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类-国标类相关专辑-313册-701M DL-T-516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pdf.zip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ate_Li
专辑类-国标类相关专辑-313册-701M 《防雷与接地装置》92DQ13图集.pdf
上传时间: 2013-06-20
上传用户:daizhu2333
分析了城市路灯照明耗电大、设备使用寿命短的原因,提出了采用补偿变压器稳压方式和P89C51RD2单片机进行稳压控制的解决方案,研究、设计了智能化路灯节能装置。介绍了补偿变压器方式的交流稳压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功能。智能化路灯节能装置能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照明灯具的损耗
上传时间: 2013-06-29
上传用户:lishuoshi1996
该篇论文结合河北工业大学电工厂跨世纪产品--WLZ工控PC104微机励磁装置的开发过程,从励磁调节器的硬件构造、软件组态、励磁装置的技术发展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励磁调节装置的发展趋势.从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阳极采保整形技术、异步中断技术、励磁调节策略、可靠性等方面论述了当代先进技术和思想在励磁调节装置中的应用.在国内开创性的提出了运用32位工业控制微机PC104于励样调节装置中,成功地解决了微机系统资源和工业实时应用程序的兼容问题.另外,针对国内微机励磁装置近年来存在的问题和盲点,在论文中也分别做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作为一个实际的工程课题,该论文所述大部分思想已在实施工程项目中得以实现且获得成功.第一台产品样机已于1999年12月8日成功投运于辽宁清河发电厂100MW两机交流汽轮发电机组,第二台产品也于2000年3月20日成功投运于安徽国安发电力公司300MW无刷高起始汽轮发电机组,其优良的性能在现场实时运行中获得了印证且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上传时间: 2013-06-02
上传用户:佳期如梦
该文系统地分析了感应电动机的各种故障特征.针对感应电动机在不对称状态下定子电流的正序和负序分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简便易行的不对称及断相保护动作判据.该文根据电动机各种故障的微机保护方案,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与抗干扰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多功能感应电动机保护装置.这套装置以先进的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采用MAX197进行AD转换,具有数学采集、处理、实时控制、自动保护及显示、报警等功能.最后对所研制的保护装置样机,模拟电动机的各种故障,进行了充分的动模实验,验证了其保护时间的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6-05
上传用户:一诺88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现在的变电站有三种运行模式: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再有一种是实现无人值班、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在常规变电站中,其继电保护、中央信号系统、变送器、远动及故障录波装置等所有二次设备都是采用传统的分立式设备,而且站内配备大量控制、保护、记录用屏盘。使装备设置复杂,占地面积大,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这种常规变电站的一个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监测。因此,这种常规变电站已逐渐被淘汰。 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以微机化的新型二次设备取代传统使用的分立式设备。开发集保护、控制、监测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设备,并实现设备共享、信息资源共享,使变电站设计简捷、布局紧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原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应用到变电站的二次设备中去,使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得到不断的更新换代。该项研究把一种新型的低压电能量测量芯片与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结合起来,利用DSP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速度快、性价比高等优点,设计出新型的变电站线路测控单元,实现对高压线路的测量、监视和控制,这种新型的二次设备比传统的二次设备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快的相应速度。 与此同时,网络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使变电站监控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集中控制型逐步过渡到功能分散、模块化的分散网络型,通过现场总线,使主控室和现场之间的联系变成了串行通信联系,从而提高的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CAN总线应用于变电站的监控系统中,组成变电站的数据通信网络,可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错能力。 该文就以上的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在简单介绍新型电能测量芯片和DSP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变电站测控单元的设计方案,并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主要部分是对测量模块的设计;二是系统的通信接口模块设计,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通信模块的三种不同的通信接口的设计,分别是RS-232串行通信、RS-485总线通信、CAN总线通信;三是在分析现代测控系统发展历史,指出了现场总线测控系统的优越性;四是设计出的测控系统单元的基础上,利用CAN现场总线构建变电站的综合监控系统。 该文提出的方案、技术以及结论对于变电站监控系统和自综合动化系统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都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fhzm5658
DSP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研制这种计量装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装置就是通过采样电路采集到电网的电压和电流等数据,利用DSP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对电压和电流采样数据进行FFT变换,得到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的值,再根据谐波功率和电能计算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的电能.本装置硬件和软件都采用模块化设计.硬件分为四个部分,前置电路、采样电路、DSP电路和显示电路;软件也分四部分,分为主程序、采样子程序、FFT子程序和功率电能计算子程序.经过实验测试和误差仿真修正,本装置能准确地计量电网中各次谐波电能,其计量精度可达0.2级.若再做进一步的完善,本装置完全可做到实用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东大小布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控系统也不断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进而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出现以及人们对降低监控系统成本和提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新的研发热点。 