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良好的接地

  • 光伏逆变器输出控制策略的仿真和研究

    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和输出电流控制策略的研究,重复控制理论的研究,基于重复控制的复合式控制策略的研究。本书的重点在第三部分,它设计了两种复合式控制方法,一种是状态反馈极点配置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一种是经典PI控制与重复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在电网电压前馈控制的基础上配以两种控制方法,运用simpowersysterms工具箱,分别进行了仿真,取得良好的并网逆变控制效果。仿真的结果充分的说明了这两种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标签: 光伏逆变器 仿真 输出 控制策略

    上传时间: 2018-08-09

    上传用户:wj4219

  • 带组织的粒子群算法

    良好的阐述了粒子群算法,是一个学习粒子群算法的好文章。

    标签: 粒子群算法

    上传时间: 2019-08-27

    上传用户:冰与火2019

  • 先进的高压大功率器件——原理 特性和应用

    本书共11章。 第1章简要介绍了高电压功率器件的可能应用, 定义了理想功率开关的电特性, 并与典型器件的电特性进行了比较。 第2章和第3章分析了硅基功率晶闸管和碳化硅基功率晶闸管。 第4章讨论了硅门极关断 (GTO) 晶闸管结构。 第5章致力于分析硅基IGBT结构, 以提供对比分析的标准。 第6章和第7章分析了碳化硅MOSFET和碳化硅IGBT的结构。 碳化硅MOSFET 和IGBT的结构设计重点在于保护栅氧化层, 以防止其提前击穿。 另外, 必须屏蔽基区,以避免扩展击穿。 这些器件的导通电压降由沟道电阻和缓冲层设计所决定。 第8章和第9章讨论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控制晶闸(MCT) 结构和基极电阻控制晶闸管 (BRT) 结构, 后者利用MOS栅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关断。 第10章介绍了发射极开关晶闸(EST), 该种结构也利用一种MOS栅结构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 并可利用IGBT加工工艺来制造。 这种器件具有良好的安全工作区。本书最后一章比较了书中讨论的所有高压功率器件结构。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在校学生、 功率器件设计制造和电力电子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用作教材或专业参考书, 亦可被电力电子学界和广大的功率器件和装置生产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之用。

    标签: 大功率器件

    上传时间: 2021-11-02

    上传用户:

  • 高速PCB中旁路电容的分析

    摘要:在当今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电源完整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中,电容的正确使用是保证电源完整性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旁路电容的滤波特性以及理想电容和实际电容之间的差别,提出了旁路电容选择的一些建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电源扰动及地弹噪声的产生机理,给出了旁路电容放置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1.引言---随着系统体积的减小,工作频率的提高,系统的功能复杂化,这样就需要多个不同的嵌入式功能模块同时工作。只有各个模块具有良好的EMC和较低的EMI,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这就要求系统自身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屏蔽外界干扰的性能,同时还要求在和其他的系统同时工作时,不能对外界产生严重的EMI。另外,开关电源在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个系统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电源。不仅电源系统容易受到干扰,而且电源供应时产生的噪声会给整个系统带来严重的EMC问题。因此,在高速PCB设计中,如何更好的滤除电源噪声是保证良好电源完整性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电容的滤波特性,电容的寄生电感电容的滤波性能带来的影响,以及PCB中的电流环现象,继而针对如何选择旁路电容做出了一些总结。本文还着重分析了电源噪声和地弹噪声的产生机理并在其基础上对旁路电容在PCB中的各种摆放方式做出了分析和比较。

    标签: pcb 旁路电容

    上传时间: 2021-11-09

    上传用户:

  • 24V转5V 24V转3.3V稳压芯片的电路图 PCB和BOM

    1,          LDO稳压芯片电路图,40V宽输入,PW6206和PW6513(SOT23-3/SOT89-3)2,         1.2安培,30V宽输入,DC-DC降压芯片和PCB和BOM,PW23123,         3.0安培,30V宽输入,DC-DC降压芯片和PCB和BOM,PW23304,         5.0安培,30V宽输入,DC-DC降压芯片和PCB和BOM,PW2205 1,PW6206与PW6513系列是一款高精度,40V高输入电压,低静态电流,低压降线性稳压器具有高纹波抑制。在VOUT=5V&VIN=7V时,负载电流高达300mA,(输入与输出电压的压差越大,电流就越小)采用BCD工艺制造。PW6206提供过电流限制、软启动和过热保护,以确保设备在良好的条件下工作PW6206与PW6513系列输入电压可达40V,PW6513提供标准SOT89-3L和PW6206提供SOT23-3L封装。

    标签: 稳压芯片

    上传时间: 2022-01-12

    上传用户:

  •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ppt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pptLC串、并联谐振回路在工作时,往往需要良好的阻抗匹配、选频作用,因此必须考虑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及输出、输入间的阻抗变换问题。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可通过等效性总结其规律,输出、输入间的阻抗变换可以通过对L或C元件的抽头实现,本节将讨论这些问题并总结其规律。

    标签: 阻抗

    上传时间: 2022-02-18

    上传用户:

