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集成稳压电路

集成稳压器又叫集成稳压电路,将不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成稳定的直流电压的集成电路,用分立元件组成的稳压电源,具有输出功率大,适应性较广的优点,但因体积大焊点多可靠性差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近年来,集成稳压电源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小功率的稳压电源以三端式串联型稳压器应用最为普遍。
  • 大功率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研究与应用

    IGBT是MOSFET和GTR的复合器件,它具有开关速度快、热稳定性好、驱动功率小和驱动电路简单的特点,又具有通态压降小、耐压高和承受电流大等优点.IGBT作为主流的功率输出器件,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场合,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在介绍了1GBT结构、工作特性的基础上,针对风电变流器实验平台和岸电电源的实际应用,选择了各自的IGBT模块。然后对IGBT的驱动电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详细地说明了IGBT对栅极驱动的一些特殊要求及应该满足的条件。接着对三种典型的驱动模块进行了分析,同时分别针对风电变流器实验平台和岸电电源,设计了三菱的M57962AL和Concept的2SD315A驱动模块的外围驱动电路。对于大功率的设备,电路中经常会遇到过流、过压、过温的问题,因此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并给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过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过电流保护;采用缓存吸收电路及采样检测电路以防止过电压的出现;通过选择正确的散热器及利用铂电阻的特性来实施检测温度,从而使电路能够更好地可靠运行。同时,为了满足今后1.5MW风电变流器和试验电源等更大功率设备的需求,在性价比上更倾向于采用IGBT模块串、并联的方式来取代高耐压、大电流的单管1GBT.本文就同一桥臂的IGBT串联不均压,并联不均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上述的不平衡情形,采用PSpice对其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加入均压、均流电路后的仿真结果,有效地说明了电路的可行性。

    标签: 大功率 igbt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 主站M-BUS接口电路搭建

    随着智能表越来越多的使用, 各种类型的抄表器(既M-BUA主站)需求也随之增加。M-BUS接口电路作为抄表器的一个主要模块, 决定了抄表器性能的好坏, 也较为影响抄表器的成本高低。现今大多数抄表器都是延用TI 推荐的M-BUS接口电路方案(或是做了一些小的修改) ,该方案电路复杂,成本也较高,并不太适合大众化抄表器的使用。笔者根据M-BUS的工作原理,结合自身多年的电路开发经验,设计出一款简单实用、稳定可靠、成本低廉的主站M-BUS接口电路。这款接口电路经电路模拟仿真以及实际抄表测试,性能良好,工作可靠,完全可以替代TI 的M-BUS接口电路方案。电路原理根据主站M-BUS的工作原理:发送:传号电压: 24V~36V ( CJ-T188-2004 :20.8V~42V )空号电压:传号电压- 12V ( CJ-T188-2004 :传号电压- 10V )接收:传号电流:≤ 1.5mA空号电流: 11~20mA1. 发送电路发送电路的设计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发送传、空号电压的变化量要大于等于12V(10V);电路的驱动能力,几十上百个智能表不能影响发送电压低于12V。用一个直流稳压器应该可以满足这些要求。图1 是发送电路框图。

    标签: M-BUS 接口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XuVshu

  • 基于PSpice的几种常见整流电路分析与仿真

    各种电子设备都需要供电电源,提供所需稳定的直流电压(或电流)和相应的功率。供电电源除采用电池外,更多的是采用电力网供电的电源,整流电路是这种电源电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作用是将50 Hz的交流电压转换成单向脉动性直流电压。常见整流电路主要有4种:半波整流、全波整流、桥式整流和倍压整流电路。本文应用OrCAD/PSpice 92软件分别对这4种整流电路的原理及特性作了分析和仿真。1 PSpice软件简介及仿真流程传统的电路设计方法在分析和验证电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时十分麻烦,并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劳动。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路的设计已由传统的手工设计转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分析是电路设计的一种重要环节,PSpice是由美国MicroSim公司推出的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电路仿真程序Spice的PC级电路仿真软件,对电路不仅能进行一些基本的电路特性分析,还可以对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进行统计仿真分析和对电路进行优化仿真设计,并将各种仿真分析的结果以波形、图表或文本的方式直观地反应出来,在电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标签: pspice 整流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fliang

