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晶 STC15F2K60S2开发板配套软件源码 基础例程30例/**********************基于STC15F2K60S2系列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现使用如下头文件,不用另外再包含"REG51.H"#include <STC15F2K60S2.h>***********************/#include "STC15F2K60S2.H"//#include "REG51.H" //sfr P4 = 0xC0;#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引脚别名定义***********************/sbit SEL=P4^3; // LED和数码管选择引脚 高:LED有效 低:数码管有效 // SEL连接的单片机引脚必须为带有上拉电阻的引脚 或将其直接连接VCC#define data P2 // 数据输入定义 /**********************函数名称:Delay_1ms功能描述:延时入口参数:unsigned int t 表示要延时t个1ms 出口参数:无备注:通过参数t,控制延时的时间长短***********************/void Delay_1ms(uint t){ uchar j; for(;t>0;t--) for(j=110;j>0;j--) ;}/**********************函数名称:Led_test功能描述:对8个二极管进行测试,依次轮流点亮8个二极管入口参数:无出口参数:无备注: ***********************/void Led_test(){ uchar G_value=0x01; // 给变量赋初值 SEL=1; //高电平LED有效 while(1) { data=G_value; Delay_1ms(10000); G_value=G_value<<1; if(G_value==0x00) { data=G_value; Delay_1ms(10000); G_value=0x01; } }}/***********************主函数************************/void main(){ ///////////////////////////////////////////////// //注意: STC15W4K32S4系列的芯片,上电后所有与PWM相关的IO口均为 // 高阻态,需将这些口设置为准双向口或强推挽模式方可正常使用 //相关IO: P0.6/P0.7/P1.6/P1.7/P2.1/P2.2 // P2.3/P2.7/P3.7/P4.2/P4.4/P4.5 ///////////////////////////////////////////////// P4M1=0x00; P4M0=0x00; P2M0=0xff; P2M1=0x00; //将P2设为推挽 Led_test(); }
标签: STC15F2K60S2
上传时间: 2022-05-03
上传用户:
自1995年美国推出世界上第一台Unimate型机器人以来,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焊接从一开始就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焊接机器人能显著提高焊接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对工人操作技术的要求,它的广泛应用和国产化、产业化,对实现我国在21世纪前半叶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一台6R焊接机器人,系统分析了其动力学性能和结构特性。首先运用D-H方法,建立了该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机器人的运动学正反解、求解了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对机器人进行了详细的静力学、动力学分析:利用Robotic Toolbox和IMatlab编程实现了机器人的运动学可视化仿真,直观地反映了机器人各关节变量与末端位姿矩阵之间的关系,为机器人的三维图形仿真提供了参考;利用Matiab/Simulink建立了机器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编制了相应的Matlabi算程序,通过动力学仿真,得到了运动过程中机器人各关节驱动力矩的变化曲线,为合理选择驱动电机、轴承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机器人的实时和最优控制提供了依据针对机器人操作机的机构优化设计,对机器人关键承载部件进行了分析和简化,建立了关键承载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了最危险的受力状况作为分析工况,对各部件进行了静力分析,得到了各部件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获得了各部件的最大变形,对机器入局部刚度进行了评价。
标签: 工业机器人
上传时间: 2022-05-30
上传用户:zhaiyawei
