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控制模式: a、16bit/65536 级灰度模式,暂未开放10bit/1024 级灰度模式; b、每帧都会发送逐点校正数据和配置寄存器数据; c、配置寄存器1(CF1)使能奇偶校验,防止MBI6024 进入未知状态; d、配置寄存器2(CF2)设定“CKI 逾时时间”为“95~172 CKI 周期”;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xingyuewubian
STM8S105xx_中文资料:这本数据手册描述了STM8S105xx基础型系列单片机的特点、引脚分配、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订购信息。 如果需要关于STM8S单片机存储器、寄存器和外设等的详细信息,请参考STM8S系列单片机参考手册(RM0016) 。 如果需要关于内部Flash存储器的编程、擦除和保护的信息,请参考STM8S闪存编程手册(PM0051) 。 如果需要关于调试和SWIM(single wire interface module单线接口模块),请参考STM8SWIM 通信协议和调试模块用户手册(UM0470) 。 如果需要关于STM8 内核的信息,请参考STM8 CPU编程手册(PM0044) 。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JasonC
LPC17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用于处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ARM Cortex-M3是下一代新生内核,它可提供系统增强型特性,例如现代化调试特性和支持更高级别的块集成。LPC17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的操作频率可达100MHz。ARM Cortex-M3 CPU具有3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稍微低性能的第三条总线。ARM Cortex-M3 CPU还包含一个支持随机跳转的内部预取指单元。LPC17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的外设组件包含高达512KB的Flash存储器、64KB的数据存储器、以太网MAC、USB主机/从机/OTG接口、8通道的通用DMA控制器、4个UART、2条CAN通道、2个SSP控制器、SPI接口、3个I2C接口、2-输入和2-输出的I2S接口、8通道的12位ADC、10位DAC、电机控制PWM、正交编码器接口、4个通用定时器、6-输出的通用PWM、带独立电池供电的超低功耗RTC和多达70个的通用I/O管脚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icarus
第一章 虚拟仪器及labview入门 1.1 虚拟仪器概述 1.2 labview是什么? 1.3 labview的运行机制 1.3.1 labview应用程序的构成 1.3.2 labview的操作模板 1.4 labview的初步操作 1.4.1 创建VI和调用子VI 1.4.2 程序调试技术 1.4.3 子VI的建立 1.5 图表(Chart)入门 第二章 程序结构 2.1 循环结构 2.1.1 While 循环 2.1.2 移位寄存器 2.1.3 For循环 2.2 分支结构:Case 2.3 顺序结构和公式节点 2.3.1 顺序结构 2.3.2 公式节点 第三章 数据类型:数组、簇和波形(Waveform) 3.1 数组和簇 3.2 数组的创建及自动索引 3.2.1 创建数组 3.2.2 数组控制对象、常数对象和显示对象 3.2.3 自动索引 3.3 数组功能函数 3.4 什么是多态化(Polymorphism)? 3.5 簇 3.5.1 创建簇控制和显示 3.5.2 使用簇与子VI传递数据 3.5.3 用名称捆绑与分解簇 3.5.4 数组和簇的互换 3.6 波形(Waveform)类型 第四章 图形显示 4.1 概述 4.2 Graph控件 4.3 Chart的独有控件 4.4 XY图形控件(XY Graph) 4.5 强度图形控件(Intensity Graph) 4.6 数字波形图控件(Digital Waveform Graph) 4.7 3D图形显示控件(3D Graph) 第五章 字符串和文件I/ 5.1 字符串 5.2 文件的输入/输出(I/O) 5.2.1 文件 I/O 功能函数 5.2.2 将数据写入电子表格文 5.3 数据记录文件(datalog file) 第六章 数据采集 6.1 概述 6.1.1 采样定理与抗混叠滤波器 6.1.2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6.1.3 模入信号类型与连接方式 6.1.4 信号调理 6.1.5 数据采集问题的复杂程度评估 6.2 缓冲与触发 6.2.1 缓冲(Buffers) 6.2.2 触发(Triggering) 6.3 模拟I/O(Analog I/O) 6.3.1 基本概念 6.3.2 简单 Analog I/O 6.3.3 中级Analog I/O 6.4 数字I/O(Digital I/O) 6.5 采样注意事项 6.5.1 采样频率的选择 6.5.2 6.5.3 多任务环境 6.6 附:PCI-MIO-16E-4数据采集卡简介 第七章 信号分析与处理 7.1 概述 7.2 信号的产生 7.3 标准频率 7.4 数字信号处理 7.4.1 FFT变换 7.4.2 窗函数 7.4.3 频谱分析 7.4.4 数字滤波 7.4.5 曲线拟合 第八章 labview程序设计技巧 8.1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8.2 属性节点 8.3 VI选项设置 第九章 测量专题 9.1 概述 9.1.1 模入信号类型与连接方式 9.1.2 信号调理 9.2 电压测量 9.3 频率测量 9.4 相位测量 9.5 功率测量 9.6 阻抗测量 9.7 示波器 9.8 波形记录与回放 9.9 元件伏安特性的自动测试 9.10 扫频仪 9.11 函数发生器 9.12 实验数据处理 9.13 频域分析 9.14 时域分析 第十章 网络与通讯 第十一章 仪器控制
