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首页| 资源下载| 资源专辑| 精品软件
登录| 注册

本地

  • 基于Labview的USB接口上位机设计.

    基于LabVIEW的USB接口上位机设计一、数据传输USB模块1.1概述CH375是一个USB总线的通用接口芯片,支持USB-HOST主机方式和USB-DEVICE/SLAVE设备方式。在本地端,CH375具有8位数据总线和读、写、片选控制线以及中断输出,可以方便地挂接到单片机/DSP/MCU/MPU等控制器的系统总线上。在USB主机方式下,CH375还提供了串行通讯方式,通过串行输入、串行输出和中断输出与单片机/DSP/MCU/MPU等相连接。CH375的USB设备方式与CH372芯片完全兼容,CH375包含了CH372的全部功能本手册中没有提供CH375在USB设备方式下的说明,相关资料可以参考CH372手册CH372DS1.PDF,CH375的USB主机方式支持常用的USB全速备,外部单片机可以通过CH375按照相应的USB协议与USB设备通讯。CH375还内置了处理Mass-Storage海量存储设备的专用通讯协议的固件,外部单片机可以直接以扇区为基本单位读写常用的USB存储设备。

    标签: labview usb 接口 上位机

    上传时间: 2022-06-19

    上传用户:jason_vip1

  • eMMC详细介绍

    一. eMMC的概述eMMC (Embedded MultiMedia Card) 为MMC协会所订立的内嵌式存储器标准规格,主要是针对手机产品为主。eMMC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在封装中集成了一个控制器, 它提供标准接口并管理闪存, 使得手机厂商就能专注于产品开发的其它部分,并缩短向市场推出产品的时间。这些特点对于希望通过缩小光刻尺寸和降低成本的NAND供应商来说,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二. eMMC的优点eMMC目前是最当红的移动设备本地存储解决方案,目的在于简化手机存储器的设计,由于NAND Flash 芯片的不同厂牌包括三星、KingMax、东芝(Toshiba) 或海力士(Hynix) 、美光(Micron) 等,入时,都需要根据每家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特性来重新设计,过去并没有哪个技术能够通用所有厂牌的NAND Flash 芯片。而每次NAND Flash 制程技术改朝换代,包括70 纳米演进至50 纳米,再演进至40 纳米或30 纳米制程技术,手机客户也都要重新设计, 但半导体产品每1 年制程技术都会推陈出新, 存储器问题也拖累手机新机种推出的速度,因此像eMMC这种把所有存储器和管理NAND Flash 的控制芯片都包在1 颗MCP上的概念,逐渐风行起来。eMMC的设计概念,就是为了简化手机内存储器的使用,将NAND Flash 芯片和控制芯片设计成1 颗MCP芯片,手机客户只需要采购eMMC芯片,放进新手机中,不需处理其它繁复的NAND Flash 兼容性和管理问题,最大优点是缩短新产品的上市周期和研发成本,加速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闪存Flash 的制程和技术变化很快,特别是TLC 技术和制程下降到20nm阶段后,对Flash 的管理是个巨大挑战,使用eMMC产品,主芯片厂商和客户就无需关注Flash 内部的制成和产品变化,只要通过eMMC的标准接口来管理闪存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产品开发的难度和加快产品上市时间。eMMC可以很好的解决对MLC 和TLC 的管理, ECC 除错机制(Error Correcting Code) 、区块管理(BlockManagement)、平均抹写储存区块技术 (Wear Leveling) 、区块管理( Command Managemen)t,低功耗管理等。eMMC核心优点在于生产厂商可节省许多管理NAND Flash 芯片的时间,不必关心NAND Flash 芯片的制程技术演变和产品更新换代,也不必考虑到底是采用哪家的NAND Flash 闪存芯片,如此, eMMC可以加速产品上市的时间,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标签: emmc

