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的汽车电子自动化硬件设计论文,有需要的可以参考!
上传时间: 2022-04-16
上传用户:slq1234567890
我国的汽车电子与国外相比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但其增长速度很快。据初步估计,我国的汽车电子系统总市值2004年为40亿美元左右,2006年将超过75亿美元,2008年将超过12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的汽车电子系统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待开发,但目前大部分的汽车电子系统还依赖进口或由国外汽车电子系统公司在国内制造。国内汽车电子系统厂商无论从生产、制造,还是新产品的开发方面均比较落后。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供应商,飞思卡尔(原摩托罗拉半导体部)一直致力于汽车电子半导体器件的开发与推广,其丰富的半导体器件可用于所有的汽车电子系统控制单元中。推广飞思卡尔汽车电子半导体技术的应用,促进相关技术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是飞思卡尔大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为此,飞思卡尔半导体已与国内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在内多所大学在汽车电子领域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本书作为双方合作的结晶之一,系统介绍了各类汽车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式,并扼要介绍了飞思卡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半导体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它可以作为汽车公司/汽车电子公司汽车电子系统开发的参考书,也可以用作汽车电子系统的教学,可以说是一本全面介绍汽车电子系统(包括汽车电子系统开发)的好书。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 汽车电子
上传时间: 2022-06-23
上传用户:默默
eeworm.com VIP专区 单片机源码系列 16资源包含以下内容:1. 所有红外遥控代码资料.pdf2. 奥科单片机开发板原理图 OK100Ev2.0.pdf3. 矩阵键盘串口发送与接受.zip4. 电子技术资料,800多个,吐血推荐啊.doc5. stm32调试问题解决办法.doc6.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设计_李宝营.pdf7. 脉搏传感器程序(基于单片机).zip8. 电动自行车的太阳能充电装置研究.doc9.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入门以及keil_uvision使用方法介绍(详讲版).pdf10. keil+4添加STC单片机头文件.rar11. 51avr http协议 代码.zip12. 51avr tcpip http协议 原理图.pdf13. 51avr tcpip http协议.rar14. AVR IAR教程.pdf15.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温湿度报警系统.zip16. 啄木鸟培训资料:单片机开发概述.pdf17. 自学单片机心得体会.doc18. 51系列单片机各中断初始化及子程序模板.pdf19. 英飞凌XMC4500-F144的最小系统.pdf20. STM32F107参考手册中文版.pdf21. 国内首创新式单片机视频教程介绍.doc22. 抗干扰红外发射接收一体DXP资料及其相关资料.rar23. 电子表(单片机动态数码管).zip24. ECT PWN SCI模块源代码及教程.zip25. 基于51单片机FAT32文件系统程序.doc26. mc9s12xs128的入门程序.zip27. 卡尔曼滤波(非矩阵)参考程序.rar28. NRF24L01数据传输.rar29. 51单片机大量源码.zip30. 从零开始玩转PIC之旋转时钟.pdf31. c52单片机小车机器人前后左右运动程序.rar32. 基于89c51单片机电子时钟设计.doc33. 单片机仿真器的开发.doc34. 单片机嵌入式应用的在线开发方法.pdf35. 外部ROM和RAM器件的使用实例详解.zip36. 矩阵键盘的检测原理及实现.pdf37. IIC串口通信应用.ppt38. 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检测系统设计.zip39. LCD12864xy坐标轴显示程序.doc40. 单片机1wire通信.doc41. labview+单片机+ds18b20简单测温系统.zip42. 基于MSP430的模拟SPI串口通信的实现.pdf43. 征服嵌入式系列之51篇.ppt44. MSP430系列常用模块应用原理_NoRestriction.pdf45. 单片机小精灵v1.4完美破解.rar46. TMS320C28x MCU 快速入门指南.zip47. 红外遥控解码实验.pdf48. MSP430x09x系列MCU在电动剃须刀中的应用.zip49. 利用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作为系统伴随芯片.zip50. Si4432编程指南(中文).pdf51. 新唐电机驱动芯片 Motor MCU Series.pdf5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如何读时序图.pdf53. 飞思卡尔电磁组官网双轴自平衡小车资料第二版.pdf54. 三星MCU编程器/三星单片编程器.pdf55. 显示寄存器的内容.ppt56. 单片机的扩展RAM读写时序实验.docx57. 单片机利用定时器和蜂鸣器唱歌.wps58. 单片机交通灯 源程序+原理图+PCB图.rar59. 基于单片机AT89S52的直流电机PWM调速控制系统.doc60. 单片机C语言代码手册含100多个经典C程序.pdf61. 浅谈单片机应用程序架构.rar62. 四轴飞行器硕士论文.zip63. 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电流表设计.doc64. 自制AVR高压并行编程器.rar65. LED灯带红绿蓝白渐亮渐灭(低速模式1024点).rar66. 基于51单片机来电显示论文.doc67. AVR单片机DAC范例程序.rar68. 基于Modbus协议的C51软件编程.pdf69. 单片机音乐播放仿真+乐谱制作软件+音乐资料.rar70. STC15F08ADxxx系列中文用户手.pdf71. 划时代-51单片机C语言全新教程.pdf72. STC90C51RC-RD+_GUIDE-CHINESE.pdf73. 基于MCU的智能漏水检测系统设计.pdf74. 