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尤其是实时图像处理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嵌入式和DSP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被逐渐应用到实际系统中,从而推动了新理论的产生和应用,对图像处理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见,研究如何将ARM和DSP双处理器结构应用于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新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实时图像处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得出了以ARM和DSP分别作为实时图像处理系统核心的优势和劣势,结合本课题实时性,高效性和便携性的特点,设计一个以ARM+DSP双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并通过增加或裁剪可以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和图像识别领域。 2.掌纹识别技术是继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方向,正处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阶段。在论文中,介绍了以ARM+DSP双处理器为核心的通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和掌纹识别技术相融合的实例,构成最基本的脱机掌纹识别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的基本流程,实现最基本的识别功能,降低成本,提升实时掌纹识别系统的性能。 3.具体设计中,在对两种系统组成方案经过比较后,选择了基于TI公司的TMS320VC5470双核处理器为核心,根据TMS320VC5470芯片的特点,对系统平台的硬件原理进行设计,扩充了进行研究所需的片外RAM,ROM(Flash),人机接口电路,外围接口电路,仿真接口JTAG等。随后根据原理图所需器件,选择相对应的封装形式,设计8层印刷电路板,对BGA封装形式芯片的扇出方式,布线规则以及高速数字电路与高速PCB设计中涉及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予以重点研究,较好解决了高密度BGA封装集成电路的布线及其电磁兼容性问题。除此之外,在软件设计方面,讨论了针对TMS320VC5470系统脱离主机开发环境成为独立系统时双核Bootload的实现、双核间通讯及程序固化到FLASH中的方法。 本文所做的创新工作是将ARM和DSP有效的相结合,使他们在实时图像处理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自身的劣势,提升了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缩小了体积,节约了成本;并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将该ARM+DSP实时图像处理系统和最新的掌纹识别的原理相结合,构成了手持式掌纹识别系统,对于实时掌纹识别技术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上传时间: 2013-07-31
上传用户:muyehuli
在传统的电力电子电路中,DC/DC变换器通常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电压或电流的控制。数字控制与模拟控制相比,有着显著的优点,数字控制可以实现复杂的控制策略,同时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易于实现系统的智能化。但目前数字控制基本上限于电力传动领域,DC/DC变换器由于其开关频率较高,一般其外围功能由DSP或微处理器完成,而控制的核心,如PWM发生等大多采用专用控制芯片实现。FPGA由于其快速性、灵活性及保密性等优点,近年来在数字控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FPGA的DC/DC变换器是电力电子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研究了同步Buck变换器的建模、设计及仿真,采用Xinlix的VIRTEX-Ⅱ PRO FPGA开发板实现了Buck变换器的全数字控制。 论文首先从Buck变换器的理论分析入手,根据它的物理特性,研究了该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和小信号分析。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开关电源,提出并分析了混杂模型设计方案,然后进行了控制器设计。并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同步Buck电路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浮点仿真的运算精度与溢出问题,影响了仿真的精度。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作者采用了定点仿真方法,得到了满意的仿真结果。论文还着重论述了开关电源的数字控制器部分,数字控制器一般由三个主要功能模块组成:模数转换器、数字脉宽调制器(Digital PulseWidth Modulation:DPWM)和数字补偿器。文中重点研究了DPWM和数字补偿器,阐述了目前高频数字控制变换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高频状态下DPWM分辨率较低,影响控制精度,甚至引起极限环(Limit Cycling)现象,对DPWM分辨率的提高与系统硬件工作频率之间的矛盾、DPWM分辨率与A/D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DPWM分辨率的方法,该方法在不提高系统硬件频率的前提下,采用软件使DPWM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作者还设计了两种数字补偿器,并进行了分析比较,选择了合适的补偿算法,达到了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 设计完成后,作者使用ISE 9.1i软件进行了FPGA实现的前、后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理论及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作者完成了Buck电路的硬件制作及基于FPGA的软件设计,采用32MHz的硬件晶振实现了11-bit的DPWM分辨率,开关频率达到1MHz,得到了满意的系统性能,论文最后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上传时间: 2013-07-23
