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转法实现快速高效的4*4键盘扫描,并通过串口将按键值输出
标签: 键盘扫描
上传时间: 2017-06-01
上传用户:stvnash
时间序列预测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是在时间序列变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使时间趋势向外延伸,从而预测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确定变量预测值
上传时间: 2014-11-29
上传用户:dengzb84
给出插值算子的算法,牛顿法求解非线性方程,欢迎大家给出意见。
上传时间: 2013-12-31
上传用户:ynwbosss
SECANT法求解一个连续方程,f(x) = 0,给两个初始值
上传时间: 2014-01-23
上传用户:xz85592677
Hamming法求级数,级数,x取值点,误差范围皆在程序中指定
标签: Hamming
上传时间: 2017-08-14
上传用户:三人用菜
用幂法与反幂法求矩阵的最大最小特征值,以及与某个值相近的特征值,模最小的特征值,条件数与行列式
上传时间: 2017-08-23
上传用户:chenxichenyue
软件滤波法,10种经典的软件滤波方法:限幅滤波法,中位值滤波法,算术平均滤波法,递推平均滤波法(又称滑动平均滤波法),中位值平均滤波法(又称防脉冲干扰平均滤波法)等
上传时间: 2013-12-01
上传用户:as275944189
通过分析测量值丢弃法和整体平移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提出了联合卡尔曼法。它采用设 置标准差门限把测量值丢弃法融合到整体平移法中 , 利用测量值丢弃法在处理偏差较大的测量值方 面的优势, 消除偏差较大的测量值对后续估计值的影响, 有效抑制了卡尔曼滤波的不收敛, 降低了对可 采用系数的限制, 从而使可采用的系数进一步降低, 更大程度地消除了非视距误差, 提高定位精度。
标签: 定位
上传时间: 2015-04-19
上传用户:hyc77
为 了提高 电力 电容器 的使 用率 ,延 长其 寿命 ,对 电力 电容 器进行 失效 分析是 十分必 要 的。与 传统 的电压 、 电流 表法和双电压表法相 比,现在测量 电容器 电容值大多采用 数字 电容表如 :A I-6600 ,测量范 围宽 ,准 确度高 。通 过对一组 12 个滤波 电容器在 2003~2011 年期间运 行 中所 积 累的 电容值 数据 进行 比较 、分析 和讨论 ,指 出在轧 制 生产 线上谐波电流大 、环境 温度高是造成 电力 电容器 失效 的 主要原 因 ;并提 出 了切 实可 行 的预 防措 施 ,以抑制谐 波 、改善环境温度 、实现对 电力 电容器 的实 时监 测
上传时间: 2016-09-05
上传用户:lllliii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该函数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两种介质的正方形区域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 %函数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数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区域内网格节点处的值 %a为正方形求解区域的边长 %r1,r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电导率 %up,under分别为上下边界值 %num表示将区域每边的网格剖分个数 %deta为迭代过程中所允许的相对误差限 n=num+1; %每边节点数 U(n,n)=0; %节点处数值矩阵 N=0; %迭代次数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两介质电导率之比 U(1,1:n)=up; %求解区域上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n,1:n)=under; %求解区域下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线性赋值对上下边界之间的节点赋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条件: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不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将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归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时网格节点处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网格节点处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两介质分界面(与网格对角线重合)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显示迭代次数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值的相对误差 err(1,1:n)=0; %上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err(n,1:n)=0; %下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G=sum(sum(err>deta))%显示每次迭代后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 end
标签: 有限差分
上传时间: 2018-07-13
上传用户:Ke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