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API 函数(中文).CHM 很经典的东西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支持源码开放
上传时间: 2013-12-13
上传用户:徐孺
函数发生器通常是一块电子测试设备或软件用于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产生不同类型的电波形。一些由函数发生器产生的最常见的波形是正弦,方形,三角形和锯齿形。这些波形可以重复单次(或任何一个内部或外部触发源,需要一种集成电路用于产生时钟信号),也可以被描述的函数发生器电路。 虽然函数发生器包括音频和射频频率,它们通常不适用于低失真或稳定频率的信号的应用。当这些特性是必需的,其他的信号发生器会更合适。 一些函数发生器可以锁相到外部信号源(可能是一个参考频率)或另一个函数发生器。 某些函数发生器被用于功能的开发,测试和维修电子设备。例如,她们可能被用于信号源测试误差信号放大器或介绍年到控制回路。 内容
标签: 函数发生器
上传时间: 2015-04-27
上传用户:q1137205134
将编码的差分跳频系统等效为串行级联码,充分利用频率转移函数所产生的网格关联信息, 采用软输入软输 算法,进行类Turbo串行迭代译码,能有效改善系统的误比特性能. 此,如何实现差 分跳频系统串行级联结构的外编码器和频率转移函数(( 函数)的匹配设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 于互信息的外信息转移图(ExIT)能有效预测迭代译码的收敛特性,并根据E xlT选择适当的内、外码 进行级联.采用基于互信息的Exn、用分析差分跳频串行级联结构中外编码器和G函数的外信息转移 过程,提出了一种采用ExIT图选择G函数及外编码器的方法.通过对陔l方法的理论分析和性能仿真, 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输入先验信息量条件下,信噪比越高,G函数输 互信息量越大;在给定信噪比条件 下,不同G 函数刘 应的输出互信息量随输入先验信息量增长速度不同,能有效实现对性能较好的G 函 数的选择;对于给定G甬数,在不同外编码方式下,通过E xlT阁能得到迭代译码收敛的门限值;能反应 出不同编码方式下的收敛特性的好坏,从而实现外编码器和G函数的匹配设计.
标签: 南京大学学报
上传时间: 2015-04-27
上传用户:xiefuai
微波相关专辑 共31册 341M电磁场计算中的时域有限差分法(王常清) 382页 12.3M pdf版.pdf
标签:
上传时间: 2014-05-05
上传用户:时代将军
差分算法(DE)MATLAB程序。主要在设计频率选择表面结构,计算参数时可以参考使用。
上传时间: 2016-11-28
上传用户:dmlz007
广州ALENTEK公司STM32F103开发板的金典示例源码(库函数版)
上传时间: 2017-07-16
上传用户:娃娃鱼翅膀
function [alpha,N,U]=youxianchafen2(r1,r2,up,under,num,deta) %[alpha,N,U]=youxianchafen2(a,r1,r2,up,under,num,deta) %该函数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有两种介质的正方形区域的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数值解 %函数返回迭代因子、迭代次数以及迭代完成后所求区域内网格节点处的值 %a为正方形求解区域的边长 %r1,r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电导率 %up,under分别为上下边界值 %num表示将区域每边的网格剖分个数 %deta为迭代过程中所允许的相对误差限 n=num+1; %每边节点数 U(n,n)=0; %节点处数值矩阵 N=0; %迭代次数初值 alpha=2/(1+sin(pi/num));%超松弛迭代因子 k=r1/r2; %两介质电导率之比 U(1,1:n)=up; %求解区域上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n,1:n)=under; %求解区域下边界第一类边界条件 U(2:num,1)=0;U(2:num,n)=0; for i=2:num U(i,2:num)=up-(up-under)/num*(i-1);%采用线性赋值对上下边界之间的节点赋迭代初值 end G=1; while G>0 %迭代条件: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不为零 