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943-201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pdf
标签: 信息技术设备
上传时间: 2022-07-03
上传用户:kent
随着信息产业和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嵌入式应用领域得到了蓬勃和快速的发展。嵌入式应用开发的重要特点是满足应用门类的多样化需求,嵌入式应用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目标机硬件平台的多样化,而硬件平台的多样化则对嵌入式系统平台的底层构建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不同硬件平台底层构建研究是嵌入式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的底层构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 1、嵌入式开发环境构建,涉及交叉编译环境、交叉调试环境等; 2、嵌入式硬件平台构建,涉及硬件平台选型、地址分配等; 3、U.Boot移植,涉及U-Boot启动分析、移植分析等; 4、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涉及uClinux内核结构、移植分析等; 5、驱动程序的开发,涉及硬件分析、Linux下驱动分析等; 与此同时,安全防范系统作为现代化的安全警卫手段,近年来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各个行业的各种应用领域,智能家居已经成为高科技发展必然的趋势。另外,运营商宽带网络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已有的宽带网络上开发新的业务迫在眉睫。基于ARM的家庭安防网关与局端设备相结合,配备无线报警信号自学习型编解码收发模块,完全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 本文以多媒体综合报警系统项目中的终端产品XXX型家庭安防网关为依托,以开发流程为主线,就ARM+uClinux嵌入式平台给出了以上五个嵌入式开发过程中底层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正文中将依次介绍项目概述、目标硬件平台分析、交叉开发环境构建以及U-Boot的移植、uClinux的移植和具体驱动程序的开发。
上传时间: 2013-05-25
上传用户:李彦东
论文标题:组播安全机制的研究与设计 作者:于福海 作者专业:计算机技术 导师姓名:原萍 授予学位:硕士 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授予学位时间:20050701 论文页数:1-61 文摘语种:中文文摘 分类号:TP393.08 关键词:组播通信 安全机制 源认证 组密钥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课题实际特点,以组播安全为主题,对310网(全军局域网)中的组播提供安全保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对组播安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抽取出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单向散列函数、数字签名等安全原语,进而对组播安全系统的基础——PKI技术进行了探讨。 在对相关组播技术与协议的分析过程中,讨论了组播通信和组播协议的过程、特点和安全缺陷,并以此为根据,设计了一个组播源认证、授权和密钥管理中心,并提供了一个兼顾可扩展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的函数库,为组播过程中组成员身份的认证、组密钥管理、组播传输密钥的受控分发提供了方法。 与此同时,将所提出的组播安全机制解决方案与其他一些常见的安全解决方案在适应的环境、协议、特点等若干方面进行了比较,为组播安全解决方案的选取、确立作了进一步说明。另外,还讨论了有关网络监控、安全值量化等问题,推动了研究的深入开展。
上传时间: 2015-10-09
上传用户:龙飞艇
1.基本安全类 包括访问控制、授权、认证、加密和内容安全等。 访问控制是提供企业内部与外界及内部不同信息源之间隔离的基本机制,也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但是提供隔离不是最终目的,企业利用Internet技术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安全的前题下提供方便的信息访问,这就是授权需求。同时,用户也希望对授权的人的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这就是认证的需求。为了保证信息在存储和传输中不被纂改、窃听等需要加密功能,同时,为了实施对进出企业网的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引入内容安全要求。 2.管理与记帐类 包括安全策略管理、企业范围内的集中管理、记帐、实时监控,报警等功能。 3.网络互联设备安全类 包括路由器安全管理、远程访问服务器安全管理、通信服务器安全管理、交换机安全管理等。 4.连接控制类主要为发布企业消息的服务器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包括负载均衡、高可靠性以及流量管理等。
上传时间: 2015-12-18
上传用户:qiaoyue
Ad Hoc网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固定基础设施、没有中心控制节点、计算资源受限的新型无线移动网络.基于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提出了一个新的适用于Ad Hoc网的具有口令认证和共享口令进化的多方密钥协商方案.口令的一个功能是作为共享信息认证移动节点的密钥,另一个功能是作为对称密钥加密移动节点间的交互信息.共享口令进化机制保证每次认证节点密钥和协商会话密钥时口令的新鲜性和安全性,从而既减轻了移动节点的计算量和存储负担,又实现了移动节点之间的密钥认证和信息加密.新方案具有抗中间人攻击、抗重放攻击、密钥独立和前向安全等多种安全特性.
