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是一种解决无线电通信领域内多体系并存、不同体系间无法制订统一标准等问题的方案。由于软件无线电是基于软件编程实现各种功能,其主要的特点表现在灵活性和开放性上。只要在其硬件系统能处理的信号频段,想要增加相对应频段中的通信功能只需通过软件就能实现。软件无线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软件可编程和可升级上,但是不管其实现功能多样性还是频段的扩展,都必须要求硬件系统具备相应的处理能力。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目的是为了处理信号和实现不同通信功能,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不可或缺。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软件无线电技术,从技术原理角度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的结构体系,比较其优缺点,最终确立了以ADI公司的AD9361射频收发芯片为核心处理器件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案,然后将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分为AD9361模块、信号接口模块、电源模块这三个主要部分。其中主要介绍了AD9361芯片、信号输入/输出接口、FMC连接器、电源供电电路、电源监测电路等多个方案。在保证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的前提下完成了PCB版图设计。最后配合ML605开发板,对该硬件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最终连接天线能够将GSM广播信号正确接收。验证了该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设计的正确性,同时也验证了该硬件平台的功能正常,性能良好。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D936]的软件无线电硬件平台,该平台工作频率为70MHz至6GHz,包含完整的发射和接收功能,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多种应用场景的特点。通过FMC连接器与Xilinx公司的Virtex-6FPGAML605开发板相连,实现射频应用开发,在宽带通信、测试等场合均能有良好的表现,对现阶段的软件无线电研究以及产品开发有着用药的价值和意义。
上传时间: 2022-07-11
上传用户:
本文将会描述一个基于S0C和AD9361的一个较完整的软件无线电收发系统,论文讲述的系统最主要的由两个部分组成:集成了ARM和FPGA的片上系统(SOC)以及将射频前端集成到一起的射频捷变收发器AD9361芯片,这两部分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论文完成了对系统的理论研究、设计搭建和应用的验证,主要内容为:第一、分析研究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这一综合技术所用到的重要技术,并结合本系统对设计一个完整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做了分析和总结。第二、将本文主要讲述的软件无线电系统按照SOC和AD9361两个部分,分别做了详细的讲解。完成了整个系统的搭建,包括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的搭建,并将每一步做了详细的介绍。第三、将搭建好的系统进行了实践操作,验证了系统对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射等基本功能。用数学工具MATLAB对波形和滤波器做了设计,并通过信号的波形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一个设计要求将系统创新性的用在了调频广播信号处理上,并依照设计要求场合对完成的系统进行了功能的验证,解决了调频广播信号的隧道内覆盖的问题。
上传时间: 2022-07-11
上传用户:
本书着眼于无线通信安全领域,以无线通信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讨论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问题。协议分析结合攻防实例,深入介绍安全攻防技术。案例题材囊括物联网、车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及相关的软硬件安全。本书共分 9 章,其中第 1 章介绍作者在无线安全攻防领域多年来的思路、理念及对该领域未来的展望;第 2~8 章分别介绍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攻防(RFID、无线遥控、ADS-B、BLE、ZigBee、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及实例测试;第9 章介绍无线安全研究的重要手段,软件无线电工具GNU Radio和相关硬件的详细使用。希望本书可以为对无线通信安全感兴趣的同学、从业者、产品研发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安全参考。
标签: 无线电
上传时间: 2022-07-11
上传用户:
超宽带无线电技术 中文版,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经典无线电技术教材,修订版英译原文书籍,对学习无线电基础帮助很大。
标签: 无线电
上传时间: 2022-07-23
上传用户:
01_无线电月报-交通处驻沪无线电厂 02_电信-交通部无线电学校 03_无线电问答汇刊-亚美股份有限公司 04_QST-QSP无线电杂志-中国业余无线电社 05_中国无线电-亚美公司 06_无线电-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07_新声无线电-新声无线电研究社 08_业余无线电-业余无线电研究社 09_实用无线电-中庸无线电厂 10_中华无线电-振华电器厂 11_QSL业余无线电半月刊-战时服务团 12_无线电-无线电出版社 13_无线电精华-无线精华社 …………
上传时间: 2013-06-03
上传用户:eeworm
《无线电》1955-2013年.part1.rar 《无线电》1955-2013年.part2.rar 《无线电》1955-2013年.part3.rar 《无线电》1955-2013年.part4.rar 《无线电》1955-2013年.part5.rar 《无线电》1955-2013年.part6.rar
上传时间: 2013-06-14
上传用户:eeworm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三相电力系统中作量型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其运行方式有:不接地方式(绝缘方式)、经电阻接地方式(又可细分为经高阻和低阻接地两种情况)、经电抗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直接接地方式等.如何选择发电机或变压器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技术、经济问题.不论采用哪种运行方式,都涉及到供电可靠性、故障范围、用电安全、过电压、继电保护和对电讯及无线电干扰等一系列问题.该文结合一工程实际问题就以上几个方面对电力系统中性点的几种运行方式分别加以分析比较,并分别对几种运行方式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工作.
