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36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STM32实现定时加热.rar2. MDK412破解版下载及说明.doc3. [单片机开发环境Keil6.12和ADS1.2].KeilC51v612.rar4. STM32控制倒立摆.rar5. 基于MSP430内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报警系统.doc6. 用单片机做的小编程-心形灯.rar7. 80C5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df8. 如何学习单片机(基于ARM平台).docx9. 51-AVR(二合一)单片机开发板电路图.pdf10. LT48UXP_900_WIN7.rar11. MSP430学习笔记.pdf12.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台灯设计.rar13. MSP430定时器的使用.pdf14.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记录系统.rar15. ad574程序.doc16. 基于单片的智能温度报警系统.rar17. 单片机轻松入门.pdf18. HOT-51_PCB全图.pdf19. 法拉电容 组合型5.5V系列.doc20. keil c51chbook.pdf21. 51开发板(原理图).pdf22. 数字闹钟的设计.doc23. JN5139最小系统.pdf24. AT89S52芯片简介.rar25. 18f4520数据手册.pdf26. 基于单片机AT89C2051的九路多功能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pdf27. 基于单片机和DS18B20的温度计的设计.rar28. AT90CAN128资料.pdf29. 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资料.rar30. C语言函数库.pdf31. stm32介绍.pdf32. 控制数码管.rar33. 自制实用多功能编程器.rar34. STC12C5A60S2数据资料.zip35. Keil-C中使用STCMCU的第二组DPTR的方法.zip36.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rar37.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础知识.ppt38. STC15F2K60S2系列学习板.RAR39. 8FX开发环境Softune使用说明(中文).pdf40. 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ppt41. 红外代码.rar42. 8fx工具介绍.pdf43. 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ppt44. msp430单片机驱动诺基亚5110液晶程序.zip45. 8fx单片机片上资源.pdf46. 并行I/O扩展技术.ppt47. 51端口的结构及工作原理.pdf48. 富士通8位单片机应用手册.pdf49. 串行通信技术.ppt50. 步进电机细分.pdf51. 循迹避障小车方案.docx5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资料.ppt53. ICCAVR 软件中文说明书.pdf54. I/O设备接口技术.ppt55. C语言作单片机初级教程.pdf56. 各种电容的作用.doc57. 8051单片机C语言彻底应用.pdf58. 基于51单片机简易温度显示器汇编程序·.doc59. 凌阳_61板傻瓜书.pdf60. C语言函数大全.pdf61. 跟我学SPCE061A单片机.pdf62. 51寄存器手册速查.doc63. STC下载软件(STC官方烧录工具).rar64.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版)9.ppt65. 用89c51做的几个好作品.rar66. 单片机显示频率模块设计.doc67. 51单片机的10大作品,都不是盖的.pdf68. 步进电机原理.pdf69. FRTOS移植到PIC.pdf70. 基于AT89C52的遥控电扇电路图设计.rar71. 51单片机串口通信.ppt72. STC-ISP(STC官方烧录工具).rar73. 智能小车实训教学大纲.doc74. 万年历和闹钟的设计.doc75. 详细的舵机控制原理资料.pdf76. SAM88-RCRI指令集.pdf77. 80C51_HARDWARE_1.pdf78. MSP430系列C编译器编程指南.pdf79. 远程控制系统的现场安装与调试.pdf80. 单片机以太网接口的实现.pdf81. Proteus 仿真实例.rar82. 电子设计大赛《数字示波器》作品解析.pdf83. 指针总结.pdf84. s3f9454_中文.pdf85. 电子设计大赛_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pdf86. AVR单片机选型.pdf87. 12864使用手册.pdf88. 2011年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培训.pdf89.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快速充电器设计.doc90. msp430红外串口通信.rar91. DS1302 DS18B20 LCD1602经典万年历 高低温报警.doc92. 单片机资料宝典.exe93. STM32芯片引脚图.pdf94. 机器人控制电子学_做机器人必要资料.rar95. AT24c02串行口读写.pdf96. STM32常用的基本资料.doc97. [PIC项目实战:基于PIC18].Advanced.PIC.Microcontroller.Projects.in.C.pdf98. MODBUS通讯规约文本.pdf99. 80C51_PROG_GUIDE_1.pdf100. [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王晓明.扫描版.pdf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针对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使用波特图法,可知电容耦合 放大电路中耦合电容会在低频造成放大倍数十倍频20 dB 的下降。转折频率是fb reak = 1 / ( 2πRC ) , R是 与电容串接的总等效电阻。同样,旁路电容也在低频造成放大倍数十倍频20 dB 的下降。
上传时间: 2017-08-15
上传用户:hazzan
本pdf主要讲述的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了实际的电路图。
上传时间: 2013-06-09
上传用户:Yukiseop
电容在电子电路中的各种作用。
上传时间: 2013-11-28
上传用户:sjy1991
作为无源元件之一的电容,其作用不外乎以下几种:应用于电源电路,实现旁路、去藕、滤波和储能的作用。下面分类详述.
