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介绍了半主动式电子标签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应用AS3933低频唤醒接收芯片实现了电子标签低频唤醒接收功能。针对低频唤醒接收模块,计算和讨论了其并联谐振电路相关的参数,并给出了电路和程序设计的方案。应用低频唤醒技术的半主动式电子标签可靠的低频通信距离可达3m以上,同时低频唤醒技术显著降低了电子标签的运行功耗。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zhf01y
针对地面作战、反恐处突等行动面临的侦察难题,提出了研制一种微小型抛投式侦察球的解决方法。着重介绍侦察球无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主要由ATmega16微控制器、nRF905无线收发电路和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电路等组成,设计完成了系统硬件电路以及各个部分的软件。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可行,能无线遥控侦察球完成预期的动作;且无线通讯距离最远能达到400m;同时,该系统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d815185728
给出一种实时互锁式无线抢答手柄的设计应用实例,使无线抢答器的死区时间由通常的40 ms锐减为40 μs。其基本思路是:在每只抢答手柄中增加一片射频接收模块和一个电子开关、配以相应的附属电路,使该电子开关受控于接收模块输出信号的有无,并决定手柄中的射频发射模块是否通电工作,从而实现各抢答手柄之间的实时互锁。只有首先被按下抢答按键的手柄,才有可能向外发送编码射频。持有该手柄的选手即为抢答成功者。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JGR2013
3D角反射天线作馈源的5.8GHz偏馈抛物面天线.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fhzm5658
本课题在深入研究了射频卡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完整的非接触式射频卡(收费)管理系统。本文首先结合国内外射频卡技术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了非接触式射频技术的基本概况,从非接触式射频卡的系统组成结构入手,详细分析了射频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其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接着本文着重分析了非接触式射频卡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设计思想,对硬件设计中的MCU和射频模块的特性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对终端读写器各部分硬件(射频识别部分、显示电路、报警模块,485通讯模块等)的功能构造和电路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终端读写器的软件设计过程,给出了终端读写器主程序和各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并结合终端读写器的设计开发了射频卡管理系统作为上位机管理软件,对数据库管理和串口通信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pwcsoft
采用一种新型的微带馈线叫有损微带结构(DMS),该平面结构通过对微带馈线的变形来降低低频段的频率;(2)在地板上靠近辐射板的馈源端处采用平滑的斜角处理,能较好地扩展高频段的可用频率。通过以上两种技术的结合使用,有效地扩展了UWB的带宽。
上传时间: 2013-10-18
上传用户:吾学吾舞
电子发烧友网为大家提供了低旁瓣的802.11b双菱馈源的主星抛物面天线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sun_pro12580
针对能量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文综合考虑了协作节点数量和调制方式对系统能量有效性的影响,提出一种能量最优的综合优化方法。文中首先给出了在Rayleigh 衰落信道环境下,协作通信系统采用二相相移键控(BPSK)和M 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时误码率的闭式表达,同时对协作通信的系统能耗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能耗最小化原则对协作节点数量和调制方式进行了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调制方式固定或协作节点数固定的系统相比,该方案能进一步降低协作通信的系统能耗。
上传时间: 2013-11-21
上传用户:angle
移动通信的网络覆盖、容量、质量是运营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网络覆盖、网络容量、网络质量从根本上体现了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所有网络优化工作的主题。室内分布系统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其原理是利用室内覆盖式天馈系统将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可完善大中型建筑物、重要地下公共场所及高层建筑的室内覆盖,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使用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话务,扩大网络容量,从而保证良好的通信质量,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是移动通信网路发展的需要。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yulg
PE管道热熔对接焊的工艺参数随管道尺度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同时还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对焊接机自动化程度要求很高。介绍了基于ARM嵌入式热熔焊接机智能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此方案符合焊接各个阶段工艺参数指标,并具有操作纠错及错误信息管理功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焊接质量,并具备焊接数据的可追溯性,便于管理人员对焊接工程的管理。
上传时间: 2014-12-31
上传用户:515414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