上传时间: 2013-07-25
上传用户:1573696961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对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容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现代通信系统为了追求更高的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更趋向于采用非恒定包络的调制方式,而非恒定包络调制方式对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非常敏感,加上现代通信系统对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功率放大器本身有限的线性度,这就使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介绍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记忆效应产生原理和常见的各种线性化技术,重点研究了目前流行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技术原理。其次,介绍了功率放大器的无记忆模型和有记忆模型,以及两种实用的预失真实现方法--查表法和多项式法,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QRD_RLS自适应算法的记忆多项式法预失真技术,对该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为后面的FPGA实现奠定基础。最后,确定了数字预失真实现的架构,介绍了与QRD_RLS算法实现相关的CORDIC技术、复数Givens旋转及Systolic阵等原理,详细阐述了基于CORDIC技术的复数QRD_RLS算法的Systolic实现,从而在FPGA上实现了数字预失真。 在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指导下,本文利用System Generator软件完成了基于QRD_RLS算法的记忆多项式法的数字预失真的FPGA设计,并且在硬件平台上检验了预失真效果。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84425894
通信与信息技术行业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该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具备实际动手能力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高校通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最初的通信原理实验设备中每个实验独立占用一块硬件资源,随着EDA技术的发展,实验设备厂商将CPLD/FPGA技术作为独立的一项实验内容,加入到通信原理实验设备中。FPGA技术具备集成度高、速度快和现场可编程的优势,适合高集成度和高速的时序运算。本文总结现有通信原理实验设备的优缺点,采用FPGA技术设计出集验证性和设计性于一体,具备较高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通信原理实验系统。 本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硬件、软件平台,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出发,利用FPGA在通用的硬件上实现所有实验内容。学生在本系统上除了能完成已固化的实验内容,还可以实现电子设计开发和验证。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本文结合数字通信系统基本模型,把基于FPGA的通信原理实验系统划分为信号源模块、发送端模块、信道仿真模块、接收端模块和同步模块几部分。其中,模拟信号源采用DDS技术,能够生成非常高的频率精度,可作为任意波形发生器。发送端和接收端模块结合到一起组成多体制调制解调器,形成多频段、多波形的软件无线电系统。载波同步采用全数字COSTAS环提取技术,具备良好的载波跟踪特性,利用对载波相位不敏感 的Gardner算法跟踪位同步信号。 本文首先介绍了通信原理实验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意义;然后根据通信系统模型从《通信原理》各个章节中提炼出各模块的实验内容,分别列出各实验的数字化实现模型;继而根据各模块资源需求选取合适FPGA芯片,并给出硬件设计方案;最后,给出各模块在FPGA上具体实现过程、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测试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方法正确,且功能和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通信原理,实验系统,FPGA,DDS,多体制调制解调,全数字COSTAS环,位同步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evil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是无线通信系统收发信机的发展方向,它使得通信系统的设计者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收发机的数字处理上,而不必过多关注电路实现。在进行数字处理时,常用的方案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FPGA以其相对较低的功耗和相对较低廉的成本,成为许多通信系统的首先方案。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题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并实现基于FPGA的数字收发信机。 @@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发射机和接收机的结构和相关的硬件实现问题。首先,从理论上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结构进行研究,找到收发信机设计中关键问题。其次,在理论上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以FPGA为手段,将反馈控制算法、反馈补偿算法和前馈补偿算法落实到硬件电路上。同步一直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它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在研究了已有各种同步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同步方法和相应的接收机结构,并以硬件电路将其实现。最后,针对所设计的硬件系统,本文还进行了充分的硬件系统测试。硬件测试的各项数据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基本实现了数字中频收发机系统的设计要求。 @@ 本文中发射机系统是以Altera公司EP2C70F672C6为硬件平台,接收机系统以Altera公司EP2S180F1020C3为硬件平台。收发系统均是在Ouartus Ⅱ 8.0环境下,通过编写Verilog HDL代码和调用Altera IP core加以实现。在将设计方案落实到硬件电路实现之前,各种算法均使用MATLAB进行原理仿真,并在MATLAB仿真得到正确结果的基础上,使用Quartus Ⅱ 8.0中的功能仿真工具和时序仿真工具进行了前仿真和后仿真。所有仿真结果无误后,可下载至硬件平台进行调试,通过Quartus Ⅱ 8.0中集成的SignalTap逻辑分析仪,可以实时观察电路中各点信号的变化情况,并结合示波器和频谱仪,得到硬件测试结果。 @@关键词:SDR;数字收发机;FPGA;载波同步;符号同步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diaorun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