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称电子标签(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现已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技术。因此,研究、设计和开发RFID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论文系统地论述了射频识别系统和读卡器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射频识别系统中的许多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射频识别读卡器的设计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方向和应用情况。在充分研究了射频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国际相关标准后,进而提出了基于STC11F32单片机的射频读卡器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采用MFRC522射频读写模块在STC11F32单片机的控制下实现对Mifare卡的读写访问操作。硬件部分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射频模块设计,天线电路设计,串行通信电路设计,声音提示及显示电路设计等,其中详细讨论了读卡器的软件设计方法。软件设计包括单片机处理程序,射频基站芯片RC522的基本操作、Mifare卡操作程序设计、声音提示及显示部分程序等。论文中系统地讨论了软件实现读卡器与Mifare卡之间通信所要求的请求应答、防冲撞、选卡片、认证、读写等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qingfengchizhu
激光雷达(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探测和测距的缩写)是利用激光作为探测源的1种探测雷达。与常见的微波雷达所采用的波源微波相比,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强、方向性好的特点,而且光波的工作波长与微波相比小3~5个数量级,因而激光雷达有极高的时空分辨力和抗干扰能力。因此,激光雷达在测距、制导、导航、测绘和大气遥感、大气探测等军用、民用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1-1由于激光雷达的波源是激光,所以其回波信号的接收是1个光电转换的过程。激光雷达工作过程中激光源与探测目标、大气的相互作用以散射和吸收为主,十几公里外的回波多则十几少则几个光子,信号非常弱,因此激光雷达微弱信号检测、放大技术是激光雷达的关键技术之.。目前,国内外在激光雷达信号前置放大领域的研究不多,往往是直接应用市场成品于不同的激光雷达,实际使用效果有好有坏。国外研制PMT前置放大器的公司有EMI,PHIL IPS SCIEN-TIFIC等公司,然而,不同的激光雷达,其回波信号和系统参数往往不一样,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的激光雷达系统参数对其前置放大器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激光雷达信号进行检测放大。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XuVshu
【摘要】首先,文中指出一般对于“微弱信号”的理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以及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应用,提到了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信噪比。文章介绍了一些传统微弱量的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Duffing振子的混沌弱信号检测方法。利用统计信号检测的理论对混沌检测系统的虚警概率、检测概率和检测信噪比进行分析,进而利用上述特性研究了混沌弱信号幅度的估计方法;本文还讲述了Lyapunov指数的统计特性与弱信号检测和估计之间的关系。【关键字】微弱信号 非线性 Duffing振子 信号检测与估计1.1引言这些天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用非线性系统进行微弱信号检测的一些资料,读了几遍之后也若有所思。最初看的是基于非线性系统的微弱通信信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的项目计划申报书,老实说,读第一遍时很多都是云里雾里,由于每天读几页断断续续加上以前本科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导致第一遍读下来在脑海中并没有形成整体的轮廓,但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又读了第二遍,接着看了混沌振子检测引论,这才对非线性系统进行微弱信号的检测有了初步的认识。
标签: 微弱信号检测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xsr1983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全球商用化的快速推进与蓬勃发展,以及通信系统日益增长的高速多媒体数据业务需求,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目前世界各国已将研究重点转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长期演进(LTE)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研究技术方向,具有高速率、高系统容量、良好兼容性、应用更多先进技术等特点。基站收发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LTE基站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基站重要功能组成部分之一。收发机的射频性能直接决定了基站通信质量以及能否正常运行,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基站与其他通信设备之间是否互相影响与相互间是否造成干扰也是收发机射频应用部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课题将通过完成基站射频收发机项目的研发和应用,包括频分双工(FDD)LTE基站射频系统测试与调试,对射频收发模块关键技术指标与电路进行研究,对收发链路重要参数进行说明,并分析测试原理与意义,介绍测试系统与平台、测试方法和技术要点。在本文研究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1)介绍FDD LTE基站收发模块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比如收发射频链路,数字预失真等。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fliang
论文通过对高精度脉冲式激光测距系统的研究,并在参照课题技术指标的基础上,旨在提供一种高精度脉冲式激光测距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对脉冲式激光测距仪系统设计中所涉及的脉冲读取与放大电路、时刻鉴别、时间间隔测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论文利用电流-电压转换法对脉冲信号进行读取,并使用了可控增益放大技术,使得放大后的脉冲信号能在限定幅值范围内变化,减小了时刻鉴别中由于脉冲幅值波动所引起的漂移误差;在时刻鉴别中,采用了预鉴别恒定比值鉴别法使漂移误差进一步减小。时间间隔测量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基于TDC-GP2的时间间隔测量设计使系统的时差测量精度达到72ps,高精度的时差测量为系统测距精度提供了可靠保障。关键词:脉冲激光测距;可控增益放大;蜂值检测:时刻鉴别:TDC-GP2