  • 一种基于高速超微型单片机的CCD驱动电路设计

    CCD作为一种光电转换器件,由于其具有精度高、分辨率好、性能稳定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图像传感和非接触式测量领域。在CCD应用技术中,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CCD驱动时序的产生和CCD输出信号的处理。对于CCD输出信号,可以根据CCD像素频率和输出信号幅值来选择合适的片外或片内模数转换器;而对于CCD驱动时序,则有几类常用的产生方法。1常用的CCD驱动时序产生方法CCD厂家众多,型号各异,其驱动时序的产生方法也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4种:0)数字电路驱动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数字门电路及时序电路直接构建驱动时序电路,其核心是一个时钟发生器和几路时钟分频器,各分频器对同一时钟进行分频以产生所需的各路脉冲。该方法的特点是可以获得稳定的高速驱动脉冲,但逻辑设计和调试比较复杂,所用集成芯片较多,无法在线调整驱动频率。

    标签: 单片机 ccd 驱动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 OP 放大电路设计

    本书是“实用电子电路设计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分基础部分(1~5章)和应用部分(6~9章)。前者主要介绍OP放大器的零点、漂移及噪声,增益与桶位,相位补偿及技马,OP放大器的选择和系统设计;后者则主要介绍OP放大器作为反相放大器、正相放大器、差动放大器的应用,OP放大嚣在恒压、恒流电路和微分、积分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基于非线性元件的应用,比较放大器中的应用,等等.本书面向实际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列举大量实用性、技术性强的电路,使读者从原理到应用,对OP放大器有个系统的了解,以便能够应付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更加复杂的情况和故障。本书适用对象是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供广大的爱好者学习参考。

    标签: op 放大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 基于ADC的电容触摸按键电路设计

    触摸控制技术又可分为触摸屏(Touch Screen)技术和触摸按键(TouchKey)技术.在触摸按键技术方面,目前主要可分为电阻式触摸按键与电容式感应按键.由于电阻式的触摸按键需要在设备表面贴一张触摸电阻薄膜,其耐用性较低";而电容感应按键技术具有在非金属操作面板上无须开孔处理、防水防污、易清洁、无机械开关磨损而寿命长等优点.近几年随着苹果公司将电容触摸感应技术从笔记本电脑引用到iPod后,电容触摸感应热浪正席卷几乎所有电子产品,从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话、PDA、游戏机等手持设备,到LCDTV、DVD等消费电子产品,再到洗衣机、空调、冰箱、热水器、电磁炉以及咖啡壶等大小家电,无不以加入电容触摸感应为新的卖点[l.目前,世界知名电子元件供应商均加大了对电容触摸按键的应用研究,并推出众多的专业芯片,有专用电容感应按键类的全ASIC,也有众多基于MCU集成类的IC.但这些芯片价格较高,在一些按键数量少、成本要求低的电路中很难得到运用.另外,使用这些集成类IC,很难做到所选资源恰好等于使用的情况,存在资源的浪费情况.而且对于升级成熟产品的机械式按键,还存在变更原MCU代码的风险.同时,目前,对于电容式触摸按键的介绍大多也停留在基于电容量测量的原理上1笔者结合电容感应按键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用MCU的A/D口实现电容触摸按键的低成本电路

    标签: adc 电容触摸按键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 [从零开始学数字电子技术].李建清.扫描版

    按照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原则,本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电路基础篇。主要包括第一章。重点介绍了数字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比较、数字电路的分类、数制与编码等,它们是分析和理解数字电路的基础。第二部分为逻辑门和组合逻辑电路篇。主要包括第二章、第三章。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门电路,如分立元件门电路、集成门电路等,它们是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二是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显示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等,常见的组合电路目前已经制作成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第三部分为双稳态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篇。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五章。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双稳态触发器电路,如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边沿触发器、T型和T型触发器等;二是时序逻辑电路,简要分析了时序电路的特点及分类,并对几种典型的寄存器和计数器作了介绍。第四部分为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电路篇。主要包括第六章。重点讨论了脉冲的产生和整形。在脉冲振荡器中,主要介绍在数字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多谐振荡器;在整形电路中,主要介绍施密特触发器和单稳态触发器。并对一种在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多功能集成电路555定时器进行详细分析。第五部分是存储器和微控制器篇。主要包括第七章。重点介绍了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的结构和原理,并对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和应用作了简要分析。第六部分为DAC转换器和ADC转换器篇。主要包括第八章。DAC转换器和ADC转换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它们是数字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用微控制器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就必须首先将被控制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才能送到微控制器系统中去进行运算和处理,然后又需将运算得到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才能实现对被控参数的控制。

