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MODEM及编/解码技术、串行通信总线标准及接口技术、8051单片机间串行通信技术、PC机间的通信技术和PC机与8051间的通信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便于自学。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计算机通信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爱好者参考。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1.1 串行数据通信 1.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1.1.2 串行通信的传送方式 1.1.3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1.1.4 波特率和接收/发送时钟 1.2 串行通信的过程及通信协议 1.2.1 串一并转换与设备同步 1.2.2 串行通信协议 1.3 通信介质的选择 1.3.1 通信同轴电缆 1.3.2 双绞线 1.3.3 电话线 1.3.4 电力线 1.3.5 光缆 第2章 数据通信中... [显示全部]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bruce5996
附件为:LCD12864显示汉字和数字的程序与电路 /* 自定义延时子函数 */ void delayms(uchar z) { int x,y; for(x=z;x>0;x--) for(y=110;y>0;y--); } /* 判断LCD忙信号状态 */ void buys() { int dat; RW=1; RS=0; do { P0=0x00; E=1; dat=P0; E=0; dat=0x80 & dat; } while(!(dat==0x00)); } /* LCD写指令函数 */ void w_com(uchar com) { //buys(); RW=0; RS=0; E=1; P0=com; E=0; } /* LCD写数据函数 */ void w_date(uchar date) { //buys(); RW=0; RS=1; E=1; P0=date; E=0; } /* LCD选屏函数 */ void select_screen(uchar screen) { switch(screen) { case 0: //选择全屏 CS1=0; CS2=0; break; case 1: //选择左屏 CS1=0; CS2=1; break; case 2: //选择右屏 CS1=1; CS2=0; break; /* case 3: //选择右屏 CS1=1; CS2=1; break; */ } } /* LCDx向上滚屏显示 */ void lcd_rol() { int x; for(x=0;x<64;x++) { select_screen(0); w_com(0xc0+x); delayms(500); } } /* LCD清屏函数:清屏从第一页的第一列开始,总共8页,64列 */ void clear_screen(screen) { int x,y; select_screen(screen); //screen:0-选择全屏,1-选择左半屏,2-选择右半屏 for(x=0xb8;x<0xc0;x++) //从0xb8-0xbf,共8页 { w_com(x); w_com(0x40); //列的初始地址是0x40 for(y=0;y<64;y++) { w_date(0x00); } } } /* LCD显示汉字字库函数 */ void lcd_display_hanzi(uchar screen,uchar page,uchar col,uint mun) { //screen:选择屏幕参数,page:选择页参数0-3,col:选择列参数0-3,mun:显示第几个汉字的参数 int a; mun=mun*32; select_screen(screen); w_com(0xb8+(page*2)); w_com(0x40+(col*16)); for ( a=0;a<16;a++) { w_date(hanzi[mun++]); } w_com(0xb8+(page*2)+1); w_com(0x40+(col*16)); for ( a=0;a<16;a++) { w_date(hanzi[mun++]); } } /* LCD显示字符字库函数 */ void lcd_display_zifuk(uchar screen,uchar page,uchar col,uchar mun) { //screen:选择屏幕参数,page:选择页参数0-3,col:选择列参数0-7,mun:显示第几个汉字的参数 int a; mun=mun*16; select_screen(screen); w_com(0xb8+(page*2)); w_com(0x40+(col*8)); for ( a=0;a<8;a++) { w_date(zifu[mun++]); } w_com(0xb8+(page*2)+1); w_com(0x40+(col*8)); for ( a=0;a<8;a++) { w_date(zifu[mun++]); } } /* LCD显示数字字库函数 */ void lcd_display_shuzi(uchar screen,uchar page,uchar col,uchar mun) { //screen:选择屏幕参数,page:选择页参数0-3,col:选择列参数0-7,mun:显示第几个汉字的参数 int a; mun=mun*16; select_screen(screen); w_com(0xb8+(page*2)); w_com(0x40+(col*8)); for ( a=0;a<8;a++) { w_date(shuzi[mun++]); } w_com(0xb8+(page*2)+1); w_com(0x40+(col*8)); for ( a=0;a<8;a++) { w_date(shuzi[mun++]); } } /* LCD初始化函数 */ void lcd_init() { w_com(0x3f); //LCD开显示 w_com(0xc0); //LCD行初始地址,共64行 w_com(0xb8); //LCD页初始地址,共8页 w_com(0x40); //LCD列初始地址,共64列 } /* LCD显示主函数 */ void main() { //第一行 int x; lcd_init(); //LCD初始化 clear_screen(0); //LCD清屏幕 lcd_display_shuzi(1,0,4,5); //LCD显示数字 lcd_display_shuzi(1,0,5,1); //LCD显示数字 lcd_display_hanzi(1,0,3,0); //LCD显示汉字 lcd_display_hanzi(2,0,0,1); //LCD显示汉字 //LCD字符汉字 lcd_display_hanzi(2,0,1,2); //LCD显示汉字 //第二行 lcd_display_zifuk(1,1,2,0);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zifuk(1,1,3,0);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zifuk(1,1,4,0);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zifuk(1,1,5,4);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shuzi(1,1,6,8);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shuzi(1,1,7,9);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shuzi(2,1,0,5);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shuzi(2,1,1,1); //LCD显示字符 