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tex-M3采用ARM V7构架,不仅支持Thumb-2指令集,而且拥有很多新特性。较之ARM7 TDMI,Cortex-M3拥有更强劲的性能、更高的代码密度、位带操作、可嵌套中断、低成本、低功耗等众多优势。
上传时间: 2021-12-02
上传用户:
本文就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与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关键技术包括新型网络构架、多天线传输、智能化、D2D技术以及同时同频双全工等;而应用场景包括mMTC型应用场景、低延时和高可靠应用场景、超密集部署、宏覆盖增强应用场景、uRLLC型应用场景、eMMB型应用场景、机器间通信场景等。
上传时间: 2021-12-22
上传用户:
近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加深了人们对肺癌的关注,迫切需要一种能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和检测的仪器。卟啉类化合物能与气体中的某些分子发生明显的显色反应,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肺癌呼出气体中的标志物。软件系统是各类仪器功能实现的前提。针对肺癌检测,本文基于ARMI设计开发了一套嵌入式肺癌呼吸气体检测软件系统。结合软件工程开发的相关技术思想,通过需求分析,在嵌入式Lnux平台下对软件系统进行开发设计,最终软件系统能通过串口正常控制LED灯、气泵、电磁阀等硬件设备,还能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实现视频监控和图像采集功能,并合理协调下位机微控制系统各部件的运作时间,最终实现了肺癌检测系统的软硬件一体化,实现了肺癌气体检测系统从进气到检测到结果处理全套控制功能。文章最后对软件系统进行了相应测试。文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结合下位机微控制系统的气路设计,从用户角度采用統一建模语言与用例图对嵌入式系统软件的设计进行需求分析与模型建设②搭建嵌入式 Linux系统环境并对其构架进行剖析,完成系统开发核心的接口驱动程序—视频传输驱动程序和串口驱动程序进行设计。③以α t-Creator作为开发平台,对系统中气体富集模块,气体检测模块,图像处现模块,气体吹扫模块进行了开发设计,并对各模块的控制流程与核心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①在6410目标板上搭建Linu系统环境,并移植交叉編译后的肺癌检测系统控制软件。针对第二章中提出的开发需求对系统软件设置相应的测试用例,完成系统软件测试得出测试结果。
上传时间: 2022-03-31
上传用户:XuVshu
目前市面上的SDI转HDMI方案只有三种:一种是GV7601+SLI9022的方案,这种方案由于GV7601已经停产,所以卖的价格特别贵,而且新IC GV7704发出信号9022已经不能直接接收,所以这个方案逐渐也会消失。第二种是FPGA+SLI9022的方案,这种方案由于SDI RX是有FPGA实现的,所以兼容性肯定不如Gennum的好。重要的是,FPGA只能传输40-50米。第三种是GV7704+CV8788来实现的方案,这种方案价格便宜,兼容性也好,可以传输120米。此文档就是第三种构架,请参考
上传时间: 2022-05-25
上传用户:jiabin
此方案可以将200W像素(即1920x1080P 60Hz)的AHD信号转换为HDMI信号或者VGA信号以上转出的两种信号均支持到1920x1080P 60Hz,也可以转换为CVBS信号(只支持PAL和NTSC制)方案构架为NVP6124B+CV2880+CV8788+MCU
上传时间: 2022-05-25
上传用户:ttalli
第9章 通用IO接口.wmv 32.3M第8章 嵌入式系统UC OS-Ⅱ.wmv 27.9M第7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wmv 44M第6章 基于ARM CORTEX-M3的STM32应用编程.wmv 32.9M第5章 ARM CORTEX-M3指令集.wmv 26M第4章 搭建ARM嵌入式开发平台.wmv 48.9M第3章 ARM处理器构架.wmv 42.7M第2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wmv 43.9M第23章 嵌入式系统UC OS-Ⅱ的移植.wmv 18.5M第22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的移植.wmv 17.8M第21章 电源控制(PWR).wmv 25.7M第20章 DMA控制器.wmv 18.2M第1章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wmv 40.5M第19章 备份寄存器(BKP).wmv 16.1M第18章 看门狗系统.wmv 20.7M第17章 时钟控制系统.wmv 32.6M第16章 高级控制定时器系统.wmv 45.9M第15章 通用定时器系统.wmv 35.2M第14章 同步串行通信接口.wmv 35.5M第13章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wmv 38.7M第12章 中断系统.wmv 33M第11章 ADC系统.wmv 50.4M第10章 FLASH.wmv 23.6M
标签: 嵌入式
上传时间: 2022-06-14
上传用户:
前言AB Research 等调研机构报告显示,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预计在2017年开始确定相关标准,并在2020年时开始正式进行商业使用,就移动网络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网络流量压力越显突出,这样一来,针对于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问题,成为运营商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移动通信企业如何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战昭选择,对5G概念进行合理有效布局,使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能够更加符合市场发展实际需要,对于移动通信企业占据市场有利竞争地位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关于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分析,主费以SDN和NFV技术为主,阐述了SDN和NFV技术在5G移动通信网络构架中的巨大作用。一、基于SDN和NFV的5G移动通信网络构架的优势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是5G移动通信网络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这对于促进5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SDN是一种网络创新结构,与5G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并对5G移动通信网络构建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SDN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控制与转发进行分离;二是具有较强的集中化控制能力:三是软件接口较为广泛。