    上传时间: 2022-06-20

    上传用户:jiabin

  • OpenWrt学习手记

    这个教程是之前《手把手教你做智能小车》教程的补充版,之前的教程并没有提供openwt路由器制作wifi视频小车的过程,这里来给大家介绍下,如何去实现一个 wifi智能小车。事实上这个教程也是个人学习 openwrt基础知识的一个学习笔记,并不是深入但是我相信能帮助初学者或是想做视频小车的朋友。1,刷机刷机的过程是你进行后续过程的一个门槛,如果担心刷坏路由器而一直在这个门槛外徘徊,那么你只能停留在这里了。只有你熟悉掌握了这个过程,才能在出现问题后岿然不动了。下面介绍网线刷机 openwrt的过程,以703n为例,步骤是作者实际操作截图,真实刷机。1,切换本地IP进入本机的网络管理中去修改本机的 IP属性如下图,为了方便切换IF地址给大家推荐一个 IPWhiz的IP切换软件,很好用的。2.连接网线登陆路由器用网线将路由器和电脑连接起来,打开浏览器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192.168.1,并回车。浏览器将返回下面的界面,这个路由已刷过个人修改编译的openwrt,方法一样。

    标签: openwrt

    上传时间: 2022-06-22

    上传用户:trh505

  • USB接口芯片的原理及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USB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因此在,些需要转存数据的设备、仪器上使用USB移动存储设备接口的芯片便相继产生了,CH375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USB总线的通用接口芯片,支持HOS T主机方式和SLAVE设备方式。在本地端,CH375具有8位数据总线和读、写、片选控制线以及中断输出,可以方便地挂接到单片机/DSP/MCU等控制器的系统总线上。在USB主机方式下,CH375还提供了串行通信方式,通过串行输入、串行输出和中断输出与单片机/DSP/MCU等相连接.CH375的USB主机方式支持各种常用的USB全速设备,外部单片机/DSP/MCU可以通过CH375按照相应的USB协议与USB设备通信。CH375芯片内部结构1内部结构&n bsp;CH375芯片内部集成了PLL倍频器、主从USB接口SIE、数据缓冰区、被动并行接口、异步串行接口、命令解释器、控制传输的协议处理器、通用的周件程序等,CH375芯片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2内部物理端点CH375芯片内部具有7个物理端点。端点0是默认端点,支持上传和下传,上传和下传缓冲区各是8B:端点1包括上传端点和下传端点,上传和下传缓冲区各是8B,上传端点的端点号是81H,下传端点的端点号是01H:端点2包括上传端点和下传端点,上传和下传缓冲区各是64B,上传端点的端点号是82H,下传端点的端点号是02H.

    标签: usb 接口

    上传时间: 2022-06-26

    上传用户:

  • 基于STM32 W5500的TCP客户端通信源码

    使用编译环境:MDK4.72A  IAR6.30使用硬件环境:STM32F103RBT6使用函数库版本:STM32F10x_StdPeriph_Driver V3.50工程概要:  完成是MCU通过SPI2对w5500的读写操作,完成对IP,mac,gateway等的操作, 内网测试,请保证W5500的IP与测试PC机在同一网段内,且不冲突            如果是用网线跟PC机直连,请设置PC机本地连接地址IP为静态IP调试说明:此例程适用的调试下载器是J-link-ob,也可以用过串口下载调试程序,(请将串口线插在板子J1口          上,并打开超级终端或串口助手,配置波特率115200,8位,一个停止位,无校验位。

    标签: stm32 w5500 tcp keil

    上传时间: 2022-06-26

    上传用户:

  • LPC1788中文手册(最全)

    关键字 LPC1788FBD208 、LPC1788FET208 、LPC1788FET180 、LPC1788FBD144 、LPC1787FBD208 、LPC1786FBD208 、LPC1785FBD208 、LPC1778FBD208 、LPC1778FET208 、LPC1778FET180 、LPC1778FBD144 、LPC1777FBD208 、LPC1776FBD208、LPC1776FET180、LPC1774FBD208、LPC1774FBD144、ARM、ARM Cortex-M3、32 位、USB、以太网、LCD、CAN、I2C、I2S、Flash、EEPROM、微控制器摘要 LPC178x/7x 用户手册LPC178x/177x 是基于ARM Cortex-M3 的微控制器,用于处理要求高集成度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Cortex-M3 是下一代内核,在相同的时钟速率下能提供比ARM7 更高的性能,并提供了系统增强型特性,如现代化调试特性和支持更高级别的块集成。Cortex-M3 CPU 具有3 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总线与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性能略低的第三条总线。Cortex-M3 CPU 还包括一个支持随机跳转的内部预取单元。LPC178x/177x 增加了一个专用的Flash 加速器,使Flash 中代码执行达到最佳性能。LPC178x/177x 在最差的商用条件下的操作频率可以高达120MHz。