上传时间: 2013-12-22
上传用户:wpt
在DC/DC开关电源的应用中,输出负载端外接电容能起到滤波、抑制干扰的作用,在某些大容性负载动态跳变的设备中,要求电源输出端有快速响应,这就要求开关电源有较强的带容性负载的能力,并且有好的稳定性能。在开关电源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并实现客户负载使用的特殊要求,必须分析开关电源容性负载能力的两种不同状态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branblackson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相比,在带宽、绝缘和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代表了高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电流和电压测量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形成,电子式互感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入到电子式互感器设计中,以提高其工作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本文围绕电子式互感器实用化中的关键技术而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具体包括新型传感器、双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算法、数字接口、组合式电源、低功耗技术和自监测功能的实现等。 目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大多数采用单传感器开环结构,对每个环节的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都很高,严重制约了ECT整体性能的提高,影响其实用化。本文介绍了新型传感器~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传感器(LPET)和印刷电路板(PCB)空心线圈及其数字积分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LPCT和PCB空心线圈的组合结构的新型电流传感器。该结构具有并联的特点,结合了这两种互感器的优点,采用数据融合算法来处理两路信号,实现高精度测量和提高系统可靠性,并探索出辨别LPET饱和的新方法。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电流传感器可以覆盖较大的电流测量范围,达到IEC 60044-8标准中关于测量(幅值误差)、保护(复合误差)和暂态响应(峰值)的准确度要求,能够作为多用途电流传感器使用。 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方面,基于精密电阻分压器的新型传感器在原理、结构和输出信号等方面与传统的电压互感器有很大不同,本文设计了一种可替代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精密电阻分压器。通过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得出其性能主要受电阻特性和杂散电容的影响,并给出了减小其误差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10kV精密电阻分压器的准确度满足IEC 60044-7标准要求,可达0.2级。 电子式互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内部的数字化以及其标准化接口,本文以10kV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为对象设计了一种实用化的数字系统。以精密电阻分压器作为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则采用基于数据融合算法的LPCT和PCB空心线圈的组合结构。本文首先解决了互感器间的同步与传感器间的内部同步问题,进而依照IEC61850-9-1标准,实现了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的100M以太网接口。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高电压等级的应用研究中,ECT高压侧的电源问题是关键技术之一。论文首先分析了两种电源方案:取电CT电源和激光电源。取电CT电源通过一个特制的电流互感器(取电CT),直接从高压侧母线电流中获取电能。在取电CT和整流桥之间设计一个串联电感,大大降低了施加在整流桥上的的感应电压并限制了取电CT的输出电流,起到了稳定电压和保护后续电路的作用。激光电源方案以先进的光电转换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光纤为基础,单独一根上行光纤同时完成供能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在不影响光供能稳定性的情况下,数据通信完成在短暂的供能间隔中。在高电位端控制信号通过在能量变换电路中增加一个比较器电路被提取出来。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将两种供能方式结合使用的组合电源,并设计了这两种电源之间的切换方法,解决了取电CT电源的死区问题,延长了激光器的使用寿命。作为综合应用实例,设计并完成了以LPCT为传感器、由组合电源供能、采用低功耗技术的高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互感器高压侧的一次转换器能够提供两路传感器数据通道,并且具有温度补偿和采集通道的自校正功能,在更宽温度、更大电流范围内保证了极高的测量精度:互感器低电位端的二次转换器具有数字和模拟接口,可以接收数据并发送命令来控制一次转换器,包括同步和校正命令在内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同一根供能光纤传送到一次转换器。该互感器具有在线监测功能,这种预防性维护和自检测功能够提示维护或提出警告,提高了可靠性。系统测试表明:具有低功耗光纤发射驱动电路的一次转换器平均功耗在40mw以下:上行光纤中通信波特率可以达到200kb/s,下行光纤中更是高达2Mb/s;系统准确度同时满足IEC6044-8标准对0.2S级测量和5TPE级保护电子式互感器的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6-09
上传用户:handless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能源危机却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众多能源当中,电能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如何节约电能,提高电能利用率是我们必须人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建模论证。 文中首先对现有的几种储能装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后来还介绍了地铁供电和地铁车辆的一些情况,对应用对象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然后对超级电容的特点和一些应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地铁的实际工况,提出了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 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验证了系统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文章的末尾,还通过一些调查数据对超级电容能量回收系统实际应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随着超级电容的快速普及和发展,超级电容器储能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和应用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7-26
上传用户:330402686
近年来,多电平逆变器在高压大容量电能变换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控制策略和电路拓扑等已成为了研究热点。相对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它具有效率高动态性能好,对电动机产生的谐波少,适合高压大容量等优点。但随着电平数的增加,基本控制算法越来越复杂,同时还存在中点电压不平衡等问题。将DSP数字控制技术应用于多电平逆变器不仅简化了系统的硬件控制电路,提高了系统性能,还可以实现系统的优化控制。 本文以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器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三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三电平逆变器的电路方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开关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电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进行了改进,并详细推导了该调制算法的计算公式,结合中点电位控制来确定开关矢量的作用顺序,使仿真和实现都比较容易。然后重点分析了三电平逆变器直流侧电容电压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能控制逆变器直流侧电容中点电位平衡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最后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所推导的三电平逆变器SVPWM调制算法和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了该调制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5-20
上传用户:PresidentHuang
近年来,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电源管理技术的发展,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MP3播放器、数码相机、无线电话与通信设备、医疗设备和测试仪器等中,但国内研究起步晚,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有,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简单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设计的预期技术指标。 其次,详细分析了LDO线性稳压器的理论基础,包括其结构、各功能模块的作用、系统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定义及设计时对性能指标之间相互矛盾的折衷考虑。 再次,设计了基于自偏置电流源的带隙基准电压源,选取PMOS管作为系统的调整元件并计算出了其尺寸,设计了基于CMOS工艺的两级误差运算放大器。利用HSPICE工具仿真了基准电压源和误差运算放大器的相关性能参数。 然后,重点分析了稳压器的稳定性特征,指出系统存在的潜在不稳定性,详细论述了稳定性补偿的必要性,比较了业界使用过的几种稳定性补偿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反馈VCCS的补偿方法,对系统进行了稳定性的补偿; 最后,将所设计的模块进行联合,设计了一款基于CMOS工艺的LDO线性稳压器电路,利用HSPICE工具验证了其压差电压、静态电流、线性调整率等性能指标,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Wib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