SDN应用于5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中,可以使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进行分离,保留网络硬件的转发功能的同时,上层可进行集中控制,使网络应用和功能可编程化。5G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利用SDN时,能够利用软件定义网络替代昂贵的专业设备,使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回报。同时,SON和NFV的特点,使网络更加开放,更具编程能力,为运营商进行网络和应用革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星础。SDN在5G移动通信网络中应用,使移动网络功能更加合理和高效,能够满足日后不断增加的接入速率,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上网高要四。
上传时间: 2022-06-18
上传用户:qdxqdxqdxqdx
本文论述的蓝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以Visa构架的远程控制技术为理论基础,依据蓝牙国际标准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蓝牙技术测试标准,基于Visual Basic环境,集成测试T控机、频谱分析仪Agilent E4440、蓝牙综测仪Agilent 4010、射频切换单元等测试仪器,实现蓝牙终端型号核准射频性能的自动化测试。本测试系统由用户在工控机上操作自动化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测试结果显示和自动生成测试报告等功能。1本文从理论入手,首先介绍了测试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然后介绍了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总体结构,接下来着重论述了蓝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选择和软件开发。软件开发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工作:1,上层操作界面的编写:2.底层仪表驱动函数的编写;3.测试用例的编写:4.后台数据库的编写。软件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虑拟仪器技术和平台化模块化设计方案保证系统的扩展性,移柏性和重用性。最后,本文给出了实际测试过程中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蓝牙射频自动测试系统具有极强的稳定度和准确性,并且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符合现代化测试的需求。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正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任何电信公司或标准订定组织(像3GPP,WiMAX论坛及ITU-R)的公开规格或官方文件有提到5G。按照业内初步估计,包括5G在内的未来无线移动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将在3个维度上同时进行:1)通过引入新的无线传输技术将资源利用率在4G的基础上提高10倍以上;2)通过引入新的体系结构(如超密集小区结构等)和更加深度的智能化能力将整个系统的吞吐率提高25倍左右;3)进一步挖掘新的频率资源(如高频段、毫米波与可见光等),使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扩展4倍左右.5G有以下特点:1)5G研究在推进技术变革的同时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网络平均吞吐速率、传输时延以及对虚拟现实、3D、交互式游戏等新兴移动业务的支撑能力等将成为衡量5G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2)与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理念不同,5G系统研究将不仅仅把点到点的物理层传输与信道编译码等经典技术作为核心目标,而是从更为广泛的多点、多用户、多天线、多小区协作组网作为突破的重点,力求在体系构架上寻求系统性能的大幅度提高.3)室内移动通信业务已占据应用的主导地位,5G室内无线覆盖性能及业务支撑能力将作为系统优先设计目标,从而改变传统移动通信系统“以大范围覆盖为主、兼顾室内"的设计理念.4)高频段频谱资源将更多地应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但由于受到高频段无线电波穿透能力的限制,无线与有线的融合、光载无线组网等技术将被更为普遍地应用.5)可“软”配置的5G无线网络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运营商可根据业务流量的动态变化实时调整网络资源,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的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上传时间: 2022-06-21
上传用户: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间件的设计与系统的多个层相关,如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标签数据管理、RFID系统安全等。对于不同层,不同的设计和实现被具体应用所采纳。然而,以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中间件就会缺乏一致性和灵活性,设计者不能够以一个统一的框架设计RFID中间件。面向服务的RFID中间件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用于RFID各个应用领域软件开发的框架,它是一种以服务为中心的包含运行环境、编程架构风格在内的一套新的分布式软件系统构造方法和环境。使用SOA开发RFID中间件,能很好地改善软件设计中的整体性、灵活性和统一性。SOA是RFID中间件设计的基础,本文针对RFID中间件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EPC编码的自动解析、RFID读写器的接入、RFID标签数据的交换或共享、RFID系统安全等,提出了面向服务的RFID中间件平台架构。本文用SOA的设计原则建立RFID中间件的软件构架,然后通过系统集成服务的方式——查询服务、调用服务和提供服务清晰地定义出RFID读写器管理服务、标签信息服务、RFID安全服务等。使其适合于不同的RFID应用,并且根据EPCglobal 标准实现EPC编码的自动解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在不同平台间RFID标签数据的交换和集成,而且对于不同的应用降低了构建RFID系统的难度。
标签: rfid
上传时间: 2022-06-25
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