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教程》是汪建、汪泉编著,201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础教材、湖北省精品课程教材。该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电子信息类专业“电路理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该教材介绍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运用电路定理法,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动态元件,正弦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与互感耦合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性稳态电路分析,双口网络,暂态分析方法——经典分析法、复频域分析法。该教材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出发,通过对电路原理课程中重点、难点及解题方法的论述,将基本内容的叙述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融合。强调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用注释方式予以较详尽的说明和讨论;对在理解和掌握上易出错之处给予必要的提示;重视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和掌握。对各种解题方法给出了具体步骤,并用实例说明这些解题方法的具体应用,且许多例题同时给出多种解法供读者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和方法分析解决各种电路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或综合性较强且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的讲解,进一步讨论各种电路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
标签: 电路原理
上传时间: 2022-06-04
上传用户:默默
图灵电子与电气工程丛书 第3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姚剑清 译
标签: 运算放大器
上传时间: 2022-06-12
上传用户:
这是一本由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杨建国教授所著的关于放大器的书籍,它详细地介绍有关于放大器各个方面的知识。
标签: 放大器
上传时间: 2022-06-27
上传用户:xsr1983
哈工大电机动态理论研究生教材用书,为电气工程研究生教材
上传时间: 2022-06-27
上传用户:
适用对象:电气工程普通本科生,面向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与MATLAB应用。本书简介:全书分为八章,先介绍MATLAB与simulink的基本库,共分为两章;后面六章则分别对电力电子的应用对象,包括变压器与电机、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换流电路、直流调速与交流调速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策略进行逐一阐述,每一章均按照电力电子对象与simulink模型的对应关系展开,内容翔实,适合上手搭建基本模型。
上传时间: 2022-06-30
上传用户:aben
主要作为建造师资格培训的配套教材,也可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广大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共分三篇,机电工程技术、机电工程施工管理实务、机电工程法规及相关规定。第一篇分十三章,包括:机电工程材料的分类及用途、电气工程技术、自动控制与仪表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机械设备安装技术、容器的安装技术、起重技术、焊接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安装技术、消防工程安装技术、设备及管道防腐蚀与绝热技术、测量工程技术;第二篇分九章,包括:机电工程项目的组成、机电工程项目投标与合同管理、机电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资源管理、机电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机电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机电工程项目的预结算与成本控制、机电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机电工程项目的试运行、机电工程项目的验收;第三篇分八章,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标签: 机电实务
上传时间: 2022-08-10
上传用户: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18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数字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pdf2. 高性价比单片机MK6A12P资料.pdf3. 学期末的单片机实践作品--交通灯(含程序、仿真图、PCB).rar4. AST9608电瓶车智能钥匙PKE防盗器.pdf5. 双轮平衡车开发文档(自平衡小车的开发).pdf6. 基于ATmega8单片机的多功能手持式有害气体检测仪的设计.pdf7. AT89S51单片机的串行口电子教案.ppt8. 行人过街手动交通灯控制模块的设计.doc9. pcf8591中文.pdf10. 基于MCU-51的电子琴.pdf11. YT89F630工业级单片机.PDF12. 基于AVR的智能教学无人车控制系统设计.zip13. 基于PCI总线的STM32运动控制卡的设计.zip14. Proteus+AVR应用实例(Proteus仿真带源程序).rar15. 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烟雾报警器设计.zip16. 160128LCD中文显示温度与时间.zip17. PIC单片机CCS之C语言.pdf18. 对于ISP编程进入不了编程模式的总结.pdf19. 51读写SD卡.zip20. PCWHD v.4.093.rar21. 郭天祥十天学会单片机TX-1原理图.pdf22. key处理新思路.docx23. PWM控制两个电机+液晶显示程序.doc24. 中断及定时器.doc25. 太阳能单片机最小系统.pdf26. pic16f723_cn.pdf27. 摇摇棒制作过程.doc28. 多功能遥控交通灯.doc29. pic18f25k80_CN.pdf30. 堪称一绝的键盘扫描方法.pdf31. stm8s的c语言编程例程.doc32. 51单片机典型模块开发.zip33. 单片机延时计算程序源代码.rar34. STM8S20X中文数据手册.pdf35. MSP430F149单片机的开发及应用.pdf36. 提高PIC16C711单片机片内AD分辨率的方法.doc37. STM8L15X中文数据手册.doc38. Keil C编译器应用精华档Copyleft.pdf39. 