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S半导体针对Atmel、Microchip、NSST系列单片机及时推出了51LPC系列OTP单片机。P87LPC762/764一种80C51改进型MCU。增加了用户想要的WDT看门狗,I2C总线,二个模拟量比较器可组成8位A/D及D/A转换器,上电复位检测,欠压复位检测,保证I/O口驱动电流达到20mA,运行速度为标准80C51的二倍,而且温度范围达到了工业级标准(-40+85),单片机本身的可靠性即电磁兼容特性极好,同时MCS-51系列已有的特点P87LPC76x也都具备,而且,它还继承了PHILIPS半导体的低功耗特性及彻底的不可破译性。更详细的性能请用户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使用指南。
上传时间: 2013-10-10
上传用户:it男一枚
采用RISC结构型单片机Atmega128作为微处理器,320×240点阵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全中文界面,读数直观,测量迅速,可在规程要求的测量点自动进行测量。模拟线路采用电位差式测量原理,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结合微处理器技术及系统的引入,使该产品成为高智能化数字测量仪器。本产品执行标准及检定规格:《JJG169-93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规程》、《JJG313-94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GB1208-1997电流互感器》、《DL/T668-1999测量用互感器检验装置》、《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测量对象为0.5级及以下精度电流互感器。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ginani
红外通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无线通信模式,其具有无污染,信息传输稳定(不受电磁影响),信息保密性高(经过一定强度的编解码),及安装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水表电表远程操控,红外无接触式测温…)工业生产、科研等诸多领域。当然由于其本身传输特性的限制,导致其易受光线影响,传输距离教短,这些也是平时我们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上传时间: 2013-10-26
上传用户:vmznxbc
摘 要:本文以日本东芝公司的线阵CCD器件TCD1206SUP为例,在研究了线阵CCD器件工作原理和驱动电路波形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图形式层次设计方法,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设计线阵CCD驱动脉冲的实现方法。用一片EPM7064设计出TCD1206SUP正常工作所需的驱动波形,减小了驱动器的体积。讨论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同时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和CPLD电路的时序仿真波形。关键词:电荷耦合器件;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线阵CCD;驱动时序;驱动电路
上传时间: 2013-11-04
上传用户:75119158
摘要:以飞思卡尔公司16位单片机MC9S12DP256为核心控制单元,基于PID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Lab-view软件,针对气囊一组合电磁阀,对电控空气悬架的软、硬件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控制系统可较好地控制车身高度,抑制系统振荡,改善电控空气悬架的性能。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songrui
[摘要]文章结合小型胶订包本机和书本胶订工艺流程,以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光电耦合器TLP521输入,继电器输出,开发了无线胶订包本机的控制系统。同时在控制软件设计中,增加了运转保护、抗干扰和故障监测功能,保证了系统工作质量的稳定与可靠。关键词:89C51;无线胶订;智能控制
上传时间: 2014-12-27
上传用户:鱼哥哥你好
目前随着制造工艺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各种微控制器层出不穷,并且在各个厂家的竞争下,微控制器价格也不断下降,性能不断增强,并广泛的应用到了工业和消费电子中。特别是近几年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单片机(微控制器)的踪迹。其中以8位机(内部总线位宽为8位)最为常见,其中典型的厂家有: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wuchunwu
