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ion)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目前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粗略地说这种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计算机装入仪器,其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智能化的仪器。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以及其体积的日趋缩小,这类仪器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目前已经出现含嵌入式系统的仪器。另一种方式是将仪器装入计算机。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虚拟仪器主要是指这种方式。下面的框图反映了常见的虚拟仪器方案。 虚拟仪器的主要特点有: n 尽可能采用了通用的硬件,各种仪器的差异主要是软件。 n 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能力,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创造出功能更强的仪器。 n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和制造各种仪器。 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目前在这一领域内,使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是美国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的起源可以追朔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计算机测控系统在国防、航天等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PC机出现以后,仪器级的计算机化成为可能,甚至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诞生之前,NI公司已经在Macintosh计算机上推出了labview2.0以前的版本。对虚拟仪器和labview长期、系统、有效的研究开发使得该公司成为业界公认的权威。 普通的PC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弱点。用它构建的虚拟仪器或计算机测试系统性能不可能太高。目前作为计算机化仪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制定了VXI标准,这是一种插卡式的仪器。每一种仪器是一个插卡,为了保证仪器的性能,又采用了较多的硬件,但这些卡式仪器本身都没有面板,其面板仍然用虚拟的方式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这些卡插入标准的VXI机箱,再与计算机相连,就组成了一个测试系统。VXI仪器价格昂贵,目前又推出了一种较为便宜的PXI标准仪器。 虚拟仪器研究的另一个问题是各种标准仪器的互连及与计算机的连接。目前使用较多的是IEEE 488或GPIB协议。未来的仪器也应当是网络化的。
上传时间: 2013-10-15
上传用户:gaoliangncepu
过去,RF功率的性能完全取决于线性效率。如今,开发者遇到更加复杂的挑战:需要满足多种标准、信号变化和严格的带宽要求等。针对这一问题,飞思卡尔半导体(NYSE:FSL)日前推出新型硅片RF LDMOS功率晶体管Airfast RF功率解决方案,将性能和能效提升至新的高度。飞思卡尔通过新的产品系列解决了这种模式转变带来的问题,该产品系列基于一种更加全面、完整的系统级RF功率技术方法。
上传时间: 2013-11-25
上传用户:drink!
以路灯的节能需求为出发点,将ZigBee技术和传统的路灯照明行业相结合,在ZigBee技术的基础上组建了远程通信网络,并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控制策略等方面研究了ZigBee无线网络,然后在CC2530平台上进行测试。该监控系统为路灯控制管理提供了先进的解决方案,对提高节能控制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swz13842860183
结合声表面波(SAW)标签的物理特性以及零中频的灵活性,设计了一种双通道的声表面波射频识别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结构,同时给出了零中频结构中直流偏置、本振泄漏、偶次失真和闪烁噪声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成本较低,而且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上传时间: 2013-12-18
上传用户:司令部正军级
为满足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目标跟踪算法的测试需求,介绍了一种基于USB和FPGA技术的雷达目标信号模拟器设计方案。文中重点讨论了模拟器的结构和目标数据形成、传输、存储、信号波形产生等主要技术。该模拟器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的特点。实际应用表明该模拟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可以作为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的调试设备。
上传时间: 2013-10-13
上传用户:jrsoft
LED灯RGB蓝牙4.0控制方案说明
上传时间: 2013-10-15
上传用户:ligi201200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智能管理,也给图书馆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文中简要介绍了RFID技术的原理和系统组成,重点分析了近年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优势,以及RFID技术智能管理系统在图书馆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结合近年来国内部分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的情况提出问题的应对方案。
上传时间: 2014-12-30
上传用户:luke5347
蓝牙4.0寻物防丢器应用方案介绍
上传时间: 2013-10-31
上传用户:shirleyYim
FM调频技术原理及FM芯片测试指南
上传时间: 2013-11-09
上传用户:wdq1111
为了实现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中近钻头传感器测量数据的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松耦合的无线电磁短传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无线电磁短传信道并建立其模型,介绍了系统关键部件的设计,并对其数据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可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上传时间: 2013-10-11
上传用户:pack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