序 第2l章 灵巧型调制解调器程序设计 第22章 XMODEM文件传送 第23章 循环冗余校验CRC计算 第24章 Group3传真图象的编码和解码

    标签: Campbell ASCII Joe 清华大学

    上传时间: 2015-07-05

    上传用户:asdfasdfd

  •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外围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外围串行通信接口标准,与常用的计算机接口(如串口、并口等)相比,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具有热插拔、即插即用、数据传输可靠、扩展方便、低成本等优点。从问世以来,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已成为当前计算机必备的接口之一,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 从1994年USB 0.7出现开始,USB实施者论坛(Implementation Forum)先后定义了USB 0.8、0.9、1.0、1.1、2.0以及USB OTG等规范,以及各种不同的设备类规范。其中USB1.1规范目前正逐步广泛应用,而USB2.0和USBOTG作为USB协议的更新和扩展,也将使USB占领更广的外设

    标签: USB 通用串行总线 计算机 串行通信

    上传时间: 2016-02-17

    上传用户:王小奇

  • PowerPC与PC微机串行通信

    PowerPC与PC微机串行通信,通过CS850实验板的SMC端口与PC微机的串行口实现UART协议异步通信。PC机通过仿真终端程序实现字符输入和输出,并可实现文件传送CS850实验板上的SMC驱动软件实现ECHO操作,将从接收端口接收到的字符通过发送端口送出

    标签: PowerPC 微机 串行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2-19

    上传用户:lhc9102

  • 内容:1. 串行通信概述

    内容:1. 串行通信概述, 2. PC用户的串行通信, 3. PC串行通信的本质, 4. 编程人员应掌握的PC机串行通信, 5. 文件传输协议。

    标签: 串行通信

    上传时间: 2016-06-08

    上传用户:cuibai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