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非线性表现为控制的不连续性,这种控制策略与其它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如偏差及其各阶导数等)有目的地不断变化,迫使系统按照预定“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变结构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辩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当状态轨迹到达滑模面后,难于严格地沿着滑模面向着平衡点滑动,而是在滑模面两侧来回穿越,从而产生颤动,即抖振问题。
  •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rar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在电力机车牵引、汽车工业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直接转矩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调速技术,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转矩响应迅速,正在运动控制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虽然直接转矩控制的优势是矢量控制所不能实现的,但是直接转矩控制依然存在一系列不能忽视的问题。直接转矩控制采用两点式转矩和磁链滞环控制器,使转矩和磁链被控制在给定值的一定范围以内,这种控制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来电机输出转矩脉动过大和逆变器开关频率不恒定等问题。直接转矩控制采用定子磁链定向,只用便于测量的定子电阻来估计定子磁链,这样在低速运行时会带来磁链估计的误差。虽然在全速范围内估计定子磁链运用低速时采用的电流-转速模型和高速时采用的电压-电流模型的合成模型,即电压-转速模型,然而两种模型的平滑切换又是一个新的问题。直接转矩控制在基频以下调速的理论和应用已经实现,在基频以上的弱磁调速范围内的理论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异步电动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和两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在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详细讨论了定子磁链估计的三种基本模型,设计了定子磁链估计的加权模型,使电机在全速运行的范围内都能够得到准确的定子磁链。针对转矩脉动过大和逆变器开关频率不恒定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两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基于占空比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通过对一个采样周期内非零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占采样周期的占空比的优化,解决了转矩脉动过大的问题;在一个采样周期内,从非零电压矢量到零电压矢量的转换只有一次,实现了开关频率的恒定。在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本文设计了转矩和磁链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代替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转矩和磁链滞环控制器;运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实现了开关频率的恒定。本文把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和两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扩展到基频以上的弱磁范围内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 为了验证上述各种控制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对定子磁链估计的加权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定子磁链的加权模型能够在电机运行的全速范围内准确地估计定子磁链。针对基于占空比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和基于滑模变结构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本文分别对负载转矩有扰动和无扰动、给定转速为恒定值和不为恒定值四种情况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分别和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均能有效的减小转矩脉动和转速的稳态误差。针对电机运行在基频以上的弱磁调速情形,本文运用三种不同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分别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改进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弱磁调速范围内依然优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依然能够减小转矩脉动和转速的稳态误差。

    标签: 异步电机 直接转矩 控制理论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253189838

  •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输出功率大、信号处理灵活、易于实现各种参量反馈等优点,因此它已经遍及国民经济和军事工业的各个技术领域。近年来,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等控制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核心的控制器,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现阶段,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其小型、专用、便携、高可靠的特点,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过程、远程监控、智能仪器仪表、机器人控制、数控系统等,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实时操作系统,可以克服传统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系统功能不足和基于PC的控制系统非实时性的缺点,其性能、可靠性等都能满足电液位置伺服系统控制的要求,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实验室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的控制要求,提出以ARM9(S3C241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器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RM9(S3C2410)微处理器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器。本系统控制器的开发设计中,在以ARM9(S3C241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控制器基础上,通过外部扩展,使得系统控制器具有丰富的硬件资源,开发了A/D转换电路、D/A(PWM)转换电路、伺服放大电路、串行接口等电路,同时为了使得控制器的程序代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使用了操作系统,通过比较选择了uC/OS-Ⅱ实时内核,并成功移植到ARM9(S3C2410)微处理器中,并编写了A/D、数字滤波、D/A(PWM)等软件程序,通过编译、调试、验证,程序运行正常。在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控制策略的选择中,分别采用PID、滑模变结构、模糊自学习滑模三种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较,得出采用模糊自学习滑模控制策略更有利于系统控制。

    标签: ARM 微处理器 伺服控制系统 电液位置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sssnaxie

  • 本文首先建立了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

    本文首先建立了航天器姿态动力学及运动学方程,该方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将状态耦合部分作系统干扰项的处理,使原来的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加非线性干扰的形式,从而得到了更加简单明了的姿态控制系统的表达式。 在应用滑模变结构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器设计时,首先通过二次型最优法求出了最优滑动面,在此基础上,利用自适应滑模控制原理,设计出了合适的系统控制律。 最后,运用所设计的姿态控制系统对某航天器进行数值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很好地体现出所设计的变结构控制器的优点,并成功地对该航天器姿态进行了控制。

