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U<b>C-OS-II</b>

  • ARM环境下的通讯协议转换器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介绍了通讯协议转换器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前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详细叙述了所选方案的设计过程。本协议转换器的丰控制芯片采用了基于ARM7内核的32位微控制芯片LPC2212,提供了高速稳定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采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工作稳定,实时性强,移植方便。 本文的丰要内容如下:整体的设计思路,结构组成;系统硬件的设计,丰要包括网络接口电路,USB接口电路,以及串口扩展电路;TCP/IP协议,丰要包括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等;USB协议,丰要包括USB设备构架,USB数据流模型;串口数据转以太网数据和 USB 数据以及太网数据和 USB 数据转串口数据;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丰要包括信号量,消息邮箱,消息队列等;操作系统的移植,丰要包括与处理器相关的文件的改写。整个系统的硬件和底层软件部分已经完成,经串口调试软件、USB总线监测软件以及以太网数据监测软件进行实际的收发数据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 在USB和以太网驱动程序的编写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对于USB协议,重点分析了USB协议的架构和数据流模型。对于TCP/IP协议,仔细分析了其封装和分用,分析了TCP协议、IP协议、ARP协议的原理及程序的实现。对于操作系统的移植,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步骤,并给出了丰要的代码。

    标签: ARM 环境 通讯协议 转换器

    上传时间: 2013-06-10

    上传用户:f1364628965

  • 基于ARMDSP协作架构的射频IC卡无线手持POS机的设计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IC智能卡正在并已经融入当今信息技术的主流,人们已愈来愈多地开始接受和使用IC智能卡。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传统的IC卡读写机具可以分为两种:座式IC卡读写器和IC卡手持POS机。无线局域网、嵌入式系统和生物鉴别三种技术相结合的IC卡手持POS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ARM+DSP协作架构的射频IC卡无线手持POS机设计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ARM+DSP嵌入式系统,指纹识别技术和无线数传技术,提出了ARM+DSP协作架构的双处理器连接方案。之后,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为ARM和DSP两个子系统,分别以LPC2210和TMS320VC54025为核心,加上存储器和各种外设。详细说明了两个CPU通过HPI主机方式进行通信、主机系统的主控处理器LPC2210外设的接口电路设计。 软件部分包括嵌入式μ C/OS-Ⅱ移植要点,任务设计,驱动程序设计等。详细说明了在嵌入式μ C/OS-Ⅱ平台中,显示任务,键盘任务和IC卡读写任务设计过程以及它们的驱动程序的代码的编写。 本课题的研究己取得阶段性成果,能够实现一些基本的功能。

    标签: ARMDSP POS 架构 射频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黑漆漆

  • 基于ARM的μCOSⅡ内核网络化的实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己成为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采用ARM微处理器作为硬件基础和μC/OS-Ⅱ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的应在各种嵌入式应用系统中。而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嵌入式设备的网络互联己经成为必然趋势。它通过现有嵌入式系统,增加网络接入能力,使嵌入式设备直接接入Internet。本课题采用SkyEye模拟的AT9lEV40开发板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 C/OS-Ⅱ为软件开发平台,研究嵌入式TCP/IP协议栈。 本文首先对ARM微处理器和μ C/OS-Ⅱ进行了介绍;研究和探讨了μC/OS-Ⅱ在ARM架构上的移植方案,并就其关键技术部分,结合实现代码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移植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本文分层介绍TCP/IP协议栈,主要讲述各个分层及其所属的协议,报文格式等:并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对TCP/IP协议进行合理的简化,使之实现了TCP/IP协议簇的一些协议如:ARP,IP,ICMP,UDP,TCP和HTTP。同时研究了嵌入式TCP/IP协议栈LwIP的特性,分析了它的进程模型、数据包结构、工作流程、目录结构、应用程序接口。研究了将LWIP移植到μC/OS-Ⅱ系统上,实现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联接,并用ping命令和一个简单静态网页的访问验证了网络功能的实现。