lcd_display_zifuk(2,1,2,4); lcd_display_zifuk(2,1,3,1); lcd_display_zifuk(2,1,4,2); lcd_display_zifuk(2,1,5,3); //第三行 for(x=0;x<4;x++) { lcd_display_hanzi(1,2,x,3+x); //LCD显示汉字 } for(x=0;x<4;x++) { lcd_display_hanzi(2,2,x,7+x); //LCD显示汉字 } //第四行 for(x=0;x<4;x++) { lcd_display_zifuk(1,3,x,5+x); //LCD显示汉字 } lcd_display_shuzi(1,3,4,7); lcd_display_shuzi(1,3,5,5); lcd_display_shuzi(1,3,6,5); lcd_display_zifuk(1,3,7,9); lcd_display_shuzi(2,3,0,8); lcd_display_shuzi(2,3,1,9); lcd_display_shuzi(2,3,2,9); lcd_display_shuzi(2,3,3,5); lcd_display_shuzi(2,3,4,6); lcd_display_shuzi(2,3,5,8); lcd_display_shuzi(2,3,6,9); lcd_display_shuzi(2,3,7,2); while(1); /* while(1) { // LCD向上滚屏显示 lcd_rol(); } */ }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aeiouetla
单片机微控制器以其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民用的嵌入式系统中;而 随着互联网(Internet)的兴起与普及,使微控制器通过互联网传送数据就变得非常有意义。目前使微控制 器上网的解决方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微控制器驱动网卡,通过以太网连接Internet;另一种是使微 控制器直接驱动调制解调器(MODEM)通过电话线向ISP 拨号上网。这两种方案的缺点在于都要使用有线 的网络,无法应用于在边远地区或可移动系统中。
上传时间: 2013-11-18
上传用户:tangsiyun
本书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C机及单片机数据通信技术。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MODEM及编解码技术、串行通信总线标准及接口技术、8051单片机间串行通信技术、PC机间的通信技术和PC机与8051间的通信技术。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实用、便于自学。适于作为大、中专院校计算机通信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爱好者参考。
上传时间: 2013-10-17
上传用户:wangdean1101
对应程序: #include<reg52.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uchar code tab[]={ 0x81, 0x42, 0x24, 0x18, }; void delay(uint z) { uint i,j; for(i=z;i>0;i--) for(j=120;j>0;j--); } void init() { P0=0x00; }
上传时间: 2014-01-17
上传用户:ruan2570406
序号 参数 数据 单位 参数 说 明 . 输 入 参 数 变 量 1 umin V 交流输入电压最小值 2 umax V 交流输入电压最大值 3 fL Hz 电网频率 4 f kHz 开关频率 5 UO V 直流输出电压 6 PO W 输出功率 7 η % 电源效率 8 Z 0.5 损耗分配系数 9 UFB V 反馈电压
上传时间: 2013-10-14
上传用户:小码农lz
第一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 通用串行通信标准和通用MODEM命令 第三章 嵌入式汇编语言开发通信程序 第四章 MSCOMM控件应用 第五章 线程开发... ......................
上传时间: 2013-10-14
上传用户:swaylong
主要内容: 1、Sonix 26xx单片机简介;2、Sonix 26xx单片机特点;3、Sonix 26xx单片机内部结构;4、Sonix 26xx单片机资源;5、Sonix 26xx单片机ROM、RAM的映射;6、Sonix 26xx寄存器(ACC、PFLAG、PC、Y、Z、R);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远远ssad
交换机与多个现场单片机连通。现场单片机完成对各物理参量的数据采集,进行数字滤波、数据处理、比值告警、现场显示及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等,并定时或随机地向中央管理PC机报告过程情况。中央管理PC机定时或随机地汇集各测试点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显示打印、声光报警,并负责全局的综合控制、管理调度和策划指挥等任务。中央PC机可通过电话网依次自动拨号呼叫下属各现场单片机,单片机收到呼叫并建立联接后发送数据到中央管理PC机,各现场单片机之间则不能进行呼叫联络。由于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安装数量和分布范围不同,与中心站的距离一般为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在单片机与PC机之间需要传送的数据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采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路进行通信较为适用。下位单片机以其所在单位的电话号码作为其唯一的地址,并由单片机控制电话的使用,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自动通信。每当电话响铃一定次数后仍无人接听,则单片机自动接入线路,通过不同标志来判断是主机呼叫还是人打电话。若是主机呼叫,表示中心站要求通信,单片机将保持与上位PC机连接,将各种测量数据发送出去并接收主机发来的命令;若是人打电话,则断开连接继续进行数据采集,并接通模拟响铃电路,提醒人们接听。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赵一霞a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是当今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然而在网络系统中利用现有电话网作为通信方式则是最经济、最方便和最可靠的方法。当前电话通信网已经进入程控交换时代,技术比较先进,速度快,容量大,因此采用电话通信网建立数据通信系统确实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利用单片机系统可用于采集灌区水位、水流量、电力抄表等方面,实现无人职守,方便管理。2.系统硬件设计:本系统采用了MODEM将前端单片机采集的数据通过电话网远程传输到中心站PC机,并实现一对多点通信(站点数、通信距离均不限),后台PC机通过拨号的方式对各站点进行数据接收并实时存储记录、查询、打印。单片机系统从传感器直接采集数字信号,通过RS-232接口送给本端的MODEM,MODEM将数字信号调制成音频模拟信号在电话线上传输,再经中心站MODEM调制成数字信号送往PC机。系统中MODEM采用F-E56CSD-V1型嵌入MODEM,用户使用贺氏标准AT命令呼叫和应答,实现与远程系统的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alan-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