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是指系统、分系统、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协调地完成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电磁兼容设计是通过提高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降低对外的电磁干扰,避免由于干扰导致的产品故障,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电磁兼容设计一般需要从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设计。
  • EMC 预兼容测试基础知识

    一旦您设计完电子产品,就该把它推向市场了,对吗?没错,但并不确切。因为对于任何产品开发,您都需要首先对设计的设备进行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预期。所有电子设备最终都必须通过一个重要测试 — EMI(电磁干扰)全兼容测试。按照设备测试所依据的相应监管机构标准的定义,通过 EMI 测试,即证明您的设备的电磁辐射性能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EMI(电磁干扰)属于EMC(电磁兼容)这一术语的范畴。在执行预兼容测试时,您会关注 EMI 测试。这是一种来自您的设备的实际现象,又称为辐射。不过,想要获得 EMI 全兼容测试的认证,成本是相当昂贵的 — 万一未能通过 —您不仅需要重新进行设计,还会打乱您的产品开发时间表,耗费大量资金。

    标签: EMC

    上传时间: 2022-07-08

    上传用户:d1997wayne

  • 高速电路板级SI、PI、EMI设计

    现代电路设计不断朝高速、高密度、低电压、大电流趋势发展,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SI)、电源完整性(Power Integrity,Pl)和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日益突出。传统设计方法显得力不从心,需综合三者间相互影响进行协同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高速电路SI、PI及EMC问题,接着重点分析了SI-PI协同仿真分析技术以及系统EMC权衡策略。通过对SSN耦合机制的分析,讨论了SI与PI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出了两种用于SI-PI协同仿真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SI-PI协同仿真分析工具——SI-PI Co-sim Tool,并以DDR3内存仿真分析为例介绍了工具的应用。本文对SI-PI协同建模仿真技术的分析,直观展示了电源噪声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的SI-PI协同分析工具可很好地辅助高速电路设计。

    标签: 高速电路板 si pi emi

    上传时间: 2022-07-25

    上传用户:

  • 印刷电路板设计在真实世界中的EMI控制

    第一章印刷电路板之EMI/EMC设计简介第一节 EM/EMC介绍电磁干扰(EMI)与电磁兼容(EMC)最初是在1940及1950年代变成关切之议题,大多是因为马达之噪声,经由电源线之传导影响到其它敏感之器材。在此一时期,一直到1960年代,EMI/EMC主要是在军事上之考虑,确保器材之电磁兼容性。在一些意外事件中,如雷达之辐射造成武器之意外启动,或EMl造成导航系统之故障,所以,军事上首先关注到如飞机或船舰上之武器系统之问题。到了70及80年计算机科技发展,来自计算机器材之干扰对广播电视机及无线电接收造成严重之问题。美国政府因而对此些工业产品实行EMI之规范。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发布了一系列之法规,以规范计算机器材之干扰强度,并定义了量测之方法。同样的,欧洲及其它地区之政府也开始限制计算机产品产生之干扰。在此一时期,EMI/EMC之控制只局限在计算机、外围器材、以及计算机通讯产品。

    标签: 印刷电路板 emi

    上传时间: 2022-07-27

    上传用户:jason_vip1

  • EMI电源滤波器的设计和研究

    本文在阐述开关电源电磁干扰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源传导加固技术。文中阐述了EMI电源滤波器的基本原理、拓扑结构、设计原则和滤波器件的高频特性,分析了网络理论及其在EMI电源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以某一航空产品中的DC-DC开关电源项目为依托,设计EMI电源滤波器。通过了解开关电源需要满足的电磁兼容标准,测试分析其电磁干扰信号特点,提出滤波器性能指标。利用网络理论设计分析滤波电路,通过编程实现对滤波电路参数的设计。建立滤波器插入损耗仿真模型,编写仿真程序,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在EMI电源滤波器设计的基础上,对滤波器进行了拓展功能的电路设计,主要针对开关动作所引起的浪涌电压。通过讨论应用于EMI电源滤波器中的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特性,提出了铁氧体磁芯的选择原则和应用方法,同时讨论了主要滤波器件的选择和设计。深入研究EMI电源滤波器在工程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滤波器封装技术,并提出封装过程测试方法及工程应用时安装使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标签: emi 电源滤波器