标签: 脉冲激光测距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摘要 DAQmx驱动作为N公司的第三代数据飛集硬俘驱动程序,减少了传統数据采集硬件驱动程序帶来的编程复杂性,可被多种编程语言调用,程序接口功能强大,应用起来十分方便。研究并使用DAQmx驱动程序开发基于PX1总线的数采系统逐渐成为趋势。针对PXI总线数采系统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采集同步、触发等关键技术问题,重点讲迷在LABVIEW中利用DAQmx驱动实现多块数采卡同步采集、多功能数采卡的横拟与数字信导同步采集的程序设计技术以及数字与模拟信号触发程序设计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可解决大部分基于PX1总线的数据采集仪器设计问题。并结合工程实际,演示了利用DAQmx工具开发的32通道多功能PX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DAQmx硬件驱动程序是N公司研制的第三代硬件驱动程序,在LABVIEW环境下使用可简化数据采集系统程序设计。且可被C++、VC++、以及LabWindows/CVI等程序调用,为应用其他开发语言的工程师提供了方便。DAQmx驱动程序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时具有如下特点:对多功能的数据采集卡都使用统一的编程界面,可编写模拟输入、模拟输出、数字10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程序,驱动程序完全支持多线程程序。利用Measurement&Automation(MAX)配置工具,可简化数据采集卡的配置。在异常条件下运行可靠,传统的DAQ驱动难以处理异常情况,而DAQmx定义并加强了异常条件处理方法,这比传统DAQ驱动更可靠,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简化了采集同步的难题。传统DAQ中的设备同步实现起来相当复杂,必须通过软件编程路由RTSI总线或PFI信号线来完成,而DAQmx应用时不必为信号指定路由,只需确定同步信号,所有路由工作由DAQmx自动完成。本文结合工程开发实际介绍在LABVIEW环境下应用DAQmx驱动程序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主要讲述利用DAQmx解决多块卡同步的问题,以及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数字与模拟采集同步以及信号触发等问题。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摘要:随着CCD性能的不断提高,CCD技术在军、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TCDI501C线阵CCD的驱动电路设计,详细介绍了用VHDL完成的CCD图像传感器驱动时序设计和视频输出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的设计。关键词:线阵CCD;图像传感器:仪器仪表放大器;差分驱动1引言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 Device)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的新型半导体器件。目前随着CCD器件性能不断提高,在图像传感、尺寸测量及定位测控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CCD应用的前端驱动电路成本价格昂贵,而且性能指标受到生产厂家技术和工艺水平的制约,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CCD驱动器有两种:一种是在脉冲作用下CCD器件输出模拟信号,经后端增益调整电路进行电压或功率放大再送给用户;另一种是在此基础上还包含将其模拟量按一定的输出格式进行数字化的部分,然后将数字信息传输给用户,通常的线阵CCD摄像机就指后者,外加机械扫描装置即可成像。所以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和技术指标要求,选择不同型号的线阵CCD器件,设计方便灵活的驱动电路与之匹配是CCD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本论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CAD所的科研项目“电源管理类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理论研究与设计”为背景,设计了一款高性能降压型DC-DC和LDO双路输出控制器XD8912.论文首先对电源管理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介绍;随后分析了线性稳压器及开关稳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电压模降压型PWM DC-DC的原理及其环路稳定性做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详细介绍了XD8912的设计过程,包括芯片性能系统规划、特性分析、电路实现以及仿真验证。XD8912不仅集成了大电流、高效率的电压模降压型PWM控制器,而且也集成了小电流、低噪声的线性稳压控制器,可以为高性能显卡、主板等设备供电。芯片采用同步整流技术,避免了肖特基二极管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芯片的工作效率。芯片内部设计了微调电路提高了电压基准的精度。设计了内部频率补偿电路取代芯片外部的补偿电容,有效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另外,芯片还集成了完备的保护电路,包括过温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等.文中对XD8912的系统及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基于0.6um BCD工艺,利用Viewdraw,Hspice等EDA软件,完成了电路的设计和前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功能和性能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主要内容为:1.作为汽车控制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本课题的立项背景,分析了插电式整车控制器面临开发的几大关键技术,明确定义了控制器底层软件及软件结构,规定了论文的研究与开发内容。2.研究控制器底层软件的功能设计,分析了项目的实际需求及平台化趋势,介绍了对软件功能定义,研究软件的结构设计,分析了国际流行的设计标准,结合开发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能满足平台化设计、层次清晰、合理有效的结构设计。该结构能满足与其他通用模块的接口要求,又符合内部开发的形式,采用模块化开发方法,提高了开发效率,在开发周期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3.完成了诊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汽车通讯协议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汽车软件的特点,介绍了汽车控制器对软件系统的特殊要求,并对其中的CAN接口协议及诊断系统作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仿真和测试结果,对通讯协议系统进行了验证,并给出了实验结果。本文同时还介绍了如何利用INCA软件系统在整车上进行实时的测量与软件参数标定,以及软件在线刷新技术。关键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器,底层软件,V流程开发,诊断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
随着UHF RFID(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与发展,RFID系统对电子标签的要求更高了。标签天线是电子标签的重要组成部分,标签天线的常见要求如下:低成本,高增益,全向辐射,体积小,与RFIC良好匹配。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叙述了RFID系统的分类,介绍了RFID技术的相关协议,并提供了一些生产商的信息,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参考。2.介绍了RFID标签天线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小型化技术、影响增益的关键因素、匹配技术、带宽拓展技术、抗金属影响的结构。3.分析RFIC端口阻抗的频率响应,探讨标签天线与RFIC的匹配方法。4.建模仿真,分析天线尺寸的改变对天线性能的影响,研究增大天线增益、天线小型化、端口匹配的方法。5.最后设计出两款标签天线,分别良好地匹配到两种RFIC,工作频段都可以覆盖860~960MHz,增益达到2~2.5dBi。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