    标签: ARM COS 内核网络

    上传时间: 2013-08-01

    上传用户:hainan_256

  • 基于ARM的μCOSⅡ移植及其CAN总线应用研究

    基于删的μC/OS-Ⅱ移植及其CAN总线应用研究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近年来,嵌入式系统受到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密切关注,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嵌入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嵌入式系统中,μC/OS-Ⅱ凭借其结构清晰、源代码开放和实时性好等优势,成了监控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热点。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与模块化硬件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可以重复利用的软硬件系统平台,不但可以提高开发效率,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满足日益复杂的应用需求。 在国内监控领域中,大多采用了集散式监控系统,虽然克服了集中式监控系统的缺点,但还存在着效率较低,错误处理能力不强等缺点。而且设备的兼容性不好,系统实时性、可靠性也不高。采用CAN现场总线可很好的克服上述一些缺点,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CAN总线把所有挂接在总线上的智能设备联接成网络,构成自动化系统,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 基于这些考虑,本文选择了以IPC2290芯片(内部集成了CAN模块)为微控制器的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板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开发平台,把μC/OS-Ⅱ这个实时微内核操作系统嵌入到该芯片中。在深入研究CAN通信模块特点和驱动的基础上,把其驱动移植到μC/OS-Ⅱ操作系统中。并在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上通过设计—个带A/D转换的CAN智能模块来阐述智能模块软硬件设计方法,这些工作为搭建基于CAN总线的实际测控系统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使用的CAN通信方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能方便和简洁的运用到各种测控系统中。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且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最后,本文作者在CAN智能模块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CAN总线的多相流动实验台的测控系统方案。

    标签: ARM COS CAN 移植

    上传时间: 2013-07-16

    上传用户:cngeek

  • 基于ARM的导航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

    随着新的控制算法的应用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机器人正朝着高速度、高精度、开放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机器人要实现高速度、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轨迹跟踪,必须依赖先进的控制策略和优良的运动控制系统。 导航是移动机器人最具挑战性的能力之一,机器人感知、定位、认知及运动控制的性能是决定导航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课题“仿生导航系统”的要求,本文选择“主控制器+运动控制器+英特网远程无线监控”结构进行导航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分析导航移动机器人体系结构,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最后详细阐述控制系统的全部开发过程,包括控制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功能模块的划分及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并对无线通信及英特网通讯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开发了无线通讯模块软件和上位机软件。 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面,主要包括基于 LPC2138 的主控制单元、基于HCTL-1100 的运动控制单元、基于 6N137 的光电隔离单元、基于 LMD18200 的功率放大单元、传感器接口单元及上位机无线通讯单元的电路设计。软件方面,在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多任务环境下,利用其任务调度功能,合理地协调和组织了控制系统的各项硬件资源,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上位机采用的无线通讯、Internet 通讯以及可视化监控程序界面,让用户可以方便直观地远程观察和控制机器人。 该控制系统的研制为仿生传感器性能测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经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系统的各项功能及控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标签: ARM 导航 移动 机器人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Zxcvbnm

  • 基于ARM的电参数测量装置的研制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电网上非线性负载的日益增多,导致线路电压、电流经常出现非正弦状态,从而造成电网谐波“污染”。电网谐波恶化了电能质量指标,降低了电网的可靠性,增加了电网的损失。所以,电器设备在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看其是否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那么可靠的电力参数测量设备的研制就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充分调研并翻阅大量资料,针对课题要求,提出了以ARM作为处理器,结合外围电路,借由μC/OS-Ⅱ操作系统对硬件进行控制,来完成电参数采集及其处理的思路。 本论文完成了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硬件方面采用Philips公司的LPC2132作为处理器,结合外围电路,建立起基本的采样、通信和人机接口硬件平台。软件方面,首先分析了电参数测量的算法,并进行了必要的仿真。在完成μC/OS-Ⅱ在LPC2132上移植的基础上,进行多任务设计,完成数据采集、电量参数计算、USB串口通信和人机接口等功能。

