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二维骨料分布图,描述混凝土横截面骨料的随机分布
标签: ANSYS
上传时间: 2016-03-13
上传用户:dingzi677
串口数据采集及曲线动态显示 1.串口采集数据 2.用曲线动态显示数据 3. 显示时间 4.鼠标点击读数(确定所点击位置的横纵坐标)
上传时间: 2016-05-25
上传用户:guangyu_2005
台湾河洛all-11编程器,用于可编程器件的数据烧录,通用性强,支持多家芯片公司多种型号芯片。
标签: all-11
上传时间: 2016-06-22
上传用户:heluo21
stmzet6f103 fft 汉字显示横屏
上传时间: 2020-04-27
上传用户:snowrachel
1N400系列规格书,为 轻微且驱蚊器区分的说法是发送到方式四端法是否 是丹弗斯防守打法是否四端法四端法四端法四端法水电费清热二次续程序化特点佛吉哦亲五河士道哦啊牛
上传时间: 2020-10-19
上传用户:
散热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从有利于散热的角度出发,印制版最好是直立安装,板与板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2cm,而且器件在印制版上的排列方式应遵循一定的规则: ·对于采用自由对流空气冷却的设备,最好是将集成电路(或其它器件)按纵长方式排列,如图3示;对于采用强制空气冷却的设备,最好是将集成电路(或其它器件)按横长方式排列. ·同一块印制板上的器件应尽可能按其发热量大小及散热程度分区排列,发热量小或耐热性差的器件(如小信号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电解电容等)放在冷却气流的最上流(入口处),发热量大或耐热性好的器件(如功率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放在冷却气流最下游. ·在水平方向上,大功率器件尽量靠近印制板边沿布置,以便缩短传热路径;在垂直方向上,大功率器件尽量靠近印制板上方布置,以便减少这些器件工作时对其它器件温度的影响. ·对温度比较敏感的器件最好安置在温度最低的区域(如设备的底部),千万不要将它放在发热器件的正上方,多个器件最好是在水平面上交错布局.
标签: 开关电源
上传时间: 2021-10-27
上传用户:fliang
中景园电子1.8寸:TFT LCD技术资料+C51 STM32单片机参考程序软件源码:01-规格书+控制芯片手册.zip02-参考原理图.zip03-参考程序03-参考程序.zip04-图片文字取模资料.zip01-中景园电子1.8寸LCD-51(简单刷屏).zip02-中景园电子1.8寸LCD-51(模拟SPI英文显示).zip03-中景园电子1.8寸LCD-51(模拟SPI中文显示).zip04-中景园电子1.8寸LCD-51(图片显示).zip05-中景园电子1.8寸LCD-128x160图片显示.zip06-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C8测试程序.rar07-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C8测试程序.zip08-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C8测试程序_横屏.zip09-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C8测试程序大图.zip10-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RC测试程序.zip11-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RC测试程序_128x160图片.zip12-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RC测试程序_横屏.zip13-中景园电子1.8寸LCD-STM32F103RC-大图片测试程序.zip14-中景园电子1.8LCD_arduino_SPI例程.zip
上传时间: 2021-11-11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
华为AI安全白皮书2018-cn近年来,随着海量数据的积累、计算能力的发展、机器学习方法与系统的持续创新与演进,诸如图像识别、语音识 别、自然语言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部署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公司都将增大在AI的投入,将其作为业务发展 的重心。华为全球产业愿景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实现1000亿联接,覆盖77%的人口;85%的企业应用将部署到 云上;智能家庭机器人将进入12%的家庭,形成千亿美元的市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商业应用充分预示着一个万物智能的社会正在快速到来。1956年,麦卡锡、明斯基、 香农等人提出“人工智能”概念。60年后的今天,伴随着谷歌DeepMind开发的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冠 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全面爆发。如今,芯片和传感器的发展使“+智能”成为大势所趋:交通+智能,最懂你的 路;医疗+智能,最懂你的痛;制造+智能,最懂你所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们认为人工智能在过去二十年 快速崛起主要归结于如下三点原因[1]:1)海量数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据以语音、视频和文字等形式快速增 长;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算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2)高扩展计算机和软件系统:近 年来深度学习成功主要归功于新一波的CPU集群、GPU和TPU等专用硬件和相关的软件平台。