    上传时间: 2022-07-27

    上传用户:1208020161

  • 电磁兼容性、电源完整性、信号完整性资料合集

    部分内容展示: 电源完整性 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仿真分析.pdf 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的仿真分析与设计 (2).pdf 为什么电源完整性(PI)是个“热”话题—如何进行电热协同仿真.doc 论基于candence的组装清单做法.pdf 基于团队协作的ACDC电源完整性设计与分析方法_20200106_184949.doc 基于团队协作的ACDC电源完整性设计与分析方法. ………… 信号完整性 信号链经典全集 信号互联链路(5G+光通信技术) 信号调制技术方式 信号串并联传输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研究.pdf ………… 电磁兼容性 应用电磁学基础(第4版).pdf 全面解析电磁兼容技术-完整版.pdf 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测试.pdf 经典EMI Filter Design第二版.pdf 计算电磁学要论—盛新庆 著.pdf 工程电磁兼容.pdf …………

    标签: cad-cam 模具

    上传时间: 2013-07-07

    上传用户:eeworm

  • 汽车永磁起动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磁极优化及动态过程仿真.rar

    该文首先根据与起动机相配套的发动机的技术性能要求分别对以铁氧体永磁材料和NdFeB永磁材料为磁极的汽车起动机进行了电磁结构设计及性能计算,并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永磁起动机的电磁设计核算程序.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试制了样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值与设计值基本吻合.然后针对目前国内永磁材料价格昂贵的现实情况,为了减少成本、降低材料消耗和减小体积和重量,使之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原有电磁设计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对电机永磁体磁极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根据汽车起动机的运行过程为动态运行,无稳态可言的情况,在建立了包括电磁模型和机械模型在内的永磁起动机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MATLAB语言编制了仿真程序,对汽车永磁起动机的动态运行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值与设计值、实验值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标签: 汽车 动态过程 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5-26

    上传用户:秦莞尔w

  • 超级电容器恒流测试电源.rar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池和静电电容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其功率密度比电池高数十倍,能量密度比静电电容高数十倍。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对环境无污染、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有希望成为21世纪的新型绿色能源。 设计了一个主回路以BUCK降压电路为主,控制回路以单片机89C51为核心的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性能。本系统通过检测超级电容器的端电压、电流和温度,并将采集到的信号由ADC0809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89C51分析处理后,再经DAC0832输出,调节脉宽调制器TL494的电压信号,调整PWM的输出值,控制BUCK转换电路中MOSFET功率开关的占空比,从而改变输出直流电压的大小,实现恒流控制。超级电容器充电方法采用分阶段恒流充电,依照充电状态的不同,适时调整充电电流大小,避免过充电造成超级电容器损害。在其控制方法和实现手段上,主要通过单片机的设定值与实测值的比较来控制电路的输出,也可以通过模糊控制技术来实现,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采用模糊控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整个系统的保护功能方面,采用了过压、过流以及过热等的保护方法,实现软硬件对系统的保护。 利用本测试系统可以对超级电容器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其充放电曲线基本上呈现线性。模糊控制能针对电容器充电状态的不同,适时给予不同的充电电流,不至于发生大电流过充造成超级电容器受损的情况,确保使用寿命。 解决了系统的电磁兼容,从而能够保证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在电路装置硬件电路、软件以及印制电路板设计中所采取了一些抗干扰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干扰带来的误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标签: 超级电容器 恒流 测试电源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ecpolo

  • 大功率DCDC变换器ARM控制系统及EMC的研究.rar

    本文对燃料电池车用DC/DC变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控制策略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对基于ARM的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对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作了详细的研究并给出了提高电磁兼容能力的措施。本文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性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分析了大功率DC/DC变换器主电路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电磁兼容环境。在此基础上,从控制电路的最小系统、检测系统、脉冲发生系统以及驱动电路、CAN通讯电路等方面重点讨论了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驱动电路的设计。本文在DC/DC变换器电感电流连续状态空间小信号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MATLAB软件对大功率DC/DC变换器单环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给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设计了基于ARM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并编写了相应的软件代码。此外,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重点讨论了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以及抗干扰措施。在系统硬件和软件基础上进行了功率试验并给出了试验结果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

