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D(On-Board Diagnostics),即随车诊断系统,可以通过汽车上安装的随车诊断装置,实时监测汽车的运行状况。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汽车OBD 1随车诊断系统,统一了故障诊断接口和故障代码的设置及含义。随车诊断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只能提供某一特征故障的故障代码与某些故障数据,不能对维修人员给以更具体的指导。一种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将专家系统与随车诊断系统相结合,设计出一种集故障代码与故障数据的采集、逻辑判断与维修指导为一体的,并具备用户经验知识库扩充功能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能方便地指导维修人员较迅速、准确地找出电控汽车故障原因,从而提高汽车维修效率。[1]目前,OBD11随车诊断系统的连接器采用SAEJ1962标准的16引脚插座,数字信号主要采用ISO9141和SAEJ 1850规定的电平信号编码,读取诊断信息必须通过专用的OBD 11电缆及接口。利用蓝牙技术,将OBD11接口的电平编码进行无线电传输,不仅方便了OBD11随车诊断系统的信息交换,也将大大扩展OBD11随车诊断系统的应用领域。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
全书共分17章:第1至7章分别讲述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调节器、起动系统、传统点火系统与电子点火系统、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仪表与报警指示灯系统、汽车辅助电器设备等汽车电器设备内容;第8至16章分别讲述汽油机电子燃油喷射系统与发动机管理系统,柴油机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系统与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安全气囊系统,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汽车电子系统网络与汽车CAN总线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内容;第17章综合分析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总电路。
上传时间: 2022-07-12
上传用户:
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QJGAC 1230.016-2010汽车用电线束连接器技术条件2.26.pdf2.QJGAC 1230.017-2010中央电器盒技术条件2010.3.09.pdf3.国外汽车电子电器标准法规及认证制度 138页 3.4M.pdf4.图解实用电子技术丛书-传感器应用技巧141例 209页 14.3M.pdf5.图解汽车电子控制维修技术 540页 18.2M.pdf6.新型国产轿车电气线路维修图集 513页 10.8M 超清版.pdf7.新型国产轿车电气线路维修图集 513页 18.0M.pdf8.汽車供應商如何實施ISO╱TS16949 270页 5.1M.pdf9.汽车中控及防盗控制维修精华 268页 8.3M.pdf10.汽车内部结构设计透视图 52页 4.5M.pdf1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 249页 28.9M 书签版.pdf12.汽车构造图解说明 222页 5.3M.pdf13.汽车电子 34页 3.9M.pdf14.汽车电子专刊 50页 28.3M.pdf15.汽车电子学 林田洋一 248页 4.1M.pdf16.汽车电子技术 吴基安 470页 15.2M.pdf17.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60页 10.3M 超清版.pdf18.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7.3.pdf19.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上 冯崇毅 193页 5.8M.pdf20.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下 付百学 298页 8.2M.pdf21.汽车电系故障检修图解 297页 5.0M.pdf22.汽车空调故障的检测与维修.pdf23.汽车维修常用调整数据手册 750页 37.7M.pdf24.汽车行业国家标准电子版.chm25.汽车音响直流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16页 0.8M.pdf26.现代汽车电子技术.rar27.现代汽车电路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pdf28.车用连接器产品大全 96页 9.1M.pdf29.汽车电子标准手册维修等资料集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QJGAC 1230.013-2010乘用车电线束技术条件2.25.pdf 168KB2019-03-29 13:34 现代汽车电路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pdf 300KB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专刊 50页 28.3M.pdf 27.7M2019-03-29 13:34 汽车维修常用调整数据手册 750页 37.7M.pdf 36.9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7.3.pdf 3.3M2019-03-29 13:34 车用连接器产品大全 96页 9.1M.pdf 8.9M2019-03-29 13:34 汽车中控及防盗控制维修精华 268页 8.3M.pdf 8.1M2019-03-29 13:34 BOSCH汽车电气与电子 667页 196.7M.pdf 192.1M2019-03-29 13:34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rar 33.2M2019-03-29 13:34 汽车行业国家标准电子版.chm 103.9M2019-03-29 13:34 新型国产轿车电气线路维修图集 513页 18.0M.pdf 17.6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上 冯崇毅 193页 5.8M.pdf 5.7M2019-03-29 13:34 QJGAC 1230.017-2010中央电器盒技术条件2010.3.09.pdf 177KB2019-03-29 13:34 汽车内部结构设计透视图 52页 4.5M.pdf 4.4M2019-03-29 13:34 QJGAC 1230.014-2010汽车通用继电器技术条件 陈竞3.1.pdf 173KB2019-03-29 13:34 汽车电系故障检修图解 297页 5.0M.pdf 4.9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360页 10.3M 超清版.pdf 10.1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学 林田洋一 248页 4.1M.pdf 4.1M2019-03-29 13:34 国外汽车电子电器标准法规及认证制度 138页 3.4M.pdf 3.4M2019-03-29 13:34 汽车音响直流电源滤波器的设计 16页 0.8M.pdf 819KB2019-03-29 13:34 QCT 29010-1991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pdf 193KB2019-03-29 13:34 汽车构造图解说明 222页 5.3M.pdf 5.2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下 付百学 298页 8.2M.pdf 