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我国已经存在的温室控制系统成本高、网络化不足以及测量环境因子单一等问题,文中开发了一套基于STM32的温室远程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STM32单片机作为温室内的控制器以及MFC编写的控制软件实现对温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多个环境因子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STM32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设备控制模块、网络接口模块、实时显示模块以及数据存储模块等。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用DHT11、MG811以及BH1750传感器进行环境因子的测量,设备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继电器通断来控制温室内的加热系统和光照系统等执行设备,STM32通过ENC28J60接入网络实现远程控制,显示模块实现各个环境因子的实时显示,数据存储模块采用外接SD卡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存储。在STM32的程序设计中采用了库函数的开发方式设计了测量程序、显示程序以及控制程序。通过在STM32中移植μC/OS-Ⅱ操作系统实现多任务的运行,移植LwIP协议使STM32可以接入网络,实现控制的网络化。在VC6.0平台下利用MFC设计了控制软件,控制软件和STM32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和命令的传输。控制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温室内的多个环境因子进行远程监测和对执行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在控制软件设计中,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相关的操作函数封装到类中,便于对系统进行升级,采用多线程的方法解决了多个任务同时运行的状况。将控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可以对系统运行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 为了对系统进行测试,在文中搭建了一个小型的温室并将控制器安装在温室内。经过测试,文中设计的温室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远程实时监测,数据每秒更新一次。当上述的环境因子超过控制软件上设置的上下限范围时,系统会报警,此时可以在控制软件上控制执行设备的通断来调节该因子使其到达设置的范围内。
上传时间: 2022-06-09
上传用户:qingfengchizhu
第41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7):非工程模式下的设计流程管理第40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6):工程模式下的设计流程管理第39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5):使用Xilinx Tcl Store第38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4):嵌入自定义Tcl命令第37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3):使用Hook Script第36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2):定制报告第35讲 Tcl在Vivado中的应用(1):编辑网表第34讲 利用Vivado IP Integrator进行设计开发第33讲 功耗估计和优化第32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11):时序收敛之10个时序收敛技巧第31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10):时序收敛之时序约束基本准则第30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9):理解实现策略第29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8):在Vivado中使用设计规则检查第28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7):如何管理IP约束第27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6):定义时钟分组第26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5):时序约束第25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4):RTL代码风格(2)第24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3):RTL代码风格(1)第23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2):时钟第22讲 UltraFast设计方法学(1):初识UltraFast第21讲 综合后的设计分析(2):时序分析第20讲 综合后的设计分析(1):资源与扇出分析第19讲 约束的优先级第18讲 设置伪路径第17讲 设置多周期路径约束第16讲 虚拟时钟第15讲 设置输出延时约束第14讲 设置输入延时约束第13讲 创建基本时钟周期约束第12讲 时序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11讲 与Vivado设计流程相关的一些技巧第10讲 输入/输出和时钟规划第9讲 编程与调试第8讲 Vivado里最常用的5个Tcl命令第7讲 增量实现第6讲 实现第5讲 综合的基本设置和综合属性第4讲 基于ModelSim的逻辑仿真(DEMO工程文件与第三讲一致!)第3讲 基于XSim的逻辑仿真第2讲 用三个DEMO讲解如何在设计中使用IP