带字库的12864驱动程序,我已调试.doc40. 单片机系统开发基本步骤.pdf41. CodeWarrior IDE图文教程.doc42. 单片机入门制作专辑.pdf43. 非共轴式碟形飞行器研究.pdf44. 51单片机项目集.rar45. PIC单片机AD采集电路.rar46. 单片机编程100问.rar47. 用PIC单片机制作的网线测试仪.rar48. 基于单片机的LED显示屏的动态显示.doc49. 基于51单片机的出租车计价器.doc50. C语言_源代码-IAP在应用中编程及其应用.pdf51. 出租车计价器最终方案(单片机c语言).doc52. 串口猎人 ( Serial Hunter ) V31 setup.exe53. 51单片机工程应用实例.rar54. 一个恒定Lyapunov指数谱鲁棒混沌系统及其微控制器实现.zip55. MC9S12DG128最小系统使用说明翻译.pdf56. 基于61单片机的藏式特色太阳能智能路灯系统的设计.zip57. 交直流步进电机模拟流水线(练习10).doc58. 基于STM32的单彩LED在AFC运行状态显示中的设计.zip59. 行列键盘数字钟(练习5).doc60. MC9S12C介绍及编程.pdf61. LCD12864点阵型液晶显示数字钟(练习9).doc62. 基于51单片机的64*16点阵屏.doc63. 毕业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4个16乘16LED点阵.zip64. PL2303USB串口驱动.rar65. max6675的简单应用.zip66. 单片机c语言创新学习经典.pdf67. 数码管按键扫描.doc68. DS18B20温度采集芯片的简单应用.zip69. STM32F101xx与STM32F103xx的固件函数库-中文翻译资料.pdf70. 简单的数码管动态扫描.doc71. 74LS164串行控制显示数码管.zip72. DHT11中文资料及C例程.pdf73. 51单片机Proteus仿真实例汇总.rar74. 简单的行列式键盘矩阵键盘+数码管显示.zip75. Masm编译与调试过程.pdf76. STM32F103C8T6中文资料.pdf77. SLISP_V1715_SU8双龙下载器.rar78. 2012电子系统设计与调试第8题.doc79. 学习单片机_单片机程序和PROTEUS仿真原理图.rar80. IR-SM(红外臂章模块).rar81. 51单片机ds18b20和lcd1602显示温度.doc82. ARM程序设计.pdf83. 单片机虚拟串口仿真软件下载.rar84. 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程.pdf85. 舵机简介及其单片机控制方法.pdf86. 电机和点阵驱动 3合一扩展板原理图.pdf87. 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照明开关设计.zip88. AT89C2051超声波测距程序范例.doc89. 数码管1到6循环显示.doc90. 单片机80c51_实用程序大全.doc91. 利用单片机PWM信号进行舵机控制.pdf92. 51开发板原理图加PCB.rar93. DS1302+89C52六位数码管电子时钟.rar94. LED点阵屏汉字移动显示51单片机+ULN2803+74HC595.rar95. 89C51单片机控制GSM模块TC35的程序(C语言的).doc96.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智能伞控制系统的设计.pdf97. msp430f149学习板.zip98. 简易数字示波器设计.doc99. 51单片机控制GSM模块TC35的方法.docx100. VC++MSComm串口接收程序_and_VC上位机For51.doc
上传时间: 2013-05-15
上传用户:eeworm
开关磁阻电机(SR电机)驱动系统(SRD)是一种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装置,但是其较大的振动噪声和转矩脉动问题制约了SRD的广泛应用。本文以减小SR电机振动噪声和转矩脉动为主题展开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主要内容有:由于径向力引起的定子径向振动是SR电机噪声的主要根源,因此径向力的分析和计算是研究SR电机振动噪声的基础。本文利用磁通管法推导出径向力的解析表达式,定性分析了径向力与电机结构参数等之间的关系。根据虚位移原理,推导出基于矢量磁势的电磁力计算公式。该计算方法求解电磁力时只需进行一次磁场计算,不但减小了计算量,同时计算精度较传统虚位移法高。利用这一计算方法,求出了实验样机的转矩及径向力的精确数值解。针对在SRD性能仿真时,传统的非线性插值不但耗时,而且对有限元计算数据量要求高的问题,本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模型辨识能力,成功进行了SR电机磁链反演和转矩计算的模型训练,最后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SR电机精确解析数学模型。因为SR电机本体结构形式的选择问题与振动噪声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噪声辐射和振动幅值角度探讨了SR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接着从对称性、力波阶数等角度研究了SR电机相数及绕组连接方式、极数、并联支路数的选择问题。并对一些常用的降低电机机械噪声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综述。系统振动特性的研究对于减小振动噪声十分重要。本文从振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出发,导出了从激振力到振动加速度的传递函数和系统的自由振动解;然后利用机电类比法得出了SR电机定子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振动振幅的解析解,定性分析了影响振动振幅的各种因素;最后利用基于能量法的有限元解法,通过建立不同的散热筋结构形式、高度、根数以及形状的SR电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了最有利于降噪和散热的散热筋结构是高度高、根数多、上窄下宽的梯形截面的周向散热筋的结论。通过建立不同绕组装配工艺下的SR电机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出了加强绕组刚度可以提高系统低阶固有频率的结论。通过比较实验样机的模态分析结果和运行实验结果,证实了模态分析的有效性。仿真是计算SRD系统性能和预估电机振动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用MATLAB建立SRD系统的非线性动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SRD系统进行了稳态性能仿真、动态性能仿真以及负载突变仿真。接着利用稳态性能仿真,综合考虑最大平均转矩和效率这两个优化目标,对SR电机的开关角进行了优化。最后结合由磁场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径向力数据表和稳态性能仿真,通过非线性插值得到径向力的波形,然后对径向力波形进行了频谱分析,从而找到其主要的谐波分量。在电机设计阶段避免径向力波主要频谱分量与SR电机定子的固有频率接近而引起共振是降低SR电机噪声的首要条件。合适的控制策略对于SR电机减振降噪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理论推导出三步换相法的时间参数取值公式。仿真证明本取值公式较原先文献的结论在阻尼比较小时有更好的减振效果。