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限流技术

  • 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压控恒流源

    恒流源(vCCS)的研究历经数十年,从早期的晶体管恒流源到现在的集成电路恒流源恒定电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激发起人们对恒流源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多样化。稳恒电流在加速器中的使用是加速器结构改善的一个标志。从早期的单一依靠磁场线圈到加入匀场环,到校正线圈的使用,束流输运系统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束流的品质,校正线圈是光刻于印制电路板上的导线圈,将其按照方位角放置在加速腔内,通电后,载流导线产生的横向磁场就可以起到校正偏心束流的作用。显然,稳定可调的恒流源是校正线圈有效工作的必要条件。针对现在加速粒子能量的提高,对校正线圈提出了新的供电需求,本文就这一需求研究了基于功率运算放大器的两种压控恒流源,为工程应用做技术储备。1设计思路用于校正线圈的恒流源供聚焦和补偿时使用输出功率不大,但要求调节精度高,稳定性好,纹波小。具体技术参数为:输出电流0~5A调节范围0.1~5.0A;调节精度5mA;负载电阻35;纹波稳定度优于1(相对5A);基准电压模块型号为REFo1而常用作恒流电源的电真空器件稳定电流建立时间长,场效应管夹断电压高、击穿电压低恒流区域窄,因此,我们选取了体积小效率高电流调节范围宽的放大器恒流源作为研究方向实验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电源板将市电降压、整流、滤波后送入高精度电压基准源得到直流电压,输入功率运算放大器,在输出端得到放大的电流输出,如图1所示。

    标签: 运算放大器

    上传时间: 2022-04-24

    上传用户:xsr1983

  • PFC技术详解

    PFC基础知识-PF的定义1功率因数(Power Factor)的定义是指输入有功功率(p)和视在功率(S)的比值;线性电路功率因数可用Cos表示,为正弦电流与正弦电压的相位差;但是由于整流电路中二极管的非线性,导致输入电流为严重的非正弦波形,用cosp已不能表示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常规直接整流电路的滤波电容使输出电压平滑,但却使输入电流变为尖脉冲,并产生高次谐波分量。输入电流波形变,导致功率因数下降,污染电网,甚至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引入功率因数校正是必要的利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可A/全跟踪交流输入电压波形,流输入电流波形完使输入电流波形皇纯正弦波,并且与输入电压波形相位,,此时整流器的货载可等效为纯电阻。根据常用功率因数校正方法可分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技术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PPFC)技术。它置于桥式整流器与滤波用电解电容器之间,实际上是一种DC-DC变换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是利用电感和电容组成滤波器,对输入电容进行移相和整形。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在负载即电力电子装置本身的整流器和滤波电容之间增加一个功率变换电路,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校正成为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消除了谐波和无功电流,因而将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到近似为1.APFC电路常用拓扑:升压式(Boost)降压式(Buck)升/降压式(Buck/Boost)反激式(Fly back)APFC电路形式:单极式 双极式单相PFC 三相PFCBoost变换电路是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主回路拓扑的极好选择。优点:输入电流连续,因而产生低的传导噪声和最好的输入电流波形;缺点:需要比输入峰值电压还要高的输出电压。

    标签: pfc

    上传时间: 2022-05-28

    上传用户: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气象站

    虚拟仪器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凭借着其在智能化程度、处理能力、性价比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随着气象事业的逐步发展,气象要素的数据测量也步入自动化。将虚拟仪器和气象站相结合,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这个系统中,采用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在硬件部分,设计了温湿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与单片机MSP430F135的接口电路,并利用单片机控制进行数据测量,得到了各要素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数据处理和温度补偿,由无线发送模块进行传输。无线接收模块通过RS-232总线与计算机相连接,把接收到的数据送入计算机。在软件方面,利用LabVIEW强大的仪器控制功能,轻松地实现了与硬件进行通信交换数据,并将数据以Excel的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使用LabVIEW开发用户控制界面,提供了系统时间显示和数据显示,并且提供历史数据的查询,用户可以输入日期或通过第三方软件(Excel)进行历史数据的查看。此外系统设计中还具有数据超限提示功能,用户可以在前面板根据自身需要设置超限值,若测量到的数值超过用户定义的值,将在前面板进行警告提示。      该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成本低和高效性等特点,将虚拟仪器技术和气象相结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然而虚拟仪器技术与气象测量的结合才刚刚起步,今后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标签: 虚拟仪器