标签: cryptography Hoc elliptic curves
上传时间: 2014-01-06
上传用户:wcl168881111111
海洋分类信网程序是由海洋城市设计工作室基于ASP+Access/Mssql技术开发的分类信息程序,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完善设计、精心打造的适用于各种服务器环境的安全、稳定、快速、强大、高效、易用、优秀的网站建设解决方案。
上传时间: 2014-01-19
上传用户:偷心的海盗
本文介绍了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器工作原理及漏洞扫描技术,提出了一个网 络安全漏洞扫描器的设计方案,并对该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扫描器具有功能完善,扩展性 较好,可生成评估报告等特点。
上传时间: 2014-06-19
上传用户:er1219
接地电阻值是反映变电站地网电气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合格与否将直接影响变电站和电网的安全运行.该文的主要工作是用矩量法对变电站电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数值计算和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该文在Win95环境下利用32位的VB和C++语言编写了接地电阻数值计算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不仅可以计算均匀和分层均匀土壤中地网的接地电阻,还可以计算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地表电位分布、单元流散电流分布等.此外,该软件还具有显示和打印地表电位分布曲线及单元流散电流分布曲线的功能.该文的另外一部分工作是对变电站地网接地电阻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分析电流电压法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布极误差和干扰误差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消除这两种误差的具体方法,在理论上解决了土壤结构模型、测试极位置、地网尺寸和工频干扰等因素带来的测量误差,从而大大提高接地电阻的测量精度.
上传时间: 2013-06-03
上传用户:lmeeworm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购置房屋和车辆的人越来越多,但安全问题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相应的安全防盗系统也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低端的方案是利用单片机和通讯单元相结合构成系统。这种系统虽然价格便宜,实现起来也相对简单,但是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实现正真的影、音、像图文全方位监控。而高端的方案则使用专用集成电路,虽然功能强大,但是价格昂贵,并且对于新的接口标准存在兼容性问题,而且也不易升级。 基于FPGA的安全监控系统,是FPGA和通讯单元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FPGA可多次配置,灵活性强,在性能和价格中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其易于维护和升级,以满足市场上不断推陈出的新的接口标准。 整个系统将是对视频图像处理、图像加密技术、传感器、PIC总线通讯等诸多技术的整合。而本文将侧重于论述该系统中视频图像处理、控制接口和视频传送部分的内容。全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视频信号处理的原理和结构,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介绍,并展示了通用的视频处理过程。第二章针对监控系统的案例,对视频信号处理模块的解决方案进行论述,将实际的视频信号处理划分为转换、计算和传送三个子模块,并且分别进行功能介绍。第三章着重介绍视频转换和视频计算两大模块,对相应的接口配置和模块主要代码实现作了深入分析。第四章将论述视频处理中的重要课题:数字图像的压缩技术,并对相应的重要模块和关键步骤作实际建模分析。第五章将探讨视频传送的相关技术,介绍传统的Camera-Link标准和最新的千兆以太网传送标准,对可行性应用进行了比较。
上传时间: 2013-07-17
上传用户:xymbian
本文提出的煤矿安全系统由基站、基站控制器、控制中心和安全信息终端组成。本系统能够实时动态监测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能够人机联防监测矿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井下采用CAN有线网络和Zigbee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混合组网方式,通过矿工携带的安全信息终端使监测网延伸到每个采掘工作面,实现动态跟踪。控制中心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查看瓦斯浓度、温度、湿度的最新数据与历史数据,还可以查看报警记录,并把这些数据以曲线图的形式直观的显示出来。 基站和基站控制器是以ARM系列LPC2119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的,完成安全信息终端和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任务。基站和安全信息终端采用了基于Zigbee技术的SZ05系列嵌入式无线收发模块进行组网通信,采用MC14LC5480语音芯片实现系统的语音功能,基于LPC2119内置的CAN控制器辅以P82C250收发器实现多基站间的网络连接。基站控制器通过CAN总线与基站组网通信,监测基站工作状态,协调各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过RS232与控制中心PC机进行信息交互。在此硬件平台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LPC2119微处理器下的软件设计过程,包括初始化、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协议制定和通信程序设计、语音功能的软件设计及编程、基站和基站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制定和主程序设计、系统监控程序设计及控制中心PC机端人机界面设计等。 经多次调试,实现了控制中心PC机接收安全信息终端检测的环境参数数据并判断瓦斯浓度是否超限,还实现了通过人机界面查询数据、查看曲线图以及发送命令等。
上传时间: 2013-07-14
上传用户:hainan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