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特征,进而引出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oFDM,并对OFDM系统中已有的信道估计方法做了分类和比较。这些已有的算法在服从奈奎斯特准则的情况下均匀分配导频数据,从而降低了导频分配的灵活性。
上传时间: 2013-12-22
上传用户:lwq11
讨论了EDGE技术的引入对二代GSM网络、移动运营商的影响以及3G后期EDGE网络的作用。并对EDGE在推进三网融合进程方面及LTE模式、4G网络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zhangjinzj
ZigBee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短距离范围内,低传输数据速率下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技术。ZigBee名字来源于蜂群使用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通信方式,蜜蜂通过跳ZigZag形状的舞蹈来通知发现的新食物源的位置、距离和方向等信息,以此作为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的名称。ZigBee过去又称为“HomeRF Lite”、“RF-EasyLink”或“FireFly”无线电技术,目前统一称为ZigBee技术。 2、ZigBee技术的特点 自从马可尼发明无线电以来,无线通信技术一直向着不断提高数据速率和传输距离的方向发展。例如:广域网范围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3G)目的在于提供多媒体无线服务,局域网范围内的标准从IEEE802.11的1Mbit/s到IEEE802.11g的54Mbit/s的数据速率。而当前得到广泛研究的ZigBee技术则致力于提供一种廉价的固定、便携或者移动设备使用的极低复杂度、成本和功耗的低速率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功耗低:工作模式情况下,ZigBee技术传输速率低,传输数据量很小,因此信号的收发时间很短,其次在非工作模式时,ZigBee节点处于休眠模式。设备搜索时延一般为30ms,休眠激活时延为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时延为15ms。由于工作时间较短、收发信息功耗较低且采用了休眠模式,使得ZigBee节点非常省电,ZigBee节点的电池工作时间可以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同时,由于电池时间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电池种类、容量和应用场合,ZigBee技术在协议上对电池使用也作了优化。对于典型应用,碱性电池可以使用数年,对于某些工作时间和总时间(工作时间+休眠时间)之比小于1%的情况,电池的寿命甚至可以超过10年。 数据传输可靠:ZigBee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层)采用talk-when-ready的碰撞避免机制。在这种完全确认的数据传输机制下,当有数据传送需求时则立刻传送,发送的每个数据包都必须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信息,并进行确认信息回复,若没有得到确认信息的回复就表示发生了碰撞,将再传一次,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系统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同时ZigBee针对时延敏感的应用做了优化,通信时延和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 网络容量大:ZigBee低速率、低功耗和短距离传输的特点使它非常适宜支持简单器件。ZigBee定义了两种器件:全功能器件(FFD)和简化功能器件(RFD)。对全功能器件,要求它支持所有的49个基本参数。而对简化功能器件,在最小配置时只要求它支持38个基本参数。一个全功能器件可以与简化功能器件和其他全功能器件通话,可以按3种方式工作,分别为:个域网协调器、协调器或器件。而简化功能器件只能与全功能器件通话,仅用于非常简单的应用。一个ZigBee的网络最多包括有255个ZigBee网路节点,其中一个是主控(Master)设备,其余则是从属(Slave)设备。若是通过网络协调器(Network Coordinator),整个网络最多可以支持超过64000个ZigBee网路节点,再加上各个Network Coordinator可互相连接,整个ZigBee网络节点的数目将十分可观。 兼容性:ZigBee技术与现有的控制网络标准无缝集成。通过网络协调器(Coordinator)自动建立网络,采用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A)方式进行信道接入。为了可靠传递,还提供全握手协议。
标签: zigbee
上传时间: 2013-11-24
上传用户:siguazgb
O Reilly出版公司总是给我们惊喜。这本书《无线环境下的Linux》,专门讲linux的无线环境的通信,包括WiFi,蓝牙,GPS,红外线
上传时间: 2013-12-13
上传用户:xwd2010
Turbo码编码的C语言实现。 Turbo码是如今通信技术中非常重要也非常普遍的编码,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中。
上传时间: 2014-01-24
上传用户:youlongjian0
本资料为《MA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 》书本上的仿真 本书着重介绍了MATLAB在通信仿真,尤其是移动通信仿真中的应用,通过丰富具体的实例来加深读者对通信系统仿真的理解和掌握。全书共分10章,前3章介绍MATLAB通信仿真的基础,包括Simulink和S-函数;第4~8章分别介绍了信源和信宿、信道传输、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号交织以及信号调制的仿真模块及其仿真实现过程;第9章介绍了在通信系统的仿真和调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最后,第10章以cdma2000为例介绍了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本书适用于通信行业的大专院校学生和研究人员,既可以作为初学者的入门教材,也可以用作中高级读者和研究人员的速查手册。
上传时间: 2015-08-07
上传用户:sz_hjbf
为实现通信的终极目标五个W: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任何地点(wherever)与任何他人(whomever)进行任何类型(whatever)的信息交换,则至少通信网的最后一段必须是移动通信系统。由此可见移动通信在现在及未来通信中的重要地位。
标签: whenever whatever wherever whomever
上传时间: 2014-01-16
上传用户:维子哥哥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它具有无需架设传输线、网络部署迅速便捷、运行可靠和调试简单等优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实现语音通信、短信息传输等。但对于中短距离的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遥测遥控系统、车辆监控系统、小区智能管理和矿工定位等领域,移动通信系统的安装、运行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笔者给出了一种低成本、具有短信息和语音传输功能的无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标签:
上传时间: 2014-01-22
上传用户:wang5829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由于具有网络设计灵活、安装迅速方 便、建设速度快、建设造价低廉等突出的优点,在高速因 特网接入、信息家电联网、移动办公、军事、救灾、空间 探险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根据目前的技术 标准和将来的发展,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可以分为:固定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FBWA)、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 线个域网(WPAN)。其中无线个域网的发展使得人们摆 脱电缆束缚,在近距离内实现各种设备间的通信的梦想 得以实现。基于ZigBee 无线接入技术的WPAN 更以其低 成本、低功耗等特有的优势成为无线接入领域的又一颗 璀璨的新星,给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标签:
上传时间: 2015-10-26
上传用户:leehom61
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中国移动目录销售业务进行要求。 本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业务特征、系统结构和组网原则、业务流程、计费结算要求、接口要求、设备要求、安全要求等。 本技术方案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
上传时间: 2015-11-05
上传用户:yns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