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行业背景: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语音图像数据传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和具体应用对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往往是技术密集、投资强度大、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密集型系统。嵌入式系统和PC上的应用系统不同,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而设计的嵌入式系统之间差别也很大。嵌入式系统一般功能单一、简单,在兼容性方面要求不高,但是在大小、成本方面限制较多。嵌入式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千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系统的硬件一体化,类似于 BIOS 的工作方式。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响应速度快等特点,特别适合千要求实时的多任务体系。目前,国内还很缺乏能够进行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的综合人才,本书详细讲解嵌入式系统下各类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能力。本书主要内容本书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如下。第 l 章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体系结构和应用前景。通过本阮的学习,读者可以对嵌入式系统有初步的了解, 并对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第 2 章介绍嵌入式 Linux设备驱动程序的分类和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相关知识,以LED和按键驱动为例讲解开发驱动程序的大致流程。通过阅读本章,读者可以对驱动程序的开发流和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其他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打下基础。第 3 章介绍数字显示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通过阅读本章, 读者可以掌握7段数码管的显示原理和驱动力法。第 4 章介绍键 盘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键盘设备的工 作原理,从而为自己的系统添加键盘设备,并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使其能正常工作。第 5 章介绍 A/D 转换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 A/D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实现方法, 并结合实例自行编写AfP 转换 设备的驱动程序和测试程序。第 6 章介绍 D/A 转换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 D/A 转换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实现方法, 并结合实例自行编写D/A转换设备的驱动秤序和测试程序。
上传时间: 2022-07-16
上传用户:
CANopen是基于CAN协议的高层协议,它是嵌入式网络应用中最流行的一种高层协议,特别是机器内部的嵌入式控制网络。CANopen协议定义了标准的通讯对象,使得各种控制信息:实时数据、配置数据、特殊功能数据以及网络管理数据都能够封装在标准通讯对象中在网络中传输。本人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CAN总线原理的研究和实现。本人深入研究CAN总线的通讯原理,并且通过焊制简单的实验电路板,实现了最基本的两个CAN节点的通讯。2.CANopen协议原理的研究。本人首先研究了CANopen协议的构成,然后详细研究了DS301协议,该协议是CANopen所有协议的基础。另外还对常用的DS302协议以及DS401协议进行了研究。3.ICT设备的CANopen 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首先,是对ICT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其次,在深入了解CANopen通讯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控制方案;第三,利用CANoe软件进行仿真,相关的开发软件有CANeds、ProCANopen和CANoe;最后,通过CANoe进行仿真实验。4.CANopen通用I/O模块的设计。在该模块的设计中,本人主要是负责软件部分的设计,软件程序主要分成5大模块:数字输入模块,数字输出模块,模拟输入模块,模拟输出模块以及CANopen通讯模块。这些软件模块中,CANopen通讯模块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上传时间: 2022-07-18
上传用户:qingfengchizhu
医疗仪器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治病救人的手段,使原来难以实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成为可能,但也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相关人员包括:操作和使用医疗仪器的医护人员,医院中或医疗仪器公司中为医疗仪器提供维护、技术支持或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医院中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或政府监管人员以及医疗仪器的销售人员。为了用好、管好医疗仪器或者设计出符合临床要求的医疗仪器,他们必须懂得医疗仪器的原理,包括有关的工程学原理和医学应用原理。医疗仪器是个大家族。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学科越分越细,因而在不同学科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满足不同需要的、应用于各种医学领域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现代医疗仪器是兼具光学、材料学、机械学和电子学等不同学科技术的综合设备。不同的医疗仪器涉及不同的工程技术知识和不同的医学临床知识,不同厂商生产的医疗仪器又有不同的电路设计、机械结构和软件设计理念。所以,对于医疗仪器,难以用抽象的或统一的基本原理进行概括,而只能针对不同的医疗仪器,分门别类地介绍其具体原理。
标签: 医疗仪器
上传时间: 2022-07-27
上传用户:slq1234567890
