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L ED 显示屏常规型驱动电路的设计方式及其存在的缺陷, 提出了简单的L ED 显示屏恒流驱动方式及电路的实现。关键词:L ED 显示屏 动态扫描 驱动电路中图分类号: TN 873+ . 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 9490(2001) 03- 0252- 051 引 言 L ED 显示屏是80 年代后期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显示媒体, 它利用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点阵模块或像素单元, 组成大面积显示屏幕, 以其可靠性高、使用寿命、环境适应能力强、性能价格比高、使用成本低等特点, 在信息显示领域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1 ]。L ED 显示屏主要包括发光二极管构成的阵列、驱动电路、控制系统及传输接口和相应的应用软件等, 其中驱动电路设计的好坏, 对L ED 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制作成本及系统的运行性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 设计一种既能满足控制驱动的要求, 同时使用器件少、成本低的控制驱动电路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就常规型驱动电路的设计作些分析并提出恒流驱动电路的设计方式。2 L ED 显示屏常规驱动电路的设计 L ED 显示屏驱动电路的设计, 与所用控制系统相配合, 通常分为动态扫描型驱动及静态锁存型驱动二大类。以下就动态扫描型驱动电路的设计为例为进行分析:动态扫描型驱动方式是指显示屏上的4 行、8 行、16 行等n 行发光二极管共用一组列驱动寄存器, 通过行驱动管的分时工作, 使得每行L ED 的点亮时间占总时间的1ön , 只要每行的刷新速率大于50 Hz, 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 人们就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文字或画面[ 2 ]。常规型驱动电路的设计一般是用串入并出的通用集成电路芯片如74HC595 或MC14094 等作为列数据锁存, 以8050 等小功率N PN 三极管为列驱动, 而以达林顿三极管如T IP127 等作为行扫描管, 其电路如图1 所示。
上传时间: 2014-02-19
上传用户:lingzhichao
很好的资料,学会了就是本钱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cjl42111
为实现对家居用电的智能化管理,应用上位机软件设计与网络编程技术、基于以太网的局域网组网技术、图像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进行研究设计。设计基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良好的图形化界面,在用电管理上具有简单智能、成本低廉的优点,对于推广智能电网具有积极意义。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lchjng
该方法中数据的传输与处理工作分开进行,适用于各种通信协议,软件实现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提高了对外设的响应速度。经过使用证明,此方法工作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2-27
上传用户:大融融rr
嵌入式c语言编程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wwwe
AnyWhere是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为解决当前嵌入式系统软件研发所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创新编程模式,即面向设备的编程模式。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同源,可是因为应用领域和研发人员的不同,嵌入式系统很早就走向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其编程模式与通用计算机系统有较大的区别。一般来说,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嵌入式系统编程模式主要有三种:
标签: AnyWhere MiniARM M24A 用户手册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copu
讨论了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与桌面Windows系统设备驱动开发的区别,主要包括驱动结构模型、驱动组成部分和开发环境。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zyt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研究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文中创新的将跳时技术与现有导航系统相结合,提出基于直扩/跳时(DS/TH)混合扩频的导航卫星系统方案。并分别在4种卫星导航干扰模式下,对此方案进行了抗干扰性能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33 dB误码率为10-4时,该方案抗干扰性能比传统导航信号至少提高17 dB,尤其对于抗脉冲干扰,其性能可以改善20 dB左右。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GeekyGeek
关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中微弱光电信号的检测技术,分析了PIN光电二极管的主要噪声来源,设计了偏置电路和滤波电路;鉴于高频效应的影响,合理使用电磁屏蔽等措施。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thinode
Ebase实时数据库系统(Ebase Real-tim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Base实时数据库)是上海谷益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套件产品。 实时数据库系统理论在新领域的扩展,在电力、钢铁、化工、造纸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企业提供高速、实时数据服务,能够对快速变化的数据进行长期保存,是工厂控制层与生产管理系统之间连接桥梁,同时也是先进控制,在线优化、故障诊断的数据平台
上传时间: 2013-10-08
上传用户:mu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