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36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STM32实现定时加热.rar2. MDK412破解版下载及说明.doc3. [单片机开发环境Keil6.12和ADS1.2].KeilC51v612.rar4. STM32控制倒立摆.rar5. 基于MSP430内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报警系统.doc6. 用单片机做的小编程-心形灯.rar7. 80C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df8. 如何学习单片机(基于ARM平台).docx9. 51-AVR(二合一)单片机开发板电路图.pdf10. LT48UXP_900_WIN7.rar11. MSP430学习笔记.pdf1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rar13. MSP430定时器的使用.pdf14.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记录系统.rar15. ad574程序.doc16. 基于单片的智能温度报警系统.rar17. 单片机轻松入门.pdf18. HOT-51_PCB全图.pdf19. 法拉电容 组合型5.5V系列.doc20. keil c51chbook.pdf21. 51开发板(原理图).pdf22. 数字闹钟的设计.doc23. JN5139最小系统.pdf24. AT89S52芯片简介.rar25. 18f4520数据手册.pdf26. 基于单片机AT89C2051的九路多功能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pdf27. 基于单片机和DS18B20的温度计的设计.rar28. AT90CAN128资料.pdf29. 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资料.rar30. C语言函数库.pdf31. stm32介绍.pdf32. 控制数码管.rar33. 自制实用多功能编程器.rar34. STC12C5A60S2数据资料.zip35. Keil-C中使用STCMCU的第二组DPTR的方法.zip36.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rar3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础知识.ppt38. STC15F2K60S2系列学习板.RAR39. 8FX开发环境Softune使用说明(中文).pdf40.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ppt41. 红外代码.rar42. 8fx工具介绍.pdf43. 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ppt44. msp430单片机驱动诺基亚5110液晶程序.zip45. 8fx单片机片上资源.pdf46. 并行I/O扩展技术.ppt47. 51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df48. 富士通8位单片机应用手册.pdf49. 串行通信技术.ppt50. 步进电机细分.pdf51. 循迹避障小车方案.docx5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资料.ppt53. ICCAVR 软件中文说明书.pdf54. I/O设备接口技术.ppt55. C语言作单片机初级教程.pdf56. 各种电容的作用.doc57. 8051单片机C语言彻底应用.pdf58. 基于51单片机简易温度显示器汇编程序·.doc59. 凌阳_61板傻瓜书.pdf60. C语言函数大全.pdf61. 跟我学SPCE061A单片机.pdf62. 51寄存器手册速查.doc63. STC下载软件(STC官方烧录工具).rar6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版)9.ppt65. 用89c51做的几个好作品.rar66. 单片机显示频率模块设计.doc67. 51单片机的10大作品,都不是盖的.pdf68. 步进电机原理.pdf69. FRTOS移植到PIC.pdf70. 基于AT89C52的遥控电扇电路图设计.rar71. 51单片机串口通信.ppt72. STC-ISP(STC官方烧录工具).rar73. 智能小车实训教学大纲.doc74. 万年历和闹钟的设计.doc75. 详细的舵机控制原理资料.pdf76. SAM88-RCRI指令集.pdf77. 80C51_HARDWARE_1.pdf78. MSP430系列C编译器编程指南.pdf79. 远程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与调试.pdf80. 单片机以太网接口的实现.pdf81. Proteus 仿真实例.rar82. 电子设计大赛《数字示波器》作品解析.pdf83. 指针总结.pdf84. s3f9454_中文.pdf85. 电子设计大赛_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pdf86. AVR单片机选型.pdf87. 12864使用手册.pdf88. 2011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培训.pdf89.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快速充电器设计.doc90. msp430红外串口通信.rar91. DS1302 DS18B20 LCD1602经典万年历 高低温报警.doc92. 单片机资料宝典.exe93. STM32芯片引脚图.pdf94. 机器人控制电子学_做机器人必要资料.rar95. AT24c02串行口读写.pdf96. STM32常用的基本资料.doc97. [PIC项目实战:基于PIC18].Advanced.PIC.Microcontroller.Projects.in.C.pdf98. MODBUS通讯规约文本.pdf99. 