VIP专区-嵌入式/单片机编程源码精选合集系列(1)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一个微型的tcp栈实现.2. 对am29f040的flash的操作.3. 一个含socket接口的小型tcp/ip协议栈.4. 一个测试端口测试程序.5. 压缩包中一个为一般操作系统下的fft.6. AES快速算法和蓝牙设备中用的E0算法(用于加密)、E1算法、E2算法、E3算法(用于密钥管理和鉴权等)等.7. 一个日历时钟DS12887或146818的C语言源程序.8. 一个ascii 码值计算原代码的例子.9. 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microwindows)的源代码.10. nut/OS的源码.11. 嵌入式开发中的一些图形函数与汉字处理程序.12. 嵌入式触摸屏实验.13. C语言显示汉字.14. 日本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norti源码.15. internich公司实现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OS.16. 在WinCe平台上开发的数据库管理程序,里面有一个可排序列表控件的实现和Excel的CVS文件的读写类.17. 任天堂模拟器.18. 一个漂亮.19. 怎样建立一个最小的linux系统.20. rtlinux3.0 的源代码.21. Low End Microchip PICs C函数.22. 一个利用中断修改后进行的A/D采集功能的使用软件..23. asm 开发.24. c_c++嵌入式系统编程.25. 控制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26. 电动机书籍和电动机手册全集.27. 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集.28. CEComm: Windows CE 4.0下的串口调试程序 串口精灵源代码 TTY:Windows 下的类似超级终端的原代码. TAPICase: Windows 下用TAPI拨号的例子 image.29. MZ28AT命令说明书.doc.30. jtag工具.31. 嵌入式GUI 系统..32. 此程序实现了类似protel电路画图程序。.33. 液晶取字模程序.34. 嵌入式web平台.35. 嵌入式 Web Server 源码.36. 嵌入式 Web Server 源码.37. 嵌入式软件VP310tuner驱动程序.38. vp310.39. 44b0+lwip.40. cypress fx2扩展io代码.
上传时间: 2013-06-14
上传用户:eeworm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我国应用发展十多年来,为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也多少存在着二次接线复杂,自动化功能独立、堆砌,缺少集成应用和协同操作,数据缺乏有效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变电站整体数字化水平不高、缺乏能够完备实现信息标准化和设备之间互操作的变电站通信标准造成的。 电力工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供电质量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变电站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发迫切,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子式电流/电压互感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的诞生使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成为可能,高速、可靠和开放的通信网络以及完备的通信系统标准是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的保障,特别是最新颁布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的国际标准-IEC 61850为建设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全面规范。本文以IEC 61850和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新架构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研制的具体实践,展开专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 IEC 61850的理论分析①揭示了IEC 61850与数字化变电站的内在关联。 ②总结了IEC 61850的内涵,通过分析说明IEC 61850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协议,更多意味的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建模方法。 ③归纳了IEC 61850的主要技术特征,包括功能分层的变电站、面向对象的信息模型、功能与通信的解耦、变电站配置语言和面向对象的数据自描述等。 ④从“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IEC 61850信息模型,指出信息模型具备了类的共性和特性。以合并单元为例,对信息模型的属性和服务进行了具体分析。 ◇ IEC 61850的应用研究①从系统和设备两个层面总结了实践IEC 61850的一般步骤。 ②分析了采样值传输(SVC)和通用变电站事件(GSE)2类重要的通信服务。 ③研究了核心ACSI、GOOSE、SMV、GSE管理、GSSE,时间及时间同步等通信模型的特殊通信服务映射。 ④讨论了信息模型实体的构建方法,即如何让设备的实际功能、运行机制和数据能够准确和完备的实现设备对应信息模型的所有细节。IEC 61850没有对实现标准的具体方法作出规定,这给各厂商在技术实现上留出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若仅在“形态”层面上实践IEC 61850,而不顾及IEC 61850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则可能无法实现IEC 61850的预定目标或使IEC 61850的有益效果大打折扣。出于如此考虑,在提出3种可能的构建方案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从中选择出作者认为最优的方案,并给出了示例。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通信网络(CNDS)的研究①在分析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标准以太网存在延时不确定的问题,总结了提高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主要措施,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CNDS的措施。 ②分析了CNDS的特征,特别是与同样基于以太网的一般局域网的区别,针对CNDS在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③提出了过程子网和全站惟一网络2种组网方案。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与实现难度,指出过程子网目前较易实现,而全站惟一网络将凭借信息高度共享等优势成为CNDS的最终形态。阐述了VLAN、由交换机实现网络冗余等组网技术在SAS中的应用方法及IED自身通信冗余的实现方法。 ④归纳了CNDS数据流的类型和到达时间规律:建立了简单数据流模型为表征数据流、研究数据流业务特征和分析CNDS性能提供了有用工具;分析了TcP协议及其运行机制,提出了TcP应用于CNDS的优化方法。 ⑤利用OPNET网络仿真技术,建立了EMAC和TCP/IP仿真节点模型,对以太网、TCP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特征等进行了仿真研究;依据CNDS实际承载的功能,建立了过程子网和站级网络的动态仿真模型,围绕网络延时和端到端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对不同组网方式和应用功能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结论和建议,为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通用方法。 ◇可接入CNDS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阐述了一种新架构的、能够无缝接入CNDS并具有多种运行方式的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与试验系统的软硬设计和实现方法。提出了适用于数字保护的RTOS多任务划分方法。 ②以馈线保护测控装置为例,建立了平台的IEC 61850信息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平台内部实现了利用SMV和GOOSE报文传输采样值和开入/开出信息,即实现了遵循IEC 61850的过程层通信,为平台接入IEC 61850系统和数字化变电站做好了准备。 ③进行了保护测量功能和过程层通信试验,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和过程层通信的可靠性,为类似设计方法在间隔层IED上的应用提供了可信依据。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lyy1234
十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经获得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随着嵌入式应用系统功能复杂度的提高、对软件产品的非功能约束的特别关注以及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嵌入式软件推出周期的缩短,都使得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传统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嵌入式软件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中引入了目前较为流行的“面向对象方法(OO)”,.但是目前对该方法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以编程为中心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上,不能很好地保证软件复用和代码的重用,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嵌入式软件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应用面向对象方法的框架技术,对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专有结构组件进行封装,创新性地提出了面向嵌入式系统领域的通用实时框架ARTIC(Abstract real-time contrO1)。ARTIC框架除了具有框架的共有优点一最大限度实现软件重用外,最突出的是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功能和非功能的分离 在应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时,传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法关注的重点是软件结构和功能分解,、忽略了嵌入式环境下特殊的非功能性要求。为了在实现系统功能需求的同时,保证软件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的实现,ARTIC框架引入了面向方面的思想,、把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从功能模块中分离出来,为它们单独设计组件。开发人员在应用该框架进行嵌入式软件设计时,只需要关注功能需求的实现,对于实时性、调度等非功能需求的实现可以通过调用ARTIC提供的时间管理模型和任务调度模型直接实现。 2、基于状态机的主动对象设计模式 根据嵌入式系统通常由多个控制线程组成的特点,应用基于状态机的主动对象设计模式,把嵌入式软件系统构建成多个主动对象的缉合。相对于传统的面向对象方法,本文提出的主动对象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提供对事件队列、控制线程和表示主动对象动态行为状态机等的封装,并且该模式可以直接支持嵌入式系统的并行性。 ARTIC框架的应用能够帮助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人员快速地开发出高质量的嵌入式软件,除此之外,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微小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 报包装,在某些场合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RTOS使用。为了验证ARTIC的性能,本文将该框架应用于硬币搬送实时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从该系统的应用中充分体现了ARTIC框架的优点。
上传时间: 2013-06-21
上传用户:cxl274287265
随着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的发展,传统的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在灵活性和接口扩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愈来愈不可回避,并逐渐成为计算机通信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诞生了。USB由于具有传输速率高、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灵活性高、支持热插拔、接口标准化和易于扩展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外设接口的主流技术,在计算机外围设备和消费类电子领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 本文基于USB2.0协议规范,设计了一款支持高速和全速传输的USB2.0设备控制器IP核。文中着重介绍了这款设备控制器IP核的设计和FPGA验证工作,详细研究并分析了USB2.0规范,根据规范提出了一种USB2.0设备控制器整体构架方案,描述了各个功能子模块硬件电路的功能及实现。从可重用的角度出发,对设备控制器模块进行优化设计,增加多个灵活的配置选项,根据不同的应用对硬件进行配置,使其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去除冗余电路,以减少占用面积和功耗,从而使其灵活地应用于各种USB系统。本文还研究了IP核的验证方法,并对所设计的USB2.0设备控制器建立了功能完备的ModelSim仿真验证环境,搭建了FPGA硬件验证平台,设计了具有AHB接口的设备控制器和带有8051的设备控制器,并分别在FPGA平台上进行了功能验证。 @@ 本文所设计的USB2.0设备控制器IP核可配置性高,使用者可以自由配置所需端点的个数以及每个端点类型等,可以集成于多种USB系统中,适于各类USB设备的开发。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为USB2.0设备类的研究和开发积累了经验,并为后来实验室某项目测试芯片的USB数据采集提供了参考方案,也为未来USB3.0接口IP核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USB2.0控制器;IP核;FPGA;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6-30
