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R 单片机与GCC编程 目录第一章 AVR 单片机开发概述1.1 一个简简单的例子1.2 用MAKEFILE 管理项目1.3 开发环境的配置第二章 存储器操作2.1 AVR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2.2 I/O 寄存器操作2.3 SRAM 内变量的使用2.4 在程序中访问FLASH 程序存储器2.5 EEPROM 数据存储器操作2.6 avr-gcc 段结构与再定位第三章 功能模块编程示例3.1 中断服务程序3.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3.3 看门狗应用3.4 UART 应用3.5 PWM 功能编程3.6 模拟比较器3.7 A/D 转换模块编程第四章 使用C 语言标准I/O 流调试程序4.1 avr-libc 标准I/O 流描述4.2 利用标准I/0 流调试程序第五章 AT89S52 下载编程器的制作5.1 LuckyProg S52 概述5.2 AT89S52 ISP 功能简介5.3 程序设计第六章 硬件TWI 端口编程6.1 TWI 模块概述6.2 主控模式操作实时时钟DS13076.3 两个Mega8 间的TWI 通信第七章 BootLoader 功能应用7.1 BootLoader 功能介绍7.2 avr-libc 对BootLoader 的支持7.3 BootLoader 应用实例 第八章 汇编语言支持8.1 C 代码中内联汇编程序8.2 独立的汇编语言支持8.3 C 与汇编混合编程第九章 C++语言支持结束语附录 1 avr-gcc 选项附录 2 ihex 格式描述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wangyi39
32位MCU(单片机)开发全攻略:本文因为内容很多,分为上下册,上册为基础知识篇,从第一章到第五章,下册为开发技巧篇,为第六章以后内容。本书可以作为MCU应用工程师、大中专学生或MCU爱好者学习32位MCU开发的参考教材。 1、汇集32位MCU基础知识与开发工具应用知识,一书在手迅速掌握32位MCU开发!2、首次独家披露LPC1700系列MCU权威中文开发信息! 3、问答实例结合让你的开发难题迎刃而解! 随着节能、高效、绿色理念的深入,32位MCU的应用已呈燎原之势,有数据显示仅在过去一年,基于ARM Cortex-M3的MCU的出货量增长率就达到200%!这些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MCU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应用、医疗电子等领域,而据研究机构预测,中国MCU的可用市场总量(TAM)将从2009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0亿美元以上,其增幅为全球水平的两倍!面对如此诱人的前景,立即学习掌握32位MCU开发基本技巧并将其用于个人设计中已经成为本土工程师的当务之急。 但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目前有关MCU的图书中大部分还以8位单片机为主要例举对象,很多图书传授的还是51单片机开发知识,可见在知识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这也是电子创新网推出《32位MCU开发全攻略》电子书的初衷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本电子书主要讲述32位MCU应用开发知识,对于8位单片机的开发,因为已经有大量书籍,这里不再赘述。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背景知识、基本概念和目前发展状况,让大家对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有大致的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微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32位ARM MCU供应商的信息。第三章主要介绍了ARM内核的一些特点及ARM指令集。第四章以恩智浦公司的MCU为例详细介绍了32位ARM MCU的具体结构、功能和特点。第五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以恩智浦的LPC17xx系列MCU为例,分模块详细介绍了MCU的应用开发,这些介绍把软硬件结合在一起,这是本书和其他类似书籍的区别之一。第六章介绍了MCU开发工具及开发流程。第七章我们搜集了多个MCU开发应用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进一步强化MCU开发技巧和系统设计方法。第八章我们以问答的形式介绍MCU开发的技巧,这些问答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代表性,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MCU应用开发中遇到的难题。第九章我们罗列了一些MCU开发资源信息,工程师朋友可以通过链接获得所需的知识。第十章是有关本书的编委信息。第十一章是本书的版权声明,我们授权工程师朋友和媒体免费下载此书并进行推广,但是不得以本书切割或进行商业活动。《32位MCU开发全攻略》电子书主编张国斌。
标签: MCU
上传时间: 2013-12-18
上传用户:wincoder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案目 录 下载WORD文档前 言 下载WORD文档第一章 51系列单片机概述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51系列单片机分类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 第二节 8051的内部数据存储器(内部RAM) 第三节 8051的内部程序存储器(内部ROM) 第四节 MCS-51系列单片机典型芯片的外部引脚功能 第五节 并行输入/输出口 第六节 CPU的时钟电路和时序定时单位 第七节 单片机指令执行的过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指令系统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 第二节 指令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算法与结构程序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算法 第二节 程序基本结构 第三节 结构化程序设计 第四节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中断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中断技术概述 第二节 8051中断系统 第三节 中断控制 第四节 中断响应 第五节 