80C51_PROG_GUIDE_1.pdf100. [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王晓明.扫描版.pdf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40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一些机器人制作教程.pdf2. 3D8光立方取模软件.zip3. 2012春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doc4. 51单片机教程(汇编).doc5. MC68302UM资料.pdf6. 电子设计与开发项目模拟试题.pdf7. 单片机电子琴.rar8. 单片机学习步骤及单片机c语言入门.doc9. MSC-51单片机(有史以来,最简单易懂教程).pdf10. 上下拉电阻知识.doc11. 初学51单片机的教程.pdf12. 单片机控制的矩阵键盘扫描程序集.doc13. 诺基亚5110 LCD资料.rar14. STC15F104E单片机最小系统开发板.rar15. AVR使用入门.doc16. XMC4000系列开发环境介绍(DAVE3).rar17. 单片机课程设计案例.zip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19. 华东交大测控技术与仪器单片机试卷.doc20. STC8051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pdf21. XMC4000简介.rar22. 内存与I/O访问.pdf23. 单片机程序.zip24. AT89S51电子钟设计(原理图+PCB+LCD).rar25. 汇编指令大全.doc26. 赠单片机开发常用小软件.zip27. 课程设计计算器.rar28. 16*16点阵设计.doc29. 51芯片手册.zip30.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doc31. led点阵数字时钟.rar32. PL2303驱动 可兼容win7.zip33. 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doc34. 基于软PLC和Web的现场总线远程监控.pdf35. XMC4000系列微控制器内核与主要外设介绍.rar36. 一种小型嵌入式TCP_IP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pdf37. 智能温度计设计报告.doc38. 基于XMC4000的应用.rar39. 科迪主板维修说明.pdf40. 1 MSP430简介.doc41. 汇编指令大全.doc42. 1602液晶说明.pdf43. 51单片机与PC串口间通讯设计与分析.doc44. AVR_fighter.exe45. LED路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doc46. 单片机课程设计单片机与PC串口通信.pdf47. 单片机电源.ppt48. 12864液晶中文资料.doc49. AT90S1200资料.PDF50. T6963C中文资料.pdf51. 饮料机的界面演示.exe52. 单片机指令工具.exe53. TX-1C型单片机实验板原理图.pdf54. 面向新手的AVR开发工具及基本知识_中文.pdf55. 易懂单片机教程.rar56.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pt57. 资源与接口清单.pdf58. 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使用技巧集合.pdf59. 老外做的LED旋转钟(电路图、源代码).rar60. Keil+uVision4+中文教程(文档).pdf61. CH5 定时与计数系统设计案例.ppt62. 单片机的40个实验.doc63. Keil_C与Proteus连接调试的经典教程.doc64. 单片机C51的定时器程序.rar65. Proteus入门教程.pdf66. mcs51指令系统速查卡.pdf67. PIC单片机软件模拟器.zip68. 基于视频序列的交通检测系统.rar6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pt70. 小信号放大电路设计.pdf71. 中央空调温湿度检测系统设计.rar72. 单片机程序下载器.doc73. 01 打开LabVIEW编程之门.pdf74. ARM-Linux-IIC设备的添加与驱动实现.rar75.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LED智能照明系统设计.rar76. 单片机仿真实例大全.part001.rar77. 基于ARM的SIM卡检测系统的研究.rar78. 编程卓越之道.pdf79. 用单片机制作MP3.zip80. 基于STM32F103RB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器设计.rar81. 学习单片机总结宝典.pdf82. MSP430实验指导书.doc83. 学习51单片机必备--串口中断.zip84. 51—52系列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一览表.doc85. 单片机控制的太阳能LED智能路灯照明系统.rar86. STM32F103增强型系列数据手册.rar87. 51单片机100例.pdf88. 贴片电容识别.doc89. 51单片机C语言全新教程_(强力推荐).pdf90. PLCC-44 封装尺寸图P-44A.pdf91. 单片机的应用.ppt92. 12864液晶中文资料.doc93. 基于AT89S52的双模糊温度控制器设计.rar94. 基于单片机的医疗点滴输液控制系统设计.pdf95. 超声波测距数码管显示.rar96. 高手进阶,终极内存技术指南——完整.doc97. 电子元器件综合知识大全.doc98. 超声波测距LC1602显示.rar99. 各类继电器引脚图.pdf100. 微波炉控制电路设计——.rar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三菱PLC A系列 AD 变换模块A1S68AD.pdf2.