针对SR电机运行中可能出现多个模态振形被激发出来的情况,利用数值优化法对三步换相法的时间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得减振效果整体最佳,所提的数值优化方法对两步换相法同样有效。在分析已有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转矩定频控制取代内滞环的方法、开始重叠区域的转矩控制方法、最佳开关角度二次优化法和时间参数优化的三步换相法等新的控制方案。动态仿真证明这些方案是切实有效的,达到了预期效果。最后在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的每一次转矩斩波都使用三步换相法,和在相关断时刻根据实际电平灵活选用两步或三步换相法以减小电机振动噪声,并提出了考虑减振要求的开关频率设计方法,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降低振动噪声和转矩脉动控制策略。设计并研制了基于TMS320LF2407DSP的SR电机控制器。根据控制策略要求,选用了不对称半桥功率电路拓扑结构;出于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可靠性考虑,采用了MOSFET双路并联电路方案。在控制软件中实现了本文所提出的降低SR电机振动噪声和转矩脉动控制策略。本文最后对实验样机进行了静态转矩的测量实验,对比转矩测量值与转矩有限元计算值,验证了磁场有限元计算的有效性。然后对实验样机进行了空载与负载、电流控制与转矩控制、低速斩波与高速单波、是否采用两步或三步换相法等一系列对比运行实验,对比各种实验结果,充分证实了本文所提出的降低振动噪声和转矩脉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EQ6110HEV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2001AA501421)。本文的研究是在该项目的资助下完成,并且本文关于电机本体结构形式、散热筋结构和机械降噪措施等的结论已在该项目的60kW实验样机上得到证实。
上传时间: 2013-07-05
上传用户:13081287919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变电站通信标准IEC61850的正式颁布,研究新型数字保护装置已经变的刻不容缓。本论文围绕设计和研制一套能符合IEC61850标准下变电站应用的新型数字保护装置这一课题,主要研究以太网通信在数字保护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参与设计基于双网冗余的高速以太网通信网络的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在基于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上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讨论基于VxWorks的微机保护任务的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实现馈线保护的功能和试验测试结果。 论文开始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数字继电保护产品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简单分析了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IEC61850,对未来保护装置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明确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网络化、平台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本课题组研制的网络化数字保护装置则充分的考虑了IEC61850标准分层的意义和未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研究对变电站改造和建设符合l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分析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硬件平台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基于以太网通信技术的通用网络化数字保护硬件平台设计构想,并说明了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的优点。全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采用模件化设计,整个装置具体功能模件包括交流变换模件、数据采集模件、数据计算和逻辑处理模件、开入开出模件、以太网Hub模件、电源模件以及人机接口模件。 其次,概述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技术特点,并分析以太网通信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根据提高以太网通信实时性的研究现状,介绍双网冗余高速以太网通信方案的实现,特别详细阐述了基于以太网控制芯片LAN91Clll的以太网通信接口的设计,给出LAN91C111的初始化、以太网通信发送模块以及以太网通信中断接受模块的流程。 再次,分析了在继电保护产品软件系统中应用前后台系统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区别,阐明在继电保护硬件平台上应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的优势。并重点阐述在嵌入式处理器AT91RM9200上移植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的过程。 论文分析了数字继电保护软件任务划分的基本原则,合理划分数字保护的任务和任务优先级,并通过调试工具WindView验证任务调度的正确性。详细的介绍网络化数字保护平台上实现馈线保护的具体功能和保护逻辑,最后通过试验测试,证明装置各项性能优越。 最后,对本论文所开展的工作作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jiiszha
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是现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对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级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是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变流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双重分布性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PES—Net)的模型和变流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eal—tim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RT—PES—Net);并对基于新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基于栈操作的实时软件构建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变流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软件方案标准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复杂中大功率变流系统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对象。