中断系统应用举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定时器/计数器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定时器/计数器基本结构 工作方式及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与接口技术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8051单片机系统扩展概述 第二节 单片机外部存储器扩展 第三节 单片机输入/输出(I/O)口扩展 第四节 LED显示器接口电路及显示程序 第五节 单片机键盘接口技术 第六节 单片机与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器的接口及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8051单片机的异步串行通信技术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8051串行口基本结构 第三节 8051串行通信工作方式及应用 第四节 多机通信原理 下载WORD文档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单片机应用举例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 第二节 电机转速测量 第三节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第四节 机器人三觉机械手信号处理及控制算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单片机与字符式液晶显示模块连接技术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字符式液晶显示模块简介 第二节 模块指令系统 第三节 模块与8051单片机的接口 第四节 模块字符显示举例 第五节 自定义字符显示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一 计算机数的运算基础 下载WORD文档 第一节 进位计数制及相互转换 第二节 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附录二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字符表附录三 MCS-51指令表 下载WORD文档
上传时间: 2014-04-16
上传用户:hhkpj
单片开关电源最新应用技术:突出实用性,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单片开关电源的最新应用技术。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为单片开关电源综述。第二章至第十一章分别介绍了当今国际上最流行的TOPSwitch-Ⅱ系列、TOPSwitch-FX系列、TOPSwitch-GX系列、Tiny Switch-II、LinkSwitch、LinkSwitch-TN、LinkSwitch-HF、DPA-Switch、TEA1520、NCP1050、NCP1000、VIPer12A/22A等系列几百种单片开关电源的原理与应用。第十二章专门介绍了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及关键元器件选择。本书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科研及应用成果。 第2版前言第一章 单片开关电源综述第一节 单片开关电源的发展概况及主要特点第二节 单片开关电源的产品分类第三节 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指标第二章 TOPSwitch-Ⅱ系列第二代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一节 TOPSwitch-Ⅱ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第二节 TOPSwitch-Ⅱ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TOPSwitch-Ⅱ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快速设计法第四节 TOPSwitch-Ⅱ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典型应用第五节 TOPSwitch-Ⅱ系列产品在开关电源模块中的应用第六节 由TOPSwitch-Ⅱ系列产品构成的特种开关电源第七节 TOPSwitch-Ⅱ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第八节 TOPSwitch-Ⅱ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测试技术第三章 TOPSwitch-FX系列第三代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一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第二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第四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快速设计法第五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六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第七节 TOPSwitch-F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测试技术第四章 TOPSwitch-GX系列第四代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一节 TOPSwitch-G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第二节 TOPSwitch-G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TOPSwitch-G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快速设计法第四节 TOPSwitch-G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五节 TOPSwitch-G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第六节 TOPSwitch-GX系列单片开关电源测试技术第五章 Tiny Switch-II系列第二代微型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一节 Tiny Switch-II系列微型单片开关电源的性能特点第二节 Tiny