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第一部分 系统介绍一、系统的特点EL 型微机教学实验系统旨在提高实验者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实验系统功能齐全,涵盖了微处理器教学实验课程的大部分内容。2、系统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设计,通二组相对独立的总线最多可同时扩展二块应用实验板,用户可根据需要购置相应的实验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灵活性,便于升级换代。3、配有两块可编程器件EPM7064/ATF1502,一块被系统占用。另一块供用户实验用。两块器件皆可通过JTAG 接口在线编程。使用十分方便。4、系统配有LED 数码管显示和点阵式液晶显示模块,二者的接口都对用户开放,方便用户灵活使用。5、系统配有完善的输入键盘,方便用户灵活编程。6、灵活的电源接口:配有PC 机电源插座,可有PC 提供电源。另外还配有外接开关电源,提供所需的+5V、±12V,其输入为220V 的交流电。7、系统的联机运行模式:配有系统调试软件,系统调试软件分为DOC 版和WINDOWS 版两种,均为中文多窗口界面。调试程序时可以同时打开寄存器窗口、内存窗口、变量窗口、反汇编窗口、波形显示窗口等等,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程序调试。该软件集源程序编辑、编译、链接、调试于一体,每项功能均为中卫下拉菜单,简明易学。经常使用的功能均备有热键,这样可以提高程序的调试效率。调试软件不仅支持汇编语言,而且还支持C 语言编辑、编译调试。8、系统的单机运行模式:系统在没有与计算机连接的情况下,自动运行在单机模式,在此模式下,用户可通过键盘输入运行程序(机器码),和操作指令,同时将输入信息及操作的结果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出来。9、系统的功能齐全,可扩展性(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为用户开放)亦能轻松满足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用等。二、系统概述1、微处理器: 8031,它的P1 口、T0、EX0、EX1、RXD、TXD、RD、WR 皆对用户开放,供用户使用。2、时钟频率:6.0MHz3、存储器: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最多可达64K,板载ROM(监控程序27C256)16K,RAM(程序存储器6264)8K 供用户下载实验程序,可达到32K;RAM(数据存储器6264)8K 供用户程序使用,可扩展达32K。(RAM 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不可同时扩展至32K,具体与厂家联系)。(见图1-1:存储器组织图)。在程序存储器中:20000H----2FFFFH 为监控程序存储器区,用户不可使用,3000H----3FFFH 为用户数据存储区。4000H----7FFFH 为实验程序存储器区,供用户下载实验程序8000H----CF9FH,CFF0H------FFFFH 为用户CPLD 实验区段,用户可在此段空间编程。CFA0H----CFDFH 系统I/O 区,用户可用但不可更改。
上传时间: 2013-10-21
上传用户:kiklkook
《现代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TPC-H实验台C语言版 1.实验台结构1)I / O 地址译码电路如上图1所示地址空间280H~2BFH共分8条译码输出线:Y0~Y7 其地址分别是280H~287H、288H~28FH、290H~297H、298H~29FH、2A0H~2A7H、2A8H~2AFH、2B0H~2B7H、2B8H~2BFH,8根译码输出线在实验台I/O地址处分别由自锁紧插孔引出供实验选用(见图2)。 2) 总线插孔采用“自锁紧”插座在标有“总线”区引出数据总线D7~D0;地址总线A9~A0,读、写信号IOR、IOW;中断请求信号IRQ ;DMA请求信号DRQ1;DMA响应信号DACK1 及AEN信号,供学生搭试各种接口实验电路使用。3) 时钟电路如图-3所示可以输出1MHZ 2MHZ两种信号供A/D转换器定时器/计数器串行接口实验使用。图34) 逻辑电平开关电路如图-4所示实验台右下方设有8个开关K7~K0,开关拨到“1”位置时开关断开,输出高电平。向下打到“0”位置时开关接通,输出低电平。电路中串接了保护电阻使接口电路不直接同+5V 、GND相连,可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误编程损坏集成电路现象。图 4 图 55) L E D 显示电路如图-5所示实验台上设有8个发光二极管及相关驱动电路(输入端L7~L0),当输入信号为“1” 时发光,为“0”时灭6) 七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如图-6所示实验台上设有两个共阴极七段数码管及驱动电路,段码为同相驱动器,位码为反相驱动器。从段码与位码的驱动器输入端(段码输入端a、b、c、d、e、f、g、dp,位码输入端s1、 s2)输入不同的代码即可显示不同数字或符号。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sssnaxie
给出了一个基于TMS320DM6437 DSP的嵌入式网络实现方案,对该DSP的网络控制模块和NDK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实现了NDK在不同外设的移植,并以SEED-DEC6437与PC之间网络通信为例,介绍了PC端Winsock与DSP的NDK开发流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移植过的NDK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速度,减少开发时间。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tyler
针对在51单片机上移植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的目的,以μC/OS-II工作原理为基础,结合51单片机堆栈空间少的情况,采用改变堆栈指针到不同任务寄存器组的方法,通过改变堆栈指针的实验,得出在堆栈空间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μC/OS-II在51单片机上的运行的结论。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hz07104032
此为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学习消除文法左递规算法,了解消除文法左递规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 内含 设计算法 目的 源码 等等.... 算法:消除左递归算法为: (1)把文法G的所有非终结符按任一种顺序排列成P1,P2,…Pn 按此顺序执行 (2)FOR i:=1 TO n DO BEGIN FOR j:=1 DO 把形如Pi→Pjγ的规则改写成 Pi→δ1γ δ2γ … δkγ。其中Pj→δ1 δ2 … δk是关于Pj的所有规则; 消除关于Pi规则的直接左递归性 END (3)化简由(2)所得的文法。即去除那些从开始符号出发永远无法到达的非终结符的 产生规则。
上传时间: 2015-03-29
上传用户:极客
本论文研究的课题是:ARM7处理器以及µ c/os-II操作系统,通过做实验,了解三星公司的S3C44BOX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其扩展的外围设备.熟悉基于µ c/os-II扩展的嵌入式系统的启动和应用程序的结构.掌握将µ c/os-II移植到ARM7处理器的基本方法,同时在µ c/os-II的基础上开发最基本的嵌入式系统。本文还给出了在开发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的问题。
上传时间: 2014-01-17
上传用户:dapangxie
武汉大学网络实验室的ARM开发的实验教程,里面有uc/os-II,LWIP移植的内容,很不错。
上传时间: 2015-05-24
上传用户:lindor
本人写的ATMEL 128 UC/OSII移植程序,有带环型缓冲的键盘驱动,与彩色液晶显示。多任务实验TASK包含在内。
上传时间: 2015-08-22
上传用户:ecooo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将Linux移植到S3C2410平台的过程,十分适合于使用ARM9+Linux开发的初学者阅读。如果可以紧跟本文档中介绍的开发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相信可以很快的了解嵌入式Linux的移植以及之上驱动程序的编写。
上传时间: 2015-08-28
上传用户:225588
参考网上的提供的代码,我把uCosII移植到MSP430f149上,分三个任务,分别是485通讯,键盘扫描,LED显示,可供参考!- Refers to code which on-line provides, I transplant uCosII to MSP430f149 on, divides three duties, respectively is 485 communications, scanning, LED demonstrated
标签: on-line uCosII Refers which
上传时间: 2013-12-11
上传用户:xieguodong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