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金属轴型编码器

  • 基于DSP技术的5kW离网型光伏逆变器设计总结

    该文档为基于DSP技术的5kW离网型光伏逆变器设计总结文档,是一份不错的参考资料,感兴趣的可以下载看看,,,,,,,,,,,,,,,,,

    标签: dsp

    上传时间: 2022-08-10

    上传用户:kingwide

  • VIP专区-单片机源代码精选合集系列(60)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59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MSP430系列单片机培训班.pdf2. MSP430单片机通用系统研制和应用.pdf3. 基于单片机的防火漏电保护器设计.pdf4. PIC单片机学习网--MCD2快速入门.pdf5.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CPLD应用设计.pdf6. 基于STC89C52数控直流电源设计.pdf7. 基于68HC908MR16单片机的光伏正弦波逆变电源.pdf8. 纺织设备中金属旋转体振动的单片机测试系统.pdf9. 基于MPC860的SIMADYN D通信板的设计.pdf10. 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大纲.pdf11. 单片机在胶订机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pdf12. 基于SPCE061A单片机的语音播报温度计的设计.pdf13. 用AT89S51单片机制作红外电视遥控器.pdf14. 数码管驱动及键盘控制芯片CH451.pdf15. ARM单片机的存储器接口.pdf16. AVR mega128学习板.doc17. 轮胎动态试验台在线测控系统的研制.pdf18. AVR mega128开发板.doc19. 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pdf20. AVR mega16开发板恩易.doc21.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材.pdf22. ISP下载线 mega16开发板恩易.doc23. CAN通讯模块.doc24. JTAG仿真器 mega16开发板恩易.doc25. 单片机嵌入式模块.doc26. 单片机C语言.pdf27. 嵌入式网络模块.doc28. 单片机高级特性.pdf29. CAN网络模块.doc30. 单片机与电磁兼容基础研究之二.pdf31. 嵌入式CAN模块.doc32. ISP型单片机实验板.pdf33. 基于MC9S12DP256的AMT系统的设计.pdf34. 微处理器在汽车巡航系统中的应用.pdf35. 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pdf36.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视频远程传输系统.pdf37. 基于51单片机控制的高精度微波辐射计天线伺服系统.pdf38. 诊断中性束时序控制系统的研制.pdf39. 《单片机技术实验》指导书.pdf40. C8051F单片机串口IAP原理.pdf41.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客车倒车监视系统.pdf42. MCS-51单片机的指令时序.pdf43. 一种基于MCS51的微型计算机数控系统设计.pdf4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以太网供电设备的软件设计.pdf45.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讲义.pdf46. 单片机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pdf47. 凌阳61板电子实习.pdf48. 单片机控制的气相色谱热导检测器研究.pdf49. Agilent Wedge for Probing High.pdf50. PLC综合实验指导书.pdf51. 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实用型机床系统设计.pdf52. 基于单片机及FPGA的时码终端系统.pdf53. 单片机控制LCD模拟雷达环视显示器画面.pdf54.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智能门锁控制系统的设计.pdf55. SX单片机实验箱电路板简介.pdf56. 基于凌阳SPCE061A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pdf57. MCS-51单片机仿真实验系统智能测控技术实验指导书.pdf58.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pdf59. 计算机学院--单片机原理.pdf60. 基于单片机的轮机模拟器电站同步表实现.pdf61. LS2051技术资料.pdf62. 单片机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pdf63. 三种单片机模拟串口方法介绍.pdf64. 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教学新方式.pdf65. 单片机概述课件.pdf66. 单片机控制的智能PID控制器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pdf67. 基于C8051F单片机的煤矿10kV电网保护测量装置.pdf68. 51单片机在视频矩阵设计中的应用.pdf69. 基于单片机的并联电梯控制系统.pdf70. LS4051技术资料.pdf71. 单片机系统中PS/2键盘驱动程序的设计.pdf72. 基于DTMF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和红外近程测控系统.pdf73. 基于单片机的AFM纳米机械性能测试系统.pdf74. 单片机控制温度的一种新型电烙铁.pdf75. 计步器电路及单片机应用.pdf76. M5399-A型51 AVR PIC单片机仿真学习型开发板简.pdf77. 51单片机控制nrf401程序.rar78. STK单片机选型表.pdf79. 超高性价比,超高灵活性的SST89系列单片机.pdf80. SST单片机应用文集.pdf81.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ppt8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件.ppt83. modbus开发程序包.rar84. 68HC(9)08JL3单片机的特点及开发手段.pdf85. keilc51中调用a51程序.pdf86. AS-IPC网络摄像机编码模块.pdf87. MC68HC908系列单片机的片内FLASH在线编程.pdf88. KeilC51中C51程序与汇编程序的接口方法.pdf89. 带您从零学51单片机.pdf90. iMPACT软件使用说明.rar91. c51开发串行总线程序的优化.pdf92. 设计技术问答:单片机应用编程技巧.pdf93. ICC AVR编译器的安装与使用.pdf94. c51程序框架生成器v10.zip95.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复习题.pdf96. Keil uVision3使用教程.pdf97. 基于单片机的等效采样示波器的设计.pdf98. 基于单片机的分布式液位控制系统设计.pdf99. AVRISP使用说明书.pdf100. 2.4寸液晶屏资料及51单片机代码.rar