3)已有资源的可获得 性:大量的开源软件协助处理数据和支持AI相关工作,节省了大量的开发时间和费用;同时许多云服务为开发者提供 了随时可获取的计算和存储资源。 在机器人、虚拟助手、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各个行业,人工智能正朝着历史性时刻迈进。谷 歌、微软、亚马逊等大公司纷纷将AI作为引领未来的核心发展战略。2017年谷歌DeepMind升级版的AlphaGo Zero横 空出世;它不再需要人类棋谱数据,而是进行自我博弈,经过短短3天的自我训练就强势打败了AlphaGo。AlphaGo Zero能够发现新知识并发展出打破常规的新策略,让我们看到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潜能。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会是一个全联接、超智能的世界。人工智能将为人们带来极致的体验,将 积极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上传时间: 2022-03-06
上传用户:
本书中文版包括“2006-07-01”“2010-04-01”“2012-05-01”“2014-01-01 ”若干个版本,本次上传为2006版7月第一次印刷。内容简介《雷达系统导论》(第三版)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雷达基本原理和方程,现代雷达技术体制,动目标指示和多普勒雷达技术,跟踪雷达技术,噪声中信号检测技术,雷达信号的信息提取技术,雷达杂波特性、雷达波传播特点等,并详细介绍了雷达天线、雷达发射机和雷达接收机等分系统技术。本书系统覆盖了现代雷达的理论与技术,内容系统、完整。每章后都附有大量习题及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作者简介Skolnik博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担任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雷达分部负责人已有30余年,第一个在雷达技术与应用方面获得IEEE Dennis J.Picard奖章;同时是IEEE Harry钻石奖,Johns Hopkins大学著名男毕业生奖,以及美国海军著名文官服务奖的获得者。目 录第1章 雷达简介1.1 基本雷达1.2 雷达方程的简单形式1.3 雷达框图1.4 雷达频率1.5 雷达的应用1.6 雷达的起源参考文献习题第2章 雷达方程2.1 引言2.2 噪声中信号的检测2.3 接收机噪声和信-噪比2.4 概率密度函数2.5 检测和虚警概率2.6 雷达脉冲的积累2.7 目标雷达横截面积2.8 雷达横截面积的起伏2.9 发射机功率2.10 脉冲重复频率2.11 天线参数2.12 系统损耗2.13 其他有关雷达方程的考虑参考文献习题第3章 MTI雷达和脉冲多普勒雷达3.1 引言3.2 延迟线对消器3.3 参差脉冲重复频率3.4 多普勒滤波器组3.5 数字MTI处理3.6 运动目标检测器3.7 MTI性能的限制3.8 运动平台的MTI(AMTI)3.9 脉冲多普勒雷达3.10 其他的多普勒雷达参考文献习题第4章 跟踪雷达4.1 用雷达跟踪4.2 单脉冲跟踪4.3 圆锥扫描和顺序波束转换4.4 跟踪精度的限制4.5 低角跟踪4.6 距离跟踪4.7 其他有关跟踪雷达的专题4.8 跟踪雷达的比较4.9 监视雷达自动跟踪参考文献习题第5章 噪声中的信号检测...参考文献习题第6章 雷达信号的信息...
标签: 雷达
上传时间: 2022-03-21
上传用户:ttalli
摘要 DAQmx驱动作为N公司的第三代数据飛集硬俘驱动程序,减少了传統数据采集硬件驱动程序帶来的编程复杂性,可被多种编程语言调用,程序接口功能强大,应用起来十分方便。研究并使用DAQmx驱动程序开发基于PX1总线的数采系统逐渐成为趋势。针对PXI总线数采系统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采集同步、触发等关键技术问题,重点讲迷在LABVIEW中利用DAQmx驱动实现多块数采卡同步采集、多功能数采卡的横拟与数字信导同步采集的程序设计技术以及数字与模拟信号触发程序设计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可解决大部分基于PX1总线的数据采集仪器设计问题。并结合工程实际,演示了利用DAQmx工具开发的32通道多功能PXI总线数据采集系统。DAQmx硬件驱动程序是N公司研制的第三代硬件驱动程序,在LABVIEW环境下使用可简化数据采集系统程序设计。且可被C++、VC++、以及LabWindows/CVI等程序调用,为应用其他开发语言的工程师提供了方便。DAQmx驱动程序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时具有如下特点:对多功能的数据采集卡都使用统一的编程界面,可编写模拟输入、模拟输出、数字10以及定时器/计数器程序,驱动程序完全支持多线程程序。利用Measurement&Automation(MAX)配置工具,可简化数据采集卡的配置。在异常条件下运行可靠,传统的DAQ驱动难以处理异常情况,而DAQmx定义并加强了异常条件处理方法,这比传统DAQ驱动更可靠,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简化了采集同步的难题。传统DAQ中的设备同步实现起来相当复杂,必须通过软件编程路由RTSI总线或PFI信号线来完成,而DAQmx应用时不必为信号指定路由,只需确定同步信号,所有路由工作由DAQmx自动完成。本文结合工程开发实际介绍在LABVIEW环境下应用DAQmx驱动程序开发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主要讲述利用DAQmx解决多块卡同步的问题,以及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数字与模拟采集同步以及信号触发等问题。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