三菱PLC A系列 CPU模块Q2ASCPU.pdf3.三菱PLC A系列 DA 变换模块A1S62DA .pdf4.三菱PLC A系列 GPPWLLT编程调试程序.pdf5.三菱PLC A系列 Io link 网络系统模块A1SJ51T64.pdf6.三菱PLC A系列 QnACPU 编程参考.pdf7.三菱PLC A系列 Q系列 CC-LINK网络系统.pdf8.三菱PLC A系列 余CPU模块Q4ARCPU.pdf9.三菱PLC A系列 模拟输入输出模块A1S66ADA.pdf10.三菱PLC A系列 热电偶温度数字变化模块A1S68TD .pdf11.三菱PLC A系列 网络系统.pdf12.三菱PLC A系列 网络系统设置.pdf13.三菱PLC A系列 远程网络篇.pdf14.三菱PLC A系列 高速记数模块A1SD62.pdf15.三菱PLC FX-20P-E手持编程器操作手册.pdf16.三菱PLC FX1N使用手册.pdf17.三菱PLC FX1S,FX1N,FX2N,FX2NC系列编程手册.pdf18.三菱PLC FX2N-10GM和20GM硬件、编程手册.pdf19.三菱PLC FX2N-10PG用户手册.pdf20.三菱PLC FX2N-2LC温度控制模块用户手册.pdf21.三菱PLC FX2N-5A特殊功能模块用户手册.pdf22.三菱PLC FX2N使用手册.pdf23.三菱PLC FX3U FX3UC编程手册(基本)应用指令说明书.pdf24.三菱PLC FX3UC使用手册(硬件篇).pdf25.三菱PLC FX3U·FX3UC用户手册(定位控制篇).pdf26.三菱PLC FX3U·FX3UC用户手册(模拟量控制篇).pdf27.三菱PLC FX3U硬件手册.pdf28.三菱PLC FX中文文字版002.pdf29.三菱PLC FX系列特殊功能模块手册b.pdf30.三菱PLC FX系列特殊功能模块用户手册.pdf31.三菱PLC FX通讯用户手册.pdf32.三菱PLC QCPU用户手册(功能解说-程序基础篇).pdf33.三菱PLC QCPU(Q系列)QnACPU编程手册(PID控制指令篇).pdf34.三菱PLC QCPU-QnACPU 编程手册(SFC 控制指令篇).pdf35.三菱PLC Q系列 +series+temperature+control+module+user+manual.pdf36.三菱PLC Q系列 CC-LinK Safety系统 主站模块 详细篇.pdf37.三菱PLC Q系列 CC-LINK SAFETY系统远程Io模块 详细篇.pdf38.三菱PLC Q系列 CC-Link数字模拟变换模块.pdf39.三菱PLC Q系列 CC-Link本地站模块.pdf40.三菱PLC Q系列 CC-link系统主站本地站模块用户手册.pdf41.三菱PLC Q系列 CC-link系统小型IO模块用户手册(详细篇).pdf42.三菱PLC Q系列 CC-Link远程IO模块.pdf43.三菱PLC Q系列 CPU 功能解说 程序基础.pdf44.三菱PLC Q系列 Fl net(OPCN-2)接口模块用户手册.pdf45.三菱PLC Q系列 GX comfinurator-DP Version.pdf46.三菱PLC Q系列 G网络系统 控制网络篇.pdf47.三菱PLC Q系列 H网络系统 plc至plc网络.pdf48.三菱PLC Q系列 IO模块用户手册.pdf49.三菱PLC Q系列 manual list price 2005-07.pdf50.三菱PLC Q系列 MELSEC通讯协议用户手册.pdf51.三菱PLC Q系列 MES接口模块.pdf52.三菱PLC Q系列 PROFIBUS-DP从站模块.pdf53.三菱PLC Q系列 PROFIBUS-DP接口模块(详细篇).pdf54.三菱PLC Q系列 Q62DA,Q64DA,Q68DAI,Q68DAV用户手册.pdf55.三菱PLC Q系列 Q62HLC用户手册.pdf56.三菱PLC Q系列 Q64RD 热电阻输入模块用户手册.pdf57.三菱PLC Q系列 Q66DA-G用户手册(详细篇).pdf58.三菱PLC Q系列 QCPU+Users+Manual(Hardware+Design).pdf59.三菱PLC Q系列 QCPU用户手册(多CPU系统).pdf60.三菱PLC Q系列 QD62,QD62D,QD62E用户参考手册.pdf61.三菱PLC Q系列 QD70定位模块用户手册.pdf62.三菱PLC Q系列 QD72P3C3型内置计数器功能定位模块 详细篇.pdf63.三菱PLC Q系列 QD75P定位模块用户手册(硬件篇).pdf64.三菱PLC Q系列 QD75P定位模块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5.三菱PLC Q系列 QJ61CL12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6.三菱PLC Q系列 QJ71PB92D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7.三菱PLC Q系列 QJ71PB93D用户手册.pdf68.三菱PLC Q系列 QJ71WS96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9.三菱PLC Q系列 QnACPU编程手册 公共指令.pdf70.三菱PLC Q系列 QnACPU编程手册(PID控制指令篇).pdf71.三菱PLC Q系列 QnAprogram(add).pdf72.三菱PLC Q系列 QnA编程手册.pdf73.三菱PLC Q系列 QnPRHCPU用户手册冗余系统篇.pdf74.三菱PLC Q系列 QnPRHCPU编程手册(过程控制指令).pdf75.三菱PLC Q系列 QS CPU 功能解说 程序基础篇.pdf76.三菱PLC Q系列 QS CPU 硬件设计 维护点检篇.pdf77.三菱PLC Q系列 QSCPU公共指令篇.pdf78.三菱PLC Q系列 Q基本模式CPU硬件设计保养.pdf79.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H网主-从站使用手册.pdf80.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I-O模块使用手册.pdf81.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MELSECNETH网络系统参考手册(远程IO网络).pdf82.