  • 详解5G的六大关键技术

    详解5G的六大关键技术013 年 12 月,我国第四代移动通信(4G)牌照发放,4G 技术正式走向商用。与此同时, 面向下一代移动通信需求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研发也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 展开。5G 研发的进程如何,在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在 5G 研发刚起步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一套全面的 5G 关键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 评估方法,实现客观有效的第三方评估,服务技术与资源管理的发展需要,同样 是当前 5G 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正积 极参与到 5G 相关的组织与研究项目中。目前,监测中心频谱工程实验室正在大 力建设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开放式电磁兼容分析测试平台,实现大规 模软件、硬件及高性能测试仪器仪表的集成与应用,将为无线电管理机构、科研 院所及业界相关单位等提供良好的无线电系统研究、开发与验证实验环境。面向 5G 关键技术评估工作,监测中心计划利用该平台搭建 5G 系统测试与验证环境, 从而实现对 5G 各项关键技术客观高效的评估。

    标签: 5G

    上传时间: 2022-02-25

    上传用户:20125101110

  • 基于蚂蚁算法的光谱吸收光纤甲烷监测技术的研究

    在我国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始终是煤矿开采最为关心的问题,煤矿井下瓦斯气体所引起的爆炸事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其中甲烷气体是瓦斯气体的最主要的成分。传统上的甲烷气体检测大都采用化学检测方法,但是该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人们开始研究采用光学方法代替化学检测的方法。本文采用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光谱吸收光纤监测系统对甲烷气体实施监测本论文通过对瓦斯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检测技术的历史发展背景和国内外刈其研究现状的介绍,对于传统的甲烷气体检测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问题分析,提出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光谱吸收光纤甲烷隘测系统。首先介绍了气体光谱吸收原理和蚂蚁算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说明了蚂蚁BP神经网络算法,系统采用了型号为 MXSLD-CS65M5A的激光器,斩波器,测量气室等甲烷气体传感器系统,通过使用蚂蚁BP神经网络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选用 Labview软件对数据进行测量显示,测试系统运行的可行性。通过实验,检验了基于蚂蚁算法的光谱吸收光纤甲烷传感系统的效果,本系统的实验测试数据可以通过 LabView软件的设计进行保存,对甲烷气体浓度的检测达到良好的运行效果,系统具有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功能。研究基于蚂蚁算法的光谱吸收光纤甲烷传感系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标签: 蚂蚁算法

    上传时间: 2022-03-10

    上传用户:canderile

  • 基于多源测量数据融合的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本文以某油田数字化改造项目为背景,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扫描作业中会产生精度不符合项目要求的问题,导致后续的维模型精度无法达到要求。本文系统分析了扫描仪的误差来源,采用单边法和交叉双边法的标定实验方案,可以较快、较准确的检验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精度,为后续数据获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传统的纹理图片采集方法没有规则,拍摄的图片较多,数据量较大,且有时会遗漏部分场景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前后几次采集的大量纹理图片数据,提出了一种快速、全面的纹理采集方法,提高了采集效率,降低了数据量。通过研究降噪、增强特征等算法,对纹理图片进行处理,获取了较好的模型显示细腻感。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上种不同理贴图方法在模型真实度、内存占用量和操作易程度等力面的影响,得出各个贴图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后续的高质量、快速度的纹理贴图提供了理论依据(3)针对地面激光扫描仪在点云拼接时出现无法识别标靶球的问题,分析研究了大量其它站扫描的点云数据和标靶摆放位置,提出了相应的摆放规则,提高了识别标靶的成功率和点云拼接效率。复杂的曲面类模型在正向建模软件中的操作难度较大,且操作复杂,作者通过转换格式将点云放置在逆向软件中使用曲面拟合建模方法进行三维建模,提高了建模效率。非规則类模型在通过交集、并集和差集操作时会出现模型消失的问题,经过实验和研究,详细提出了其建模步骤,减少了该类问题的出现。团队协同作业的模型整合阶段容易出现材质和模型重复问题,结合项目的建模技术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模型建模规范,提高了模型整合效率

    标签: 数据融合

    上传时间: 2022-03-17

    上传用户:XuVshu

  • 基于AUTOSAR的汽车电子通信协议栈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如今,随着人们对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性能的持续追求,催生了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汽车电子及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汽车电子化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快速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为了解决应用程序重复开发、移植困难等传统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开发模式下所产生的问題,AUTOSAR组织应运而生,其为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标准的、开放的软件架构体系提升了软件的质量,降低软件的开发成本,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它是未来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调查目前国际上的各种成熟的 AUTOSAR实现方案,以及通过掌握汽车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总线协议标准,完成一种基于 AUTOSAR的汽车电子通信协议栈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更探索性地将该通信系统基础软件集成在车身控制器上,之后搭建通信功能的仿真集成测试环境以对其进行验证,目的是将其最终用于量产车型项H上。本文的工作内容和成果总结有以下儿点1、分析和掌握 AUTOSAR架构及标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符合 AUTOSAR通信协议软件模块的架构和层次。该通信协议软件模块基于CAN总线协议,实现各个COM、PDU Router、CAN NM几个模块的接口和内部实现机制,具有良好的移植性与可扩展性2、具体设计并实现了符合 AUTOSAR通信协议栈的基础软件模块,其中包含的基础软件模块有COM、PDU Router,CAN Interface、CAN Driver以及 CAN NM具备了信号发送和接收、信号路由、信号过滤、PDU网关路由、网络管理控制等功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把该通信系统的实现与在汽车电子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使用 Freescale的MC9s12XEP100微控制器的车身控制器上搭建集成测试环境,并且具体设计了测试方案及测试用例,完成了该通信系统信号收发、路由及网络管理控制等功能的集成测试验证工作。

    标签: autosar 汽车电子 通信协议

    上传时间: 2022-03-19

    上传用户:shjg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