    上传时间: 2022-05-30

    上传用户:aben

  • 基于SG3525脉宽调制器的中频感应加热电源设计

    感应加热技术是20世纪初才开始应用于工业部门的,它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和利用涡流对工件进行加热,是制造业和材料加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感应加热电源在金属熔炼、铸造、锻造、透热、淬火、弯管、烧结、表面热处理、钎焊以及晶体生长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微机技术和IGBT器件的发展,新型中频感应加热电源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中频串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片机C8051f300和脉冲输出芯片SG3525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和限频保护电路的设计。实现了感应加热电源的数字化控制,为感应加热电源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技术基础。  论文先介绍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原理以及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动态。针对30kW/10kHz-30kHz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然后通过对感应加热电源中的主电路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串联谐振逆变电路与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的优缺点,选择了更适合中频感应加热电源的串联谐振逆变电路。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后,详细分析了电源的主电路结构并进行了系统各组成部分器件的参数计算和选取。  论文在分析和对比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各种调功方式后,选择了PWM调功对感应加热电源进行恒流调节。论文是以单片机80C51f330为控制核心的硬件控制平台,包括频率、占空比可调并通过数码管显示、保护电路、驱动电路、显示电路等外围电路。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完成了样机,并进行了整机调试,可以达到顺利加热。  通过实测波形的分析,实验限频电路可以很好的使电源工作在感性状态,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很好,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系统硬件电路可靠,程序运行良好。

    标签: 脉宽调制 sg3525 IGBT驱动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5-30

    上传用户:

  • 高 PF 无频闪 LED 线性恒流驱动芯片 PM2026 手册

    PM2026 规格书PM2026是一款高性能、高效率、高PF值的无频 闪LED线性恒流驱动芯片,电源系统结构简单, 只需很少的外围元件就可以实现非常优秀的恒 流特性。在实现精简的外围电路、较小的驱动器 体积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 PM2026内部集成了我司专利的双路开关恒流源 在实现高PF的同时消除了输出电流纹波。另外芯 片采用高压直供电技术,不用外接电阻电容。

    标签: PM2026 线性恒流驱动芯片 LED

    上传时间: 2022-06-10

    上传用户:slq1234567890

  • 面向5G移动网络绿色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本文跟踪了国内国际上各研究组织关于5G需求与关键技术最新研究进展。高能效将是5G从设计之初就不得不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之。研究如何在不损失或者微损失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系统的能量消耗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无线网络基站能量消耗的各个组成部分,参考目前5G研究趋势,选择网络能效模型与基站能耗模型,用于后续网络能效评估。小站密集化部署技术(Small Cell)是目前业内普遍认同的实现未来5G系统各项性能指标与效率指标的有效策略之一。随着小站的密集化部署,网络整体能效成为衡量异构无线通信系统长期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网络运营前,需要以高能效为目标进行Small Cell密集化网络部署。本文利用上述的能效模型,建立并推导出了Small Cell最佳部客位置与数量的高能效网络部署方案目标函数,进一步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获得了具体网络场景下的高能效Small Cell 络部署位置与数量,最后通过对大量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高能效Small Cell集化署方案的一般性规律。研究成果对未来5G系统中SmallCell的部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网络运营中,由于网络负载存在天然的不均衡性与动态被动性,需要在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的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进行高能效网络拓扑控制,以便在网络运营中维持实时的网络能效最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本论文分析了目前业界关于Small Cell 休眠/唤醒性能增益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针对其现有休眠唤醒方案中以单小区固定负载为门限的休眠顺醒机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能效Small Cell联合休眼唤醒控制机制,实现了对网络拓扑的高能效动态控制。Small Cell密集化部署使网络编码在未来无线网络环境中得到了新的应用契机,本文最后结合几种未来5G新场景对网络编码应用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初步仿真结果表明,网络编码方案可有效提升能效。

    标签: 5g 移动网络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canderile

  • IGBT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摘要:为解决绝缘栅双极性品体管(ICET)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过流击穿问题,在分析了ICET过流特性和过流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过流时IGBT集电极电流的大小分别设计了过载保护电路和短路保护电路。过载保护电路在检测到过载时立即关断ICBT.根据不同的过载保护要求可实现持续封锁、固定时间封锁及单周期封锁ICBT的驱动信号;短路保护电路通过检测IGBT通态压降判别短路故障,利用降栅压、软关断和降顿综合保护技术降低短路电流并安全关断IGBT,详细阐述了保护电路的保护机制及电路原理,最后对设计的所有保护电路进行了对应的过流保护测试,给出了测试波形图。试验结果表明,IGBT保护电路能及时进行过流检测并准确动作,IGBT在不同的过流情况下都得到了可靠保护关键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过流保护;降棚压;软关断

