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利用现有的电力线路实现数据传输,提出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芯片LME2980设计电力载波通信(PLC)模块。通过分析电力载波传输信道特性和OFDM调制解调技术基本原理,完成电力载波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实现利用现有的电力线进行数据传输。
上传时间: 2013-10-15
上传用户:sunshine1402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子导游系统的兴起,对智能导游服务平台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深入对电子导游系统的研究,基于Mini210s平台以及北斗导航系统,提出了景区智能导游服务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案,研究了智能导游终端并设计了硬件平台。同时还对智能导游服务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0-22
上传用户:hebmuljb
为了解决复杂Web服务中用户认证与权限管理的问题,对单点登录技术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点登录技术的特点结合基于角色的控制访问提出了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单点登录与授权模型的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提供认证与权限管理的功能,实现简单,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weixiao99
多播通信这种兼顾了广播通信与单播通信两者优点的通信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平面网络业务之中。首先讨论了面向源节点的多播路由策略。在分析传统多播路由算法中最佳链路选择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最佳路由模型和QMRI算法,该算法成功地解决了网络中多播节点动态变化时的QOS路由选择问题。
上传时间: 2013-12-06
上传用户:sjw920325
目前,国内对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主要是以ZigBee技术应用为主,尚没有对外公布的协议栈,基本上是在某些公司提供的底层协议API接1=/基础之上实现开发。在深入分析ZigBee协议架构的基础之上,重点对ZigBee网络层协议的设计作了详细阐述。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 ZigBee网络层协议,IEEE 802.15.4 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有关组网、安全和应用软件方面的通信技术。2l。本文在分析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关键技术基础上,重点给出了ZigBee网络层协议设计方案。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a155166
为了提高光电跟踪系统控制器的性能,文中对光电跟踪系统控制器的硬件部分进行了设计。首先给出光电跟踪系统控制器硬件电路框图。接着介绍最小系统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存储器扩展,外部时钟,复位电路,电源电路,CPU板的抗干扰分析与设计等部分。最后对模拟量、数字量模块和通信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采用该控制器不仅增强了光电跟踪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保证了系统性能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上传时间: 2013-11-05
上传用户:lyson
汽车门锁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驾驶员将钥匙忘在车内而专门设计的控制电路。其主要由各开关输入信号和若干个数字电路中常用的基本门电路组合而成。该设计的实质是组合逻辑门电路在汽车数字电路中的综合应用。本文分析了各种情况下车门锁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并运用学习的数字门电路知识对汽车门锁控制电路进行设计。
上传时间: 2013-10-23
上传用户:时代将军
功率变换器是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SRD)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各种功率变换器大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关键是不能保证较好的性能价格比。本文通过对两种常用的四相开关磁阻电动机(SR)功率变换器主电路进行分析,优化、综合常用的主电路,给出了目前最优的四相SR电机功率变换器主电路型式——最少主开关型,提高了经济性和实用性。结合作者的研制实践,又给出了5.5KW 的SR电机新型功率变换器的实际电路、主要器件及其定额的选择。通过实验成功地应用此方案,基于降低SR电机转矩波动的有效手段,同时实现电机实时双相绕组通电稳定运行。关键词:开关磁阻电动机;功率变换器;最少主开关;绕组双相运行
上传时间: 2013-10-08
上传用户:jdm439922924
为对大型复杂机电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ARM9和WinCE操作系统的机电设备监测终端。以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S3C2440核心板、数据采集、振动监测、输出控制、TFT液晶显示等模块。完成了嵌入式WinCE软件系统的开发。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lizhizheng88
基于集成电路规模与设计工艺不断发展的现状,SI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系统介绍了SOC设计SI的概念、分类及产生基理,根据电路工程设计经验,重点阐述了在SOC设计SI的设计、优化、分析方法,介绍了利用EDA设计工具在芯片设计过程中对SI进行阻止、优化、分析的流程及方法,并对各种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利弊的对比分析,对芯片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结合EDA工具及合理的设计流程方法能够有效的保证芯片设计的良率和性能。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co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