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今天的许多通用单片机(MCU)已经把USB、CAN和以太网作为标准外设集成在芯片内部一样,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芯片和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也在向集成SoC 方向发展,比如第一代产品,Nordic公司nRF905,Chipcon公司cc1010 他们集成了8051兼容的单片机.这些无线单片机适合一般的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私有网络应用,如单一产品的遥控器和抄表装置等。无线通讯技术给智能装置的互连互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工业无线网络作为面向工业和家庭自动化的网络技术也正在向着智能,标准和节能方向发展。 目前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领域使用的无线网络技术有ZigBee、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Blutooth)、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ISM、IrDA等, 未来还能有3G、超宽频(UWB)、无线USB、Wimax等。 当然还有大量的私有和专用无线网络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装置中使用,其中ZigBee、GPRS是在目前在国内工业控制中讨论和使用比较多的两种,蓝牙和无线局域网是在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耳机、打印机、照相机和家庭中小企业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无线协议(个别工业产品也有应用,如无线视频监控和汽车音响系统),当然私有无线网络技术和产品在工业也有很多的应用。 ZigBee是一个低功耗、短距离和低速的无线网络技术,工作在2.4GHz国际免执照的频率,在IEEE标准上它和无线局域网、蓝牙同属802家族中的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ZigBee是有两部分组成,物理和链路层符合IEEE802.15.4, 网络和应用层符合ZigBee联盟的规范。ZigBee联盟是在2002年成立的非盈利组织,有包括TI、霍尼威尔、华为在内两百多家成员, ZigBee联盟致力推广兼容802.15.4和ZigBee协议的平台, 制定网络层和应用架构的公共规范,希望在楼宇自动化、居家控制、家用电器、工业自动控制和电脑外设等多方面普及ZigBee标准。 GPRS是在现有的GSM 网络发展出来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它工作在标准的GSM频率,由于是一个分组交换系统,它适合工业上的突发,少量的数据传输,还因为GSM网络覆盖广泛,永远在线的特点,GPRS特点适合工业控制中的远程监控和测量系统。在工业控制应用中GPRS 芯片一般是以无线数传模块形式出现的,它通过RS232全双工接口和单片机连接,软件上这些模块都内置了GPRS,PPP和TCP/IP协议,单片机侧通过AT指令集向模块发出测试,连接和数据收发指令,GPRS模块通过中国移动cmnet进入互联网和其他终端或者服务器通讯。目前市场常见的模块有西门子G24TC45、TC35i,飞思卡尔G24,索爱GR47/48, 还有Wavecom 的集成了ARM9核的GPRS SoC模块WMP50/100。GPRS模块有区分自带TCP/IP协议和不带协议两种,一般来讲,如果是单片机侧有嵌入式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支持的话或者应用的要求只是收发短信和语音功能的话,可以选择不带协议的模块。 先进的SoC技术正在无线应用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德州仪器收购了Chipcon公司以后发布的CC2430 是市场上首款SoC的ZigBee单片机, 见图1,它把协议栈z-stack集成在芯片内部的闪存里面, 具有稳定可靠的CC2420收发器,增强性的8051内核,8KRAM,外设有I/O 口,ADC,SPI,UART 和AES128 安全协处理器,三个版本分别是32/64/128K的闪存,以128K为例,扣除基本z-stack协议还有3/4的空间留给应用代码,即使完整的ZigBee协议,还有近1/2的空间留给应用代码,这样的无线单片机除了处理通讯协议外,还可以完成一些监控和显示任务。这样无线单片机都支持通过SPI或者UART与通用单片机或者嵌入式CPU结合。 2008年4月发表CC2480新一代单片ZibBee认证处理器就展示出和TI MSP430 通用的低功耗单片机结合的例子。图1 CC2430应用电路 工业控制领域的另一个芯片巨头——飞思卡尔的单片ZigBee处理器MC1321X的方案也非常类似,集成了HC08单片机核心, 16/32/64K 闪存,外设有GPIO, I2C和ADC, 软件是Beestack 协议,只是最多4K RAM 对于更多的任务显得小了些。但是凭借32位单片机Coldfire和系统软件方面经验和优势, 飞思卡尔在满足用户应用的弹性需求方面作的更有特色,它率先能够提供从低-中-高各个层面的解决方案,见图2。
上传时间: 2013-11-02
上传用户:momofiona
Keil是业界最好的51单片机开发工具之一,它拥有流畅的用户界面与强大的仿真功能。ARM将Keil公司收购之后,正式推出了针对ARM微控制器的开发工具RVMDK,它将ARM编译器RVCT与Keil的工程管理、调试仿真工具集成在一起,是一款非常强大的ARM微控制器开发工具。2007年5月,ARM正式授权中国深圳英蓓特公司代理中文版RVMDK的出售事务。很多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对ARM的老版本开发工具ADS1.2非常熟悉,而RVMDK与ADS相比较,从外观、仿真流程以及内部二进制编译链接工具上都有了不少改进,用法稍有不同。本主的主旨是介绍通用的流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帮助ADS1.2用户将老的,遗留的ADS1.2工程转化成在RVMDK上进行开发调试的工程。 ARM新推出的微控制器开发工具RVMDK与ADS1.2在工具架构组成上有一些不同,这些区别包括:不同版本的ARM编译器(compiler),不同的调试器(debugger),不同的仿真器(simulator),以及不同的硬件调试单元。作为ARM的新一代微控制器开发工具,RVMDK不但包含ARM的最新版本编译链接工具,即RVDS3.0的编译链接工具,而且根据微控制器调试开发的特点采用了与ADS,RVDS完全不同的调试、仿真环境,uVision debugger 与simulator。 RVMDK集成了RVDS3.0的编译工具RVCT3.0,与ADS1.2相比,除去编译、连接工具的可执行二进制文件不同之外,RVCT3.0的很多编译连接选项与ADS编译器也有不同。
上传时间: 2013-11-01
上传用户:1051290259