    标签: ARM 电参数 测量装置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jiachuan666

  • 基于ARM的发电机互感器伏安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电机互感器是电力系统行业进行电能计量和继电保护的重要设备之一,其伏安特性与发电机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密切相关。针对目前传统基于8位单片机所开发的伏安特性测试系统的不足,利用流行的嵌入式处理技术,选取性价比高的ARM内核处理器LPC2214和性能稳定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发电机伏安特性测试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在线测试、设置参数、查询数据、串口通讯等功能。本文完成了上述功能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尤其是在线测试功能中对于伏案特性曲线显示方案的设计,本文在深入研究显示模块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显示要求,改进了伏案特性显示方法,从而使得本系统不仅能够实时显示伏安特性曲线,并且能够动态显示测量曲线,为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此外,基于系统与上位机之间的串口通讯功能,利用LabWindow/CVI7.0开发平台实现了系统虚拟环境,以满足用户对测量数据进一步分析的需求。 经过长时间的现场测试证明,该系统不仅减少了传统测试中所用的仪器数量,特别在简化发电机互感器的测试流程,增加现场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互感器测试的精度等方面表现突出,从而为提升发电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标签: ARM 发电机 互感器 伏安特性

    上传时间: 2013-06-26

    上传用户:郭静0516

  • 基于ARM的井下网络分站的设计

    本文设计的井下网络分站作为“煤矿安全自动检测、监控及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ARM微控制器为核心,以操作系统μC/OS-Ⅱ为操作平台,采用TCP/IP协议栈实现了分站的网络通信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协议不一致的问题。 在硬件方面,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完成了监控分站的总体硬件设计,并通过驱动网卡芯片RTL8019AS实现了以太网连接。选用PHILIPS的32位ARM芯片LPC2214作为分站的控制芯片,它带有16KB的静态RAM和256KB的高速FLASH,包含8路10位A/D,还有多个串行接口,可使用的GPIO高达76个(使用了外部存储器),很好了满足了分站外接传感器的多样化要求。在人机对话方面,系统扩展了128×64的液晶和1×4的键盘。在通信方面,采用TCP/IP协议与地面主机进行通信,将各种参数传送到地面主机进行复杂的运算处理。 在软件方面,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的移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TCP/IP协议栈的实现;制定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通信过程中采用了标准的TCP/IP协议;详细介绍了几个主要程序模块的编程思路,如LCD显示、外部输入频率信号的计数及数据存储,并给出了在实际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监控分站根据《本质安全型“i”》标准将外部接入设备和分站作了电气隔离,该分站具有2路A/D数据采集;6路光电隔离数字量输入;2路光电隔离数字量输出对外部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和控制;人机接口提供人机交互界面,提供按键操作和数据显示;RS485通信接口负责与外界设备进行通信;网络通信接口负责为各种监测监控系统提供兼容的接入接口;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作为数据存储区以保证掉电后存储数据不丢失。

    标签: ARM 网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13160677563

  • 基于ARM技术的大气激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大气激光通信是指以激光光波作为载体,大气作为传输介质的光通信系统。在空间大气激光通信中,由于大气的散射、吸收,大气湍流等作用,在激光接收端就会出现光斑抖动、相位起伏等现象,因此研究一种适合在高速率、弱信号条件下处理技术,保证激光信号的误码率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系统的大气激光信号处理方法。文章从空间激光发展现状及信道环境出发,提出了一种采用ARM微处理控制器并在控制器上移植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运用浮动阈值算法来减小大气信道对激光探测的影响的方法。在测试中,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标签: ARM 大气 信号处理 激光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prczsf

  • 基于ARM技术的嵌入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它非线性负荷在电网中大量的投入使用,致使电网的非线性、不稳定性和不对称性日趋严重。通过对电能质量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记录和分析,可以为改善电能质量、制定有关电能质量的治理措施以及确定治理装置的技术参数提供必要的依据。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正逐步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热点,己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通信设备、消费电子等各个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必将更加广泛的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电能质量监测与基于ARM技术的嵌入式系统结合起来,设计基于ARM技术的嵌入式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实现对电能质量指标的实时在线监测。 论文介绍了电能质量的概念,电能质量问题的危害及电能质量监测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电能质量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电能质量国家标准及其测量原理。重点阐述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组成,分析了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的调度机制,完成其在ARM处理器上的移植,构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嵌入式软/硬件开发平台;在此平台上详细设计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提出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案,详细说明了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下的软件开发方法。

    标签: ARM 技术的嵌入式 电能质量 监测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lijianyu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