8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 34页 3.9M.pdf 3.8M2019-03-29 13:34 QCT 414-1999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pdf 56KB2019-03-29 13:34 QCT 730-2005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pdf 697KB2019-03-29 13:34 新型国产轿车电气线路维修图集 513页 10.8M 超清版.pdf 10.7M2019-03-29 13:34 汽车空调故障的检测与维修.pdf 273KB2019-03-29 13:34 QJGAC 1230.016-2010汽车用电线束连接器技术条件2.26.pdf 526KB2019-03-29 13:34 QC 417-1999-T 汽车用片式插接件型式、尺寸、技术要求、试验条件等.pdf 475KB2019-03-29 13:34 图解汽车电子控制维修技术 540页 18.2M.pdf 17.8M2019-03-29 13:34 汽車供應商如何實施ISO╱TS16949 270页 5.1M.pdf 5.1M2019-03-29 13:34 图解实用电子技术丛书-传感器应用技巧141例 209页 14.3M.pdf 14M2019-03-29 13:3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 249页 28.9M 书签版.pdf 28.3M2019-03-29 13:34 汽车电子技术 吴基安 470页 15.2M.pdf
上传时间: 2013-06-22
上传用户:eeworm
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电子技术与控制理论的飞速发展使得柴油机控制能够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并成为柴油机控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我国内燃机车牵引用的柴油机(12V240ZJ6E),主要研究其电控单体泵的电子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控单体泵在实验台上的电子控制,为最终降低内燃机车柴油机在轻载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率并改善其排放打下基础。在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首先,根据柴油机的燃油喷射原理,深入研究高压燃油在泵-管-嘴系统中的传递规律,分析燃油喷射系统的各种电子控制方式,结合我国内燃机车柴油机改造的现状并参考国内外应用实例,确定采用“电控单体泵系统”方案。针对性地分析电控单体泵的特性,总结出电控单体泵的控制规律。 其次,设计电控单体泵的高速大流量电磁阀驱动模块,其性能直接影响电磁阀的响应特性。通过计算和试验对比的方法获得不同驱动电压、不同续流回路情况时的动态响应,找出最优电路参数和控制参数。用于多缸柴油机的驱动模块可以修正各单体泵喷油特性的差异。 第三,设计凸轮轴转速的测量模块。采集安装于凸轮轴上的测速齿轮的脉冲信号,计算凸轮轴的瞬时转速和相位,并对瞬时转速进行预测,为查找脉谱表以确定喷油定时和喷油量奠定基础。凸轮轴转速的预测方法为“相邻区间+自适应参数修正”。 最后,设计控制电路,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主控芯片。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完成柴油机的转速测量和电磁阀驱动脉冲生成。由于内燃机车上的电磁环境比较恶劣,采用了抗干扰措施。 通过上述工作,掌握了电控单体泵系统的基本特性,完成了电子控制单元主要电路的设计,并实现凸轮轴的测速和电磁阀的控制。电子控制单元在电控单体泵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测速准确、电磁阀驱动及其控制方式合理,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xz85592677
汽车从批量生产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车辆电子化、电动化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伴随而来的是汽车用电量的迅速增加。专家预计到2010年电气方面功率会达到10kW,电流将会增加3倍以上,如不增加电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尽量提高汽车电源供电电压。电压最好能在人体安全电压范围(DC60V)以下,42V是一种解决办法。采用42V电源,可以直接减小导线尺寸和实现轻量化,从而降低成本。 在新的42V电源系统中,采用42V/14V双电压方案,对目前的电气系统冲击较小,过渡平缓。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42V/14V双电压电气系统的技术发展以及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分析了汽车电源升压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的现状。研究探讨新型42V电源系统对汽车蓄电池的影响,介绍了混合动力车用蓄电池的特点,比较目前混合动力车用几种蓄电池的方案。因为42V/14V双电压共存,存在多种直流电压变换器,本文分析了DC/DC变换器的结构和原理,设计了高频斩波型和二重软开关两种DC/DC变换器模块方案。 其次,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42V一体化启动发电机系统装置的特点,叙述其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永磁同步电机ISG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对永磁同步电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完成了对永磁同步电机起动的实验和调试。通过对实验样机做起动实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ISG系统及电机的硬件驱动的可行性。 最后,汽车电源系统升压会产生更高的瞬态高压和更强的电磁干扰,本文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基本的抑制方法。 目前汽车电源系统由14V电源向42V电源发展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作为过渡阶段,对42V/14V双电压系统的研究将会是汽车界最近时期的一个重要内容。42V汽车电源系统标准的实施,将对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会给整个汽车界带来新一轮的电气技术革命。
上传时间: 2013-07-23
上传用户:wkchong
