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M(异步传输方式)的基本原理,内容比较丰富,几乎含盖了ATM所有的基本概念
上传时间: 2016-07-25
上传用户:jcljkh
D.E.Knuth的著作《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的第一卷——《基本算法》,分“基本概念”和“信息结构”两章。它是其他六卷的基础,是整部书的交叉点;介绍了全书其他部分所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结构,包含了各卷中需要的全部资料;可作为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和机器语言程序设计方面的教科书。
上传时间: 2013-12-29
上传用户:waitingfy
ZigBee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操作,基本概念,属于是傻瓜教程
上传时间: 2016-09-29
上传用户:784533221
示波器应用基本知识,介绍示波器常见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上传时间: 2013-12-18
上传用户:familiarsmile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_沈世镒 陈鲁生2002科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介绍了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的基本内容,其特点是具有较严谨的数学描述与推导,同时注意到信息论的实用背景,其中许多典型问题在通信工程中已得到实际应用。全书共12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和信源、信道编码问题与编码定理,编码理论中用到的基本代数知识,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线性码、汉明码以及循环码、BCH码、Reed-Solomon码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的线性码、以及信息与编码理论的应用问题。本书每章末均附有习题,其中有些习题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以供学生复习巩固书中所学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中的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上传时间: 2013-11-27
上传用户:zmy123
该文档把电磁的基本概念整合到一起,避免到百度百科慢慢查找,属于基本概念的介绍
标签: 电磁屏蔽
上传时间: 2022-01-04
上传用户: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随机信号分析与应用》主要讨论随机信号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全书共分6章,包括概率论基础,随机信号的时、频域特性,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带通特性等,同时还介绍了随机信号的仿真。《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随机信号分析与应用》强调对随机信号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要求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注重理论基础,内容全面,叙述清楚,例题丰富,便于教学和自学。《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随机信号分析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作人员参考。
标签: 随机信号分析
上传时间: 2022-05-12
上传用户:
矢量控制(FOC)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1.1模型等效原则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B、C,通以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时,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是旋转磁动势F,它在空间呈正弦分布,以同步转速o1(即电流的角频率)顺着A-B-C的相序旋转。这样的物理模型如图1-1a所示。然而,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不可,单相除外,二相、三相、四相……等任意对称的多相绕组,通以平衡的多相电流,都能产生旋转磁动势,当然以两相最为简单。图1-1b中绘出了两相静止绕组a和β,它们在空间互差90°,通以时间上互差90°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也产生旋转磁动势F。再看图1-1c中的两个互相垂直的绕组M和T,通以直流电流in和i,产生合成磁动势F,如果让包含两个绕组在内的整个铁心以同步转速旋转,则磁动势F自然也随之旋转起来,成为旋转磁动势。把这个旋转磁动势的大小和转速也控制成与图1-1a一样,那么这三套绕组就等效了。
上传时间: 2022-06-30
上传用户:zhaiyawei
电子元器件抗ESD技术讲义:引 言 4 第1 章 电子元器件抗ESD损伤的基础知识 5 1.1 静电和静电放电的定义和特点 5 1.2 对静电认识的发展历史 6 1.3 静电的产生 6 1.3.1 摩擦产生静电 7 1.3.2 感应产生静电 8 1.3.3 静电荷 8 1.3.4 静电势 8 1.3.5 影响静电产生和大小的因素 9 1.4 静电的来源 10 1.4.1 人体静电 10 1.4.2 仪器和设备的静电 11 1.4.3 器件本身的静电 11 1.4.4 其它静电来源 12 1.5 静电放电的三种模式 12 1.5.1 带电人体的放电模式(HBM) 12 1.5.2 带电机器的放电模式(MM) 13 1.5.3 充电器件的放电模型 13 1.6 静电放电失效 15 1.6.1 失效模式 15 1.6.2 失效机理 15 第2章 制造过程的防静电损伤技术 2.1 静电防护的作用和意义 2.1.1 多数电子元器件是静电敏感器件 2.1.2 静电对电子行业造成的损失很大 2.1.3 国内外企业的状况 2.2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损害 2.2.1 静电损害的形式 2.2.2 静电损害的特点 2.2.3 可能产生静电损害的制造过程 2.3 静电防护的目的和总的原则 2.3.1 目的和原则 2.3.2 基本思路和技术途径 2.4 静电防护材料 2.4.1 与静电防护材料有关的基本概念 2.4.2 静电防护材料的主要参数 2.5 静电防护器材 2.5.1 防静电材料的制品 2.5.2 静电消除器(消电器、电中和器或离子平衡器) 2.6 静电防护的具体措施 2.6.1 建立静电安全工作区 2.6.2 包装、运送和存储工程的防静电措施 2.6.3 静电检测 2.6.4 静电防护的管理工作 第3章 抗静电检测及分析技术 3.1 抗静电检测的作用和意义 3.2 静电放电的标准波形 3.3 抗ESD检测标准 3.3.1 电子元器件静电放电灵敏度(ESDS)检测及分类的常用标准 3.3.2 标准试验方法的主要内容(以MIL-STD-883E 方法3015.7为例) 3.4 实际ESD检测的结果统计及分析 3.4.1 试验条件 3.4.2 ESD评价试验结果分析 3.5 关于ESD检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3.6 ESD损伤的失效定位分析技术 3.6.1 端口I-V特性检测 3.6.2 光学显微观察 3.6.3 扫描电镜分析 3.6.4 液晶分析 3.6.5 光辐射显微分析技术 3.6.6 分层剥离技术 3.6.7 小结 3.7 ESD和EOS的判别方法讨论 3.7.1 概念 3.7.2 ESD和EOS对器件损伤的分析判别方法 第4 章 电子元器件抗ESD设计技术 4.1 元器件抗ESD设计基础 4.1.1抗ESD过电流热失效设计基础 4.1.2抗场感应ESD失效设计基础 4.2元器件基本抗ESD保护电路 4.2.1基本抗静电保护电路 4.2.2对抗静电保护电路的基本要求 4.2.3 混合电路抗静电保护电路的考虑 4.2.4防静电保护元器件 4.3 CMOS电路ESD失效模式和机理 4.4 CMOS电路ESD可靠性设计策略 4.4.1 设计保护电路转移ESD大电流。 4.4.2 使输入/输出晶体管自身的ESD阈值达到最大。 4.5 CMOS电路基本ESD保护电路的设计 4.5.1 基本ESD保护电路单元 4.5.2 CMOS电路基本ESD保护电路 4.5.3 ESD设计的辅助工具-TLP测试 4.5.4 CMOS电路ESD保护设计方法 4.5.5 CMOS电路ESD保护电路示例 4.6 工艺控制和管理
上传时间: 2013-07-13
上传用户:2404
PROTEUS资料,介绍了PROTEUS的基本概念,图形和文本格式简介,属性
标签: PROTEUS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wang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