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MELSECNETH远程IO模块.pdf83.三菱PLC Q系列 Q高性能CPU功能解说程序基础.pdf84.三菱PLC Q系列 SW0IVNT-CSKP通信包入门手册.pdf85.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网模块基础.pdf86.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网模块用户手册(web功能篇).pdf87.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网(应用篇).pdf88.三菱PLC Q系列 冗余系统用户手册.pdf89.三菱PLC Q系列 基本模式CPU功能解说程序基础篇.pdf90.三菱PLC Q系列 多通道高速计数器模块 详细篇.pdf91.三菱PLC Q系列 安全应用程序指南.pdf92.三菱PLC Q系列 定位模块QD75P QD75D详细篇.pdf93.三菱PLC Q系列 数模转换模块.pdf94.三菱PLC Q系列 模数转换模块 用户手册.pdf95.三菱PLC Q系列 模数转换模块.pdf96.三菱PLC Q系列 温度控制模块用户手册.pdf97.三菱PLC Q系列 热电偶输入模块 通道绝缘形型电偶 微电压输入模块.pdf98.三菱PLC Q系列 类串行口通信模块 应用篇.pdf99.三菱PLC Q系列 编程手册(SFC).pdf100.三菱PLC Q系列 通信协议.pdf101.三菱PLC Q系列 高速计数器模块.pdf102.三菱PLC Q系列(硬件设计维护点检篇).pdf103.三菱PLC Q系类 串行口通信模块 基础篇.pdf104.三菱PLC X2N-16CCL-M和FX2N-32CCL CC-Link主站模块和接口模块用户手册.pdf105.三菱PLC X3U用户手册(硬件手册).pdf106.伺服电机使用手册Vol.2.pdf107.运动控制器(实模式).pdf108.运动控制器(虚模式).pdf109.运动控制器使用手册SFC编程手册.pdf110.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pdf111.三菱PLC A系列、FX系列、Q系列资料合集
标签: 激光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本课题来源于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大功率两电平矢量控制变频器的开发。课题以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产品化开发为目标,对感应电动机参数离线辨识技术和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和试验。本人除了参加整体系统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外,独立完成了参数离线辨识工作。文章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参数离线辨识方法,在综合各种控制策略基础上给出了一套基于DSP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整机进行了软硬件调试,实现了设计目标。为产品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论文第1章介绍了矢量控制以及坐标变换,分析了电动机参数对矢量控制的影响,通过Matlab仿真了电动机参数变化对变频器输出的影响。 第2章对辨识主要介绍了参数辨识的算法,对感应电机静态数学模型进行了化简,得到各个参数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方程。通过单相直流试验和单相交流试验辨识电动机参数。采用迭代算法计算出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还介绍了一种基于电压电流瞬时值计算电动机功率因数的方法。 第3章对控制器进行了研究,对当前比较先进的自抗扰控制,自适应控制,基于非线性的逆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基于PI转速调节器的间接矢量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第4章介绍了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基于TI公司DSP TMS320F2812的通用交流调速试验装置。根据通用试验装置的设计要求设计了控制板电路,电源板电路,功率板电路等电路,进行了调试,并应用到试验之中,性能达到要求。 第5章介绍了整个系统的功能软件设计和功能试验结果,给出了部分程序流程图和装置的基本功能试验波形。 最后就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整体总结,为将来的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上传时间: 2013-06-25
上传用户:hehuaiyu
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与其它通用集成电路一样,向低电压供电方向发展,普遍使用3V供电,目的是减少功耗和延长电池寿命。这样一来,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需要有更高的元件精度和降低误差容限。运算放大器一般位于电路系统的前端,对于时间和温度稳定性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同时要改进电路结构和修调技术。当前,运算放大器是在封装后用激光修调和斩波器稳定技术,这些办法已沿用多年并且行之有效,它们仍有改进的潜力,同时近年开发成功的数字校正技术,由于获得成功和取得实效,几家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生产商最近公开了它们的数字修调技术,本文简介如下。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妄想演绎师
分享给大家!