环境的不断污染、石油能源的加剧消耗促使纯电动车成为了各国各汽车厂商争相研究的对象。而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VRLA)凭着其低廉的价格优势占据了车用蓄电池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本文旨在开发一套完整的VRLA蓄电池管理系统,包括蓄电池状态检测、均衡充放电管理、温度管理、充放电管理等。 本文首先讨论了车用VRLA蓄电池的特性,包括其失效模式、改进方式以及各种充电方法对其物理上的影响。随后,针对VRLA车用蓄电池,本文着重讨论了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智能管理系统,第三章到第四章详细介绍了装载车内的管理系统(检测系统、均衡系统);第五章着重讨论了置于车外的充放电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状态检测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状态采集系统以及剩余容量SoC、健康状态SoH测量系统。本文针对电动汽车这个特殊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同时基于AH定律、Peukert方程、温度修正、SoH以及开路电压的的容量预测方法。 均衡充电系统的目的是保持串联电池组单体电池容量的均衡。均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开关组件以及辅助均衡充电器三个部分。 主充电系统采用的是正负脉冲的充电方式,本系统通过一个全桥双向DC/DC变流器来实现。主充电器的功率等级为20kW,在本课题组中,这个功率等级较之以往有较大的突破。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飞翔的胸毛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863计划项目"MW级风力发电机组电控系统研制"为研究背景,介绍了1.2MW永磁同步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研究了变流系统中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本文首先对风力发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我国和世界风电发展状况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当今风力发电技术,大功率直驱化和双馈是两个发展方向,本课题1.2MW风力发电系统就是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加交直交变流系统的结构模式,中间省去了齿轮箱,减少了维护,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论文第二章首先对风轮机叶片的空气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不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策略。就直驱技术与变速箱/感应电机技术--目前风力发电领域变速恒频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分析。 在变流系统中,逆变并网是重要的环节,起到了将电能传输到电网的作用。文章中重点分析了三相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结构、原理和工作方法,并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公式说明。 本文对1.2MW永磁同步电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主电路参数的选择作了理论推导和计算,包括主电路直流侧电容,网侧电感,三重化升压电感,网侧滤波电容等,还确定了斩波和逆变部分所采用的开关管和六相整流所采用的二极管,并在额定正常工作情况下,分别计算斩波和逆变部分开关管的损耗和开关管的结温。 本课题采用瞬时电流法对并网逆变器进行控制。在实验中上确定了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PI参数,顺利完成了闭环控制实验。 文中采用DSP2407高速集成控制芯片是控制的核心,并根据控制流程图对其控制进行了软硬件设计,实现了控制板上的信号采集、运算、故障检测、电路驱动等功能。并进行了小功率试验,得到了较好的电压电流波形,并对波形进行了详细分析,验证了本文采用方法的正确性。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wangdean1101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的人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基于汽车安全的汽车辅助系统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汽车辅助安全系统可以对汽车驾驶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报警和控制。可以预见,基于汽车安全的辅助驾驶系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文通过将图像检测技术和激光测距技术相结合,应用ARM+DSP的双核架构,设计出一款高性能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行车路况进行监控,并通过激光测距技术对前方车距进行检测。当自车与前方的车距小于系统计算出来的安全车距,并有可能发生碰撞时,系统将予以报警,提醒驾驶员注意减速或制动,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的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系统的整体硬件设计工作。针对汽车安全系统对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系统设计采用S3C2410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TMS320DM6437作为系统的协处理器。双核架构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系统在图像检测方面的运算能力。 2)为提高系统与各子模块的通信效率,系统采用CAN总线作为主控制器与其他子模块的主要通信总线。并开发出相应的驱动软件。 3)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应用Linux强大的事务管理能力,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4)通过对汽车碰撞过程的分析,研究开发出一套汽车防撞决策算法,对驾驶员预警和对车辆进行辅助制动,保障驾驶人员的安全。 最后,论文在总结全文工作的基础上,指出了系统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工作方向。 总之,在汽车安全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的今天,对该系统的研究对于中国自主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上传时间: 2013-07-08
上传用户:y307115118
现代社会中相控阵雷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控阵雷达在目标识别、空间探测、雷达成像等先进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相控阵雷达的各个部分开始采用全数字化的控制方式,这对波束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运算速度快、设备量少、数据吞吐量大、工作方式多、集成度高。为适应这些要求,结合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论文先介绍了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发展趋势,然后阐述了波束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接着提出基于嵌入式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雷达波束控制主控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和开发调试过程,论证了基于ARM嵌入式处理器实现雷达波束控制主控系统的运算、控制、通信等功能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波控分系统通常采用的几种工程实现方法和其原理框图,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设计满足雷达波控系统对组件的控制功能,完善波控系统的通用化和系列化设计思想。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KIM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