1引言随着CCD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时序发生器实现方法如单片机D口驱动法,EPROM动法,直接数字驱动法等,存在着调试困难、灵活性较差、驱动时钟频率低等缺点,已不能很好地满足CCD应用向高速化,小型化,智能化发展的需要。而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具有了集成度高、速度快、可靠性好及硬件电路易于编程实现等特点,可满足这些需要,而且其与VHDL语言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非常适合CCD驱动电路的设计。再加上可编程逻辑器件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对其硬件的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重构,从而使得硬件的设计可以如同软件设计那样方便快捷,本文以东芝公司TCD1702C为例,阐述了利用CPLD技术,在分析其驱动时序关系的基础上,使用VHDL语言实现了CCD驱动的原理和方法。2线阵的工作原理及驱动时序分析TCD1702C为THOSHBA公司生产的一种有效像元数为7500的双沟道二相线阵CCD,其像敏单元尺寸为7um×7um×7um长宽高。中心距亦为7um.最佳工作频率IMHzTCD1702C的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由存储电极光敏区和电荷转移电极转移栅组成的摄像机构,两个CCD移位寄存器,输出机构和补偿机构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以下是使用本书的推荐步骤和方法:1.学习用Protel进行电路设计。按照功能定义、方案选定、电路原理图设计、采购元件、硬件电路板设计的流程,自己动手,实践各个环节,掌握了这些环节以后,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配套网站上中的相关内容,但电路印制电路板设计完成以后,暂不制板。有关内容见“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篇中的第1~5章。2.进行电路板焊接和调试。使用本书所配印制电路板,自己购买元件,按照“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篇中的第7章的详细步骤进行电路板焊接和调试。调试过程中直接使用配套网站上中提供的各种调试时需要的固件程序,暂不关心这些固件的程序是如何写就的。3.理解源程序。MP3+U盘调试完成以后,对整个调试开发环境就应该很熟悉了。接下来,阅读本书“C51程序设计”篇的有关内容,并阅读附录中对KeilC编译器、Source Insight源码阅读软件的介绍,阅读配套网站上调试过程所用固件对应的C源程序,并结合源码中的注释,理解MP3源程序设计的方法。4.进行个性化设计与调整。到此,读者对于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软件、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有了相当了解了。此时,可以将自己原先设计的印制电路图进行必要的个性化设计与调整,自己制作MP3播放器的印制电路板,根据所做调整,在原有调试所需固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重复电路调试过程,以便提高和融会贯通。电路板加工可以参考“硬件电路设计与制作”篇中的第6章内容。5.进行USB通信的学习,了解USB有关概念。先学习“USB海量存储设备(U盘)设计”篇中第14~17章的内容,建立起USB通信的概念。6.了解设计一个USB海量存储设备所需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USB通信的理解。阅读“USB海量存储设备(U盘)设计”篇中第18~20章的内容。7.用C语言编程实现U盘的固件编写,掌握USB通信的调试方法。阅读“USB海量存储设备(U盘)设计”篇中第21章、第22章的有关内容。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
前言说明控制的方法远远不止PID这一招,在许多场合也未必是最佳的控制算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师弟也可以再去寻求一种更优秀的控制算法。PID的分类多如牛毛,例如:模糊PlD、数字PID、神经元PID等等。另外,本文档是参考几十个PID相关文档资料整合而成。由于个人能力等原因,从策划、编辑、排版等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此次PlD法的整合。为了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档主要讲解数字PID及其变种(改进式PID):位置式和增量式。以及这两种PID的C语言编程实现、参数的调整确定和PID控制的应用。我们为什么要用PID岸法呢?原国很商单:其一,PlD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控制算法,而且还有许多基于PID的变种算法(简称改进式PID)。其二,资杜多,学习难度路低,入门快。其三,多届师兄实践过,感觉效果还不错!但每年资料成指数增长,从上届师兄那搭贝了好几G资料,进PID控制的文档可以夸张的说跟天上的“星星”一样,看了之后眼花缭乱,而且有很多重复的。为了让更多人能快速上手使用PID控制算法,结合个人经验和相关文档将它浓缩如下:
标签: pid算法
上传时间: 2022-07-01
上传用户:
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的发布延续了连续不断的新特性和新技术的应用过程。这必将帮助用户更轻松地创建下一代电子设计。同时,我们将令Altium Designer更符合电子设计师的要求。Altium的一体化设计结构将硬件、软件和可编程硬件集合在一个单一的环境中,这将令用户自由地探索新的设计构想。在整个设计构成中,每个人都使用同一个设计界面。 Summer 09版本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的工具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增加更多的机械层设置、增强的原理图网络类定义。新版本中更关注于改进测试点的分配和管理、精简嵌入式软件开发、软设计中智能化调试和流畅的License管理等功能。我们为这个版本发布的新特性和新功能的作用感到高兴,我们非常相信这些新的特性和技术也将令您激动不已!电路板设计增强了图形化DRC违规显示Summer 09版本改进了在线实时及批量DRC检测中显示的传统违规的图形化信息,其含盖了主要的设计规则。 利用与一个可定义的指示违规信息的掩盖图形的合成,用户现在已经可以更灵活的解决出现在设计中的DRC错误。用户自定制PCB布线网络颜色Summer09版本允许用户在PCB文件中自定义布线网络显示的颜色。现在,用户完全可以使用一种指定的颜色替代常用当前板层颜色作为布线网络显示的颜色。并将该特性延伸到图形迭层模式,进一步增强了PCB的可视化特性。PCB板机械层设定增加到32层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版本为板级设计新增了16个机械层定义,使总的机械层定义达到32层。提升了PCB向Specctra导出数据的兼容性3D单层显示模式改进了测试点管理系统改进了DirectX图形重建速度在Altium Designer Summer09的PCB应用中增强了DirectX图形引擎的功能,直接关系到图形重建的速度。由于图形重构是不常用到的,如果不是非常必要,将不再执行重构的操作;同时也优化了DirectX数据填充特性。经过测试,Summer09将在原版本的基础上提升20%的图形处理性能。前端设计按区域定义原理图网络类功能Altium Designer现在可以允许用户使用网络类标签功能在原理图设计中将所涵盖的每条信号线纳入到自定义网络类之中。当从原理图创建PCB时,就可以将自定义的网络类引入到PCB规则。使用这种方式定义网络的分配,将不再需要担心耗费时间、原理图中网络定义的混乱等问题。Summer09版本将提供更加流畅、高效和整齐的网络类定义的新模式。装配变量和板级元件标号的图形编辑功能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版本提供了装配变量和板级元件标号的图形编辑功能。在编译后的原理图源文件中就可以了解装配变量和修改板级元件标号,这个新的特性将令你从设计的源头就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设计的变更;对于装配变量和板级元件标号变更操作,更重要的是这将提供一种更快速、更直观的变通方法。软设计支持C++高级语法格式的软件开发由于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使用更高级、更抽象的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已经成为必然。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再到过程化语言和面向对象的语言。Altium Designer Summer09版本现在可以支持C++软件开发语言(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包括软件的编译和调试功能。基于Wishbone协议的探针仪器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新增了一款基于Wishbone协议的探针仪器(WB_PROBE)。该仪器是一个Wishbone主端元件,因此允许用户利用探针仪器与Wishbone总线相连去探测兼容Wishbone协议的从设备。通过实时运行的调试面板,用户就可以观察和修改外设的内部寄存器内容、存储器件的内存数据区,省却了调用处理器仪器或底层调试器。对于无处理器的系统调试尤为重要。为FPGA仪器编写脚本Altium Designer已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可定制虚拟仪器的功能,在新的版本中您还将看到Altium新增了一种在FPGA内利用脚本编程实现可定制虚拟仪器的功能。该功能将为用户提供一种更直观、界面更友好的脚本应用模式增强的存储单元管理器支持多软件平台知识库新的FPGA外设内核元件新的FPGA可配置通用元件虚拟存储仪器在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版本中,用户将看到一种全新的虚拟存储仪器(MEMORY_INSTRUMENT)。 就在虚拟仪器内部,其就可提供一个可配置存储单元区。利用这个功能可以实现从其它逻辑器件、相连的PC和虚拟仪器面板中观察和修改存储区数据。系统级设计按需模式的License管理系统(On-Demand )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版本中增加了基于WEB协议和按需License的模式。利用客户账号访问Altium客户服务器,无须变更License文件或重新激活License,基于WEB协议的按需License管理器就可以允许一个License被用于任一一台计算机。就好比一个全球化浮动License,而无需建立用户自己的License服务器。可浏览的License管理和报表全新的主页Altium Labs私有的License服务模式在外部Web页面内打开网络链接增强了供应商数据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版本中新增了两个元器件供应商信息的实时数据连接,这两个供应商分别为 Newark 和 Farnell 。通过供应商数据查找面板内的供应商条目,用户现在可以向目标元件库(SchLib, DbLib, SVNDbLib)或原理图内的元器件中导入元器件的参数、数据手册链接信息、元器件价格和库存信息等。另外,用户还可以在目标库内从供应商条目中直接创建一个新的元器件。
上传时间: 2022-07-22
上传用户:canderile