上传用户:kristycreasy
由于其很强的纠错性能和适合硬件实现的编译码算法,卷积编码和软判决维特比译码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然而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卫星有效载荷种类的增多和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在低信噪比的功率受限信道条件下提高传输速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结合在研项目,在编译码算法、编译码器的设计与实现、编译码器性能提高三个方面对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介绍了使用VHDL语言和原理图混合输入的方式,实现一种(7,3/4)增信删余方式的高速卷积编码器和维特比译码器的详细过程;然后将设计下载到XILINX的Virtex2 FPGA内部进行功能和时序确认,最终在整个数据传输系统中测试其性能。本文所实现的维特比译码器速率达160Mbps,远远高于目前国内此领域内的相关产品速率。 首先,论文具体介绍了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算法,研究卷积码的各种参数(约束长度、生成多项式、码率以及增信删余等)对其译码性能的影响;针对项目需求,确定卷积编码器的约束长度、生成多项式格式、码率和相应的维特比译码器的回归长度。 其次,论文介绍了编解码器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一根据已知条件,使用VHDL语言和原理图混合输入的方式设计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源代码和原理图,分别采用功能和电路级仿真,确定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分别需要占用的资源,考虑卷积编码器和维特比译码器的具体设计问题,包括编译码的基本结构,各个模块的功能及实现策略,编译码器的时序、逻辑综合等;根据软件仿真结果,分别确定卷积编码器和维特比译码器的接口、所需的FPGA器件选型和进行各自的印制板设计。利用卷积码本身的特点,结合FPGA内部结构,采用并行卷积编码和译码运算,设计出高速编译码器;对软、硬件分别进行验证和调试,并将验证后的软件下载到FPGA进行电路级调试。 最后,论文讨论了卷积编码和维特比译码的性能:利用已有的测试设备在整个数据传输系统中测试其性能(与没有采用纠错编码的数传系统进行比对);在信道中加入高斯白噪声,模拟高斯信道,进行误码率和信噪比测试。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mingaili888
本书是《数字电子技术》的配套教材。全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实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为基本实验,第三、四部分为综合设计性实训,安排了智力竞赛抢答器、电子秒表、拔河游戏机、31/2 位直流数字电压表等8 个综合设计性实训内容;第五部分为EWB及数字电路实验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5-17
上传用户:himbly
Tina Pro是重要的现代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之一,用于模拟及数字电路的仿真分析。其研发者是欧洲DesignSoft Kft.公司,目前大约流行四十多个国家,并有二十余种不同语言的版本,其中包括中文版,大约含有两万多个分立或集成电路元器件
上传时间: 2013-07-01
上传用户:manlian
arm7例程:proteus的ARM学习历程,有相关的电路和仿真程序,方便初学者的仿真学习。
上传时间: 2013-08-17
上传用户:座山雕牛逼
教你如何使用Pspice进行电路的仿真,是学习模拟电路不可或缺的资料之一哦
标签: OrCAD_PSpice 简明教程
上传时间: 2013-10-21
上传用户:wentianyou
特点: 精确度0.1%满刻度 可作各式數學演算式功能如:A+B/A-B/AxB/A/B/A&B(Hi or Lo)/|A|/ 16 BIT类比输出功能 输入与输出绝缘耐压2仟伏特/1分钟(input/output/power) 宽范围交直流兩用電源設計 尺寸小,穩定性高
上传时间: 2014-12-23
上传用户:ydd3625
快速学会电路设计,仿真与电路板设计。这个教程主要是教你学用proteus做PCB,而有关pcb打样,可以找华强pcb。
上传时间: 2014-11-27
上传用户:qilin
特点(FEATURES) 精确度0.1%满刻度 (Accuracy 0.1%F.S.) 可作各式数学演算式功能如:A+B/A-B/AxB/A/B/A&B(Hi or Lo)/|A| (Math functioA+B/A-B/AxB/A/B/A&B(Hi&Lo)/|A|/etc.....) 16 BIT 类比输出功能(16 bit DAC isolating analog output function) 输入/输出1/输出2绝缘耐压2仟伏特/1分钟(Dielectric strength 2KVac/1min. (input/output1/output2/power)) 宽范围交直流两用电源设计(Wide input range for auxiliary power) 尺寸小,稳定性高(Dimension small and High stability)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541657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