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接口技术试题:《微机接口技术》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1. CPU与外设之间交换数据常采用 、 、 和 四种方式,PC机键盘接口采用 传送方式。 ⒉ 当进行DMA方式下的写操作时,数据是从 传送到 __中。 ⒊ PC总线、ISA总线和EISA总线的地址线分别为: 、 和 根。 ⒋ 8254定时/计数器内部有 个端口、共有 种工作方式。 ⒌8255的A1和A0引脚分别连接在地址总线的A1和A0,当命令端口的口地址为317H时,则A口、B口、C口的口地址分别为 、 、 。 ⒍ PC微机中最大的中断号是 、最小的中断号是 。 ⒎PC微机中键盘是从8255的 口得到按键数据。 ⒏ 串行通信中传输线上即传输_________,又传输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⒈ 设串行异步通信每帧数据格式有8个数据位、无校验、一个停止位,若波特率为9600B/S,该方式每秒最多能传送( )个字符。 ① 1200 ② 150 ③ 960 ④ 120 2.输出指令在I/O接口总线上产生正确的命令顺序是( )。① 先发地址码,再发读命令,最后读数据。② 先发读命令、再发地址码,最后读数据。③ 先送地址码,再送数据,最后发写命令。④ 先送地址码,再发写命令、最后送数据。3 使用8254设计定时器,当输入频率为1MHZ并输出频率为100HZ时,该定时器的计数初值为( )。 ① 100 ② 1000 ③ 10000 ④ 其它 4 在PC机中5号中断,它的中断向地址是( )。 ① 0000H:0005H ② 0000H:0010H ③ 0000H:0014H ④ 0000H:0020H 5. 四片8259级联时可提供的中断请求总数为( )。 ① 29个 ② 30个 ③ 31个 ④ 32个 6. 下述总线中,组内都是外设串行总线为( )组。① RS-485、IDE、ISA。② RS-485、IEEE1394、USB。③ RS-485、PCI、IEEE1394。④ USB、SCSI、RS-232。 7. DMA在( )接管总线的控制权。① 申请阶段 ② 响应阶段 ③ 数据传送阶段 ④ 结束阶段 8.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 )。 ① 中断向量表的指针 ② 中断向量 ③ 中断向量表 ④ 中断号
上传时间: 2013-11-16
上传用户:xiaoxiang
pic单片机实用教程(提高篇)以介绍PIC16F87X型号单片机为主,并适当兼顾PIC全系列,共分9章,内容包括:存储器;I/O端口的复位功能;定时器/计数器TMR1;定时器TMR2;输入捕捉/输出比较/脉宽调制CCP;模/数转换器ADC;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主控同步串行端口MSSP:SPI模式和I2C模式。突出特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系统全面、学练结合、学用并重、实例丰富、习题齐全。<br>本书作为Microchip公司大学计划选择用书,可广泛适用于初步具备电子技术基础和计算机知识基础的学生、教师、单片机爱好者、电子制作爱好者、电器维修人员、电子产品开发设计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本教程全书共分2篇,即基础篇和提高篇,分2册出版,以适应不同课时和不同专业的需要,也为教师和读者增加了一种可选方案。 第1章 EEPROM数据存储器和FIASH程序存储器1.1 背景知识1.1.1 通用型半导体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1.1.2 PIC单片机内部的程序存储器1.1.3 PIC单片机内部的EEPROM数据存储器1.1.4 PIC16F87X内部EEPROM和FIASH操作方法1.2 与EEPROM相关的寄存器1.3 片内EEPROM数据存储器结构和操作原理1.3.1 从EEPROM中读取数据1.3.2 向EEPROM中烧写数据1.4 与FLASH相关的寄存器1.5 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结构和操作原理1.5.1 读取FLASH程序存储器1.5.2 烧写FLASH程序存储器1.6 写操作的安全保障措施1.6.1 写入校验方法1.6.2 预防意外写操作的保障措施1.7 EEPROM和FLASH应用举例1.7.1 EEPROM的应用1.7.2 FIASH的应用思考题与练习题第2章 输入/输出端口的复合功能2.1 RA端口2.1.1 与RA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1.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1.3 编程方法2.2 RB端口2.2.1 与RB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2.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2.3 编程方法2.3 RC端口2.3.1 与RC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3.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3.3 编程方法2.4 RD端口2.4.1 与RD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4.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4.3 编程方法2.5 RE端口2.5.1 与RE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5.