Switch-II系列微型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第三节 Tiny 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四节 Tiny Switch-II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及测试技术第六章 Link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一节 Link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第二节 Link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典型应用第三节 Link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第四节 LinkSwitch系列单片开关电源模块中的应用第七章 LinkSwitch-TN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八章 LinkSwitch-HF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九章 DPA-Switch系列单片DC/DC电源变换器的应用第十章 TEA1520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十一章 NCP1050系列单片开关电源的应用第十二章 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
上传时间: 2013-11-23
上传用户:liuxinyu2016
AVR单片机GCC程序设计:第一章 概述1.1 AVR 单片机GCC 开发概述1.2 一个简单的例子1.3 用MAKEFILE 管理项目1.4 开发环境的配置1.5 实验板CA-M8第二章 存储器操作编程2.1 AVR 单片机存储器组织结构2.2 I/O 寄存器操作2.3 SRAM 内变量的使用2.4 在程序中访问FLASH 程序存储器2.5 EEPROM 数据存储器操作2.6 avr-gcc 段结构与再定位2.7 外部RAM 存储器操作2.8 堆应用第三章 GCC C 编译器的使用3.1 编译基础3.2 生成静态连接库第四章 AVR 功能模块应用实验4.1 中断服务程序4.2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4.3 看门狗应用4.4 UART 应用4.5 PWM 功能编程4.6 模拟比较器4.7 A/D 转换模块编程4.8 数码管显示程序设计4.9 键盘程序设计4.10 蜂鸣器控制第五章 使用C 语言标准I/O 流调试程序5.1 avr-libc 标准I/O 流描述5.2 利用标准I/0 流调试程序5.3 最小化的格式化的打印函数第六章 CA-M8 上实现AT89S52 编程器的实现6.1 编程原理6.2 LuckyProg2004 概述6.3 AT989S52 isp 功能简介6.4 下位机程序设计第七章 硬件TWI 端口编程7.1 TWI 模块概述7.2 主控模式操作实时时钟DS13077.3 两个Mega8 间的TWI 通信第八章 BootLoader 功能应用8.1 BootLoader 功能介绍8.2 avr-libc 对BootLoader 的支持8.3 BootLoader 应用实例8.4 基于LuckyProg2004 的BootLoader 程序第九章 汇编语言支持9.1 C 代码中内联汇编程序9.2 独立的汇编语言支持9.3 C 与汇编混合编程第十章 C++语言支持附录 1 avr-gcc 选项附录 2 Intel HEX 文件格式描述
上传时间: 2014-04-03
上传用户:ligi201200
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各种实用接口技术及其配置。内容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应用系统扩展、开发与调试;键盘输入接口的设计及调试;打印机和显示器接口及设计实例;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A/D、D/A、接口技术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V/F转换器接口技术、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以及其它与应用系统设计有关的实用技术等。本书是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需要而编写的,具有内容新颖、实用、全面的特色。所有的接口设计都包括详细的设计步骤、硬件线路图及故障分析,并附有测试程序清单。书中大部分接口软、硬件设计实例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单片机应用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实用性和工程性较强,尤其是对应用系统中必备的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通讯接口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及开发系统应用举例甚多,目的是让将要开始和正在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应用,一书在手即可基本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目录 第一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第三章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第四章 键盘及其按口技术第五章 显示器接口设计第六章 打印机接口设计第七章 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第八章 D/A转换器与MSC-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第九章 A/D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 第十章 V/F转换器接口技术 第十一章 串行通讯按日技术第十二章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实用技术附录AMCS51单片机指令速查表附录一常用EPROM固化电压参考表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hfnishi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各种实用接口技术及其配置。内容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应用系统扩展、开发与调试;键盘输入接口的设计及调试;打印机和显示器接口及设计实例;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A/D、D/A、接口技术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设计;V/F转换器接口技术、串行通讯接口技术以及其它与应用系统设计有关的实用技术等。