    标签: PCB 制程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eeworm

  • 环型电源变压器计算步骤-43页-0.4M.ppt

    电感器设计工具集-27册-46.0M 环型电源变压器计算步骤-43页-0.4M.ppt

    标签: 0.4 43 电源变压器

    上传时间: 2013-06-13

    上传用户:GHF

  • DSP控制SPWM逆变器死区问题的研究.rar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保护逆变器直流侧电源,在其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中需加入死区时间,死区时间的加入对交流调速系统的实际运行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死区时间的补偿随之而成为交流调速系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本课题研究交流调速系统中DSP控制的电压型逆变器死区问题,简介了三相SPWM逆变器原理后,引出了逆变器死区问题,对死区效应产生的机理及死区存在后引起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误差波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因死区时间的加入所产生的误差波形与逆变器相关参数的关系。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基于DSP控制器的逆变器死区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DSP控制器PWM波产生的原理及死区加入的方法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因死区时间的加入可能引起的波形失真情况进行了分析。在综述了目前常用的死区补偿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基于DSP控制的逆变器死区问题提出了两种比较实用的死区补偿方法:一种是基于无效器件原理的死区补偿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无效器件原理和电流反馈相结合的死区补偿方法。系统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对死区时间补偿后的电机定子电流波形与未补偿前的相比,其畸变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两种补偿方法的实际补偿效果,本文还为验证实验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标签: SPWM DSP 控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cmc_68289287

  • 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动静态特性分析与仿真.rar

    本文利用Maxwell 3D软件对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的静态、动态特性进行分析与仿真。Maxwell 3D是美国的Ansoft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三维电磁场仿真的软件。本文主要以CJ20-25交流接触器的电磁机构为例,对不同激励下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静态特性进行分析;编写电磁机构动态仿真程序,对其进行动态仿真,并进一步分析其动态特性;同时对电磁机构的设计参数对交流接触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Maxwell 3D软件建立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不同电流和气隙下的静态吸力,仿真电磁机构的静态特性。绘制出交流接触器的静态电磁场分布及吸力特性。 其次,用Visual C++编程语言编制程序,仿真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运动过程。 再次,对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进行瞬态分析。得出CJ20-25型交流接触器动态电流、吸力特性,并对动铁心末速度、静铁心迎击距离、动态吸力与反力特性的匹配、总动能和碰撞损失能量与合闸相角的关系特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将迎击式与非迎击的两种类型的交流接触器的动态特性作了比较。 最后,利用Maxwell 3D软件分析接触器各个设计参数对交流接触器电磁机构静态吸力、动态特性的影响。 经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可知:采用Maxwell 3D软件的强大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功能进行电磁机构的静态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与仿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在样机制作前,精确掌握电器产品的性能,减少样机制作,降低试验费用,加快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性能指标,具有实际意义。

