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看不懂,为了积分呀。。。。
上传时间: 2016-04-22
上传用户:计算机网络
ap3706 datasheet 反击电源控制芯片,引用于适配器,adaptor, TV power supply
标签: AP3706
上传时间: 2016-04-24
上传用户:liquanchun
IMC内模控制仿真程序,及其源代码matlab
标签: matlab
上传时间: 2016-06-14
上传用户:lordhit
qc.2.0,bq25895演示版本代码,包括
上传时间: 2016-06-24
上传用户:fanml
用5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采用定时器计时循环点亮8个LED小灯,在Proteus 8.6 中建立仿真测试,内含程序源码(keil 5.26),Proteus仿真模型
上传时间: 2022-03-30
上传用户:kent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低负载系数采样电阻的、可用于电感负载的精密可调恒流源的设计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恒流源基本原理与串联负反馈式恒流源电路,论述了影响恒流源稳度的主要因索以及误差分配原则,然后介绍了可用于电感负载的可调精密恒流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低负荷系数采样电阻以及基准电压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主电源模块、调整管压降反馈电路、保护与补偿电路电源管理电路以及电流测试电路。该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第一,制成了可以输出0-10V之间任意电压值的高精度电压基准模,短时间内输出电压的相对标准差达234×10,电压稳定度(时间漂移)为34×10Vh。将其作为恒流源的电压参考源,最终实现了0-1A可调功能。第二,完成了19低负荷系数采样电阻的测试与制作,通过实验测得其负载系数为3.58×10°gW温度系数为034ppm℃,长期稳定性为±048pm30h第三,通过设计感性负载补偿电路、调整电路结构、调整控制算法,最终使恒流源适用于感性负载。第四,设计了主电源控制方法,实现了恒流源的自动调节,最终使得本设计在输出0-1A之间任何电流携带300W以下任何负载都能保证同样的精度,第五,设计了调整管压降反馈电路,单片机通过视管管制比电倾出电,实取了词整管底降的自动,解块了由于负载变化引起的调整管漏源电流下降所导致的电流漂移。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正常工作时设备的输出1A电流相对标准差为297×103,电流稳定度(时间漂移)为-3.6×10730min,可调恒流源的微分非线性为0.59SB,最大负载能力300W,输出阻抗120MQ关键词可调恒流源感性负载高稳定性电压基准
标签: 恒流源
上传时间: 2022-04-02
上传用户:
随着世界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大力推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导体技术快速发展,兼容更宽范围低输入电压的充电机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低压宽输入电压范围的buck-boost电源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开关电源控制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基于LT8705控制芯片设计一款高效锂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依据实验结果,该电源模块实现了预期功能,达到了性能标准,满足需求。
上传时间: 2022-04-22
上传用户:
这是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时钟,具有年月日,时分秒,农历,温度,平闰年功能,文件中包含了Proteus仿真模型,keil源程序,pcb文件,原理图,实物图片,操作说明,元件清单以及参考ppt和论文。适合51单片机初学者学习。
上传时间: 2022-04-28
上传用户:
电子产品的设计一般先从功能框图开始,然后细化到原理图,还要经过很复杂和繁琐的调试验证过程,最终才能完成。为了验证原理图的正确性,都要焊接实验板(样板),或使用易于插件的“面包板”,每个节点都必须正确和可靠,连接或焊接过程都是细致而耗时的工作,在器件很多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每次调整都要打样,耗时长而成本高,在设计集成电路时更是如此,急需在制造之前验证集成电路的功能。这种现实需要就迫使人们想用他办法来解决。 根据电路理论,人们可以建立起节点方程和回路方程,通过解这些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得到结果,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得电路的工作情况。