本书是为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的需要而编写的,具有内容新颖、实用、全面的特色。所有的接口设计都包括详细的设计步骤、硬件线路图及故障分析,并附有测试程序清单。书中大部分接口软、硬件设计实例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单片机应用和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实用性和工程性较强,尤其是对应用系统中必备的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通讯接口设计、模拟信号处理及开发系统应用举例甚多,目的是让将要开始和正在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的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应用,一书在手即可基本完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目录 第一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组成原理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第三章 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第四章 键盘及其按口技术第五章 显示器接口设计第六章 打印机接口设计第七章 模拟输入通道接口技术第八章 D/A转换器与MSC-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第九章 A/D转换器与MCS-51单片机的接口设计与实践 第十章 V/F转换器接口技术 第十一章 串行通讯按日技术第十二章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实用技术附录AMCS51单片机指令速查表附录一常用EPROM固化电压参考表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3294322651
单片机模糊模糊控制是目前在控制领域所采用的三种智能控制方法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方法。模糊控制的采用解决了大量过去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和各个领域已取得了令人触目的成效。本书是一本系统地介绍模糊控制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应用的著作;内容包括模糊控制基础、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软件,用单片微型机实现模糊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模糊控制在家用电器和工业上应用的实际例子;反映了模糊控制目前的水平。 单片机模糊模糊控制目录 : 第一章 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的发展 1.1 模糊逻辑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1.1.1 模糊逻辑的诞生和发展1.1.2 模糊集成电路的发展进程1.2 神经网络及其集成电路的发展1.2.1 神经网络的形成历史1.2.2 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的发展1.3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结合1.3.1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结合的意义1.3.2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前景第二章 模糊逻辑及其理论基础 2.1 模糊集合与隶属函数2.1.1 模糊集合概念2.1.2 隶属函数2.1.3 分解定理与扩张定理2.1.4 模糊数2.2 模糊关系、模糊矩阵与模糊变换2.2.1 模糊关系2.2.2 模糊矩阵2.2.3 模糊变换2.3模糊逻辑和函数2.3.1模糊命题2.3.2模糊逻辑2.3.3模糊逻辑函数2.4模糊语言2.4.1 语言及语言的模糊性2.4.2 模糊语言2.4.3 语法规则和算子2.4.4 模糊条件语句2.5 模糊推理2.5.1 模糊推理的CRI法2.5.2 模糊推理的TVR法2.5.3 模糊推理的直接法2.5.4 模糊推理的精确值法2.5.5 模糊推理的强度转移法第三章 模糊控制基础 3.1 模糊控制的系统结构3.2 精确量的模糊化3.2.1 语言变量的分档3.2.2 语言变量值的表示方法3.2.3 精确量转换成模糊量3.3 模糊量的精确化3.3.1 最大隶属度法3.3.2 中位数法3.3.3 重心法3.4 模糊控制规则及控制算法3.4.1 模糊控制规则的格式3.4.2 模糊控制规则的生成3.4.3 模糊控制规则的优化3.4.4 模糊控制算法3.5 模糊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3.5.1 神经元和神经网络3.5.2 神经网络的分布存储和容错性3.5.3 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3.5.4 神经网络实现的模糊控制3.5.5 神经网络构造隶属函数3.5.6 神经网络存储控制规则3.5.7 神经网络实现模糊化、反模糊化第四章 模糊控制器 4.1 模糊控制器结构4.2 模糊控制器设计4.2.1 常规模糊控制器设计4.2.2 变结构模糊控制器设计4.2.3 自组织模糊控制器设计4.2.4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4.3 模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4.3.1 常规模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4.3.2 模糊控制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五章 模糊控制系统 5.1 模糊系统的辨识和建模5.1.1 模糊系统辨识的数学基础5.1.2 基于模糊关系方程的模糊模型辨识5.1.3 基于语言控制规则的模糊模型辨识5.