    标签: lpc1788

    上传时间: 2022-07-25

    上传用户:默默

  • VIP专区-嵌入式/单片机编程源码精选合集系列(83)

    VIP专区-嵌入式/单片机编程源码精选合集系列(83)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TI MSP430 I2C模块实现 日历时钟系统设计方案的源码 全部代码.2. 基于TI MSP430 的SmartMedia卡的本地存储系统源码.3. Altera CycloneIII_Starter_Kit 开发板原理图.4. 嵌入式程序.5. 飞利普ARM2132电路原理图及PCB图,protel99格式。.6. 在Quartus下使用D触发器来加入延迟.7. USB转并口 含有PCB和原理图 速度已经有所改善.8. Jennic ZigBee中文开发指南.9. cs8900网卡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驱动,网上很少有此网卡驱动的源代码,并且cs8900的datasheet写的非常乱,这个网卡驱动是我用了快2个星期弄出来的,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少走弯路..10. 本人购买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板里面带的光盘资料,非常有用的实时操作系统,源代码开发..11. 嵌入式系统开发.在S3C44B0X处理器下的一个相当于pc电脑的BIOS,主要实现系统启动以及初始化功能.非常底层的代码..12. 杭州立宇泰的s3c2410开发板的USB启动代码,里有usb驱动.可降低usb开发的难度..13. 串口阿啊啊 啊啊几个拉开觉得福阿德司法阿斯顿金卡速度fiao].14. TI公司的AD8361的VHDL控制程序.15. ST71x以太网测试程序.开发环境:ads. 连好网线,在windows下.16. 液晶FM12864-1驱动程序.17. Maxim实时时钟芯片DS1302驱动程序.18. ADI芯片AD7705驱动程序.19. GM8125芯片的驱动程序.20. 新型网络芯片enc28j60驱动程序.21. 北京合众达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用于DSP图像处理程序设计文献.22.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含异步清0和同步时钟使能的加法计数器.23.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7段数码显示译码器.24.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8段数码显示译码器.25.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数控分频器.26.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正弦信号发生器.27.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8位16进制频率计.28.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序列检测器.29.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的ADC0809采样控制电路.30.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数据采集电路和简易存储示波器.31.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比较器和D/A器件实现.32.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移位相加硬件乘法器.33.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乐曲硬件演奏电路.34.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乒乓球游戏电路.35.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等精度频率设计.36.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采样高速A/D的存储示波器.37.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信号采集与频谱分析电路.38.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的DDS信号发生器.39.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数字移相信号发生器.40. 基于fpga和sopc的用VHDL语言编写的EDA的PS/2鼠标键盘控制模块.

    标签: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 VIP专区-三菱PLC A系列、FX系列、Q系列资料合集