上传时间: 2013-12-04
上传用户:silenthink
常用PIC系列产品特性一览表 器件 存储器 类型 字数 EEPROM 数据 存储器 RAM I/O 引脚数 ADC (-Bit) 比较 器 运 放 定时器/WDT 串行接口 最高 速度 MHz 封装 PDIP /SOIC ICSP CCP / ECCP 输出电流 (per I/O) 振荡器 频率 (MHz) 参考 电压 VREF LCD PWM 堆栈 深度 High Voltage Wakeup On Change PIC16C432 OTP 2048x14 128 12 2 1-8bit/1-WDT 20 20 √ 25 mA 4 0 0 PIC16C433 OTP 2048x14 128 6 4/8 1-8bit/1-WDT 10 18 √ 25 mA 0 0 PIC16C505 OTP 1024x12 72 12 1-8bit/1-WDT 20 14 √ 25 mA 4 0 0 PIC16C54 OTP 512x12 25 12 1-8bit/1-WDT 20 18/20 20 mA 0 0 PIC16C54A OTP 512x12 25 12 1-8bit/1-WDT 20 18/20 20 mA 0 0 PIC16C54C OTP 512x12 25 12 1-8bit/1-WDT 40 18/20 20 mA 0 0 PIC16C55 OTP 512x12 24 20 1-8bit/1-WDT 20 28 20 mA 0 0 PIC16C554 OTP 512x14 80 13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0 0 PIC16C558 OTP 2048x14 128 13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0 0 PIC16C55A OTP 512x12 24 20 1-8bit/1-WDT 40 28 20 mA 0 0 PIC16C56 OTP 1024x12 25 12 1-8bit/1-WDT 20 18/20 20 mA 0 0 PIC16C56A OTP 1024x12 25 12 1-8bit/1-WDT 40 18/20 20 mA 0 0 PIC16C57 OTP 2048x12 72 20 1-8bit/1-WDT 20 28 20 mA 0 0 PIC16C57C OTP 2048x12 72 20 1-8bit/1-WDT 40 28 20 mA 0 0 PIC16C58B OTP 2048x12 73 12 1-8bit/1-WDT 40 18/20 20 mA 0 0 PIC16C620 OTP 512x14 80 13 2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 0 0 PIC16C620A OTP 512x14 96 13 2 1-8bit/1-WDT 40 18/20 √ 25 mA √ 0 0 PIC16C621 OTP 1024x14 80 13 2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 0 0 PIC16C621A OTP 1024x14 96 13 2 1-8bit/1-WDT 40 18/20 √ 25 mA √ 0 0 PIC16C622 OTP 2048x14 128 13 2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 0 0 PIC16C622A OTP 2048x14 128 13 2 1-8bit/1-WDT 40 18/20/40 √ 25 mA √ 0 0 PIC16C62A OTP 2048x14 128 22 2-8bit/1-16bit/1-WDT I²C/ SPI 20 28/ √ 1 25 mA 1 0 0 PIC16C62B OTP 2048x14 128 22 2-8bit/1-16bit/1-WDT I²C /SPI 20 28 √ 1 25 mA 1 0 0 PIC16C63 OTP 4096x14 192 22 2-8bit/1-16bit/1-WDT USART/I²C /SPI 20 28 √ 2 25 mA 2 0 0 PIC16C63A OTP 4096x14 192 22 2-8bit/1-16bit/1-WDT USART/I²C/SPI 20 28 √ 2 25 mA 2 0 0 PIC16C642 OTP 4096x14 176 22 2 1-8bit/1-WDT 20 28 √ 25 mA √ 0 0 PIC16C64A OTP 2048x14 128 33 2-8bit/1-16bit/1-WDT I²C /SPI 20 40/44 √ 1 25 mA 1 0 0 PIC16C65A OTP 4096x14 192 33 2-8bit/1-16bit/1-WDT USART/I²C/SPI 20 40/44 √ 2 25 mA 2 0 0 PIC16C65B OTP 4096x14 192 33 2-8bit/1-16bit/1-WDT USART/I²C/SPI 20 40/44 √ 2 25 mA 2 0 0 PIC16C66 OTP 8192x14 368 22 2-8bit/1-16bit/1-WDT USART/I²C/SPI 20 28 √ 2 25 mA 2 0 0 PIC16C662 OTP 4096x14 176 33 2 1-8bit/1-WDT 20 40/44 √ 25 mA √ 0 0 PIC16C67 OTP 8192x14 368 33 2-8bit/1-16bit/1-WDT USART/I²C /SPI 20 40/44 √ 2 25 mA 2 0 0 PIC16C71 OTP 1024x14 36 13 4/8 1-8bit/1-WDT 20 18 √ 25 mA 0 0 PIC16C710 OTP 512x14 36 13 4/8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0 0 PIC16C711 OTP 1024x14 68 13 4/8 1-8bit/1-WDT 20 18/20 √ 25 mA