    标签: 数字电子技术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jiabin

  • 三相相序缺相检测电路TC783A

    三相相序缺相检测电路TC783A TC783A为三相相序和缺相检测电路,可用作检测三相正弦波电压的相序和缺相状态,同时有保护功能,具有单电源,功耗小,功能强,输入阻抗高,采样方便,外接元件少等优点。使用在控制板上,对三相电压进行指示;也可在电机上使用,对电机的正反转进行控制和缺相进行保护。一.TC783A电路具备以下特点:单电源工作,电源电压9-15V。对输入正弦波电压设计为施密特检测,有效去除干扰。动态检测三相的存在,分别对三相输出指示。正反序输出指示。有过压保护的设计,外电压和内基准比较,有锁定和不锁定两种输出。二、电路框图与工作原理三相电压信号A、B、C经分压电阻网络分别进入电路1、2、3脚,通过对正弦波进行施密特检测了解信号的存在并送入缺相检测电路检测后输出指示,电路13脚为内部脉冲发生电路的外接电容约为0.1-0.15u。三相正弦输入正常时,对应A、B、C输入1、2、3脚的输出端12、11、10脚输出为低电平;当某一相没有输入信号时,对应的输出脚上将有高电平。根据缺相检测的结果,在不缺相的情况下相序指示电路将输出相序,在三相电压信号A、B、C进入电路1、2、3脚的状态下,9脚输出高电平指示正序;而在三相电压信号A、C、B进入电路1、2、3脚的状态下,8脚输出高电平指示反序。在缺相状态下,9脚8脚皆输出低电平。电路另外还设计了保护电路,可对过流、过压信号进行检测和输出。5脚为采样输入端,输入信号与电路内的6V基准比较,并在电路6脚输出。如果采样高于6V,输出高电平。4脚对输出方式将有两种控制选择:4脚接低电平,输出为不锁定输出,即输入高输出高,输入低输出低;4脚接高电平,输出为锁定输出,这时输入高输出高,而输入低后输出仍高,需要4脚接地复位才能输出低。用户进行选择。

    标签: 检测电路 tc783a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

  • 十个精密整流电路的详细分析

    图1是最经典的电路,优点是可以在电阻R5上并联滤波电容.电阻匹配关系为R1=R2,R4=R5=2R3;可以通过更改R5来调节增益当Ui>O时,分析各点电压正负关系可知D1截止,D2导通,R1,R2和A1构成了反向比例运算器,增益为-1,R4,R3,R5和A2构成了反向求和电路,通过R4的支路的增益为-1,通过R3支路的增益为2,等效框图如下:当Ui<0时,分析各点电压的正负关系可知,D1导通,D2截止,A1的作用导致R2左端电压钳位在0V,A2的反馈导致R3右端电压钳位在0V,所以R2、R3支路两端电位相等,无电流通过,R4,R5和A2构成反向比例运算器,增益为-1,输入阻抗仍为R1R4。因此,此电路的输出等于输入的绝对值。此电路的优点:输入阻抗恒等于R1IR4,输入阻抗低,调节R5可调节此电路的增益大小,在R5上并联电容可实现滤波功能。此电路适用低频电路,当频率大时,输出电压产生偏移,且输入电压接近0V时,输出电压失真,二极管的选型也非常重要,需选导通压降大些的。输入信号小时,也会影响最终输出。

    标签: 精密整流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qdxqdxqdxqdx

  • 高清晶体管电路设计(下)].铃木雅臣

    高清晶体管电路设计(上)放大电路技术的实验解析也已上传:http://dl.21ic.com/download/ic-330937.html 近年来电子电路的设计进入了以IC/LSl(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中心的阶段。小小的管壳内凝缩了各种功能的IC/I.Sl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现代的电子电路。现在是IC的全盛时代。IC/LSI今后还将进一步集成周边部件及功能,使之规模更大、功能更强、性能更高。最近有这样的说法,虽然使用晶体管或FET(场效应晶体管)简单而方便,但是现在的趋势更倾向于使用IC。也有人感到专用IC的价格昂贵,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IC与晶体管、FET巧妙地组合起来获得性能更高的电路。诸如“用晶体管或(和)FET做成的分立电路最好”之类的说法并没有过时,只不过对于IC/1SI以及晶体管、FET构成的许多放大/开关器件来说,各自都有有效利用它们优点的使用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通过具体的实验,抓住晶体管、FET的工作图像,以达到灵活运用这些器件的目的。已经出版的本系列《晶体管电路设计(上)》一书中进行了以晶体管放大电路为中心的许多实验。本书是它的续编,将介绍有关FET放大电路、开关电路、模拟开关、振荡电路等方面的实验。本书若能对提高读者的电子电路的应用技能有所帮助,著者将深感荣幸。最后,对在本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有关各方面表示感谢。

    标签: 晶体管 电路设计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