AM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是在机械式变速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变速器,文章对其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完成了以MC9S12DP256微控制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硬件系统设计,通过在AMT中应用MC9S12DP256来实现对AMT系统的控制。同时系统中采用Freescale公司的高端驱动芯片MC33289来实现对电磁阀的驱动,系统结合自身CAN模块,选用Philips公司的PCA82C250设置了CAN的接口电路,用于故障码的传输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进行CAN通讯。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515414293
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最初,CAN被设计作为汽车环境中的微控制器通讯,在车载各电子控制装置ECU之间交换信息,形成汽车电子控制网络。比如: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器、仪表装备、电子主干系统中,均嵌入CAN控制装置。一个由CAN 总线构成的单一网络中,理论上可以挂接无数个节点。实际应用中,节点数目受网络硬件的电气特性所限制。例如,当使用Philips P82C250作为CAN收发器时,同一网络中允许挂接110个节点。CAN 可提供高达1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这使实时控制变得非常容易。另外,硬件的错误检定特性也增强了CAN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上传时间: 2013-11-17
上传用户:thuyenvinh
Cortex-M3 技术参考手册 Cortex-M3是一个32位的核,在传统的单片机领域中,有一些不同于通用32位CPU应用的要求。谭军举例说,在工控领域,用户要求具有更快的中断速度,Cortex-M3采用了Tail-Chaining中断技术,完全基于硬件进行中断处理,最多可减少12个时钟周期数,在实际应用中可减少70%中断。 单片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调试工具非常便宜,不象ARM的仿真器动辄几千上万。针对这个特点,Cortex-M3采用了新型的单线调试(Single Wire)技术,专门拿出一个引脚来做调试,从而节约了大笔的调试工具费用。同时,Cortex-M3中还集成了大部分存储器控制器,这样工程师可以直接在MCU外连接Flash,降低了设计难度和应用障碍。 ARM Cortex-M3处理器结合了多种突破性技术,令芯片供应商提供超低费用的芯片,仅33000门的内核性能可达1.2DMIPS/MHz。该处理器还集成了许多紧耦合系统外设,令系统能满足下一代产品的控制需求。ARM公司希望Cortex-M3核的推出,能帮助单片机厂商实. Cortex的优势应该在于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3者(或2者)的结合。 Cortex如果能做到 合理的低功耗(肯定要比Arm7 & Arm9要低,但不大可能比430、PIC、AVR低) + 合理的高性能(10~50MIPS是比较可能出现的范围) + 适当的低成本(1~5$应该不会奇怪)。 简单的低成本不大可能比典型的8位MCU低。对于已经有8位MCU的厂商来说,比如Philips、Atmel、Freescale、Microchip还有ST和Silocon Lab,不大可能用Cortex来打自己的8位MCU。对于没有8位MCU的厂商来说,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但他们在国内进行推广的实力在短期内还不够。 对于已经有32位ARM的厂商来说,比如Philips、Atmel、ST,又不大可能用Cortex来打自己的Arm7/9,对他们来说,比较合理的定位把Cortex与Arm7/9错开,即<40MIPS的性能+低于Arm7的价格,当然功耗也会更低些;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断了16位MCU的后路。 对于仍然在推广16位MCU的厂商来说,比如Freescal、Microchip,处境比较尴尬,因为Cortex基本上可以完全替代16位MCU。 所以,未来的1~2年,来自新厂商的Cortex比较值得期待-包括国内的供应商;对于已有32位ARM的厂商,情况比较有趣;对于16位MCU的厂商,反应比较有意思。 关于编程模式 Cortex-M3处理器采用ARMv7-M架构,它包括所有的16位Thumb指令集和基本的32位Thumb-2指令集架构,Cortex-M3处理器不能执行ARM指令集。 Thumb-2在Thumb指令集架构(ISA)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它与Thumb相比,具有更高的代码密度并提供16/32位指令的更高性能。 关于工作模式 Cortex-M3处理器支持2种工作模式:线程模式和处理模式。在复位时处理器进入“线程模式”,异常返回时也会进入该模式,特权和用户(非特权)模式代码能够在“线程模式”下运行。 出现异常模式时处理器进入“处理模式”,在处理模式下,所有代码都是特权访问的。 关于工作状态 Coretx-M3处理器有2种工作状态。 Thumb状态:这是16位和32位“半字对齐”的Thumb和Thumb-2指令的执行状态。 调试状态:处理器停止并进行调试,进入该状态。
上传时间: 2013-12-04
上传用户:坏坏的华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