上传用户:nanfeicui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用电需求不断扩大。但由于电网建设长期滞后于市场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电力紧缺已成事实的情况下,电力公司开始重视起负荷管理系统。思想观念也从“拉闸限电”转变为“有序用电、错峰用电”,从“负荷控制”转变为“远方抄表、异常监测和用电服务”。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电力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系统。由系统主站、客户端负荷管理终端和主站与终端间的通信信道组成。通过有效的负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高峰负荷、移峰填谷、缓解日益扩大的“峰谷差”所带来的低用电效率,也对提高电力负荷的经济运行、减少电力供应侧的运行成本、解决大面积的电荒问题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好处。 论文简要介绍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目前发展技术,详细介绍了针对国内电力市场的需求,提出的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总体设计方案和详细的电路设计。 论文最后结合目前国内电力负荷管理终端的入网测试检验,对各种试验的难点进行分析及采取解决措施进行介绍,并对部分用户提出的特殊指标提出了解决方案。
上传时间: 2013-05-18
上传用户:shus521
随着国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餐饮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无线点菜系统能够提供更加快速、便捷、透明、卫生的餐饮条件,对餐饮企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通过考察现有的电子点菜系统的解决方案,研究一种无线点菜系统的软件设计。利用实验室已有的YLSBC2440开发板作为硬件载体,综合应用WLAN、嵌入式Linux和Qt开发等技术,以程序软件的通用性和易用性为方向,构造能够方便应用到各种PDA系统的点菜终端程序和普通PC机的服务器软件,实现无线点菜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平台。使用Ubuntu系统建立基本开发环境,建立交叉编译工具,安装配置NFS;安装用于开发点菜终端程序的Qt,包括Qt/X11、x86版Qt/Embedded、ARM版Qt/Embedded。 2.设计点菜终端程序。利用Qt设计器规划点菜终端程序的大致界面,然后根据Qt/Embedded编程一般规则编写代码,主要分为浏览器核心类和主窗口类的实现,并在主程序中添加国际化和中文支持,再通过NFS测试。 3.建立服务器网站。利用普通PC机+Windows XP作为网站服务器,以IIS5.1建立ASP网站,使用DREAMWEAVER和ACCESS2003进行网页开发,主要包括登录管理、点菜导航、餐台使用、菜单列表、选单提交等功能页面。 4.调试和发布程序。在开发板原配内核及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内核配置无线网卡支持,根文件系统中添加点菜终端程序、库文件、无线网卡驱动和无线管理工具,设置环境和启动脚本,烧写入开发板后连接到WLAN,发布运行程序。
上传时间: 2013-07-14
上传用户:yyyyyyyyyy
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是发动机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使用性能,其中喷油泵是该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件,是燃油系统的核心,而喷油泵试验台是检测和调整发动机喷油泵所必需的关键设备。 喷油泵实验系统被广泛应用在教学、科研及生产部门,成为我国喷油泵研究与制造水平的关键。传统的实验系统多属于简单机电式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较低。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实验系统结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性能和功能上有所增强,但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还存在着结构复杂,可靠性、稳定性差等问题,且此类系统通常只能在实验室进行研究,难以实时的在现场进行检测,难以方便的应用于工业生产、维修的厂况,也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及生产制造等方面的要求。 本论文将喷油泵实验系统与计算机及嵌入式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嵌入式系统实时性强、功能专一的特点,研制了一种基于ARM-Linux的喷油泵实验系统。系统采用Samsung公司性价比较高的ARM9芯片S3C2410A为硬件核心,移植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编写应用程序,开发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对于我国的教学、科研及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喷油泵实验系统的发展现状、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定义以及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然后在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并进一步分块探讨了:系统的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详细阐述了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ARM微处理器S3C2410A上的过程);应用程序设计。最后对本文所开发的实验系统进行了调试并对后续工作做了展望。结果证明,此喷油泵实验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能够方便快速的应用于教学实验、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实践中,是性能优良的喷油泵实验系统。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diaorun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