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5.3 编程方法2.6 PSP并行从动端口2.6.1 与PSP端口相关的寄存器2.6.2 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2.7 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3章 定时器/计数器TMR13.1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特性3.2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相关的寄存器3.3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电路结构3.4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工作原理3.4.1 禁止TMR1工作3.4.2 定时器工作方式3.4.3 计数器工作方式3.4.4 TMR1寄存器的赋值与复位3.5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4章 定时器TMR24.1 定时器TMR2模块的特性4.2 定时器TMR2模块相关的寄存器4.3 定时器TMR2模块的电路结构4.4 定时器TMR2模块的工作原理4.4.1 禁止TMR2工作4.4.2 定时器工作方式4.4.3 寄存器TMR2和PR2以及分频器的复位4.4.4 TMR2模块的初始化编程4.5 定时器TMR2模块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5章 输入捕捉/输出比较/脉宽调制CCP5.1 输入捕捉工作模式5.1.1 输入捕捉摸式相关的寄存器5.1.2 输入捕捉模式的电路结构5.1.3 输入捕捉摸式的工作原理5.1.4 输入捕捉摸式的应用举例5.2 输出比较工作模式5.2.1 输出比较模式相关的寄存器5.2.2 输出比较模式的电路结构5.2.3 输出比较模式的工作原理5.2.4 输出比较模式的应用举例5.3 脉宽调制输出工作模式5.3.1 脉宽调制模式相关的寄存器5.3.2 脉宽调制模式的电路结构5.3.3 脉宽调制模式的工作原理5.3.4 脉定调制模式的应用举例5.4 两个CCP模块之间相互关系思考题与练习题第6章 模/数转换器ADC6.1 背景知识6.1.1 ADC种类与特点6.1.2 ADC器件的工作原理6.2 PIC16F87X片内ADC模块6.2.1 ADC模块相关的寄存器6.2.2 ADC模块结构和操作原理6.2.3 ADC模块操作时间要求6.2.4 特殊情况下的A/D转换6.2.5 ADC模块的转换精度和分辨率6.2.6 ADC模块的内部动作流程和传递函数6.2.7 ADC模块的操作编程6.3 PIC16F87X片内ADC模块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7章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7.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1.1 串行通信的两种基本方式7.1.2 串行通信中数据传送方向7.1.3 串行通信中的控制方式7.1.4 串行通信中的码型、编码方式和帧结构7.1.5 串行通信中的检错和纠错方式7.1.6 串行通信组网方式7.1.7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和参数7.1.8 串行通信的传输速率7.2 PIC16F87X片内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模块7.2.1 与USART模块相关的寄存器7.2.2 USART波特率发生器BRG7.2.3 USART模块的异步工作方式7.2.4 USART模块的同步主控工作方式7.2.5 USART模块的同步从动工作方式7.3 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USART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8章 主控同步串行端口MSSP——SPI模式8.1 SPI接口的背景知识8.1.1 SPI接口信号描述8.1.2 基于SPI的系统构成方式8.1.3 SPI接口工作原理8.1.4 兼容的MicroWire接口8.2 PIC16F87X的SPI接口8.2.1 SPI接口相关的寄存器8.2.2 SPI接口的结构和操作原理8.2.3 SPI接口的主控方式8.2.4 SPI接口的从动方式8.3 SPI接口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第9章 主控同步串行端口MSSP——I(平方)C模式9.1 I(平方)C总线的背景知识9.1.1 名词术语9.1.2 I(平方)C总线的技术特点9.1.3 I(平方)C总线的基本工作原理9.1.4 I(平方)C总线信号时序分析9.1.5 信号传送格式9.1.6 寻址约定9.1.7 技术参数9.1.8 I(平方)C器件与I(平方)C总线的接线方式9.1.9 相兼容的SMBus总线9.2 与I(平方)C总线相关的寄存器9.3 典型信号时序的产生方法9.3.1 波特率发生器9.3.2 启动信号9.3.3 重启动信号9.3.4 应答信号9.3.5 停止信号9.4 被控器通信方式9.4.1 硬件结构9.4.2 被主控器寻址9.4.3 被控器接收——被控接收器9.4.4 被控器发送——被控发送器9.4.5 广播式寻址9.5 主控器通信方式9.5.1 硬件结构9.5.2 主控器发送——主控发送器9.5.3 主控器接收——主控接收器9.6 多主通信方式下的总线冲突和总线仲裁9.6.1 发送和应答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6.2 启动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6.3 重启动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6.4 停止过程中的总线冲突9.7 I(平方)C总线的应用举例思考题与练习题附录A 包含文件P16F877.INC附录B 新版宏汇编器MPASM伪指令总表参考文献
上传时间: 2013-12-14
上传用户:xiaoyuer