    标签: DCDC ARM EMC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思琦琦

  • 基于ZigBee的短距离通信技术研究.rar

    集成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网络和无线通信四大技术而形成的ZigBee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能够协作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传送到需要的用户。ZigBee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国内外的研究者提出了大量的挑战性课题。时钟同步是所有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ZigBee技术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大多数ZigBee技术应用比如环境监测系统,导航系统等都需要所搜集的传感数据具有准确时间信息,否则采集的信息就是不完整的。 本论文介绍了国内外在ZigBee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对IEEE802.15.4/ZigBee的协议栈做了分析,对现存的几种主要的时钟同步算法做了研究。本太阳能航标灯同步闪课题中,为了便于太阳能给航标灯供电,需要通过休眠机制来降低功耗;为了保证ZigBee网络中各设备协同工作,时钟同步显得更为重要,它为本系统中的每个航标灯提供正确的时钟信息,不但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和效率,而且让航标灯的同步闪光,在航道中起到很好的助航作用。接着,给出了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各硬件模块的设计原理、电路原理图及主要模块的详细实现过程。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本文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针对网络拓扑结构、协议体系结构以及干扰抑制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与其它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比较及对其相互干扰进行研究。 2.对ZigBee节点时钟同步算法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研究,总结了这些算法的优缺点,并在对比现有的几种时钟同步算法的基础上对泛洪时间同步协议多跳时钟同步算法的改进。 3.设计了太阳能航标灯同步闪光系统,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及软件流程,并且在制PCB板中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详细描述。 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高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标签: ZigBee 短距离 技术研究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海陆空653

  • 数字化交流方波埋弧焊电源的研究.rar

    数字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控制论的进步推动弧焊电源从模拟阶段发展到数字阶段。数字化逆变弧焊电源不仅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而且容易大规模集成、方便升级,成为焊机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焊接产业的巨大发展。针对传统的埋弧焊电源存在的体积大、控制电路复杂、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双逆变结构的焊机主电路实现方法和基于“MCU+DSP”的数字化埋弧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文详细介绍了埋弧焊的特点和应用,从主电源、控制系统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逆变电源的发展历程,对数字化交流方波埋弧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设计了双逆变结构的数字化焊接系统,实现了稳定的交流方波输出。 根据埋弧焊的电弧特点和交流方波的输出特性,本文采用双逆变结构设计焊机主电路,一次逆变电路选用改进的相移谐振软开关,二次逆变电路选用半桥拓扑形式,并研究了两次逆变过程的原理和控制方式,进行了相关参数计算。根据主电路电路的设计要求,电流型PWM控制芯片UC3846用于一次逆变电路的控制并抑制变压器偏磁,选择集成驱动芯片EXB841作为二次逆变电路的驱动。 本课题基于“MCU+DSP”的双机主控系统来实现焊接电源的控制。其中主控板单片机ATmega64L主要负责送丝机和行走小车的速度反馈及闭环PI运算、电机PWM斩波控制以及过压、过流、过热等保护电路的控制。DSP芯片MC56F8323则主要负责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的反馈和闭环PI运算以及控制焊接时序,以确保良好的电源外特性输出。外部控制箱通过按键、旋转编码器进行焊接参数和焊接状态的给定,预置和显示各种焊接参数,快速检测焊机状态并加以保护。 主控板芯片之间通过SPI通讯,外部控制箱和主控板之间则通过RS—485协议交换数据。通过软件设计,实现焊接参数的PI调节,精确控制了焊接过程,并进行了抗干扰设计,解决了影响数字化埋弧焊电源稳定运行的电磁兼容问题。 系统分析了交流方波参数的变化对焊接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的波形分析,证明了本课题设计的埋弧焊电源能够精确控制引弧、焊接、 收弧等焊接时序,并可以有效抑制功率开关器件的过流和变压器的偏磁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焊接效果。 最后,对数字化交流方波埋弧焊的控制系统和焊接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埋弧焊;交流方波;数字化;逆变;软开关技术

    标签: 数字化 交流 埋弧焊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jgkad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