本文的目的是把嵌入式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构造一个性能稳定且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以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作为服务器端,服务器程序在其上以后台方式运行,等待监控系统环境中的客户机使用浏览器向其发送访问请求,实现在局域网乃至Internet网上对摄像头的远程控制。 文中把系统设计分为三大部分:系统硬件设计、嵌入式Linux在硬件平台的实现和系统软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首先提出了整个硬件系统的实现方案,接着详细介绍了S3C2410处理器与存储器、以太网控制器芯片以及USB和串口的接口电路设计;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了嵌入式Linux在本系统硬件平台的移植实现及应用程序的开发特点,重点讲述了本系统平台上Linux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的设计过程;系统软件部分首先介绍了USB接口摄像头驱动在嵌入式Linux下的实现,重点讲述了Video4Linux下视频采集的实现,接着论述了如何实现图像的JPEG压缩,最后针对基于B/S模式的网络通信系统结构,详细阐述了网络通信的具体实现过程和方法。 最后在办公室局域网通过对系统测试,显示了系统运行结果,实现了利用局域网或Internet网对远程环境进行监控的功能。
上传时间: 2013-07-04
上传用户:lgnf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通信和微电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领域出现了大量基于微处理器/控制器的智能电子设备,变电站自动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系统集成成为趋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互操作性差已经开始成为“瓶颈”问题,即不同厂商或同一厂商在不同时期的智能电子设备采用的网络和通信协议可能不相同,使得智能电子设备之间需要协议转换才能集成到一个变电站系统,从而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影响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适应将来快速更新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国际电工委员会于2005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网络通信的国际标准IEC61850。本文围绕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网络通信和符合该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网络通信装置的实现展开研究,分为IEC61850标准的体系分析和具体模型的构建、基于IEC61850的通信网络的特征及规划、变电站通信网络数据流建模及网络通信性能仿真、符合该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网络通信装置的设计几部分。 IEC61850是一套完备的、面向未来的变电站通信网络与系统标准,本文首先介绍了其制定背景、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信息模型的内涵、技术特征和建模方法,并针对变电站中最为重要的两类模型--采样值报文传输模型和通用变电站事件传输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模型构建和通信映射。 实现IEC61850通信的物理承载是以太网,本文首先通过对以太网的技术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其通信特性,然后研究和分析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对环境、规模、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其中对网络传输延时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变电站通信网络进行了规划和构建,提出了使用适用的网络拓扑、报文加入优先级标签、采用基于多VLAN的节点分布规划和网络冗余等提高实时性和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区别于传统的以太网通信,变电站通信网络中存在多种数据流,是要进行特殊处理的。本文首先对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并划分类别,根据其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归纳了网络模拟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基于NS-2的网络模拟技术对变电站通信网络的性能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相关的网络性能指标。模拟结果证明了使用交换式以太网、报文引入优先级标签和采用基于多VLAN的节点分布规划等提高实时性措施的正确性,有利于变电站的网络规划和建设以及智能电子设备通信装置的设计。 从现代电力系统的信号源开始,首先分析了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要求并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出相应的具体软/硬件,实现了基于IEC61850的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的通信装置样机。在此基础上将此装置经过扩展和修改用于其他的智能电子设备的网络通信,使其具有广泛使用性和兼容性。最后设计了试验环境,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样机的通信性能满足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daguda
随着工业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载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谐波公害越来越严重。应用现代技术对谐波等进行经济、有效地补偿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消除谐波的方法是加装滤波装置。对高压大容量谐波源国内外目前主要是采用LC谐振型无源滤波器(PassivePowerFilter,PF),这些滤波器还兼有无功和负序补偿功能。尽管PF具有初期投资小、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但其滤波效果受电力系统阻抗的影响较大,且只能消除特定次数的谐波,对于谐波次数经常变化的负载滤波效果不好,还可能与系统发生串联、并联谐振,导致谐波放大,使LC滤波器过载甚至烧毁。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有源滤波技术的不断深入和用户对谐波问题的重视,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功率可关断器件(GTR,GTO,IGBT等)的不断进步,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PowerFilter,APF)作为抑制电网谐波、补偿供电系统无功功率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又以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使用最为广泛。 本文以并联型注入式混合有源滤波器为基础,就其设计与应用的几项重要技术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就国内外有源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介绍了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2.研究了各型有源滤波器的基本拓扑结构和运行原理,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 3.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容量工程应用的混合型滤波器结构,结合工程实际完成了各组成部分的参数设计。 4.对各种谐波检测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一种准确性较高、延时较短的新型检测方法。 5.就APF中逆变器的PWM调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新的改进规则采样法的死区补偿方法。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ajax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