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仿真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开发工具。特别是对于初级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借助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器进行开发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嵌入式仿真、调试系统支持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内容及寄存器内容等功能。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各类调试功能观察变量和寄存器的变化,从而可以很清楚的了解整个程序运行的状况,及时的调整和修改程序,并不需要反复的向芯片烧写程序,就可以完成对于程序的调试工作。 @@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常用仿真器的设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三星公司的S3C44BO ARM7处理器为主CPU,通过以太网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ARMJTAT仿真器的设计方案。利用这种仿真器进行程序调试,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下载速度,还可以实现仿真器资源的共享,而且调试时程序是在目标板上运行,仿真更接近于目标硬件。 @@ 文中首先对于传统仿真器的设计原理、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了基于S3C44BO的以太网接口的ARM-JTAG仿真器的设计。该仿真器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的设计及软件的设计。第二,详细介绍该仿真器的硬件结构设计和程序开发过程,其中特别对以太网接口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第三,总结了该仿真器的功能、特点。 @@关键词:仿真器;S3C44BO;以太网接口;JTAG;LwIP
上传时间: 2013-06-16
上传用户:253189838
该文结合"10M/100M以太网交换芯片的设计"课题,介绍了以太网技术发展的概况和IP CORE、SoC的设计方法,阐述了以太网交换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了CSMA/CD协议、交换机、VLAN的原理和数据流优先技术及流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10M/100M以太网交换芯片的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框图.同时结合Philip公司的IC总线的工作原理,给出了10M/100M以太网交换芯片的设计方案中的IC接口模块的FPGA设计的验证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IC接口模块可以作为一个软核来使用.
上传时间: 2013-07-18
上传用户:jichenxi0730
485接口EMC设计标准电路,原理图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7-16
上传用户:不挑食的老鼠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表扩展USB接口的方法。介绍了USB接口芯片SL811H S的结构和性能以及USB接口的硬件电路图,详细分析了USB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及FAT16文件系统的结构。利用S
上传时间: 2013-07-10
上传用户:gououo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工作频率越来越快,但是芯片的设计能力却面临巨大的挑战。而IP核的重用则是解决当今芯片设计所面临问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MDIO接口模块为以太网接口芯片中MAC层对PHY器件的控制管理接口。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MAC应用越来越广泛,MDIO接口模块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将MDIO接口模块设计成可重用的IP核对于以各种太网接口集成芯片的设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描述了MDIO接口模块IP核的设计,介绍了该IP核的系统结构以及各个子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法,对此IP核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进行了FPGA测试,功能和性能达到了要求,最终通过了IP审核流程并且已成功应用于企业的以太网接口芯片中。
上传时间: 2013-07-20
上传用户:nanfeicui
随着电子技术和EDA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完全可以取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实现计算机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功能,并可将若干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到一片PLD或FPGA中.基于大规模PLD或FPGA的计算机接口电路不仅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和功耗低等优点,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用户可编程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功能重构.该课题以Altera公司FPGA(FLEX10K)系列产品为载体,在MAX+PLUSⅡ开发环境下采用VHDL语言,设计并实现了计算机可编程并行接芯片8255的功能.设计采用VHDL的结构描述风格,依据芯片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内核和外围逻辑两大模块,其中内核模块又分为RORT A、RORT B、OROT C和Control模块,每个底层模块采用RTL(Registers Transfer Language)级描述,整体生成采用MAX+PLUSⅡ的图形输入法.通过波形仿真、下载芯片的测试,完成了计算机可编程并行接芯片8255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asddsd
随着星载电子系统复杂度、小型化需求的提高,SoC已经成为应对未来星载电子系统设计需求的解决途径。为了简化设计流程并且提高部件的可重用性,在目前的SoC设计中引入了称之为平台的体系结构模板,用它来描述采用已有的标准核来开发SoC的方法。在星载电子系统中常用部件的分类设计,最终建立一个包括多种功能部件,互连部件和处理部件的设计平台,从而有效的提高星载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在当前NASA和ESA的空间应用中,PCI总线广泛作为背板总线和局部总线,有鉴于此,本研究选择PCI总线作为星载电子系统设计平台要提供的一个互连部件对其进行设计。 针对这一需求,本论文采用自项向下的设计方法对PCI总线从设备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对PCI总线协议做了深刻的分析,完成了PCI总线目标设备控制器的设计,采用Verilog HDL对其进行了RTL级的描述。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采用了目前集成电路设计中常见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对其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PCI总线设备控制器的设计。以PCI总线协议的分析和理解为基础,对PCI总线设备控制器进行了功能分析和结构划分。