《物联网核心技术:从入门到精通》是小编查阅各方面资料后加以梳理后整理出来的电子书。本电子书是关于物联网核心技术的介绍,主要论述了物联网概述、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最新动态、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物联网前景及其挑战以及物联网相关技术资料下载等内容。本电子书的内容由浅入深、充实丰富,希望各位工程师/电子发烧友们通过对本电子书的学习,能真正的做到从入门到精通的境界。 目 录 1 引言 2 物联网概述 3 物联网的发展 3.1新汉着力ARM SOC解决方案开发,迎接物联网时代到来 3.2中国政府全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 4 物联网最新动态 4.1全球大学生“操练”物联网 4.2 IPv6正式上线 或突破物联网寻址难题 4.3三大运营商忙布局IPV6 物联网规模将破5000亿 5 物联网技术 5.1怎样架构物联网云平台 5.2 物联网技术核心详解:RFID 5.3 物联网中的电子身份识别简介 5.4 TIA标准成物联网及M2M技术未来的基础 6 物联网的应用 6.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校资产管理系统 6.2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金融领域的应用解析 6.3基于物联网的厂区路灯模拟控制系统 7 物联网前景与挑战 7.1低端平板“血战到底”,飞思卡尔寻觅物联网蓝海 7.2 中国移动王建宙两会提案:加快物联网商用进程 7.3 iPv6加速普及,物联网商用在即 8 物联网相关资料下载地址 8.1 物联网入门教程_英文版 8.2物联网智能交通拥堵判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8.3物联网(WSN)综合教学_开发系统SLRF-WSN-E综合演示说明
上传时间: 2013-11-10
上传用户:tom_man2008
摘要"电子色散补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光纤色散补偿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实用化阶段%文章介绍和分析了()*的一般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对!&+,-.&/光传输系统的测试"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在!&+,-.&/光传输系统中()*的补偿性能%关键词"电子色散补偿#色散#误码率#色散代价
上传时间: 2014-08-06
上传用户:sun_pro12580
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为珍惜并节约每一度电,声光双控开关的设计达到了节约电能的要求。通过声光双控开关的设计,使学生熟练应用电工电子技术,进一步掌握了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功能。声光双控开关的设计安全节电,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在很多住宅楼道都安装了自动控制楼道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上传时间: 2013-11-08
上传用户:life840315
图解实用电子技术丛书 传感器应用技巧141例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youth25
TKS仿真器B系列快速入门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aix008
文中介绍了半主动式电子标签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应用AS3933低频唤醒接收芯片实现了电子标签低频唤醒接收功能。针对低频唤醒接收模块,计算和讨论了其并联谐振电路相关的参数,并给出了电路和程序设计的方案。应用低频唤醒技术的半主动式电子标签可靠的低频通信距离可达3m以上,同时低频唤醒技术显著降低了电子标签的运行功耗。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zhf01y
电子制作手工焊接技术。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wangyi39
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设计:本应用文档从元件选择、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的布线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电路板级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本文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电磁兼容性的概述第二部分:元件选择和电路设计技术第三部分: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技术附录A:电磁兼容性的术语附录B:抗干扰的测量标准第一部分 — 电磁干扰和兼容性的概述电磁干扰是现代电路工业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为了克服干扰,电路设计者不得不移走干扰源,或设法保护电路不受干扰。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电路按照预期的目标来工作——即达到电磁兼容性。通常,仅仅实现板级的电磁兼容性这还不够。虽然电路是在板级工作的,但是它会对系统的其它部分辐射出噪声,从而产生系统级的问题。另外,系统级或是设备级的电磁兼容性必须要满足某种辐射标准,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设备或装置的正常工作。许多发达国家对电子设备和仪器有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标准;为了适应这个要求,设计者必须从板级设计开始就考虑抑制电子干扰。
上传时间: 2013-11-19
上传用户:li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