    标签: 交流接触器 电磁 机构

    上传时间: 2013-07-15

    上传用户:电子世界

  • 基于平均功率和RLS自适应算法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rar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装置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其中相当一部分负荷具有非线性或具有时变特性,使电网中暂态冲击、无功功率、高次谐波及三相不平衡问题日趋严重,给电网的供电质量造成严重的污染和损耗.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提高电网供电质量变得十分重要.电力有源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简称APF)与无源滤波器相比,APF具有高度可控制和快速响应特性,并且能跟踪补偿各次谐波、自动产生所需变化的无功功率和谐波功率,其特性不受系统影响,无谐波放大威胁.并联型电力有源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简称SAPF)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自适应算法中的递推最小二乘法(简称RLS)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应用基于RLS自适应算法的滤波器(简称RLS滤波器),可以快速有效的滤除杂波,同时自动调整滤波器参数,不断改进滤波性能,最终得到所需的信号. 本文研究了基于平均功率和RLS自适应算法的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它的参考电流是一个同电网相电压同相位的三相平衡的有功电流,它包含两个分量:一个是由实测的三相负载瞬时功率计算得到的,基于平均功率算法的电网应该为负载各相提供的有功电流瞬时参考值;另一个是为了维持有源滤波器中逆变器的直流母线电压基本恒定,主要通过RLS滤波器计算得出的电网各相应该提供的有功电流瞬时参考值.两个分量的计算共同构成了该有源滤波器参考电流的计算.补偿电流指令值与实际补偿电流比较生成控制逆变桥工作的PWM脉冲,生成补偿电流,达到补偿负载无功和抑制谐波的目的. 应用RLS滤波器得到维持直流母线电压恒定的直流侧有功系数A<,dc>,克服了传统PI控制中参数难以得到且由于参数过于敏感而导致补偿后电流纹波太大的问题.使得当稳态时SAPF自身的功率损耗和暂态负载变化时因为直流侧电容提供电网和负载之间的有功功率差而引起的电压的波动迅速反馈到指令电流的计算中.RLS算法收敛快,SAPF实时性大大提高.基于该方法的SAPF结构简单,无需锁相器. 根据本文的算法应用MATAB建立了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SAPF的可行性和实时性.

    标签: RLS 功率 自适应算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mfhe2005

  • 钢铁企业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结构设计与参数研究.rar

    对供电系统进行适当的无功补偿,可以稳定电网电压,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小网络有功功率损耗,提高输电能力,平衡三相功率,为系统提供电压支撑,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钢铁企业一直就是用电大户,具有容量大、负荷冲击大、起制动频繁、快速性、工作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存在功率因数低、电压波动等问题。研究钢铁企业的无功补偿,对企业提高供电可靠性,节能减排,降低损耗,提高用电设备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用目前工程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动态补偿装置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即SVC对钢铁企业负荷进行无功补偿。考察了轧钢企业的负荷特点,对比了各种补偿装置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FC—TCR型SVC做为钢铁企业的无功补偿装置。 本文根据特定的现场参数,提出了FC—TCR型SVC装置的设计框架,建立了潮流计算和SVC装置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含有SVC补偿装置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方法,计算了SVC装置的FC和TCR各支路参数,对一次设备进行选型,最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SVC系统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案的SVC系统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了电压波动,表明方案设计中的支路配置,参数设置和设备选型是合理的。 从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补偿装置触发角度的算法出发,研究了SVC装置动态补偿的实现方法。本文还提出了动态补偿SVC监控系统和晶闸管触发系统的硬件实现。 为了验证SVC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搭建了SVC的模拟试验平台,对一次系统,监控系统,光电触发系统进行了联合调试,调试结果达到了设计预期目标。

