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ZHC1010是ZILIG公司的红外收发芯片,该芯片在1米范围内的最高速度可达115.2KBPS,2.4V~5.5V的宽电源范围可使其与各种电压的CPU进行方便的接口,文中介绍了ZHX1010的特点、结构和使用方法,并给出了它与AT89C51的接口应用。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18711024007
1.1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1.1 微型计算机中的基本概念1. 微处理器2. 微型计算机 (1)单片微处理机 (2)通用微型计算机3. 微型计算机系统1.1.2 微机基本结构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图1.1所示,它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Memory)、输入输出接口(I/O接口)和系统总线(BUS)构成。 1.1.3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CPU自动从程序存放的第1个存储单元起,逐步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规定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指令规定的相关操作。如此重复,周而复始,直至执行完程序的所有指令,从而实现程序的基本功能,这就是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2 典型单片机产品简介1.2.1 MCS-51单片机系列 MCS-51可分为两个子系列和4种类型,如表1-1所示。按资源的配置数量,MCS-51系列分为51和52两个子系列,其中51子系列是基本型,而52子系列属于增强型。表1-1 MCS-51系列单片机分类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debuchangshi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1.1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1.1 微型计算机中的基本概念1. 微处理器2. 微型计算机 (1)单片微处理机 (2)通用微型计算机3. 微型计算机系统2.1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原理2.1.1 MCS-51单片机逻辑结构 MCS-51单片机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2.1所示。 3.1 MCS-51单片机指令格式 一条汇编语言指令中最多包含4个区段,如下所示: 标号:操作码 目的操作数,源操作数 ;注释 标号与操作码之间“:”隔开; 操作码与操作数之间用“空格”隔开; 目的操作数和源源操作数之间有“,”分隔; 操作数与注释之间用“;”隔开。 所谓程序设计,就是按照给定的任务要求,编写出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要完成同样的任务,使用的方法或程序并不是唯一的。因此,程序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运行可靠性。 前面我们学过了汇编语言形式的指令系统,本章重点介绍汇编语言程序结构以及如何利用汇编语言指令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
上传时间: 2013-10-09
上传用户:huannan88
基于M CORE微控制器的嵌入式系统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全面介绍了构成嵌人式系统的微控制器的结构和常用支撑硬件的原理以及设计开发方法。本书共 24章,分为3大部分。第 1部分(第 1~14章)介绍具有 32位 RISC CPU核的M·CORE微控制器的结构及原理,按模块分章,对各功能模块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都有详尽的讲解。众所周知,微控制器种类繁多,虽然不同种类微控制器的CPU及内部功能模块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尤其是一些通用的功能)是一致的。第2部分(第15—19章)介绍嵌入式系统常用外围电路的原理及设计和使用方法,包括有:异步串行接口的互连及应用举例、同步串行总线及应用举例、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控制器、触摸屏及触摸屏控制器和各类存储器的应用举例。第3部分(第20—24章)介绍嵌人式系统的开发环境与软件开发,在讨论嵌人式系统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和开发工具需求的基础上,介绍M·CORE软件开发支持工具集、MMC2107微控制器评估板、M·CORE常用工具软件、Q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IDE及M·CORE的基本程序设计技术。 第1部分 M·COREM控制器的结构及原理 第1章 微控制器及其应用技术概述 1.1 微控制器的特点 1.2 微控制器技术的发展 1.3 M·CORE系列微控制器 l.3.1 MMC2107的特点及组成 1.3.2 MMC2107的引脚描述 1.3.3 MMC2107的系统存储器地址映射 第2章 M·CORE M210中央处理单元(CPU) 2.1 M·CORE处理器综述 2.1.1 M·CORE处理器的微结构 2.1.2 M·CORE处理器的编程模型 2.1.3 M·CORE的数据格式 2.1.4 M·CORE处理器的寄存器 2.2 M·CORE处理器指令系统简述 2. 2.l 指令类型和寻址方式
上传时间: 2013-10-28
上传用户:lhw888
6.1 存储器概述1、存储器定义 在微机系统中凡能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统称为存储器。2、存储器分类 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两类。3、内存储器的组成 微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由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组成。 单片机内部有存储器,当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不够用时,可以外扩存储器。外扩的存储器就是由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组成的。 当用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组成内存时必须满足个要求:①每个存储单元一定要有8个位。②存储单元的个数满足系统要求。注意:内存的容量是指它所含存储单元的个数(每个存储单元一定要有8个位,可以存储8位二进制信息)。