    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三菱PLC A系列 AD 变换模块A1S68AD.pdf2.三菱PLC A系列 CPU模块Q2ASCPU.pdf3.三菱PLC A系列 DA 变换模块A1S62DA .pdf4.三菱PLC A系列 GPPWLLT编程调试程序.pdf5.三菱PLC A系列 Io link 网络系统模块A1SJ51T64.pdf6.三菱PLC A系列 QnACPU 编程参考.pdf7.三菱PLC A系列 Q系列 CC-LINK网络系统.pdf8.三菱PLC A系列 余CPU模块Q4ARCPU.pdf9.三菱PLC A系列 模拟输入输出模块A1S66ADA.pdf10.三菱PLC A系列 热电偶温度数字变化模块A1S68TD .pdf11.三菱PLC A系列 网络系统.pdf12.三菱PLC A系列 网络系统设置.pdf13.三菱PLC A系列 远程网络篇.pdf14.三菱PLC A系列 高速记数模块A1SD62.pdf15.三菱PLC FX-20P-E手持编程器操作手册.pdf16.三菱PLC FX1N使用手册.pdf17.三菱PLC FX1S,FX1N,FX2N,FX2NC系列编程手册.pdf18.三菱PLC FX2N-10GM和20GM硬件、编程手册.pdf19.三菱PLC FX2N-10PG用户手册.pdf20.三菱PLC FX2N-2LC温度控制模块用户手册.pdf21.三菱PLC FX2N-5A特殊功能模块用户手册.pdf22.三菱PLC FX2N使用手册.pdf23.三菱PLC FX3U FX3UC编程手册(基本)应用指令说明书.pdf24.三菱PLC FX3UC使用手册(硬件篇).pdf25.三菱PLC FX3U·FX3UC用户手册(定位控制篇).pdf26.三菱PLC FX3U·FX3UC用户手册(模拟量控制篇).pdf27.三菱PLC FX3U硬件手册.pdf28.三菱PLC FX中文文字版002.pdf29.三菱PLC FX系列特殊功能模块手册b.pdf30.三菱PLC FX系列特殊功能模块用户手册.pdf31.三菱PLC FX通讯用户手册.pdf32.三菱PLC QCPU用户手册(功能解说-程序基础篇).pdf33.三菱PLC QCPU(Q系列)QnACPU编程手册(PID控制指令篇).pdf34.三菱PLC QCPU-QnACPU 编程手册(SFC 控制指令篇).pdf35.三菱PLC Q系列 +series+temperature+control+module+user+manual.pdf36.三菱PLC Q系列 CC-LinK Safety系统 主站模块 详细篇.pdf37.三菱PLC Q系列 CC-LINK SAFETY系统远程Io模块 详细篇.pdf38.三菱PLC Q系列 CC-Link数字模拟变换模块.pdf39.三菱PLC Q系列 CC-Link本地站模块.pdf40.三菱PLC Q系列 CC-link系统主站本地站模块用户手册.pdf41.三菱PLC Q系列 CC-link系统小型IO模块用户手册(详细篇).pdf42.三菱PLC Q系列 CC-Link远程IO模块.pdf43.三菱PLC Q系列 CPU 功能解说 程序基础.pdf44.三菱PLC Q系列 Fl net(OPCN-2)接口模块用户手册.pdf45.三菱PLC Q系列 GX comfinurator-DP Version.pdf46.三菱PLC Q系列 G网络系统 控制网络篇.pdf47.三菱PLC Q系列 H网络系统 plc至plc网络.pdf48.三菱PLC Q系列 IO模块用户手册.pdf49.三菱PLC Q系列 manual list price 2005-07.pdf50.三菱PLC Q系列 MELSEC通讯协议用户手册.pdf51.三菱PLC Q系列 MES接口模块.pdf52.三菱PLC Q系列 PROFIBUS-DP从站模块.pdf53.三菱PLC Q系列 PROFIBUS-DP接口模块(详细篇).pdf54.三菱PLC Q系列 Q62DA,Q64DA,Q68DAI,Q68DAV用户手册.pdf55.三菱PLC Q系列 Q62HLC用户手册.pdf56.三菱PLC Q系列 Q64RD 热电阻输入模块用户手册.pdf57.三菱PLC Q系列 Q66DA-G用户手册(详细篇).pdf58.三菱PLC Q系列 QCPU+Users+Manual(Hardware+Design).pdf59.三菱PLC Q系列 QCPU用户手册(多CPU系统).pdf60.三菱PLC Q系列 QD62,QD62D,QD62E用户参考手册.pdf61.三菱PLC Q系列 QD70定位模块用户手册.pdf62.三菱PLC Q系列 QD72P3C3型内置计数器功能定位模块 详细篇.pdf63.三菱PLC Q系列 QD75P定位模块用户手册(硬件篇).pdf64.三菱PLC Q系列 QD75P定位模块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5.三菱PLC Q系列 QJ61CL12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6.三菱PLC Q系列 QJ71PB92D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7.三菱PLC Q系列 QJ71PB93D用户手册.pdf68.三菱PLC Q系列 QJ71WS96用户手册(详细篇).pdf69.三菱PLC Q系列 QnACPU编程手册 公共指令.pdf70.三菱PLC Q系列 QnACPU编程手册(PID控制指令篇).pdf71.三菱PLC Q系列 QnAprogram(add).pdf72.三菱PLC Q系列 QnA编程手册.pdf73.三菱PLC Q系列 QnPRHCPU用户手册冗余系统篇.pdf74.三菱PLC Q系列 QnPRHCPU编程手册(过程控制指令).pdf75.三菱PLC Q系列 QS CPU 功能解说 程序基础篇.pdf76.三菱PLC Q系列 QS CPU 硬件设计 维护点检篇.pdf77.三菱PLC Q系列 QSCPU公共指令篇.pdf78.三菱PLC Q系列 Q基本模式CPU硬件设计保养.pdf79.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H网主-从站使用手册.pdf80.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I-O模块使用手册.pdf81.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MELSECNETH网络系统参考手册(远程IO网络).pdf82.三菱PLC Q系列 Q系列MELSECNETH远程IO模块.pdf83.三菱PLC Q系列 Q高性能CPU功能解说程序基础.pdf84.三菱PLC Q系列 SW0IVNT-CSKP通信包入门手册.pdf85.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网模块基础.pdf86.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网模块用户手册(web功能篇).pdf87.三菱PLC Q系列 以太网(应用篇).pdf88.三菱PLC Q系列 冗余系统用户手册.pdf89.三菱PLC Q系列 基本模式CPU功能解说程序基础篇.pdf90.三菱PLC Q系列 多通道高速计数器模块 详细篇.pdf91.三菱PLC Q系列 安全应用程序指南.pdf92.三菱PLC Q系列 定位模块QD75P QD75D详细篇.pdf93.三菱PLC Q系列 数模转换模块.pdf94.三菱PLC Q系列 模数转换模块 用户手册.pdf95.三菱PLC Q系列 模数转换模块.pdf96.三菱PLC Q系列 温度控制模块用户手册.pdf97.三菱PLC Q系列 热电偶输入模块 通道绝缘形型电偶 微电压输入模块.pdf98.三菱PLC Q系列 类串行口通信模块 应用篇.pdf99.三菱PLC Q系列 编程手册(SFC).pdf100.三菱PLC Q系列 通信协议.pdf101.三菱PLC Q系列 高速计数器模块.pdf102.三菱PLC Q系列(硬件设计维护点检篇).pdf103.三菱PLC Q系类 串行口通信模块 基础篇.pdf104.三菱PLC X2N-16CCL-M和FX2N-32CCL CC-Link主站模块和接口模块用户手册.pdf105.三菱PLC X3U用户手册(硬件手册).pdf106.伺服电机使用手册Vol.2.pdf107.运动控制器(实模式).pdf108.运动控制器(虚模式).pdf109.运动控制器使用手册SFC编程手册.pdf110.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pdf111.三菱PLC A系列、FX系列、Q系列资料合集