Un=U; %完成第n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G=0; %每完成一次迭代将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归零 for j=1:n for i=2:num U1=U(i,j); %第n次迭代时网格节点处的值 if j==1 %第n+1次迭代左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U(i,j+1)+U(i-1,j)+U(i+1,j)); end if (j>1)&&(j U2=1/4*(U(i,j+1)+ U(i-1,j)+ U(i,j-1)+ U(i+1,j)); U(i,j)=U1+alpha*(U2-U1); %引入超松弛迭代因子后的网格节点处的值 end if i==n+1-j %第n+1次迭代两介质分界面(与网格对角线重合)第二类边界条件 U(i,j)=1/4*(2/(1+k)*(U(i,j+1)+U(i+1,j))+2*k/(1+k)*(U(i-1,j)+U(i,j-1))); end if j==n %第n+1次迭代右边界第二类边界条件 U(i,n)=1/4*(2*U(i,j-1)+U(i-1,j)+U(i+1,j)); end end end N=N+1 %显示迭代次数 Un1=U; %完成第n+1次迭代后所有节点处的值 err=abs((Un1-Un)./Un1);%第n+1次迭代与第n次迭代所有节点值的相对误差 err(1,1:n)=0; %上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err(n,1:n)=0; %下边界节点相对误差置零 G=sum(sum(err>deta))%显示每次迭代后不满足相对误差限要求的节点数目G end
标签: 有限差分
上传时间: 2018-07-13
上传用户:Kemin
基于51单片机函数信号发生器波形发生器完整资料(原理图+源码)
上传时间: 2022-01-23
上传用户:
本书中文版包括“2006-07-01”“2010-04-01”“2012-05-01”“2014-01-01 ”若干个版本,本次上传为2006版7月第一次印刷。内容简介《雷达系统导论》(第三版)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雷达基本原理和方程,现代雷达技术体制,动目标指示和多普勒雷达技术,跟踪雷达技术,噪声中信号检测技术,雷达信号的信息提取技术,雷达杂波特性、雷达波传播特点等,并详细介绍了雷达天线、雷达发射机和雷达接收机等分系统技术。本书系统覆盖了现代雷达的理论与技术,内容系统、完整。每章后都附有大量习题及参考文献,便于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作者简介Skolnik博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担任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雷达分部负责人已有30余年,第一个在雷达技术与应用方面获得IEEE Dennis J.Picard奖章;同时是IEEE Harry钻石奖,Johns Hopkins大学著名男毕业生奖,以及美国海军著名文官服务奖的获得者。目 录第1章 雷达简介1.1 基本雷达1.2 雷达方程的简单形式1.3 雷达框图1.4 雷达频率1.5 雷达的应用1.6 雷达的起源参考文献习题第2章 雷达方程2.1 引言2.2 噪声中信号的检测2.3 接收机噪声和信-噪比2.4 概率密度函数2.5 检测和虚警概率2.6 雷达脉冲的积累2.7 目标雷达横截面积2.8 雷达横截面积的起伏2.9 发射机功率2.10 脉冲重复频率2.11 天线参数2.12 系统损耗2.13 其他有关雷达方程的考虑参考文献习题第3章 MTI雷达和脉冲多普勒雷达3.1 引言3.2 延迟线对消器3.3 参差脉冲重复频率3.4 多普勒滤波器组3.5 数字MTI处理3.6 运动目标检测器3.7 MTI性能的限制3.8 运动平台的MTI(AMTI)3.9 脉冲多普勒雷达3.10 其他的多普勒雷达参考文献习题第4章 跟踪雷达4.1 用雷达跟踪4.2 单脉冲跟踪4.3 圆锥扫描和顺序波束转换4.4 跟踪精度的限制4.5 低角跟踪4.6 距离跟踪4.7 其他有关跟踪雷达的专题4.8 跟踪雷达的比较4.9 监视雷达自动跟踪参考文献习题第5章 噪声中的信号检测...参考文献习题第6章 雷达信号的信息...
标签: 雷达
上传时间: 2022-03-21
上传用户:ttalli
关于STM32的字库拷贝函数(超实用),适合感兴趣的学习者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大家可以多交流哈
上传时间: 2022-05-21
上传用户:得之我幸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