上传时间: 2013-10-12
上传用户:xjy441694216
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MSP430系列单片机在超低功耗和功能集成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该系列单片机自问世以来,颇受用户关注。在2000年该系列单片机又出现了几个FLASH型的成员,它们除了仍然具备适合应用在自动信号采集系统、电池供电便携式装置、超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设备等领域的特点外,更具有开发方便、可以现场编程等优点。这些技术特点正是应用工程师特别感兴趣的。《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对该系列单片机的FLASH型成员的原理、结构、内部各功能模块及开发方法与工具作详细介绍。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 目录 第1章 引 论1.1 MSP430系列单片机1.2 MSP430F11x系列1.3 MSP430F11x1系列1.4 MSP430F13x系列1.5 MSP430F14x系列第2章 结构概述2.1 引 言2.2 CPU2.3 程序存储器2.4 数据存储器2.5 运行控制2.6 外围模块2.7 振荡器与时钟发生器第3章 系统复位、中断及工作模式3.1 系统复位和初始化3.1.1 引 言3.1.2 系统复位后的设备初始化3.2 中断系统结构3.3 MSP430 中断优先级3.3.1 中断操作--复位/NMI3.3.2 中断操作--振荡器失效控制3.4 中断处理 3.4.1 SFR中的中断控制位3.4.2 中断向量地址3.4.3 外部中断3.5 工作模式3.5.1 低功耗模式0、1(LPM0和LPM1)3.5.2 低功耗模式2、3(LPM2和LPM3)3.5.3 低功耗模式4(LPM4)22 3.6 低功耗应用的要点23第4章 存储空间4.1 引 言4.2 存储器中的数据4.3 片内ROM组织4.3.1 ROM 表的处理4.3.2 计算分支跳转和子程序调用4.4 RAM 和外围模块组织4.4.1 RAM4.4.2 外围模块--地址定位4.4.3 外围模块--SFR4.5 FLASH存储器4.5.1 FLASH存储器的组织4.5.2 FALSH存储器的数据结构4.5.3 FLASH存储器的控制寄存器4.5.4 FLASH存储器的安全键值与中断4.5.5 经JTAG接口访问FLASH存储器39第5章 16位CPU5.1 CPU寄存器5.1.1 程序计数器PC5.1.2 系统堆栈指针SP5.1.3 状态寄存器SR5.1.4 常数发生寄存器CG1和CG25.2 寻址模式5.2.1 寄存器模式5.2.2 变址模式5.2.3 符号模式5.2.4 绝对模式5.2.5 间接模式5.2.6 间接增量模式5.2.7 立即模式5.2.8 指令的时钟周期与长度5.3 指令组概述5.3.1 双操作数指令5.3.2 单操作数指令5.3.3 条件跳转5.3.4 模拟指令的简短格式5.3.5 其他指令第6章 硬件乘法器6.1 硬件乘法器6.2 硬件乘法器操作6.2.1 无符号数相乘(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2.2 有符号数相乘(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2.3 无符号数乘加(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2.4 有符号数乘加(16位×16位、16位×8位、8位×16位、8位×8位)6.3 硬件乘法器寄存器6.4 硬件乘法器的软件限制6.4.1 寻址模式6.4.2 中断程序6.4.3 MACS第7章 基础时钟模块7.1 基础时钟模块7.2 LFXT1与XT27.2.1 LFXT1振荡器7.2.2 XT2振荡器7.2.3 振荡器失效检测7.2.4 XT振荡器失效时的DCO7.3 DCO振荡器7.3.1 DCO振荡器的特性7.3.2 DCO调整器7.4 时钟与运行模式7.4.1 由PUC启动7.4.2 基础时钟调整7.4.3 用于低功耗的基础时钟特性7.4.4 选择晶振产生MCLK7.4.5 时钟信号的同步7.5 基础时钟模块控制寄存器7.5.1 DCO时钟频率控制7.5.2 振荡器与时钟控制寄存器7.5.3 SFR控制位第8章 输入输出端口8.1 引 言8.2 端口P1、P28.2.1 P1、P2的控制寄存器8.2.2 P1、P2的原理8.2.3 P1、P2的中断控制功能8.3 端口P3、P4、P5和P68.3.1 端口P3、P4、P5和P6的控制寄存器8.3.2 端口P3、P4、P5和P6的端口逻辑第9章 看门狗定时器WDT9.1 看门狗定时器9.2 WDT寄存器9.3 WDT中断控制功能9.4 WDT操作第10章 16位定时器Timer_A10.1 引 言10.2 Timer_A的操作10.2.1 定时器模式控制10.2.2 时钟源选择和分频10.2.3 定时器启动10.3 定时器模式10.3.1 停止模式10.3.2 增计数模式10.3.3 连续模式10.3.4 增/减计数模式10.4 捕获/比较模块10.4.1 捕获模式10.4.2 比较模式10.5 输出单元10.5.1 输出模式10.5.2 输出控制模块10.5.3 输出举例10.6 Timer_A的寄存器10.6.1 Timer_A控制寄存器TACTL10.6.2 Timer_A寄存器TAR10.6.3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CCTLx10.6.4 