    标签: 航天器 动力学 方程 运动学

    上传时间: 2014-01-06

    上传用户:一诺88

  • VIP专区-单片机源代码精选合集系列(56)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55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初学单片机几个不易掌握的概念.pdf2. 单片机应用编程技巧(FAQ).pdf3. 单片机课程设计的项目选取与教学改革.pdf4. 采用XC164CS的CAN系统解决方案.pdf5. DS18B20中文手册.pdf6.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周美娟.pdf7. 采用TMS320F2812的CAN系统解决方案.pdf8. 基于ATmega8515L的舞蹈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pdf9.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李精华).pdf10. 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防盗自动报警电子密码锁系统的设.pdf11. 基于80C196KC的直流电机PWM调速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pdf12. 《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pdf13. 触摸屏的基本指令演示.pdf14. 单片机实现的LED点阵图文显示系统设计.pdf15. 普通单片机读写U盘使用指南.pdf16. 基于单片机高速高精度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pdf17. 单片机电话远程通信系统.pdf18. 单片机程序掩膜.pdf19. 多CPU单片机系统设计在社区安防系统中的应用.pdf20.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技术(一).pdf21. 倚天版编程试验一体化自学8051单片机开发套件.pdf22.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空调车检测仪设计.pdf23. 交流伺服电机的单片机控制及其应用.pdf24. uC/GUI在单片机系统上的移植.pdf25. 应用PCI 9656的数据接收卡设计.pdf26. 特殊功能集成电路.pdf27. 基于MC8051软核的星载智能1394终端.pdf28. 单片机快速进阶-C8051F02X系列单片机基本应用指导系统.pdf29. 应用8098单片机实现直流伺服电机PWM调速控制.pdf30. 单片机演示实验.pdf31. 单片机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pdf32.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PPT33. LG-32K单片机仿真机使用说明.pdf34. 多功能51系列实验板.pdf35. USB全自动在线编程STC单片机实验板简介.pdf36. 单片机开发板使用手册.pdf37. SH69P8XX系列单片机定时/计数器使用指南.pdf3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训教学大纲.pdf39. SUPER-08三星单片机学习板介绍.pdf40. Study 51单片机仿真机说明书.pdf41. 宏晶STC90C58AD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pdf42. HT48RA0-3/HT48CA0-3遥控型八位单片机.pdf43. STC89C52芯片的编程.pdf44. 手把手教你学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设计--编译预算处理.pdf45. 基于MC9S12NE64型单片机的嵌入式以太网连接.pdf46. STC8051系列单片机器件手册.pdf47.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曾屹).pdf48. ISD1420/ISD1110高级语音合成编程拷贝机-QL1.pdf49. STC12C5A60AD/STC12C5201AD系列单片机.pdf50. SPCE061A单片机在USB通讯中的应用.pdf51. QL310多功能识别主人电话遥控报警芯片用户手册.pdf52. SPMC65P2404A在电动自行车中的应用.pdf53. 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MP3播放器设计.pdf54. ISD系列语音录放芯片的内容复制.pdf55. 普通单片机读写U盘开发板.pdf56.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设计与开发.pdf57. 基于ispPAC和单片机的热电偶实验仪.pdf58. AVR高档性能低档价格的单片机ATmega8的开发与应用.pdf59. 用HC08GR8单片机实现的网络家电控制器.pdf60. 键盘显示驱动芯片HD7279A及其应用.pdf61. SL-AVRL AVR单片机下载线使用说明.pdf62. SUNPLUSIT编程工具Q-Writer使用说明书.pdf63. 无线收发模块nRF401在矿山中的应用.pdf64. SinoWealth 4-bit单片机基本介绍.pdf65. SPMC65系列单片机编程工具Q-Writer使用说明书.pdf66. ADS7852在双目测距中的应用.pdf67. QTH单片机仿真开发系统V2003.1概述.pdf68. 基于NRF9E5射频无线遥控系统的设计.pdf69. ATR2406在无线音频传输系统中的应用.pdf70. 来电解码器及其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pdf71. 会议芯片M34116声音产生功能的应用.pdf72. 基于ADE7753的电力机车能耗监测终端设计.pdf73. V6155的原理和应用.pdf74. P87LPC762/P87LPC764 OTP单片机原理.pdf75. 基于DS18B20的自动调温光疗系统设计.pdf76. P87C51RA2/P87C51RB2/P87C51RC2/.pdf77. 基于SPCE061A的SPLC501液晶显示模块的应用设计.pdf78. 基于单片机多谱勒效应实验仪的设计.pdf79. 瑞萨QzROM单片机应用于家电及消费类电子的解决方案.pdf80. NS8C15步进电机驱动器.pdf81. PIC系列单片机简介.pdf82. 单片机通过CH375读写U盘时的注意事项.pdf83. Microchip PIC18家族指令集.doc84. MICROCONTROL 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指令系统.pdf85. P87LPC768 OTP单片机原理.pdf86. MPTZ100-24E1无线单片机标准模组.pdf87. PC机与多单片机之间串口通讯的设计方法.pdf88. MPTZ100-9E5无线单片机标准模组.pdf89. Mini Isp Box单片机下载盒产品使用说明书.pdf90. ME-3200单片机仿真器使用手册.pdf91. MDT20xx系列OTP单片机.pdf92. AGV及其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pdf93. MDT10P21A OTP单片机.pdf94. 单片机的发展暨SPCE061A单片机的介绍.ppt95. 基于单片机的注塑机节能控制技术研究.pdf96. 单片机基础知识.ppt97. 凌阳单片机应用实验教学大纲.pdf98. ADuC831/MCS-51单片机实验--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pdf99. 单片机应用“做中学”--“单片机应用”课程教学方式探讨.pdf100. 单片机与PC机通信中的纠错编码.pdf