根据PCI总线设备控制器的功能和结构划分,对PCI总线目标设备控制器的设计思路和各个子模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并且通过编写测试激励程序完成了功能仿真。应用FPGA作为物理验证和实现载体,进行了面向FPGA的电路综合,进行了布局布线后的时序仿真,证明所实现的PCI目标设备控制器符合基本功能要求,在以上基础上完成了PCI目标设备控制器的FPGA实现。通过这整个论文的工作,按照设计、仿真、综合验证及布局布线的步骤,完成了PCI总线目标设备控制器IP软核的设计。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tccc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嵌入式系统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嵌入式系统的最大特点之_是其所具有的目的性或针对性,即每一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都有其特殊的应用场合与特定功能,这也是嵌入式系统与通刚的计算机系统最主要的区别。由于嵌入式系统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且常常受到体积、成本、功能、处理能力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如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系统硬件上和软件上的灵活性,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快速的完成功能的转换。 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和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的可扩展功能嵌入式系统平台,并完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桥的固件设计。设计过程中采用美国ALTIUM公司的ALTIUM DESIGNER 6.0 EDA软件开发了系统的硬件部分。在整个硬件开发环节中,充分采用高速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设计原则,并进行全面的电路仿真试验,保证了硬件系统的高度可靠性。本系统承袭了ARM7系列处理器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优点,并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要,扩展了多种常用的外部设备接口以及蓝牙无线接口等,为将米各种可能的应用提供了完善的硬件基础。概括总结起来本文具体工作如下: 1.完全自主设计了具有高扩展性的基于LPC2292嵌入式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平台。基于该硬件平台,可以实现许多基于ARM架构处理器的嵌入式应刚而无需对硬什系统作出大的改变,如多协议转换器、CAN(Control Area Network)总线网关、以太网关、各种工业控制应用等。并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总结出了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2.完成了基于CPLD的PCI桥接芯片的同什设计,在ARM硬件平台上成功扩展了PCI设备,成功解决了ARM处理器和PCI从设备之间通讯的问题。 3.完成了对所开发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的测试工作,完成了基于AT89C51的PCI测试卡软硬件设计。基于此测试卡,可以实现对系统中的PCI通讯功能进行有效测试,以保证整个硬件系统正常、高效、稳定地运行。本系统的设计完成,使其可以作为嵌入式应用的二次开发或实验平台,用于工业产品开发及高校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sztfjm
USB2.0接口和基于ARM核的SOC系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特别在电子消费类领域。包含USB2,0接口的ARM系统则更是市场的需求。本文介绍一种基于ARM核的USB2,0接口IP(AHB_USB2.0)的设计,主要对其中的串行接口引擎(SIE)的设计进行讨论。 该 AHB_USB2.0 IP核支持USB2.0协议,并兼容USB1.1协议;支持AMBA2.0协议和UTMI 1.05协议。该IP核一侧通过UTMI接口或ULPI接口的PHY与USB2.0主机端进行通信;另一侧则通过AHB总线与ARM相连。 AHB_USB2.0 IP核在硬件上分为三个大模块:ULPI模块(ULPI)、串行接口引擎(SIE)模块和AHB总线接口模块(AHB)。ULPI模块实现了UTMI接口转ULPI接口。串行接口引擎(SIE)模块为USB2.0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处理模块,为整个IP核的核心部分,进一步分为四个子模块——GLC(全局控制模块),PIE(PHY接口处理引擎),SIF(系统接口逻辑)和EPB(端点缓冲模块)。GLC模块负责整个IP的复位控制,IP时钟的开关提示等;PIE模块负责处理USB的事务级传输,包括组包解包等;SIF模块负责协议相关寄存器组和端点缓冲区的读写,跨时钟域信号的处理和PIE所需的控制信号的产生;AHB模块负责IP核与ARM通信和DMA功能的实现。 该IP核的软件设计遵循USB协议,Bulk Only协议和UFI协议,由外挂ARM实现USB设备命令和UFI命令的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设计了IP核与ARM之间的多种数据传输方法,通过软件实现常规数据读写访问、内部DMA或外部DMA等多种方式的切换。 本IP已经通过EDA验证和FPGA测试,并且已经在内嵌ARM核的FPGA系统上实现了多个U盘。这个FPGA系统的正确工作,证明了AHB_USB2.01P核设计是正确的。
上传时间: 2013-05-17
上传用户:qqoqoqo
本论文以开发基于ARM核的USB2.0-AHB接口IP此项目为依托,致力于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上使用DDK(Driver Development Kit)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WDM的主机端驱动程序。开发该驱动程序的目的是为了对该IP进行FPGA测试以及配合设备端驱动程序的开发,该驱动程序能够完成即插即用功能,块传输,同步传输,控制传输以及对Flash的操作五项主要功能。 论文首先介绍了基于WDM的USB驱动程序设计原理,其中包括了从结构到通信流对USB主机系统的介绍,编写WDM驱动程序的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数个相关的重要概念、驱动程序的基本组成),以及在开发对Flash操作的例程会使用到的Mass Storage类协议的简要介绍。在介绍设计原理后,论文从总体的系统应用环境和结构蓟数据传输、内部模块以及软硬件体系结构几个方面简要描述了该IP的系统设计。接着论文通过分析主机端驱动程序功能需求,提出了驱动程序的总体构架以及分步式的设计流程,具体步骤是先实现驱动程序的正常加载以及基本PnP功能,然后实现块传输、同步传输以及控制传输,最后完成对Flash操作例程的设计。随后论文详细阐述了对上述五项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其中对Flash操作例程的设计是难点,作者通过分析Bulk-Only协议和UFI命令规范,提出程序的详细设计方案。论文最后简要介绍了调试驱动程序的方法,以及驱动程序的测试内容、部分测试结果以及测试结论。 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基于ARM核的USB2.0-AHB接口IP主机端驱动程序,因为其研究主体是一个基于WDM的主机端驱动程序,因此有其普遍性;但是它以开发基于ARM核的USB2.0-AHB接口IP这个项目为依托,其目的是为项目服务,因此它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项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5-19
上传用户:2007y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