单片机输出18路舵机控制PWM波形.docx75. MCS51模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zip76. 四位数数字温度计.doc77. 飞思卡尔单片机K60原理图.pdf78. 单片机在变压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zip79. 悬挂运动控制系统.doc80. 嵌入式系统的C语言设计.pdf81. 关于单片机通讯电路及通讯方法的研究.zip82. 51单片机AD0809电路设计程序+原理图.doc83. MCS-51单片机定时器设置软件51TimerInit.rar84. 关于单片机通讯电路及通讯方法的研究.zip85. K18开发板使用51单片机芯片教程.pdf86. 基于51单片机的倍压整流时钟设计.zip87. 基于89C52单片机的多功能自行车码表.zip88. AD转换TLC2543的C小程序.doc89. 基于9S12XS128单片机煤气报警器设计.zip90. 基于ARM单片机的小车显示系统设计.zip91. 54-74HC单片机资料.pdf92. 51单片机Keil C延时程序的简单研究.doc93. 基于AT89C52的探测头更换系统设计.zip94. 32盏LED灯随意亮灯.zip95.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LCD数字测速仪的设计.zip96. 基于AT89S52的智能型双精度太阳自动跟踪系统设计.zip97. 基于AT89S52闭环温控装置的设计与实现.zip98. 24秒倒计时和相关LED灯亮.zip99. 基于AVR单片机的乙醇浓度在线检测仪.zip100. 基于ATC89C54的多功能电子万年历设计.zip
上传时间: 2013-05-15
上传用户:eeworm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前版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其特点如下:1.加强了信号与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2.对每一问题的讲述,先以概念引路,然后逐步展开分析与讨论,例如器件的建模,由物理概念讲述其参数,从而得出电路模型;3.坚持以集成电路为主线,加强CMOS器件等新内容;4.加强SPICE程序对电子电路的仿真分析与设计。 内容包括:绪论、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含电气类、电子类)等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
上传时间: 2013-06-07
上传用户:康郎
电子式互感器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相比,在带宽、绝缘和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因而代表了高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电流和电压测量的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形成,电子式互感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入到电子式互感器设计中,以提高其工作可靠性,降低运行总成本,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本文围绕电子式互感器实用化中的关键技术而展开理论与实验研究,具体包括新型传感器、双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算法、数字接口、组合式电源、低功耗技术和自监测功能的实现等。 目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大多数采用单传感器开环结构,对每个环节的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都很高,严重制约了ECT整体性能的提高,影响其实用化。本文介绍了新型传感器~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传感器(LPET)和印刷电路板(PCB)空心线圈及其数字积分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LPCT和PCB空心线圈的组合结构的新型电流传感器。该结构具有并联的特点,结合了这两种互感器的优点,采用数据融合算法来处理两路信号,实现高精度测量和提高系统可靠性,并探索出辨别LPET饱和的新方法。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电流传感器可以覆盖较大的电流测量范围,达到IEC 60044-8标准中关于测量(幅值误差)、保护(复合误差)和暂态响应(峰值)的准确度要求,能够作为多用途电流传感器使用。 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方面,基于精密电阻分压器的新型传感器在原理、结构和输出信号等方面与传统的电压互感器有很大不同,本文设计了一种可替代10kV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精密电阻分压器。通过试验研究与计算分析,得出其性能主要受电阻特性和杂散电容的影响,并给出了减小其误差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10kV精密电阻分压器的准确度满足IEC 60044-7标准要求,可达0.2级。 电子式互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内部的数字化以及其标准化接口,本文以10kV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为对象设计了一种实用化的数字系统。以精密电阻分压器作为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则采用基于数据融合算法的LPCT和PCB空心线圈的组合结构。本文首先解决了互感器间的同步与传感器间的内部同步问题,进而依照IEC61850-9-1标准,实现了组合型电子式互感器的100M以太网接口。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在高电压等级的应用研究中,ECT高压侧的电源问题是关键技术之一。论文首先分析了两种电源方案:取电CT电源和激光电源。取电CT电源通过一个特制的电流互感器(取电CT),直接从高压侧母线电流中获取电能。在取电CT和整流桥之间设计一个串联电感,大大降低了施加在整流桥上的的感应电压并限制了取电CT的输出电流,起到了稳定电压和保护后续电路的作用。激光电源方案以先进的光电转换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光纤为基础,单独一根上行光纤同时完成供能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在不影响光供能稳定性的情况下,数据通信完成在短暂的供能间隔中。