本文在阐述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源传导加固技术。文中阐述了EMI电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拓扑结构、设计原则和滤波器件的高频特性,分析了网络理论及其在EMI电源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以某一航空产品中的DC-DC开关电源项目为依托,设计EMI电源滤波器。通过了解开关电源需要满足的电磁兼容标准,测试分析其电磁干扰信号特点,提出滤波器性能指标。利用网络理论设计分析滤波电路,通过编程实现对滤波电路参数的设计。建立滤波器插入损耗仿真模型,编写仿真程序,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在EMI电源滤波器设计的基础上,对滤波器进行了拓展功能的电路设计,主要针对开关动作所引起的浪涌电压。通过讨论应用于EMI电源滤波器中的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特性,提出了铁氧体磁芯的选择原则和应用方法,同时讨论了主要滤波器件的选择和设计。深入研究EMI电源滤波器在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滤波器封装技术,并提出封装过程测试方法及工程应用时安装使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上传时间: 2022-07-27
上传用户:1208020161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34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TLC5615 c程序.rar2. 基于STC单片机的智能灯控系统设计.zip3. 认识Keil C.ppt4. Keil uVision2入门教程.pdf5. 单片机的基本模块在我们设计单片机电子电路时.docx6. 电子密码锁毕业设计.rar7. C语言结构体详解.docx8. 4×4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与编程.doc9. keil4与proteus联调方法.rar10. 51单片机AD0809电路设计程序+原理图.pdf11. Keil uVision4汉化软件.rar12. KeivuV2视频教程.rar13. 四位共阴和共阳数码管的引脚介绍及检测方法概括.doc14. Keil3软件下载.rar15. msp430USB仿真器驱动.zip16. STC-ISP(STC官方烧录工具).rar17. DS1302 18B20程序第一版.rar18. 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pdf19. MSP430原理与应用教程课件.pdf20. 简明单片机教程.pdf21. MSP430外围模块功能简介.pdf22. 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应用.pdf23. 轻松进入STM32+Cortex-M3世界.rar24. 简易智能电动车.ppt25. STM32库函数助手.rar26. STC单片机ISP-V4.80.rar27.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pdf28. Keil uVision4汉化软件.rar29. Keil中文版.rar30. 机器人硬件系统.ppt31. 机器人软件设计.ppt32. 单片机知识汇总.ppt33. STM32系列命名规则.doc34.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规范.ppt35. pic16f87x快速学习.rar36. 德州仪器Piccolo系列32位单片机选型.zip37. 串口IIC 1-WIRE课件.ppt38. CAN入门书.pdf39. 555定时器的引用.ppt40. MC9RS08Lxx系列 8位微控制器简介(飞思卡尔).rar41. 51定时计数器.ppt42. L298驱动步进电机.doc43. smc1602a数据资料.pdf44. STC11F-10Fxx.pdf45. LCD1602的4、8线驱动.doc46. HC-SR04超声波测距资料.rar47. 谭浩强c语言.exe48. 单片机C语言(for)延时计算.doc49. 学习开发板原理图.pdf50. 单片机课件.rar51. ATmega128_cn.pdf52. 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pdf53. 程序下载(烧录)说明.pdf54. 定时计数器.ppt55. 《51单片机C语言快速上手》.pdf56. 2012TI浙江省竞赛试题.zip57. 非常好的C51教程.pdf58. 声音引导系统(完整版).doc59. STM8S和STM32选型手册2009.pdf60. 单片机完整最新课件.ppt61. CT107D测试程序(含超声测距).rar62. 单片机系统多串行口设计技术研究.pdf63. 高质量C++/C编程指南.doc64. avr单片机的应用.doc65. 利用VB编程实现实时数据曲线绘制.pdf66. AN4347-应由S08AC和S08FL系列向S08PT系列转换(飞思卡尔).rar67.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入门(中科大).pdf68. 5V_8位S08P微控制器系列产品介绍(飞思卡尔).rar69. H8P16 User Manual_V1.02_all.pdf70.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pdf71. 2012TI杯陕西赛题D题题目--声音定位系统.doc72. Altium_Designer_Winter_09_教程_(PDF版).pdf73. 8051单片机c语言控制与应用.rar74. PIC单片机—基础篇.pdf75.