    标签: 激光

    上传时间: 2013-04-15

    上传用户:eeworm

  • EMBARCADERO RAD STUDIO 2010 V2010.14.3615

    最新的 RAD Studio 2010 : •支持Windows 7 API和Direct2D。 •支持手势和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Windows Vista中,Windows 7多触摸技术。 •IDE的洞察 - 即时访问任何功能,组件,装置。 •超过120增强功能以提高性能。 •展台调试。 •支持火鸟。 德尔福7•经典界面和C + + Builder 6的。 •充足的机会,为应用开发。 NET和跨平台的应用,单声道,其中包括面向方面编程和支持动态 RAD Studio 2010的其他特性还包括: - 支持Firebird。Delphi对其提供了本地支持。Embaracaro声称Firebird是全球应用最广的开源数据库。 - 新的DataSnap。DataSnap服务器已经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架构RIA丶JEE丶RESTful丶AIR等等。 - 支持Windows 7。RAD Studio预计对Windows 7的API提供支持,开发者可以利用其Natural Input库Direct2D图形库。 - 对IDE环境进行了超过120项改进,提升了开发者的使用体验,提高了工作效率。

    标签: ITU-R 656 BT 数据协议

    上传时间: 2013-05-22

    上传用户:eeworm

  • ANDROID ADT 23.0.3

    Android ADT目前已经更新到23.0.3,有需要的不要错过。它是在WINDOWS系统平台上SDK环境下用来开发安卓软件所必不可少的本地安装插件。

    标签: 半导体激光器 基本工作

    上传时间: 2013-06-13

    上传用户:eew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