    标签: 软件工程 视频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 在MATLAB环境下

    在MATLAB环境下,利用滑膜变结构控制对直线二级倒立摆进行仿真调试。广泛应用于滑膜控制系统的研究。

    标签: MATLAB 环境

    上传时间: 2014-01-05

    上传用户:com1com2

  • 这是偶最近研究的成果

    这是偶最近研究的成果,正准备写论文的,关于一类单关节机器人的基于滤波器的滑模变机构控制策略,有完整的控制器和对象S函数,以及整个系统的模块文件,好处不用我说拉!

    标签:

    上传时间: 2014-01-18

    上传用户:王小奇

  • 基于滑模控制的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

    对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这一新型拓扑的滑模控制进行了研究,使系统获得良好的鲁棒性。首先,对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进行了等效分析。然后,根据等效分析电路重点对其滑模控制进行了设计,并在控制律中采用了平滑函数来取代符号函数以削弱抖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滑模控制后的三相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具有很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且输出的并网电流谐波含量低,波形质量好。

    标签: 滑模控制 三相 并网逆变器 降压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zycidjl

  • 基于Buck-Boost逆变器的离散滑模控制仿真研究

    滑模控制技术

    标签: Buck-Boost 逆变器 离散 滑模控制

    上传时间: 2013-11-11

    上传用户:zhengzg

  • 永磁同步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智能滑模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rar

    伺服驱动系统作为现代工业生产设备的重要驱动源之一,是工厂自动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电伺服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以高性能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简称PMSM)作为伺服电机的PMSM伺服系统因共具有较传统的DC伺服系统和普通AC伺服系统优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而日益赢得广泛青睐并已成为当前电伺服务系统发展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为此,该文以极具发展前景的PMSM位置伺服驱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现代电伺服系统发展趋势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发展高性能PMSM位置伺服系统的需要并结合控制理论新的发展,从通过采用先进控制策略改进其控制器性能的角度着手,提出了基于反馈控制、滑模控制、模糊控制等为基础而集成的智能滑模控制策略,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PMSM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 永磁同步电动机 位置伺服系统 仿真

    上传时间: 2013-06-12

    上传用户:郭静0516

  • 基于FPGA的逆变器控制芯片研究

    逆变控制器的发展经历从分立元件的模拟电路到以专用微处理芯片(DSP/MCU)为核心的电路系统,并从数模混合电路过渡到纯数字控制的历程。但是,通用微处理芯片是为一般目的而设计,存在一定局限。为此,近几年来逆变器专用控制芯片(ASIC)实现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逆变控制器发展的新方向之一。本文利用一个成熟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控制模型,围绕逆变器专用控制芯片ASIC的实现技术,依次对专用芯片的系统功能划分,硬件算法,全系统的硬件设计及优化,流水线操作和并行化,芯片运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引述了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的数学模型,以及基于极点配置的单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同时给出了仿真结果,仿真表明此系统具有很好的动、静态性能,并且具有自动限流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紧接着分析了FPGA器件的特征和结构。在给出本芯片应用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FPGA目标器件的选择原则和芯片的技术规格,完成了器件选型及相关的开发环境和工具的选取。然后系统阐述了复杂FPGA设计的设计方法学,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ASIC设计流程,概要介绍了仅使用QuartusII的开发流程,以及Modelsim、SynplifyPro、QuartusII结合使用的开发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芯片系统功能划分,针对:DDS标准正弦波发生器,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算法单元,硬件PI算法单元,SPWM产生器,三角波发生器,死区控制器,数据流/控制流模块等逆变器控制硬件算法/控制单元,研究了它们的硬件算法,完成了模块化设计。分析了全数字锁相环的结构和模型,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逆变器的,用比例积分方法替代传统锁相系统中的环路滤波,用相位累加器实现数控振荡器(DCO)功能的高精度二阶全数字锁相环(DPLL)。分析了“流水线操作”等设计优化问题,并针对逆变器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算法呈多层结构,且层与层之间还有数据流联系,其执行顺序和数据流的走向较为复杂,不利于直接采用流水线技术进行设计的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分层多级流水线”设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控制系统的流水线优化设计问题。本文最后对芯片运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了设计中的“竞争冒险”和饱受困扰之苦的“亚稳态”问题,分析了产生机理,并给出了常用的解决措施。

    标签: FPGA 逆变器 控制芯片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ice_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