标签: vivado
上传时间: 2022-06-13
上传用户:jason_vip1
RTL 8211 规格书 用于了解产品特性和电气参数 硬件参考设计RTL8211F-CG RTL8211FD-CG RTL8211FI-CG RTL8211FDI-CG
标签: rtl8211f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网络时间协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是由RFC 1305定义的时间同步协议,用来在分布式时间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进行时间同步.NTP采用UDP进行数据传输,端口号为123,可提供了1~50 ms的精确度,精确度取决于同步源和网络路径等特性(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是一个简化了的NTP服务器和NTP客户端策略,SNTP在协议实现上没有什么更改,在最近也不会有什么变动。访问范例与UDP/TIME协议是一致的,实际上,SNTP应该更容易适用于使用个人计算机的UDP/TIME客户,而且SNTP也被设计在一个专门的服务器(包括一台集成的无线电时钟)上操作.SNTP主要通过同步算法来交换时间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时间截,从而估算出数据包在网络上的往返延迟,进而独立地估算系统的时钟偏差.SNTP报文格式如图1所示。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20125101110
GPIB为PC机与可编程仪器之间的连接系统定义了电气、机械、功能和软件特性。在自动测试领域中,GPIB通用接口是测试仪器常用的接口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GPIB组建自动测试系统方便且费用低廉。而GPIB控制芯片是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关键芯片。目前,此类芯片只有国外少数公司生产,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购买不便。因此,GPIB接口芯片的国产化、自主化对我国的自动测试产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IEEE-488协议的理解与裁减,定义了一款包含具有讲者,听者,控者三个功能的GPIB接口控制规范。采用标准数字IC设计流程,对协议状态机化简后,进行了RTL级的Verilog编码设计,基于FPGA进行了原型验证。根据需要,对芯片的内部进行了时钟门控处理来降低功耗。采用芯片引脚复用和JTAG测试原理,对芯片内部增加了测试电路,方便了内部状态的测试,实现了可测试性设计。该芯片的工作时钟频率为8MHz,通过Synopsys的工具DC对源代码进行了综合;使用PT对设计进行了静态时序分析;采用Cadence公司的Silicon Ensemble对综合后的网表进行了版图设计,对芯片内部的电源网络和时钟树做了特殊处理,在国外的某5V0.5/m标准数字单元库下进行了mapping,芯片规模10万门左右,裸片面积为1.5mm×1.7mm。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zhaiyawei
本文介绍 AX7021 开发板的多个以太网在 SDK 测试 lwIP Echo Server 功能,已经 petalinux 下的驱动配置、设备树配置,以及简单应用。如何使用 VIVADO 建立一个工程丌是本文重点,芯驿电子(ALINX)提供了已经做好的 vivado工程。
上传时间: 2022-07-10
上传用户:
stm32f107lwiptcpip协议栈
标签: stm32
上传时间: 2022-07-12
上传用户:
网卡芯片采用DP83848,UCOSIII系统,加LWIP库。内存管理部分使用了正点原子提供的代码
上传时间: 2022-07-18
上传用户:jason_vip1
主要实现功能:1 tcp server并发(主要涉及文件app_lwip.c、app_tcp_server.c)2 网线热插拔(主要涉及文件app_lwip.c、app_tcp_server.c)3 不重启修改ip地址(主要涉及文件app_lwip.c、app_tcp_server.c、app_key.c(按键修改ip地址))4 将lwip的数据接收从中断方式改成单独的接收任务方式(主要涉及文件app_lwip.c)5 usb串口信息打印(115200波特率)6 注意:使用的stm32的HAL库而不是标准库附件是我的基于原子探索者stm32f407开发板的ucos-iii+lwip1.4.1的tcp server并发解决例程
标签: stm32f407 ucos 服务器 lwip tcp
上传时间: 2022-07-18
上传用户:
前段时间做项目用到百兆网通信,用到了LWIP,一开始是参照原子的例程做移植,因为原子的例程中使用的是LAN8720,为了改成DP83848,改寄存器地址,改位定义,改速度计算公式,折腾了好多天也没成功,最后只好听从网友的建议,修改ST官方的一个例程,几天下来,竟然成功了,现在将步骤分享给大家,感觉实际工程中用DP83848的还是大多数..其实本文并不是移植LWIP,只是将ST官方的例程改成我们项目所需要的,然后我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完成自己的项目即可,这对新接触LWIP又急着做项目的人比较适合,没必要去了解LWIP的具体实现,会用就行了.
上传时间: 2022-08-09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