Timer_A中断向量寄存器10.7 Timer_A的UART应用 第11章 16位定时器Timer_B11.1 引 言11.2 Timer_B的操作11.2.1 定时器长度11.2.2 定时器模式控制11.2.3 时钟源选择和分频11.2.4 定时器启动11.3 定时器模式11.3.1 停止模式11.3.2 增计数模式11.3.3 连续模式11.3.4 增/减计数模式11.4 捕获/比较模块11.4.1 捕获模式11.4.2 比较模式11.5 输出单元11.5.1 输出模式11.5.2 输出控制模块11.5.3 输出举例11.6 Timer_B的寄存器11.6.1 Timer_B控制寄存器TBCTL11.6.2 Timer_B寄存器TBR11.6.3 捕获/比较控制寄存器CCTLx11.6.4 Timer_B中断向量寄存器第12章 USART通信模块的UART功能12.1 异步模式12.1.1 异步帧格式12.1.2 异步通信的波特率发生器12.1.3 异步通信格式12.1.4 线路空闲多机模式12.1.5 地址位多机通信格式12.2 中断和中断允许12.2.1 USART接收允许12.2.2 USART发送允许12.2.3 USART接收中断操作12.2.4 USART发送中断操作12.3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12.3.1 USART控制寄存器UCTL12.3.2 发送控制寄存器UTCTL12.3.3 接收控制寄存器URCTL12.3.4 波特率选择和调整控制寄存器12.3.5 USART接收数据缓存URXBUF12.3.6 USART发送数据缓存UTXBUF12.4 UART模式,低功耗模式应用特性12.4.1 由UART帧启动接收操作12.4.2 时钟频率的充分利用与UART的波特率12.4.3 多处理机模式对节约MSP430资源的支持12.5 波特率计算 第13章 USART通信模块的SPI功能13.1 USART同步操作13.1.1 SPI模式中的主模式13.1.2 SPI模式中的从模式13.2 中断与控制功能 13.2.1 USART接收/发送允许位及接收操作13.2.2 USART接收/发送允许位及发送操作13.2.3 USART接收中断操作13.2.4 USART发送中断操作13.3 控制与状态寄存器13.3.1 USART控制寄存器13.3.2 发送控制寄存器UTCTL13.3.3 接收控制寄存器URCTL13.3.4 波特率选择和调制控制寄存器13.3.5 USART接收数据缓存URXBUF13.3.6 USART发送数据缓存UTXBUF第14章 比较器Comparator_A14.1 概 述14.2 比较器A原理14.2.1 输入模拟开关14.2.2 输入多路切换14.2.3 比较器14.2.4 输出滤波器14.2.5 参考电平发生器14.2.6 比较器A中断电路14.3 比较器A控制寄存器14.3.1 控制寄存器CACTL114.3.2 控制寄存器CACTL214.3.3 端口禁止寄存器CAPD14.4 比较器A应用14.4.1 模拟信号在数字端口的输入14.4.2 比较器A测量电阻元件14.4.3 两个独立电阻元件的测量系统14.4.4 比较器A检测电流或电压14.4.5 比较器A测量电流或电压14.4.6 测量比较器A的偏压14.4.7 比较器A的偏压补偿14.4.8 增加比较器A的回差第15章 模数转换器ADC1215.1 概 述15.2 ADC12的工作原理及操作15.2.1 ADC内核15.2.2 参考电平15.3 模拟输入与多路切换15.3.1 模拟多路切换15.3.2 输入信号15.3.3 热敏二极管的使用15.4 转换存储15.5 转换模式15.5.1 单通道单次转换模式15.5.2 序列通道单次转换模式15.5.3 单通道重复转换模式15.5.4 序列通道重复转换模式15.5.5 转换模式之间的切换15.5.6 低功耗15.6 转换时钟与转换速度15.7 采 样15.7.1 采样操作15.7.2 采样信号输入选择15.7.3 采样模式15.7.4 MSC位的使用15.7.5 采样时序15.8 ADC12控制寄存器15.8.1 控制寄存器ADC12CTL0和ADC12CTL115.8.2 转换存储寄存器ADC12MEMx15.8.3 控制寄存器ADC12MCTLx15.8.4 中断标志寄存器ADC12IFG.x和中断允许寄存器ADC12IEN.x15.8.5 中断向量寄存器ADC12IV15.9 ADC12接地与降噪第16章 FLASH型芯片的开发16.1 开发系统概述16.1.1 开发技术16.1.2 MSP430系列的开发16.1.3 MSP430F系列的开发16.2 FLASH型的FET开发方法16.2.1 MSP430芯片的JTAG接口16.2.2 FLASH型仿真工具16.3 FLASH型的BOOT ROM16.3.1 标准复位过程和进入BSL过程16.3.2 BSL的UART协议16.3.3 数据格式16.3.4 退出BSL16.3.5 保护口令16.3.6 BSL的内部设置和资源附录A 寻址空间附录B 指令说明B.1 指令汇总B.2 指令格式B.3 不增加ROM开销的模拟指令B.4 指令说明(字母顺序)B.5 用几条指令模拟的宏指令附录C MSP430系列单片机参数表附录D MSP430系列单片机封装形式附录E MSP430系列器件命名
上传时间: 2014-04-28
上传用户:sssnaxie