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优秀作品精选集.pdf76. 行列反转扫描法在矩阵键盘中的应用及编程思想.doc77. 51单片机__12864液晶显示并口和串口连接程序.doc78. PIC单片机—提高篇.pdf79. 自制at89s52_ISP下载线.doc80. 用KD-012创意制作的节日循环彩灯电路.doc81. 2012TI杯电子设计12省试题-声音定位系统.doc82. keil破解——解决下载问题.doc83. 便携式脉搏测试仪(高职高专题).doc84. 各种单片机用到的或集成芯片的中文资料库.rar85.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pdf86. 51最小系统原理图.pdf87. uCOS_II_2.52源码中文译注.rar88. TX-1C型单片机实验板原理图.pdf89. PLC+单片机大合集.rar90. μCOS-Ⅱ Mega128 源代码.rar91. MSP430系列单片机实用C语言(人民邮电).pdf92. 基于ATmega48单片机的恒速风扇控制器的设计.doc93. STC89C51RC.pdf94. MSP430单片机C语言.pdf95. 数字式温湿度计课设.doc96. 51单片机PID算法程序的位置式PID控制算法.pdf97. MSP430_C语言例程注释详.pdf98. CAM130模块原理图.pdf99. 51单片机经典入门教程(非常棒的教程).pdf100. 电子教材-MSP430单片机电子教程.pdf
上传时间: 2013-07-17
上传用户:eeworm
随着电子技术和EDA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s Array)完全可以取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实现计算机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功能,并可将若干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到一片PLD或FPGA中.基于大规模PLD或FPGA的计算机接口电路不仅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和功耗低等优点,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用户可编程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系统的功能重构.该课题以Altera公司FPGA(FLEX10K)系列产品为载体,在MAX+PLUSⅡ开发环境下采用VHDL语言,设计并实现了计算机可编程并行接芯片8255的功能.设计采用VHDL的结构描述风格,依据芯片功能将系统划分为内核和外围逻辑两大模块,其中内核模块又分为RORT A、RORT B、OROT C和Control模块,每个底层模块采用RTL(Registers Transfer Language)级描述,整体生成采用MAX+PLUSⅡ的图形输入法.通过波形仿真、下载芯片的测试,完成了计算机可编程并行接芯片8255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6-08
上传用户:asddsd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日臻成熟与完善,手机作为这两种技术紧密结合的典型代表,成为众多开发人员设计与创新的焦点。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此相关的课程。本文首次提出一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手机编程开发平台教学系统。如何合理设计开发平台,为高等院校提供一种功能完备、价格低廉、技术流行、能满足教学和开发双重需求的手机编程开发平台正是本课题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本论文在研究手机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已有手机平台的基本结构特点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核心技术,进而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手机平台结构,共分以下三部分: 1.硬件平台:划分为通讯模块单元、基于ARM的应用处理模块单元以及输入输出模块单元,这三部分相互独立设计并能单独完成各自任务,同时设计统一接口规范,使这三大部分能够方便的连接在一起,协同工作,完成手机功能。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为整体系统的开发、调试与升级提供了便利。 2.软件平台:分为Bootloader、操作系统、驱动程序以及GUI。这四部分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发的难易程度,开销与维护成本等多方面考虑,灵活设计。 3.应用软件:这部分主要是基于通讯协议的软件开发与编程实战。 本课题最终完成了硬件的全部设计并调试成功,实现了手机编程开发平台软件平台的设计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同时针对各部分内容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手册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功。
上传时间: 2013-05-17
上传用户:qwe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