在高电位端控制信号通过在能量变换电路中增加一个比较器电路被提取出来。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将两种供能方式结合使用的组合电源,并设计了这两种电源之间的切换方法,解决了取电CT电源的死区问题,延长了激光器的使用寿命。作为综合应用实例,设计并完成了以LPCT为传感器、由组合电源供能、采用低功耗技术的高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互感器高压侧的一次转换器能够提供两路传感器数据通道,并且具有温度补偿和采集通道的自校正功能,在更宽温度、更大电流范围内保证了极高的测量精度:互感器低电位端的二次转换器具有数字和模拟接口,可以接收数据并发送命令来控制一次转换器,包括同步和校正命令在内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同一根供能光纤传送到一次转换器。该互感器具有在线监测功能,这种预防性维护和自检测功能够提示维护或提出警告,提高了可靠性。系统测试表明:具有低功耗光纤发射驱动电路的一次转换器平均功耗在40mw以下:上行光纤中通信波特率可以达到200kb/s,下行光纤中更是高达2Mb/s;系统准确度同时满足IEC6044-8标准对0.2S级测量和5TPE级保护电子式互感器的要求。
上传时间: 2013-06-09
上传用户:handless
电力电子系统的集成化是现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系统的模块化和标准化技术是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基于电力电子网络的变流系统,对复杂电力电子装置的系统级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是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从变流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双重分布性的角度出发。对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PES—Net)的模型和变流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eal—time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 network,RT—PES—Net);并对基于新网络的分布式控制及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基于栈操作的实时软件构建方案。本文的研究将为变流系统的控制结构和软件方案标准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解决方案。 复杂中大功率变流系统是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对象。首先,论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应用系统的功率流和信息流在空间结构上的对偶关系和双重分布的特性;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Power Electronics Building Blocks,PEBB)的基础上,研究了变流系统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方案,并得出系统组构的初步构想,总结出适合复杂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标准化理论。 接着,论文对电力电子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各类总线网络和目前用于电力电子应用系统的网络,从结构、速率和协议等各个方面将两类网络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明确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定义,分析并总结复杂电力电子实时系统所需网络必需具备的条件。根据现有网络技术背景,综合控制结构和网络需求,提出了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模型。 为满足变流系统的实时控制,论文对分布式控制结构的通信需求进行了研究。以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为背景,对变流器系统控制信息延时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典型电力电予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系统的控制功能和控制内容,对系统不同层次的控制任务进行了响应时间需求分析和网络的分层配置;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应用系统内模块控制信息延时对不同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的限制。根据变流系统对控制延时的接受程度,将电力电子复杂系统归为两大类:1)零延时系统;2)定延时系统。针对上述两类系统,论文给出了电力电子网络(PES—Net)的通道容量和应用系统开关周期的计算方法。 论文对开放式、分布式的电力电子系统网络(PES—Net)的硬件组成和同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新的实时网络和系统级集成方案。根据主节点和从节点的控制任务需求,分别从功能和系统结构的角度对开放式网络的硬件构成进行研究;根据控制系统的接口需求分析,对节点的通用性设计进行重点讨论。针对网络的同步问题,本文分析了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基于数据结构的同步补偿方案;此外,论文提出基于实时高速电力电子系统同络(RT-PES-Net)的同步方案,研究适合变流器实时控制的网络结构和相应的硬件配置。根据应用控制和通信系统所需的各种操作,论文对实时网络的管理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信息帧管理和相应的硬件设置,并对各种工作模式下所需的通信时间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基于实时网络系统及其管理方案,论文给出了组构以PEBB为基础的变流系统的方案。 论文对基于RT-PES-Net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控制软件与功率硬件进行解耦,使得软件设计与硬件部分分离。在分析电力电子软件特性的前提下,论文提出基于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增加子程序实时构件的内聚性;对软件模块化的通用性进行研究,分析模块接口参数和变量的申明和配置,并研究参数的定标,对构件进行分类;分析子程序实时构件在执行速度上的优点。