上传时间: 2013-11-06
上传用户:15070202241
常见问题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组成? 1、变送器和执行器 2、信号调理器3、数据采集控制硬件4、计算机软件 选择数据采集卡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通道的类型及个数2、差分或单端输入3、采样速度4、精度要求 名词解释单端输入方式:各路输入信号共用一个参考电位,即各路输入信号共地,这是最常用的接线方式。使用单端输入方式时,地线比较稳定,抗干扰能力较强。 双端输入方式:各路输入信号各自使用自己的参考电位,即各路输入信号不共地。如果输入信号来自不同的信号源,而这些信号源的参考电位(地线)略有差异,可考虑使用这种接线方式。 单极性信∶号输入信号相对于模拟地电位来讲,只偏向一侧,如输入电压为0~10V。双极性信号∶输入信号相对于模拟地电位来讲,可高可低,如输入电压为-5V~+5V。 A/D转换速率∶表明A/D转换芯片的工作速度。 初始地址∶使用板卡时,需要对卡上的一组寄存器进行操作,这组寄存器占用数个连续的地址,一般将其中最低的地址值定为此卡的初始地址。
上传时间: 2014-01-13
上传用户:sy_jiadeyi
重大消息:完美NRF24L01+的代替面世了,SI24R1,它与NORDIC 的 NRF24L01+是完全兼容的(SPI 的操作时序,寄存器定义,工作状态 图),可以相互通信,支持NRF24L01+的所有通信功能。Si24R 完全 PIN 对PIN 替换NORDIC 的NRF24L01+ ,只要在原来焊NRF24L01P 的 位置上焊上SI24R1,就可以正常通信,SI24R1 还可以与NRF24L01P 相互通信,最大功率做到7DB,灵敏度更高,功耗更低,价格更廉. 为广大NORDIC 的用户节约了不少的生产成本!
上传时间: 2014-01-15
上传用户:ks201314
为解决现Z-Stack定位程序代码量大,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inyOS的CC2430定位方案。在分析TinyOS组件架构基础上,设计实现盲节点、锚节点与汇聚节点间的无线通信以及汇聚节点与PC机的串口通信。在此基础上实现PC对各锚节点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寄存器值的正确读取,确定实验室环境下对数-常态无线传播模型的具体参数,并采用质心算法来提高定位精度。实验显示,在由四个锚节点组成的4.8×3.6 m2矩形定位区域中,通过RSSI质心定位算法求得的盲节点坐标为(2.483 1,1.018 5),实际坐标为(2.40,1.20),误差为0.199 6 m,表明较好地实现对盲节点的定位。
上传时间: 2013-10-21
上传用户:whymatalab2
本应用手册阐述了此方案的设计理念,RF1A寄存器,以及WOR功能的时序。同时详细介绍了CC430F613x和CC430F513x等子系列的特殊用例,并将其归档。通过在CC430F613x和CC430F513x子系列上使用WOR的应用实例,本应用手册给出结论。
上传时间: 2013-11-15
上传用户:a471778
14.1本章导读所有LPC13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的16位定时器块都相同。14.2基本配制CT16B0/1采用以下寄存器进行配制:1)管脚:CT16B0/1管脚必须通过IOCONFIG寄存器块进行配制(见“I/O配制寄存器IOCON_PIOn”小节)。2)功率与外设时钟:在SYSAHBCLKCTRL寄存器中置位位7与位8(见表“系统AHB时钟控制寄存器位描述”)。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liuwei6419
简单电子琴的51单片机程序 #include<reg51.h> //包含51单片机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sbit P14=P1^4; //将P14位定义为P1.4引脚 sbit P15=P1^5; //将P15位定义为P1.5引脚 sbit P16=P1^6; //将P16位定义为P1.6引脚 sbit P17=P1^7; //将P17位定义为P1.7引脚 unsigned char keyval; //定义变量储存按键值 sbit sound=P2^0; //将sound定义为P2.0 unsigned int C; //全局变量,储存定时器的定时常数 unsigned int f; //全局变量,储存音阶的频率 //以下是C调低音的音频宏定义 #define l_dao 262 //将“l_dao”宏定义为低音“1”的频率262Hz #define l_re 294 //将“l_re” 宏定义为低音“2”的频率294Hz #define l_mi 330 //将“l_mi” 宏定义为低音“3”的频率330Hz #define l_fa 349 //将“l_fa” 宏定义为低音“4”的频率349Hz #define l_sao 392 //将“l_sao”宏定义为低音“5”的频率392Hz #define l_la 440 //将“l_la” 宏定义为低音“6”的频率440Hz #define l_xi 494 //将“l_xi” 宏定义为低音“7”的频率494Hz //以下是C调中音的音频宏定义 #define dao 523 //将“dao”宏定义为低音“1”的频率Hz #define re 587 //将“re” 宏定义为低音“2”的频率Hz #define mi 659 //将“mi” 宏定义为低音“3”的频率Hz #define fa 698 //将“fa” 宏定义为低音“4”的频率Hz #define sao 784 //将“sao”宏定义为低音“5”的频率Hz #define la 880 //将“la” 宏定义为低音“6”的频率Hz #define xi 988 //将“xi” 宏定义为低音“7”的频率Hz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tian126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