首先,论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结构上的对偶关系和双重分布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Building Blocks,PEBB)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流系统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方案,并得出系统组构的初步构想,总结出适合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标准化理论。 接着,论文对电力电子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各类总线网络和目前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网络,从结构、速率和协议等各个方面将两类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明确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定义,分析并总结复杂电力电子实时系统所需网络必需具备的条件。根据现有网络技术背景,综合控制结构和网络需求,提出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模型。 为满足变流系统的实时控制,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通信需求进行了研究。以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为背景,对变流器系统控制信息延时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电力电予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内容,对系统不同层次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和网络的分层配置;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应用系统内模块控制信息延时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的限制。根据变流系统对控制延时的接受程度,将电力电子复杂系统归为两大类:1)零延时系统;2)定延时系统。针对上述两类系统,论文给出了电力电子网络(PES—Net)的通道容量和应用系统开关周期的计算方法。 论文对开放式、分布式的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硬件组成和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实时网络和系统级集成方案。根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控制任务需求,分别从功能和系统结构的角度对开放式网络的硬件构成进行研究;根据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分析,对节点的通用性设计进行重点讨论。针对网络的同步问题,本文分析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基于数据结构的同步补偿方案;此外,论文提出基于实时高速电力电子系统同络(RT-PES-Net)的同步方案,研究适合变流器实时控制的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根据应用控制和通信系统所需的各种操作,论文对实时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信息帧管理和相应的硬件设置,并对各种工作模式下所需的通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基于实时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案,论文给出了组构以PEBB为基础的变流系统的方案。 论文对基于RT-PES-Net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控制软件与功率硬件进行解耦,使得软件设计与硬件部分分离。在分析电力电子软件特性的前提下,论文提出基于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增加子程序实时构件的内聚性;对软件模块化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块接口参数和变量的申明和配置,并研究参数的定标,对构件进行分类;分析子程序实时构件在执行速度上的优点。论文对电力电子系统控制软件(Powerr Electronics System Control Software,PES-CS)的组构和集成进行研究,简化软件主框架。 最后,论文分别对RT-PES-Net和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论文对提出的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进行了通信实验,将新网络拓扑对变流系统的延时影响与旧网络系统的延时影响进行比较,总结新网络系统在控制实时性、提高开关频率、网络可扩展性和管理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论文针对RT-PES-Net进行应用研究,验证该网络可解决网络通信失步所造成的问题。论文对基于通用型实时构件和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标准化软件库的建立和系统级集成提供参考方案。 网络化的控制结构研究是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级集成研究的关键。本课题针对复杂变流系统提出了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并以该网络为基础对分布式控制结构及相应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网络参考体系,并以此结构来快速构建终端复杂变流系统,为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组构提供参考方案,有助于解决电力电子标准化推广所面临的难题。论文为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重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复杂变流器的应用系统级集成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开拓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ilen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