论文对电力电子系统控制软件(Powerr Electronics System Control Software,PES-CS)的组构和集成进行研究,简化软件主框架。 最后,论文分别对RT-PES-Net和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和分析。论文对提出的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进行了通信实验,将新网络拓扑对变流系统的延时影响与旧网络系统的延时影响进行比较,总结新网络系统在控制实时性、提高开关频率、网络可扩展性和管理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论文针对RT-PES-Net进行应用研究,验证该网络可解决网络通信失步所造成的问题。论文对基于通用型实时构件和栈操作的模块化软件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为标准化软件库的建立和系统级集成提供参考方案。 网络化的控制结构研究是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级集成研究的关键。本课题针对复杂变流系统提出了实时电力电子系统网络(RT-PES-Net),并以该网络为基础对分布式控制结构及相应的网络化管理方案和模块化软件方案展开一系列研究,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标准化、开放式的网络参考体系,并以此结构来快速构建终端复杂变流系统,为实现标准的应用系统组构提供参考方案,有助于解决电力电子标准化推广所面临的难题。论文为应用系统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重构提供了研究基础,从而为最终实现复杂变流器的应用系统级集成提供系统化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开拓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和标准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上传时间: 2013-06-15
上传用户:silenthink
各类交流电源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带载测试,以检验其电气性能。传统使用电阻、电感和电容这类无源元件作为负载的测试方法存在参数调节不方便、发热量大、耗能等诸多缺点。为克服传统测试方法的不足,本文研究了一种带能量回馈功能的交流电子负载装置,采用交直交变换结构,由具有公共直流母线的两级电压型PWM整流器组成。通过控制前级PWM整流器的输入功率因数,在其输入端模拟不同阻抗特性的负载;后级PWM整流器工作在并网逆变状态,将被测试电源发出的电能回馈至电网进行循环利用。 交流电子负载属于一种测试设备,需要实现用户交互、通讯、监控等功能,因此采用了以DSP芯片为核心的数字控制方案。本文首先探讨了数字控制技术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当数字脉宽调制器精度不足时会引起输出产生极限环振荡的问题。分析了极限环振荡产生的原因,并以BUCK、BOOST和BUCK-BOOST三种基本变换器的数字控制器设计为例,推导出了为避免极限环振荡,数字脉宽调制器应满足的最小精度要求。在MATLAB中建立了数字控制器的仿真模型,设计了一台数字控制BUCK变换器实验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根据处理电能方式的不同,交流电子负载可分为能量消耗型和能量回馈型两大类。本文首先针对交流电源产品的功能性测试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能量消耗型交流电子负载结构和相应的控制方法。然后重点介绍了能量回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分析了功率电路中主要元件参数的选取方法。其中,对工作在任意功率因数情况下的单相PWM整流器中交流滤波电感的取值作了重点讨论。在Saber软件中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设计了一台以TMS320F2812 DSP芯片为控制核心的能量回馈型交流电子负载原理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最后针对交流电子负载的并网能量回馈功能,初步分析了一种基于正反馈思想的并网系统孤岛检测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上传时间: 2013-07-29
上传用户:zlf19911217
电子制造业的入门培训内容,包括PCB,元器件,静电防护,操作工具等,对新入门的同学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上传时间: 2013-05-28
上传用户:qazwsxedc
本书将电路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降额设计规范、电子工艺设计规范、嵌入式可靠性设计规范、电气设计、EMC防护设计等综合知识进行整理汇总,集合了多位航天军工专家的经验智慧,编制出的此书。 本书对开发工程师、电路工程师、系统工程师、Layout工程师等提供了针对性的思维方法和具体的知识技巧。并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指导和应用价值。同时适用于企业培养新员工。将本书内容应用于日常的设计中,能快速提升个人技能与企业整体的研发水平。让新工程师在一个星期内就学会设计方法;促进企业的研发从而获得更大效益;
上传时间: 2013-04-24
上传用户:liu_yuankang
目前,数字技术已渗透到科研、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计算机到家用电器,从手机到数字电话,以及绝大部分新研制的医用设备、军用设备等,无不尽可能地采用了数字技术。 数字系统是对数字信息进行存储、传输、处理的电子系统。 通常把门电路、触发器等称为逻辑器件,将由逻辑器件构成,能执行某单一功能的电路,如计数器、译码器、加法器等,称为逻辑功能部件,把由逻辑功能部件组成的能实现复杂功能的数字电路称数字系统。复杂的数字系统可以分割成若干个子系统,例如计算机就是一个内部结构相当复杂的数字系统。 不论数字系统的复杂程度如何,规模大小怎样,就其实质而言皆为逻辑问题,从组成上说是由许多能够进行各种逻辑操作的功能部件组成的,这类功能部件,可以是SSI逻辑部件,也可以是各种MSI、LSI逻辑部件,甚至可以是CPU芯片。由于各功能部件之间的有机配合,协调工作,使数字电路成为统一的数字信息存储、传输、处理的电子电路。 与数字系统相对应的是模拟系统,和模拟系统相比,数字系统具有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大规模集成,易于实现小型化、模块化等优点。
上传时间: 2013-07-06
上传用户:yepeng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