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各种实用接口技术及其配置。内容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应用系统扩展、开发与调试;键盘输入接口的设计及调试;打印机和显示器接口及设计实例;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A/D、D/A、接口技术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V/F转换器接口技术、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以及其它与应用系统设计有关的实用技术等。本书是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需要而编写的,具有内容新颖、实用、全面的特色。所有的接口设计都包括详细的设计步骤、硬件线路图及故障分析,并附有测试程序清单。书中大部分接口软、硬件设计实例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单片机应用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实用性和工程性较强,尤其是对应用系统中必备的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通讯接口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及开发系统应用举例甚多,目的是让将要开始和正在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应用,一书在手即可基本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目录 第一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第三章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第四章 键盘及其按口技术第五章 显示器接口设计第六章 打印机接口设计第七章 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第八章 D/A转换器与MSC-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第九章 A/D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 第十章 V/F转换器接口技术 第十一章 串行通讯按日技术第十二章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实用技术附录AMCS51单片机指令速查表附录一常用EPROM固化电压参考表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hfnishi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各种实用接口技术及其配置。内容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应用系统扩展、开发与调试;键盘输入接口的设计及调试;打印机和显示器接口及设计实例;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A/D、D/A、接口技术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V/F转换器接口技术、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以及其它与应用系统设计有关的实用技术等。本书是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需要而编写的,具有内容新颖、实用、全面的特色。所有的接口设计都包括详细的设计步骤、硬件线路图及故障分析,并附有测试程序清单。书中大部分接口软、硬件设计实例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单片机应用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实用性和工程性较强,尤其是对应用系统中必备的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通讯接口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及开发系统应用举例甚多,目的是让将要开始和正在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应用,一书在手即可基本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目录 第一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第三章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第四章 键盘及其按口技术第五章 显示器接口设计第六章 打印机接口设计第七章 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第八章 D/A转换器与MSC-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第九章 A/D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 第十章 V/F转换器接口技术 第十一章 串行通讯按日技术第十二章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实用技术附录AMCS51单片机指令速查表附录一常用EPROM固化电压参考表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329432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