但包含电感、电容等器件的电路形成的是一组微分方程组,人工计算依然是累人的活,而计算机则可以大展身手,通过其强大的存储、计算和图形显示能力就能轻松完成,很快得到结果。基于这种思想,人们开发出电路仿真软件,通过快速的仿真,代替耗时且累人的反复调测,提高设计速度和效率,也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最早、最出色的仿真软件就是SPICE。SPICE是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s Emphasis的缩写,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Berkeley)分校的电工和计算机科学系开发,骨干是Ron Rohrer和Larry Nagel,开始是使用FORTRAN语言设计的仿真软件,用于快速可靠地验证集成电路中的电路设计以及预测电路的性能。第一个版本SPICE1于1971年推出,通过围绕晶体管建立电流和电压变量来仿真电路的行为,称为模拟仿真或电路级仿真,且只能模拟100个晶体管的电路。1975年SPICE2发布,开始正式实用化,1983年发布的SPICE2G.6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工业标准,它包含超过15000条FORTRON语句,运行于多种中小型计算机上。1985年SPICE3推出,转为用C语言开发,易于运行于UNIX工作站,还增加了图形后处理工具和原理图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器件模型和分析功能。在1988年SPICE被定为美国国家标准。Spice仿真器采用修改的节点分析法来建立电路方程组,提供非线性直流分析,非线性瞬态分析(实域分析)和线性小信号分析(频域分析)等。其中瞬态分析是最费时的验证方法,通常是利用数值积分法把非线性微分方程变成一组代数方程组,然后用高斯消去法来求解,因为这些线性方程仅仅在积分时刻点是有效的,而随着仿真器进展到下一个积分步长,积分方法必须重复来得到新的线性方程组,如果信号变化得特别快,积分步长应该取得非常小以便积分方法能收敛到正确的解,因此瞬态分析需要大量的数学操作。随着SPICE的发布,其他一些机构也加入研究行列,更有一些软件供应商也看中这个商机,纷纷推出基于SPICE3的各种商业软件,如XSPICE、PSPICE、ISSPICE、T-SPICE、HSPICE等等,功能更强,更方便使用,使SPICE成为电子电路仿真的主流软件,一些软件公司也是通过SPICE相关软件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现在的EDA软件公司,成为知识创造财富的实例。因为SPICE仿真需要相关的元器件仿真模型库,还催生了依靠提供器件模型为生的公司和个人,但中国人都乐于奉献,没钱当然不会买,这种公司在中国是无法存在的(http://www.aeng.com/spicemodeling.asp )。SPICE软件也有一定局限性,有些电路无法仿真或仿真时因不能收敛而失败,特别是用于数模混合电路及脉冲电路时尤其如此。就算通过仿真,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制作电路板调试和验证,仿真只是使这个过程大大缩短,次数大大减少,也就降低了成本。软件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所以就有相应的价值,但中国人的人工费低廉而有的是时间,干得好干得快才让人讨厌,软件在中国也就不值钱了。
上传时间: 2022-05-25
上传用户:
第9章 通用IO接口.wmv 32.3M第8章 嵌入式系统UC OS-Ⅱ.wmv 27.9M第7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wmv 44M第6章 基于ARM CORTEX-M3的STM32应用编程.wmv 32.9M第5章 ARM CORTEX-M3指令集.wmv 26M第4章 搭建ARM嵌入式开发平台.wmv 48.9M第3章 ARM处理器构架.wmv 42.7M第2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wmv 43.9M第23章 嵌入式系统UC OS-Ⅱ的移植.wmv 18.5M第22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的移植.wmv 17.8M第21章 电源控制(PWR).wmv 25.7M第20章 DMA控制器.wmv 18.2M第1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wmv 40.5M第19章 备份寄存器(BKP).wmv 16.1M第18章 看门狗系统.wmv 20.7M第17章 时钟控制系统.wmv 32.6M第16章 高级控制定时器系统.wmv 45.9M第15章 通用定时器系统.wmv 35.2M第14章 同步串行通信接口.wmv 35.5M第13章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wmv 38.7M第12章 中断系统.wmv 33M第11章 ADC系统.wmv 50.4M第10章 FLASH.wmv 23.6M
标签: 嵌入式
上传时间: 2022-06-14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