    标签: SVC 无功补偿 参数

    上传时间: 2013-06-23

    上传用户:xiaohuanhuan

  • 三磁道磁卡读存器的设计.rar

    该系统是一款磁卡阅读存储器,根据用户要求解决了普通阅读器只能实时连接计算机,不能单独使用的问题。而且针对作为特殊用途的磁卡,要求三道磁道都记录数据,并且第三磁道记录格式与标准规定的记录格式不同时,系统配套的应用程序对其做了正确译码、显示。 @@ 整个系统包括单片机控制的阅读存储器硬件部分,和配套使用的计算机界面应用程序软件部分。其中硬件电路包括磁条译码芯片、外部存储器芯片、串口电平转换芯片等等,所有的工作过程都是由单片机控制。我们这里选用紫外线擦除的87C52单片机,电路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采用SMT封装器件,极大缩小了读存器的体积,使用简单,携带方便。 @@ 磁条译码芯片采用的是中青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M3-230.LQ F/2F解码器集成电路。该IC实现了磁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外部存储器则是使用的8K Bytes的24LC65集成芯片,扩展8片,总容量达到8×8K。 @@ MAXIM公司出品的MAX232实现了单片机TTL电平到RS232接口电平的转换,从而与计算机串口实现硬件连接。 @@ 计算机界面显示程序采用当今使用最广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Visual Basic 6.0版本(以后简称VB),并且使用VB带有的串口通信控件MScomm,通过设置其属性,使其和下位机单片机协议保持一致,进而进行正确的串口通信。关于磁道上数据记录的译码,则是通过对每条磁道上数据记录进行多次实验,认真分析,进而得到了各条磁道各自的编码规则,按照其规则对其译码显示。这部分程序也是通过VB编程语言实现的。另外,计算机应用程序部分还实现了对下位机读存器的擦除控制。 @@关键词:磁卡,阅读存储器,单片机,串口通信,track3数据译码

    标签: 磁道 磁卡

    上传时间: 2013-08-05

    上传用户:黄华强

  • 单相数字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rar

    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太阳能已经成为当今能源的一个重要补充。光伏并网发电是太阳能大规模利用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给出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详细的硬件设计过程,然后对光伏阵列的最大功能点跟踪、逆变器的特性及控制方法、并网系统的人机交互子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网逆变器的硬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难点之一。本文设计了1套额定功率为3KW的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采用F2812DSP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文章对整个硬件的设计过程和电路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为提高系统效率,光伏阵列都要求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本文在分析了各种MPPT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相全桥电路的电导增量法,给出了整个算法在DSP中的实现过程。 并网逆变器输出级的跟踪控制技术是系统设计的关键点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逆变器输出级的电路工作模式和数学模型,深入分析了T型输出滤波器的原理及电网电压对输出电流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前馈补偿的数字PI控制,并给出了其在DSP中的实现过程。 为完成对并网系统的监控和设置,设计了人机交互子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小型嵌入式系统,用MODBUS协议实现了子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通信。本文详细分析了整个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系统实现了稳定可靠运行。

    标签: 单相 光伏并网 数字式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88mao

  • 高频隔离型光伏逆变器的研究.rar

    太阳能发电在世界能源危机的今天飞速发展,已成为新能源的主流之一。逆变器作为主要的能量变换装置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光伏系统的效率。本文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策略,保证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为此,论文主要对系统的电路拓扑结构、数学模型、控制方法以及基于FPGA的软件实现方法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几种常见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的比较,选择适合本文的数学建模方法。文中给出了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详细论述了其工作原理,对该逆变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等效电路进行分析,并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逆变器数学模型,确定主要元件的参数。 随后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几种逆变电路的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采用的基于SPWM控制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算法,具有开关频率固定、物理意义清晰、实现方便的优点,保证系统的稳态误差小,动态响应速度快。通过分析几种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各自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改进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保证系统输出最大功率。 最后用FPGA实现了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整机测试结果表明:该逆变器的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标签: 高频 隔离型 光伏逆变器

    上传时间: 2013-07-25

    上传用户:时代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