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工控领域,现场数据采集分散管理的不足,该文采用了Modbus RTU通信协议和串口通信技术,设计了主从式通信的采集系统,实现对各个现场的远程集中监控,即集散控制系统。详细阐述了在C#环境下基于Modbus RTU通信协议的上位机和DAM-3504系列三相多功能电量采集模块经过GPRS网络的主从式串行通信的实现。经过现场测试验证,表明该方案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解决了对现场的统一监控和分布式管理的问题,为工业控制现场提供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0-29
上传用户:88mao
物理层在信道上传送未经处理的信息,该层协议涉及通信双方的机械、电器和连接规程。RS232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可能有差错的物理链路,改造为对于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传送线路。
上传时间: 2013-12-04
上传用户:xinzhch
这是一个使用UDP协议通信的例子程序,非常简单,没有做错误处理机制。由于UDP本身是无连接、不可靠的通信协议。会因为不同的网络环境,有可能会产生数据丢失、数据重复、顺序错乱等情况。 示例程序包含一个服务器端和一个客户端,可以多个客户端接入服务器端。
上传时间: 2013-11-28
上传用户:yzy6007
目前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系统主要通过RS232、RS485和CAN总线协议通信,它们无法直接与互联网连接,因此该系统处于与互联网隔绝的状态。这些系统广泛采用低成本8位单片机,而这种单片机一般只具有RS23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要接入到互联网必须进行通信接口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接口的物理改造,更关键是数据格式的改造和通信协议的转换。本文提出一种RS232串行通信接口与RJ45以太网接口转换器的设计方案,已有的单片机系统可以通过该转换器接入到以太网,进一步接入互联网。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erkuizhang
本系列标 准分为下列标准: Q/GDW **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功能规范 Q/GDW **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专变采集终端技术规范 Q/GDW **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集中抄表终端技术规范 Q/GDW **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通信单元技术规范 Q/GDW **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专变采集终端型式规范 Q/GDW **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集中器型式规范 Q/GDW **7-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采集器型式规范 Q/GDW **8-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Q/GDW **9-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集中器与下行通信模块本地接口通信协议 Q/GDW *10-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Q/GDW *11-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检验技术规范 Q/GDW *12-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专变采集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Q/GDW *13-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集中抄表终端检验技术规范 Q/GDW *14-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通信单元检验技术规范 Q/GDW *15-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主站软件设计规范 Q/GDW *16-2009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终端应用软件设计规范
上传时间: 2017-02-04
上传用户:aarons大叔
此份协议适用于电池保护板(简称保护板)、数据存储板(简称存储板)和上位机软件之间的通信,数据通信方式通过串口进行。协议的内容主要有查询和设置保护板各项信息和指标,接收保护板和存储板电压数据等。保护板的工作是实时监测电池电压、电流等各项参数,同时对各类超标进行相应的控 制 。如均衡、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等。出于功耗的考虑,保护板一般是处于睡眠状态,差不多每 1S~2S 唤醒一次,进行一次处理,同时自动发送“电池电压、保护标志、均衡路数 ” ,之后进入睡眠状态。发送“电池电压、保护标志、均衡路数 ” 这个操作不受上位机控制,是保护板自动发送的。
上传时间: 2021-10-24
上传用户:d1997wayne
此文档为CAN 2.0 通信标准协议概述,研究CAN通信的必备手册
上传时间: 2022-06-11
上传用户:jiabin
摘要:介绍了以FreeModbus协议找在嵌入式抢占实时操作系统μC/OS-l的STM32平台上,成功实现了Modbus协议的移植。通过详细分析FreeModbus协议花并编写STM32F103VET6微处理器的底层驱动,成功实现了工业Modbus协议RTU和ASCll两种模式的通信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际工业生产控制和仪表开发中,应用Freemodbus协议,完全符合工业数据采集、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等厂级重复性和精确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业仪表开发的周期及成本。关键词:实时操作系统,uC/OS-ll,FreeModbus,Modbus协议,STM32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FreeModbus stack transplanted to the STM32 platform which has been embedded in the preemptive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uC/OS-ll,in order that the transplantation of the Modbus protocol is successfuly im-plemented.The FreeModbus stack is analyzed in detail and STM32F103VET6 microprocessor underlying driver is writed,so that the two Modbus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function RTU and ASCll are successfully realized.Keywords:time operating system,uC/OS-ll,.FreeModbus,Modbus协议,STM32
标签: freemodbus 通信协议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
为了使自主研制的轻质油品在线色谱模拟蒸馏分析仪表实现工业自动化控制,开发了上位机软件,能够实现与下位机PLC的通信,通信协议选用了工业应用比较普遍的Modbus协议。仪表上位机做主站,PLC做从站。1 Modbus通信协议1.1简介Modbus是一种工业控制系统串行通停协议。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Modbus协议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工业标准,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利用它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Modbus协议的传输模式包括ASCI1,RTU,TCP等。其中RTU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在同样的波特率下,比ASC11码传送更多的数据。这里选用的就是Modbus RTU模式。1.2 Modbus协议支持的功能码表1列举了一些上、下位机通信中常用的功能码。使用它们即可实现对下位机的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读写操作。
上传时间: 2022-06-27
上传用户: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通信和微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领域出现了大量基于微处理器/控制器的智能电子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系统集成成为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互操作性差已经开始成为“瓶颈”问题,即不同厂商或同一厂商在不同时期的智能电子设备采用的网络和通信协议可能不相同,使得智能电子设备之间需要协议转换才能集成到一个变电站系统,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适应将来快速更新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05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的国际标准IEC61850。本文围绕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网络通信和符合该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网络通信装置的实现展开研究,分为IEC61850标准的体系分析和具体模型的构建、基于IEC61850的通信网络的特征及规划、变电站通信网络数据流建模及网络通信性能仿真、符合该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网络通信装置的设计几部分。 IEC61850是一套完备的、面向未来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制定背景、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信息模型的内涵、技术特征和建模方法,并针对变电站中最为重要的两类模型--采样值报文传输模型和通用变电站事件传输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模型构建和通信映射。 实现IEC61850通信的物理承载是以太网,本文首先通过对以太网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通信特性,然后研究和分析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对环境、规模、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其中对网络传输延时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了规划和构建,提出了使用适用的网络拓扑、报文加入优先级标签、采用基于多VLAN的节点分布规划和网络冗余等提高实时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区别于传统的以太网通信,变电站通信网络中存在多种数据流,是要进行特殊处理的。本文首先对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并划分类别,根据其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归纳了网络模拟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基于NS-2的网络模拟技术对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相关的网络性能指标。模拟结果证明了使用交换式以太网、报文引入优先级标签和采用基于多VLAN的节点分布规划等提高实时性措施的正确性,有利于变电站的网络规划和建设以及智能电子设备通信装置的设计。 从现代电力系统的信号源开始,首先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要求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出相应的具体软/硬件,实现了基于IEC61850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通信装置样机。在此基础上将此装置经过扩展和修改用于其他的智能电子设备的网络通信,使其具有广泛使用性和兼容性。最后设计了试验环境,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样机的通信性能满足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dag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