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1. 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2.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3. 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 4. 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工业以太网方向发展 5. 仪器仪表技术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6. 数控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7. 工业控制网络将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方向发展 8. 工业控制软件正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浩子GG
摘要:本文根据基站设备工作状况,建立了基站能效逻辑的模型,根据此模型研究了基站能耗的级联效应。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通信电源设备的节能问题,提出了通信电源的休眠节能技术,并给出通信电源系统采用休眠节能的实验和应用数据,应用结果表明了通信电源休眠节能模式对降低基站能耗的有效性。关键词:能耗模型;级联效应;电源节能;休眠模式
上传时间: 2013-10-25
上传用户:lanwei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实现企业上层的管理网络与现场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质量分析的生产管理、与安全相关的测试监控都要求现场的仪器仪表能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能及时被上级监控和管理网络访问与控制,最终纳入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的框架中。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zhaistone
基于Nios-II设计和实现了支持PSTN网络、Internet网络的双网传真机系统,利用FPGA实现了传真机系统的多个电路模块,包括A/D采样控制逻辑、二值化图像处理模块、MH编码模块、MH译码模块和CIS扫描、TPH打印、电机控制模块。基于μC/OS-II、Niche TCP/IP实现了T30协议通信、非实时网络传真通信、Tiff文件创建、Tiff文件解析模块。使用Altera Cyclone EP1C20开发板实现和验证了整机系统,经过软硬件联调,达到了系统设计指标和功能。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xwd2010
通过长期对网络通讯和卫星通讯设备的安装、系统设计和集成,特别是长期为一些世界知名电信企业提供服务中对网络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先进的网络设计思想和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设计完成了网络通讯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网络商务平台、客户管理平台、网络可视通信终端和网络语音通信终端,可使人们能通过网络达到优质的可视和通话效果,并配有先进的网络商务平台和完善的客户管理平台,使所有的销售、服务、管理和技术支持完全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是一种网络和通信的革命。
上传时间: 2015-04-24
上传用户:大三三
CPN网络,即对向传播网络,是将Kohonen特征映射网络与Grossberg基本竞争网络相结合,发挥各自特长的一种新型特征映射网络。
上传时间: 2015-09-20
上传用户:alan-ee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近10年间,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动因和显著特点之一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相互融合,使得因特网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地,延伸各个角落,并从有线扩展到无线,延伸到人的手中。各种类型的数字通信网是因特网的载体。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与信息的传输、通信是不可分的,因此学习通信原理这门课程是必要的。这是很经典的通信原理课件。
标签: 发展
上传时间: 2016-05-22
上传用户:firstbyte
采用将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应用于PID控制中,使BP神经网络与PID控制算法结合起来,通过吸收两者的优势,使系统具有自适应性。这样系统可自动调节控制参数,更好地适应输入变量的变化,提高控制性能和可靠性。本文从BP神经网络的基本构成原理、学习规则和学习算法出发,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行、有效。
上传时间: 2014-02-27
上传用户:源码3
键盘和USB与PC机的接口程序,适用于CPLD FPGA设计中,与上位机的连接与通信
上传时间: 2013-12-12
上传用户:cmc_68289287
本书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软件——操作系统(OS),本书是第三版,对2001 年出版的 修订版的各章内容均作了较多的修改,基本上能反映当前操作系统发展的现状,但章节名称基本保持不变。 全书仍分为10章,第一章介绍了OS的发展、特征、功能以及OS结构;第二、三章深入地阐述了进程和 线程的基本概念、同步与通信、调度与死锁;第四章对连续和离散存储器管理方式及虚拟存储器进行了介 绍;第五章为设备管理,对I/O软件的层次结构作了较深入的阐述;第六、七章分别是文件管理和用户接 口;第八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以及Internet;第九章对保障系统 安全的各种技术和计算机病毒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第十章是一个典型的OS 实例——UNIX 系统内核 结构。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计算机及通信工作的 相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上传时间: 2015-06-16
上传用户:xlfnmam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