6.2 半导体存储器由于集成工艺水平的限制,一个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上所集成的单元个数和每个单元的位数有限,用它构成内存时必须满足:内存容量和一个存储单元有8个位的要求,因此内存常常由多个半导体存储器芯片构成。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是指其上所含的基本存储电路的个数,用单元个数×位数表示。掌握:① 已知内存容量和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求用半导体存储器芯片构成内存时需要的芯片个数。② 内存的容量=末地址—首地址+1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分成ROM和RAM两类。6.2.1 ROM芯片6.2.2 RAM芯片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在微机系统中存储器是必不可少。MCS51系列单片机内部的存储器不够用时需要外扩半导体存储器芯片,外扩的半导体存储器芯片与MCS51系列单片机通过三总线交换信息。二者连接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1.二者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的连接。2.工作速度的匹配。CPU在取指令和存储器读或写操作时,是有固定时序的,用户要根据这些来确定对存储器存取速度的要求,或在存储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考虑是否需要Tw周期,以及如何实现。3.片选信号的产生。目前生产的存储器芯片,单片的容量仍然是有限的,通常总是要由许多片才能组成一个存储器,这里就有一个如何产生片选信号的问题。4.CPU的驱动能力 。在设计CPU芯片时,一般考虑其输出线的直流负载能力,为带一个TTL负载。现在的存储器一般都为MOS电路,直流负载很小,主要的负载是电容负载,故在小型系统中,CPU是可以直接与存储器相连的,而较大的系统中,若CPU的负载能力不能满足要求,可以(就要考虑CPU能否带得动,需要时就要加上缓冲器,)由缓冲器的输出再带负载。6.3.1 ROM芯片的扩展6.3.2 RAM芯片的扩展
标签: 存储器接口
上传时间: 2013-11-22
上传用户:moerwang
特点 精确度0.25%滿刻度 ±1位數 输入配线系统可任意选择 CT比可任意设定 具有异常电流值与异常次数记录保留功能 电流过高或过低检测可任意设定 报警继电器复归方式可任意設定 尺寸小,穩定性高 2.主要規格 辅助电源: AC110V&220V ±20%(50 or 60Hz) AC220V&440V ±20%(50 or 60Hz)(optional) 精确度: 0.25% F.S. ±1 digit 输入负载: <0.2VA (Current) 最大过载能力 : Current related input: 2 x rated continuous 10 x rated 30 sec. 25 x rated 3sec. 50 x rated 1 sec. 输入电流范围: AC0-5A (10-1000Hz) CT ratio : 1-2000 adjustable 启动延迟动作时间: 0-99.9 second adjustable 继电器延迟动作时间: 0-99.9 second adjustable 继电器复归方式: Manual (N) / latch(L) can be modified 继电器磁滞范围: 0-999 digit adjustable 继电器动作方向: HI /LO/GO/HL can be modified 继电器容量: AC 250V-5A, DC 30V-7A 过载显示: "doFL" 温度系数: 50ppm/℃ (0-50℃) 显示幕: Red high efficiency LEDs high 14.22mm(.56")(PV) Red high efficiency LEDs high 14.22mm(.276")(NO) 参数设定方式: Touch switches 记忆型式 : Non-volatile E2PROM memory 绝缘耐压能力: 2KVac/1 min. (input/output/power) 1600Vdc(input/output 使用环境条件 : 0-50℃(20 to 90% RH non-condensed) 存放环境条件: 0-70℃(20 to 90% RH non-condensed) CE认证: EN 55022:1998/A1:2000 Class A EN 61000-3-2:2000 EN 61000-3-3:1995/A1:2001 EN 55024:1998/A1:2001
上传时间: 2013-10-14
上传用户:wanghui2438
特点 精确度0.1%滿刻度 ±1位數 可量測 交直流電流/交直流电压/電位計/傳送器/Pt-100/荷重元/電阻 等信号 显示范围-1999-9999可任意规划 具有异常值与异常次数记录保留功能 异常信号过高或过低或范围內或范围外检测可任意設定 报警继电器复归方式可任意設定 尺寸小,穩定性高 2.主要規格 精确度: 0.1% F.S. ±1 digit 0.2% F.S. ±1 digit(AC) 取样时间: 16 cycles/sec. 显示值范围: -1999 - +9999 digit adjustable 启动延迟动作时间: 0-99.9 second adjustable 继电器延迟动作时间: 0-99.9 second adjustable 继电器复归方式: Manual (N) / latch(L) can be modified 继电器动作方向: HI /LO/GO/HL can be modified 继电器容量: AC 250V-5A, DC 30V-7A 过载显示: "doFL" 温度系数: 50ppm/℃ (0-50℃) 显示幕: Red high efficiency LEDs high 14.22mm(.56")(PV) Red high efficiency LEDs high 7.0mm(.276")(NO) 参数设定方式: Touch switches 记忆型式 : Non-volatile E2PROM memory 绝缘耐压能力: 2KVac/1 min. (input/output/power) 1600Vdc(input/output 使用环境条件 : 0-50℃(20 to 90% RH non-condensed) 存放环境条件: 0-70℃(20 to 90% RH non-condensed) CE认证: EN 55022:1998/A1:2000 Class A EN 61000-3-2:2000 EN 61000-3-3:1995/A1:2001 EN 55024:1998/A1:2001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fandeshun