    标签: igbt 过流保护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 VB中基于TCP和UDP协议的通信编程技术

    0引言对于一个程序员,如果要从头开始完全由自己来编写一个用于通信的应用程序,必须对相关的网络协议及其它的一些底层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编程难度比较大。Visual Basic(VB)为广大程序员提供了基于WindowsSockets网络编程接口的Winsock控件,它封装了所有繁琐的技术细节,并提供了访问TCP和UDP网络服务的方便途径,只需通过设置控件的属性并调用其方法就可轻易连接到一台远程计算机中,并且还可以实现双向交换数据。因此,利用VB的Winsock 控件来编写基于TCP和UDP协议的通信程序,可以降低编程难度,简化应用程序。1TCP和UDP协议介绍TCP和UDP是TCP/IP协议中的两个传输层协议,它们使用IP路由功能把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从而为应用程序及应用层协议提供网络服务。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面向连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须要与对方建立起可靠的连接,这就好象平时的打电话,必须等线路接通了、对方拿起话筒才能相互通话。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其中的过程非常复杂。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与TCP相对应的协议,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面向非连接”就是在正式通信前不必与对方先建立连接,不考虑对方状态就直接发送数据,这就好象平时的发手机短信,不必考虑对方状态,只需要输入对方手机号就行。TCP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流传输,而UDP提供的是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面向连接的协议在任何数据传输前就建立好了点到点的连接,面向非连接的协议在数据传输之前不建立连接,而是在每个中间节点对面向非连接的包和数据包进行路由。

    标签: tcp udp协议 通信

    上传时间: 2022-06-24

    上传用户:

  • 双相DC-DC电源管理芯片均流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电源是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对电源的要求也更加灵活多样,因此如何很好的解决系统的电源问题已经成为了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本论文研究选取了BICMOS工艺,具有功耗低、集成度高、驱动能力强等优点.根据电流模式的PWM控制原理,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BICMOS工艺的双相DC-DC电源管理芯片。本电源管理芯片自动控制两路单独的转换器工作,两相结构能提供大的输出电流,但是在开关上的功耗却很低。芯片能够精确的调整CPU核心电压,对称不同通道之间的电流。本电源管理芯片单独检测每一通道上的电流,以精确的获得每个通道上的电流信息,从而更好的进行电流对称以及电路的保护。文中对该DC-DC电源管理芯片的主要功能模块,如振荡器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比较器电路、平均电流电路、电流检测电路等进行了设计并给出了仿真验证结果。该芯片只需外接少数元件就可构成一个高性能的双相DC-DC开关电源,可广泛应用于CPU供电系统等。通过应用Hspice软件对该变换器芯片的主要模块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和理论分析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同时在芯片模块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应用0.8umBICMOS工艺设计规则完成了芯片主要模块的版图绘制,编写了DRC.LVS文件并验证了版图的正确性。所设计的基于BICMOS工艺的DC-DC电源管理芯片的均流控制电路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标签: DC-DC电源管理

    上传时间: 2022-06-26

    上传用户:

  • 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

    脉宽调制(PWM)DC/DC充全桥变换器适用于中大功率变换场合,为了实现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有必要研究其软开关技术。《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第二版)》系统阐述PWM DC/民金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系统提出DC/DC金桥变换器的一族PWM控制方式,并对这些PWM控制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为了实现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必须引人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的概念,而且超前桥臂只能实现零电压开关(ZVS),滞后桥臂可以实现ZVS或零电流开关(ZCS)钮根据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臀实现软开关的方式,将软开关PWM DC/DC全桥变换器归纳为ZVS和ZVZCS两种类型,并讨论这两类变换器的电路拓扑、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提出消除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电压振荡的方法,包括加入籍位二极管与电流互感器和采用输出倍流整流电路方法。介绍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主要元件,包括输入滤波电容、高频变压器、输出滤波电感和滤波电容的设计,介绍移相控制芯片UC3875的使用以及IGBT和MOSFET的驱动电路,给出一种采用ZVS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通讯用开关电源的设计实例。

    标签: 脉宽调制 DC/DC全桥变换器 软开关

    上传时间: 2022-07-05

    上传用户:20125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