中文版详情浏览:http://www.elecfans.com/emb/fpga/20130715324029.html Xilinx UltraScale:The Next-Generation Architecture for Your Next-Generation Architecture The Xilinx® UltraScale™ architecture delivers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integration and capability with ASIC-class system- level performance for the most demanding applications. The UltraScale architecture is the industr y's f irst application of leading-edge ASIC architectural enhancements in an All Programmable architecture that scales from 20 nm planar through 16 nm FinFET technologies and beyond, in addition to scaling from monolithic through 3D ICs. Through analytical co-optimization with the X ilinx V ivado® Design Suite, the UltraScale architecture provides massive routing capacity while intelligently resolving typical bottlenecks in ways never before possible. This design synergy achieves greater than 90% utilization with no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Some of the UltraScale architecture breakthroughs include: • Strategic placement (virtually anywhere on the die) of ASIC-like system clocks, reducing clock skew by up to 50% • Latency-producing pipelining is virtually unnecessary in systems with massively parallel bus architecture, increasing system speed and capability • Potential timing-closure problems and interconnect bottlenecks are eliminated, even in systems requiring 90% or more resource utilization • 3D IC integration makes it possible to build larger devices one process generation ahead of the current industr y standard • Greatly increased system performance, including multi-gigabit serial transceivers, I/O, and memor y bandwidth is available within even smaller system power budgets • Greatly enhanced DSP and packet handling The Xilinx UltraScale architecture opens up whole new dimensions for designers of ultra-high-capacity solutions.
标签: UltraScale Xilinx 架构
上传时间: 2013-11-13
上传用户:瓦力瓦力hong
Xilinx Next Generation 28 nm FPGA Technology Overview Xilinx has chosen 28 nm high-κ metal gate (HKMG) highperformance,low-power process technology and combined it with a new unified ASMBL™ architecture to create a new generation of FPGAs that offer lower power and higher performance. These devices enable unprecedented levels of integration and bandwidth and provide system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 a fully programmable alternative to ASSPs and ASICs.
上传时间: 2014-12-28
上传用户:zhang97080564
可编程技术势在必行 — 用更少的资源实现更多功能 随时随地降低风险、使用可编程硬件设计平台快速开发差异化产品 — 驱使人们不断探索能够提供更大容量、更低功耗和更高带宽的 FPGA 解决方案,用来创建目前 ASIC 和 ASSP 所能提供的系统级功能。赛灵思已经开发出一种创新型 FPGA 设计和制造方法,能够满足“可编程技术势在必行”的两大关键要求。堆叠硅片互联技术是新一代 FPGA 的基础,不仅超越了摩尔定律,而且实现的功能能够满足最严格的设计要求。利用该技术,赛灵思缩短了批量交付最大型 FPGA 所需的时间,从而可以满足最终客户的批量生产需求。本白皮书将探讨促使赛灵思开发堆叠硅片互联技术的技术及经济原因,以及使之实现的创新方法。
上传时间: 2013-11-03
上传用户:ztj182002
赛灵思推出的三款全新产品系列不仅发挥了台积电28nm 高介电层金属闸 (HKMG) 高性能低功耗 (HPL) 工艺技术前所未有的功耗、性能和容量优势,而且还充分利用 FPGA 业界首款统一芯片架构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为新一代系统提供了综合而全面的平台基础。目前,随着赛灵思 7 系列 (Virtex®-7、Kintex™-7 和Artix™-7 系列) 的推出,赛灵思将系统功耗、性价比和容量推到了全新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台积电 28nm HKMG 工艺出色的性价比优势以及芯片和软件层面上的设计创新。结合业经验证的 EasyPath™成本降低技术,上述新系列产品将为新一代系统设计人员带来无与伦比的价值
上传时间: 2013-11-15
上传用户:chenhr
通过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功能,分析图书馆RFID应用的主要优势,突出新一代图书馆自助服务的理念。RFID图书馆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同时也潜在着众多的问题,只有继续完善并不断改进,图书馆RFID应用才可达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上传时间: 2014-02-04
上传用户:gdgzhym
提出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应用于雷达电子战系统的设计,讨论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先进在雷达电子战系统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和应用前景。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水平的发展,新一代采用软件雷达电子战系统将成为可能。
上传时间: 2013-10-16
上传用户:tdyoung
近些年来,我国的服务计算范型得到了不断的开发和发展,网络资源的发布、网络维护、网络资源部署以及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领域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很大变化。不管是从个人角度来看,还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看,用户都已经将过去原有的空间限制、时间限制以及组织限制很好的跨越,并且对其创新能力很好的扩展。作为当前形势下新一代服务计算的模型,云计算对于IT以及与其有关联的产业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面对当前云计算技术的千变万化,将云计算的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很好的采取,将云计算系统的构建、运行机制、关键要素以及其关键的算法很好的提出来,并且将云存储作为主要的例子,来将其构建的过程很好的分析,对其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明确其解决的措施,本文中,笔者就研究云计算及云储存生态系统。
上传时间: 2013-11-07
上传用户:zengduo
新一代运营商级的EOC单芯片接入解决方案。
上传时间: 2014-12-29
上传用户:qazxsw