友善之臂的QtEmbedded实例教程 第一章 LINUX 图形用户界面 GUI 介绍.....................................................................................1 1.1 常用 GUI 介绍...................................................................................................................1 1.2 关于 Qt...............................................................................................................................2 1.3 Qt/Embedded 简介.............................................................................................................4 1.4 Qtopia 介绍.........................................................................................................................4 第二章 QT的安装..........................................................................................................................6 2.1 Qt X11 的安装....................................................................................................................6 2.2 Qt/Embedded 安装..............................................................................................................9 2.3 Qtopia 编译.......................................................................................................................11 第三章 QT的编程........................................................................................................................12 实验一 “Hello word! ”Qt初探............................................................................................12 实验二 创建一个窗口并添加按钮.......................................................................................17 实验三 对象间通信:Signal 和 Slot 机制........................................................................20 实验四 菜单和快捷键...........................................................................................................29 实验五 工具条和状态栏.......................................................................................................38 实验六 鼠标和键盘事件.......................................................................................................48 实验七 对话框.......................................................................................................................63 实验八 Qt 中的绘图..............................................................................................................75 实验九 Qt 中的多线程编程..................................................................................................85 实验十 Qt 中的网络编程......................................................................................................97 第四章 QT常用工具的介绍...................................................................................................... 111 4.1 Qt 设计器(Qt Designer)............................................................................................ 111 4.2 Tmake..............................................................................................................................113 4.3 Qvfb ................................................................................................................................114
标签: QtEmbedded 教程
上传时间: 2013-12-21
上传用户:laozhanshi111
《数字移动通信》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和典型系统,以及移动通信领域最新技术的发展。全书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第1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基本概念,第2部分(第2章~第3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第3部分(第4章~第6章)主要介绍广泛应用的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20
上传用户:huql11633
计算电阻并联阻值,2到5个并联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simo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