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5.2.1 模糊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过程5.2.2 模糊控制系统的典型设计5.3 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5.3.1 稳定性分析的Lyapunov直接法5.3.2 语言规则描述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5.3.3 关系方程描述的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第六章 数字单片机与模糊控制6.1 数字单片机MC68HC705P96.1.1 MC68HC705P9单片机性能概论6.1.2 MC68HC705P9单片机基本结构6.1.3 MC68HC705P9指令系统6.2 数字单片机模糊控制方式6.2.1 数字单片机与模糊控制关系6.2.2 数字单片机模糊控制方式第七章 模糊单片机与模糊控制7.1 模糊单片机NLX2307.1.1 模糊单片机NLX230性能概况7.1.2 NLX230的结构及引脚7.1.3 NLX230的模糊推理方式7.1.4 NLX230的内部寄存器7.1.5 NLX230的操作及接口技术7.2 NLX230开发系统7.3 NLX230应用例子第八章 模糊控制的开发软件8.1 模糊推理机原理8.2 模糊推理机的算法8.3 模糊推理机结构和清单8.4 模糊逻辑知识基发生器8.5 模糊推理开发环境8.5.1 FIDE的工作条件8.5.2 FIDE的结构8.5.3 FIDE的工作过程第九章 模糊控制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9.1 模糊控制的电冰箱9.1.1 电冰箱模糊控制系统结构9.1.2 模糊控制规则和模糊量9.1.3 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9.1.4 控制规则的自调整9.2 模糊控制的电饭锅9.2.1 煮饭的工艺过程曲线9.2.2 模糊控制的逻辑结构9.2.3 模糊量和模糊推理9.2.4 控制软件框图9.3 模糊控制的微波炉9.3.1 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9.3.2 微波炉的模糊量与推理9.3.3 微波炉控制电路结构原理9.3.4 控制软件原理及框图9.4 模糊控制的洗衣机9.4.1 模糊洗衣机控制系统逻辑结构9.4.2 模糊洗衣机的模糊推理9.4.3 洗衣机物理量检测方法9.4.4 布质和布量的模糊推理第十章 模糊控制在工程上的应用10.1 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器10.1.1 自校正PID控制器10.1.2 模糊参数自适应PID控制系统结构10.1.3 模糊控制规则的产生10.1.4 模糊推理机理及运行结果10.2 恒温炉模糊控制10.2.1 恒温炉模糊控制的系统结构10.2.2 模糊控制器及控制规则的形成10.2.3 模糊控制器的校正10.3 感应电机模糊矢量控制10.3.1 模糊矢量控制系统结构10.3.2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10.3.3 模糊电阻观测器10.3.4 模糊控制器及运行
上传时间: 2014-12-28
上传用户:semi1981
单片机基础知识单片机的外部结构:1、 DIP40双列直插;2、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3、 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4、 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5、 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6、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7、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1、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2、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3、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4、 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教科书的160页给出了针对MCS51系列单片机的C语言扩展变量类型。 C语言编程基础:1、 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2、 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3、 ++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4、 x |= 0x0f;表示为 x = x | 0x0f;5、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6、 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第一章 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1、 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2、 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3、 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4、 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第二章 基本I/O口的应用第三章 显示驱动第七章 串行接口应用
标签: 单片机
上传时间: 2013-10-30
上传用户:athjac
微控制器( MCU) 破解秘笈之中文有删节版 前言2/71 摘要5/71 除外责任5/71 第一章 简介 6/71 第二章 背景知识 7/71 2.1 硅芯片安全措施的演变 7/71 2.2 存储器的种类14/71 2.3 安全保护的类型 15/71 第三章 破解技术 18/71 3.1 简介 18/71 3.1.1 保护等级18/71 3.1.2 攻击种类19/71 3.1.3 攻击过程20/71 3.2 非侵入式攻击 20/71 3.3 侵入式攻击21/71 3.4 半侵入式攻击 22/71 第四章 非侵入式攻击23/71 4.1 含糊与安全23/71 4.2 时序攻击24/71 4.3 穷举攻击24/71 4.4 功耗分析25/71 4.5 噪声攻击28/71 4.5.1 时钟噪声攻击 29/71 4.5.2 电源噪声攻击 30/71 4.6 数据保持能力分析 30/71 4.6.1 低温下SRAM的数据保持能力30/71 4.6.2 非易失存储器的数据保持能力 33/71 第五章 侵入式攻击 38/71 5.1 样品的准备38/71 5.1.1 打开封装38/71 5.1.2 逆向处理40/71 5.2 反向工程 41/71 5.2.1 使用光学图像来重建版图41/71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ikem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